美國東北走廊:波士頓– 紐約–費城–華盛頓,費城是最低調的一個。許多旅行社的大巴從紐約南下去往華盛頓途中,會在費城停一下。大家下車看一眼《獨立宣言》籤署地獨立宮和自由鐘,再去個洗手間,然後繼續上路。
作為美國最早的首都,雖然擁有各種全國史上的第一,如今的費城確實不夠高大上。然而費城仍有些奇趣之地,讓人們在對紐約、華盛頓的名畫雕塑產生審美疲勞後,還可在此眼前一黑、精神一振。比如費城醫學院的穆特博物館。
費城醫學院歷史悠久,所屬穆特博物館(Mütter Museum)因Dr。 Thomas Dent Mütter而得名。他出生於1811年,那個時代,行醫不需執照,世界上還沒有麻醉劑、抗生素,也不知無菌措施為何物。手術時,照明只靠自然光或蠟燭,醫生穿著尋常衣服且不戴手套;病人則完全清醒,由幾個精壯漢子摁住,沒有止疼藥,最多來一杯白蘭地。病人痛得哇哇叫,醫生必須得迅速完成手術,所以就有了三分鐘截掉大腿同時不慎把病人變成公公的尷尬事例。術後沒有特殊照料,傷口感染是癒合的必經過程。
穆特博物館大門
穆特在歐洲學醫歸來後,在費城教授外科手術。他是麻醉劑發明後最早的使用者之一,堅持消毒操作,也是整形醫學的先鋒。他擅長修復兔唇顎、畸形足、燒傷疤痕等,對皮瓣技術發展作出很大貢獻,可惜不到50歲就死於當時治不好的痛風。1858年他將大量標本和醫療器具捐給了費城醫學院,希望建立一座博物館來推廣醫學教育。歷任穆特博物館館長都繼承了他的遺志,不遺餘力地擴充藏品、進行宣傳。
這幢19世紀的房子裡展示著人體的詭異和美麗, 比如臉上長出牛角的人、全身脂肪都變成了肥皂的人、北美最高個(2.29米)的骨架、因梅毒潰爛的顏面、各種病變的器官、肢體、切片和製品,以及各種匪夷所思的標本、模型和早期醫療器具。這些展品按主題編排,「有聲有色」地講述了醫學發展的歷史。
穆特博物館內景,樣樣展品都特別耐看(樓梯下為是北美最高個兒)
愛因斯坦的大腦切片
1955年4月,愛因斯坦在普林斯頓大學醫院逝世。臨終前他說了幾個德語詞,可惜護士不懂德語,所以誰也不知他的臨終遺言是什麼。他死後幾小時,醫院當值的一位病理學家哈維就自作主張切除了他的大腦,稱重1230克,居然處於同齡男子大腦重量範圍低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