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種情景下,大多數人都會把人推下去,這就是人性。」
撰文 | 崔瑩 編輯 | 景旭他玩過高風險的「俄羅斯輪盤賭」,也能在街上一眼看出你的職業;他誘導美國脫口秀節目主持人吃碎玻璃,也能用5分鐘就令愛貓女士成為殺貓者;他能讓七十多歲的老人偷走價格高昂的展覽品……
英國「心理魔術師」達倫·布朗是神秘又危險的意識控制大師,在Netflix近期播出的電視真人秀節目《達倫·布朗:就範》(Derren Brown: The Push)中,他又出奇招,只花了72分鐘,就讓一名普通人成了殺人犯。
達倫·布朗表示,這個真人秀節目測試的是人們的社會屈從性,探討人的意志是否會被操縱,普通人是否會在社會壓力的作用下成為殺人犯。
在「殺人」實驗開始之前,達倫·布朗首先用一個小案例展示了社會屈從性的威力。
「我是赫特福德警察局的偵探……」在一個假電話的命令下,咖啡館店員偷走了陌生顧客身邊的嬰兒,因為他被告知,這名顧客是拐賣兒童的慣犯,必須將這個嬰兒從她身邊帶走。咖啡館店員屈從於警察這樣的權威人物,做出了連他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的事情。
「這是一個社會屈從性的極端例子,即遵從命令。」達倫·布朗指出,「因為別人說做這件事是對的,他就去做了。所謂的權威可以來自某人,或有相似想法的一群人,或僅僅是一種意識形態。這種權威可以用來維持公共秩序,但也可以誘導人們做出可怕的事情。」
殺人真人秀開始。
達倫·布朗和他的節目主創設計了一系列劇情,對被實驗者進行影響和引誘,看他最終是否會把一個活生生的人從高樓上推下去。除了被實驗者,其他參與者都是演員,被實驗者並不知情。
整個實驗過程通過數臺隱藏攝像機拍攝下來。節目高潮迭起:贊助商突然死了怎麼應對?慈善會如何進行下去?要面臨牢獄之災怎麼辦?
△ 參加慈善晚會的大老闆伯尼假裝心臟病發作。
被實驗者的反應各不相同,但有一點相似,從始至終,沒有一個人完全堅持立場,拒絕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最終結果是:4位被實驗者中的3位,在72分鐘後,成為了「故意殺人犯」。
△ 被實驗者將參加慈善晚會的大老闆伯尼從高空推下去。
進化史教會人們順從群體、服從權威是最安全的。古斯塔夫·勒龐也在《烏合之眾》一書中寫道:人一到群體中,智商就嚴重降低,為了獲得認同,個體願意拋棄是非,用智商去換取那份讓人倍感安全的歸屬感。達倫·布朗用這個真人秀節目提醒大家:順從群體會更安全,但我們必須意識到順從群體的危險,特別是在當今時代。
將人從高空推下後,有的實驗者哭了,有的一臉恐懼,有的茫然……達倫·布朗馬上出現告訴他們這只是個遊戲。不知道此時被實驗者的心理陰影面積有多大,但他們全都表示實驗是積極的,讓他們更了解自己。
達倫·布朗希望這個節目能夠讓人們認識到某個群體或某種意識形態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在理解了自己如何被操縱後,人們能夠主動變得強大,能夠說不。
從「心理魔術師」表演「讀心術」,到真人秀電視的幕後,達倫·布朗到底具有怎樣的魔法?2018年8月,在位於倫敦東部新興文藝區肖迪奇區的一家餐館,穀雨對達倫·布朗進行了專訪。
成為「殺人犯」如此容易穀雨:《達倫·布朗:就範》這個電視真人秀節目在中國引發很多探討,它是如何誕生的?
達倫·布朗:這是包括我在內三名主創的主意,當時我們在進行「頭腦風暴」,然後我說,「要不咱們就搞一場大聚會,看看能不能誘導某人讓他把別人從屋頂上推下去!」之後,我們三人又討論制定了相關細節。
很多節目都是這樣誕生的,我會主動提建議,但是是大家的功勞。2016年,這個節目首先在英國Channel 4播出,後來被Netflix選中,2018年初向全世界觀眾播出。
穀雨:你們當時設計這個節目的初衷是什麼?
達倫·布朗:我認為《達倫·布朗:就範》的有趣之處在於,這個節目探討的是「我們是誰」的問題。在過去的幾百年裡,我們傾向於將個體視為彼此孤立的,但實際上,個體、自我在做決定時,會受其所處環境、周圍的人,以及他們所屬於的某種傳統的影響。我們並未像我們想像的那麼孤立。
當人們觀看《達倫·布朗:就範》時,他們經常會說,「我絕對不會這樣做,絕對不會把別人推下屋頂」,但他們並不知道,假如在那樣的情況下,面對同樣的壓力,他們會做出怎樣的反應。這也是我們所希望的,希望這個節目能夠探索在某種社會環境中,個體如何做決定。
穀雨:有人評價《達倫·布朗:就範》不符合人之倫理,因為會給被實驗者帶來不可磨滅的心理陰影。如何幫助他們修復心理健康?
