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紅顏秀看到了不少自媒體人都在推薦一部關於達倫·布朗的真人秀電影,
該節目由來自英國的心理魔術師達倫·布朗傾力打造,旨在探索一個人在被周圍環境影響的情況會不會走上奪人性命的極端。
說白了,就是展現一種「社會屈從性」的意識,
這種意識可以來自於某個很有權威的個人,或是志同道合的一群人,
其實,對於這種說辭,紅顏秀還是比較贊同的,畢竟歷史和部分地區確實存在於這樣的現象。
比如,古代的集權制度中,皇帝被刻畫為真命天子,天命不可違,
比如,現代社會中,闖紅燈過馬路的問題,因為大家都在闖紅燈,從眾心理使得不少人也就隨波追流了,
但這些並不能代表全部,它成立的基礎完全取決於「個人利益化」!
以人為單位的個體,在受到「利益損失化」的時候,會做出兩個選擇:反抗和逃避,
而這兩個選擇也取決於個人的預見性利益損失比重,
損失大則反抗,比如起義,損失小則多樣化的逃避,比如違背道德倫理,順從自保。
而對於這場達倫·布朗的真人秀實驗,卻想要用環境影響,
讓一個普通人在72小時內殺害另一個毫不相干的人,
很顯然,表演的成分要大於人性展示,噱頭要大於人性思考。
然而,騙子靠演技,真人秀靠挑戰底線,達倫·布朗又做到了!
達倫·布朗的這場表演再次讓無數的「吃瓜群眾」驚嘆、咋舌,但紅顏秀卻覺得這只是一場精彩的魔術演出,
達倫·布朗確實表達出了「社會屈從性」的可怕性,但也存在一定的表演性、誇張性。
首先,達倫·布朗是如今英國著名的心理學研究者和魔術師,
這兩者的完美結合,其實可以分裂出兩種體質:人生導師和江湖騙子,
他的名號本身就是一種「影響」,就像《神探夏洛克》第三季,他以本人身份催眠華生了幾秒,為夏洛克贏得寶貴的掩護自己假死的時間。
所以,達倫·布朗本身就可以代表某種理論,
而這種理論並不會讓很多熟悉、喜愛他的人產生嚴重的質疑,
加上在這場真人秀的開篇,假裝警察,通過電話讓一家咖啡店的男員工,推走嬰兒車,從年輕的女綁架犯受眾解救人質,
達倫·布朗用一場小試驗鞏固他的理論時,我們其實已經不由自主的承認了他的理論。
在這樣的特定的環境下,如果你相信,首先考慮的依舊是「利益損失化」,
如果正義感爆棚,你會照做,如果感覺這樣會造成利益損失,你會猶豫,
但達倫·布朗設定的這個環境,你細想一下,卻很巧妙!
首先,綁架犯是個年輕的女性,相對於男店員屬於弱勢,
第二隻是推走嬰兒車,比起制服綁架犯危險性要小得多,
所以達倫·布朗的「社會屈從性」證明,實際上並不那麼「確鑿」,只是一場大餐的前菜而已。
然後是為72小時殺人秀挑選「真實性演員」,達倫·布朗使用了「從眾心理」,
然三個演員不停的「站起、坐下」,隨後觀察眾多的「真實性演員」們是否會自主模仿,
再從這些自主模仿的「真實性演員」中挑選了一位29歲的單身男性克裡斯,來進行這場真人秀試驗。
其實,這個挑選「真實性演員」的過程被搬上螢屏,其作用是為了推動劇情發展,
更重要的是,再次加固、夯實達倫·布朗的「社會屈從性」理論。