達倫·布朗:我一直和被實驗者保持聯繫,最近還和他們一起吃飯。實際上,這個節目給他們帶來更多正面影響。
當你觀看節目時,可能會感到很多情節殘酷無情,因為「戲劇化」是節目所追求的。在拍攝過程中,我們做了很多工作確保被實驗者不受傷害,比如心理醫生會在現場,及時和被實驗者溝通。
儘管被實驗者可能經歷了一段「黑暗」的歷程,但結局是充滿正能量的。被實驗者們意識到:在那種情景下,大多數人都會把人推下去,這就是人性。但他們表示以後做決定時,會儘量少的受外界影響,勇敢說「不」。
△ 節目中,被實驗者克裡斯面對周圍人的「遊說」不知所措。
我的節目總會招致很多爭議。在其他節目中,我們有時也會在拍攝前,邀請心理醫生對被實驗者進行心理測試,確保他們有足夠強大的內心,參與這個節目。
穀雨:在拍攝過程中,最令你感到驚訝的是什麼?
達倫·布朗:大多數被實驗者如此容易就沿著我們設定的「軌道」表現,最終將人推下去,成為「殺人犯」。
他們最初對待小事的態度,預示著他們之後的行為方式。比如,他們被誘導將素食標誌插在帶有香腸的食物上,這顯然是在作假。這類情節令人感到緊張,甚至令人感到恐怖——假如他們這樣做了,這意味著他們很有可能會繼續受影響,繼續做「壞事情」。
穀雨:你認為這個電視節目為何吸引人?
達倫·布朗:首先,節目扣人心弦,《達倫·布朗:就範》介紹:普通人會不會成為殺人犯?會不會在1個多小時內把人推下樓?觀眾會對節目充滿好奇,並希望知道答案。
其次,這個節目充滿智慧,和當前的社會有關聯,並能夠引發人們思考,而不是很淺薄的戲弄人的節目。
並且,這個節目會令人動情,但不是「廉價」的感情。
△ 達倫·布朗告訴被實驗者實驗的目的是,人的社會屈從性是否已經到了你會將他人推下去的程度。
穀雨:《達倫·布朗:就範》展現了普通人如何做出可怕的行徑,想來,大屠殺、極權主義或集體虐囚,又都可以溯源到這裡,在設計這個節目時,你們想過這些問題嗎?
達倫·布朗:沒有想過特別具體的歷史事件,因為在歷史上「好人做壞事」這種現象層出不窮。我們希望觀眾可以自己去思考、聯想,而不是我們給他們灌輸什麼觀點。
「讀心術」是一種幻覺穀雨:我知道你在大學裡學習的法律和德語,如何成為現在的你?
達倫·布朗:我上大一時,看過一場催眠師的表演,他的演出具有娛樂性,並且充滿智慧。於是,我開始學習催眠術。
我對法律並不感興趣,只是為了一個學位。實際上現在看來,學習法律對做心理魔術師也有很多好處,培養了我善於分析的思維方式。
我邊上學,邊學習催眠術、魔術等,畢業後,我也沒有找正式的工作,而是開始到處表演。那段時間,政府給我發補助,支付我的房租,我演出的收入剛好夠我的其他開銷。之後的七八年,我成為越來越熟練的心理魔術師,也有了一定名氣,還出版了兩本面向魔術師的書。
後來,我被邀請錄製電視節目,然後是參與錄製越來越多的電視節目,成為現在的自己。
穀雨:你是如何被電視臺選中的?
達倫·布朗:當時,美國魔術師大衛·布萊恩(David Blaine)越來越出名,人們喜歡看他的演出,英國Channel 4電視臺決定播出類似的電視節目,他們建議英國製片公司「little TV production」去尋找一位會讀心術的魔術師,並答應投資。當時整個英國會讀心術的也不過五六人,製片公司花了差不多兩年時間尋找,最終找到了我。
我的處女作電視節目《思維控制》(Mind Control)2000年12月播出,非常受歡迎,然後Channel 4又投資製作了第二季。後來,2003年10月,我參與的《俄羅斯輪盤賭》(Russian Roulette)播出,令我的知名度更高。
穀雨:你曾經直播表演「俄羅斯輪盤賭」,這個節目太刺激了,如果判斷失誤,你的腦袋會被打崩,當時害怕嗎?
達倫·布朗:當然害怕,我記得我坐在桌前,雙腿不停打哆嗦,但電視裡的我,看起來非常平靜。我知道我在做什麼,只是我的把握並非100%。我也知道我什麼時候沒把握,如果我不能確定我的判斷的話,我就會要求停止這個遊戲。
△ 達倫·布朗「俄羅斯輪盤賭」電視直播。
穀雨:你的「讀心術」是怎樣一種技巧?
達倫·布朗:包括催眠術、魔術師的技巧和手法等。催眠術是我初學的技巧,效果因人而異,我自己也能不完全理解它。我不認為它是通靈術,或其他靈性的、超自然的東西,催眠術完全是心理學的範疇。
但最終,我所使用的工具是人們講述的他們看到的內容,我所研究的是人們如何看待現實,所探索的是某種現實會在人們腦海中形成怎樣的故事。
在舞臺上,這是一種「讀心術」,我可以創造出這種效果,使之看起來很真實。但實際上我無法真正讀懂人們的想法。
「讀心術」就像是在創造一種幻覺。如果你看到魔術師變出一隻兔子,你大腦的第一反應是:「啊,他變出了一隻兔子!」但你明明知道魔術師不可能真的變出一隻兔子。我不會使用盒子、兔子等進行表演,我使用的是人們的想法、他們自己講述的故事等,這些信息有些是建議性的,有些是心理學方面的,然後我對這些信息進行綜合分析,進行表演,創造了一個強有力的「讀心術」的假象。
我也經常會使用假通靈者、騙子等常用的手段,做一些看起來不可思議的事情,但是之後我會解釋我所使用的是哪些伎倆,我會揭露我的不誠實,我讓人們意識到這些只是舞臺表演。
穀雨:你會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讀心術」嗎?比如猜測你遇到的人的職業、對方的想法?
達倫·布朗:「讀心術」是我所創造的一種幻覺,並非那麼容易。在現實生活中,我通常不會將它用於每個人的身上,那將太可怕了。但如果為了幫助朋友,我可以使用這些技巧,因為「讀心術」可以更好地理解別人。
穀雨:能舉一個你所使用的心理魔術的「伎倆」嗎?
達倫·布朗:比如迷惑別人。當人們被迷惑,且被迷惑得「很到位」時,他們就會不知所措,很容易被誤導。只要是看上去稍微有點道理的信息,他們就會馬上接受,完全失去平日裡的謹慎和質疑。
有一次,我拿著一張並沒有中獎的票券到領獎窗口,對工作人員說,「這是獲獎的票」,對方回答「好」,就給我獎金了。因為我的暗示恰好消除了對方的迷惑。
當你觀看這個過程時,像是魔術一樣。這也是很多政客常用的伎倆,他們列舉很多的數字、信息,你根本跟不上……然後,政客給你一個信息,你就「順理成章」地接受了這個信息,因為這個信息是你迷惑的「處方」。
用這種方式也可以有效地自衛,這是發生在我身上的真事。一天深夜我在街上走,一名醉漢走向我,問我為什麼總盯著他看,顯然他沒事找事,想找人幹一架。我說:「我房子外面的牆不是4英寸高」,他傻眼了,問我「什麼?」正是這種迷惑像是給他當頭一棒,他有點清醒了,開始和我正常對話。
間接揭露「超自然力」騙術穀雨:顯然,你對大腦的思考方式很感興趣,那麼,它最能吸引你的是哪一點?
達倫·布朗:令我感觸最深、最能產生共鳴的是斯多葛派的觀點:在人的生命中,有些事情是你可以控制的,有些事情是你不可以控制的,你只要關注那些你可以控制的事情就足夠了。
你可以控制的只是你的思想、你的行為。問題是,當你試圖控制那些你無法控制的事情時,焦慮、挫折感就會產生。比如社會公正,你不覺得這個問題和你無關,但你得明白,即使你做出努力,結局是你不能控制的。或者你用一輩子去改變某個現狀,但也要接受在你有生之年,這個現狀可能並不會改變的事實。
你要儘量避免那些沮喪和苦澀,如同當你打網球時,最好的狀態就是儘可能地把網球打好,如果你的目標是獲勝,你可能就打不好了,因為你會緊張,或因為稍一落後就恐慌。但如果你的目的只是打好球,你可能會發揮得更好,更有機會獲勝。這個觀點接近佛教的觀點,主張你不要去在意那些你無法控制的事情,把它們視為一切正常。這也是我所學到的最重要的東西。
穀雨:在《達倫·布朗:奇蹟》中,你表演了一些超自然力,然後解釋自己並不擁有任何超能力,只是通過各種魔術、暗示、心理學等表演技巧來營造出這些不可思議的現象,你這樣做的目的是揭穿那些用這些把戲行騙的人嗎?
達倫·布朗:我從未去揭穿某個具體的「江湖騙子」,因為他可能會起訴你。在某次電視節目中,我和一位靈媒同臺表演,有人感覺他是冒牌貨,我還是寧願相信他並沒有騙人,只不過他堅定地認為自己是靈媒。有些人是真的相信,而有些人只是在行騙。
我一般避免和別人發生直接衝突,我只是把他們的「騙術」再現出來。靈媒不需要證明他們有沒有在行騙,因為觀眾選擇相信他們,但我去表演時,就得讓大家知道我並沒有在行騙,我只是在變魔術,我向大家解釋我是怎麼做到的,並且在這個過程中,並沒有超自然力、我也沒有超能力,這樣做可以間接證明那些行騙的人也沒有超自然力。
穀雨:你曾到世界各地巡演,不同地區的觀眾對你的心理魔術的反應一樣嗎?
達倫·布朗:非常不同。比如在英國,觀眾的反應大都是一致的、群體性的,但在美國,觀眾的反應差異很大,有的吆喝「不可思議」,有的唏噓,沒有一個共同的、群體性的反應。
英國觀眾可能更內斂,我請英國觀眾描述一下他的奶奶,他會說,「啊,她人很好」,然後就不知道說什麼了,但美國觀眾常會滔滔不絕,他可以說十多分鐘他的奶奶是怎樣一個人,他和奶奶的關係等。
△ 達倫·布朗誘導美國脫口秀節目主持人詹姆斯·柯登(James Corden)現場吃玻璃。
穀雨:你做的實驗有的時候非常「瘋狂」,比如你曾經誘導美國脫口秀節目主持人詹姆斯·柯登(James Corden)現場吃玻璃,你擔心這類事情被小孩子、愚蠢的人模仿嗎?
達倫·布朗:會有這個擔心,但我每次都叮囑人們不要效仿。我也擔心有些人會利用真人秀的方式做壞事,比如金正恩的哥哥金正男在馬來西亞被刺殺,參與該事的2人說是被人誘惑,以為是參加電視真人秀遊戲。
至於是否有人會模仿我的心理魔術,我覺得這並非易事,因為需要很多時間才能掌握這個技能。
製作「真人秀」表明我的成長穀雨:從「讀心術」到策劃《達倫·布朗:就範》《神偷大盜》等真人秀電視節目,你為何會有這樣的過渡?
達倫·布朗:我早期那些表演,多呈現我多麼聰明啊、多麼厲害啊,但過了一段時間,那些表演就顯得非常無聊,人們很快會看煩。有點像是魔術表演,觀眾開始覺得神奇,但是看多了,就會覺得荒謬。
我現在主要做幕後,製作的真人秀電視節目多是關於其他人的,關於真實處境的真實的人,這類節目具有更多的戲劇性,也能引發人們思考。這個過渡也表明我個人的成長。
穀雨:除了心理魔術師、製片人,你還是高產作家,著作包括《大腦的技巧》《純碎的效果:直接的讀心術》和《神奇的藝術》等,你要做電視節目、要巡演,怎麼會有時間寫作?
達倫·布朗:巡演期間,我會帶著一箱子書,帶著筆記本電腦,白天到咖啡館寫作,晚上演出。這種感覺太美好了。
我的一本攝影集快要出版了,書名是《懷著愛與人相見》,是我2014年到2018年期間拍攝的街景。攝影的感覺非常微妙,一方面你要專注,要觀察一切,另一方面,你只是在鏡頭後面,你和所拍攝的對象保持著距離。
穀雨:我發現你寫了一本和魔術完全沒有關係的書——《幸福》?
達倫·布朗:我最大的興趣是哲學,所以我寫了這本關於古希臘四大哲學學派之一斯多葛學派的書。斯多葛學派的很多理念與佛教的宗旨相似,但它更具西方色彩,也更理性。
我認為斯多葛學派的一些觀點在現代社會仍然非常重要,所以寫了這本書。我喜歡思考,也希望在我的電視節目中能夠更多地呈現出這些思考。
穀雨:你最喜歡別人稱呼你什麼?心靈感應者、魔術師、製片人,還是作家?
達倫·布朗:我護照上寫的是藝人,就技能而言,我是心靈感應師,別人稱呼我魔術師、心理魔術師我也很開心。我做的事情很多,很難用一個稱呼去概括。假如稱呼我魔術師,人們為什麼要看魔術師寫的關於幸福的書?我儘量避免給自己貼標籤。
穀雨:你最大的願望是什麼?
達倫·布朗:我總是關注眼前的事情,沒有特別遠大的理想。我在某個時間會退休,能夠順順噹噹的退休就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了。我希望能有更多時間寫作,我也喜歡到處巡演。
(本文由騰訊新聞出品。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運營編輯 | 張藝菲
校對 | 阿犁
運營統籌 | 迦沐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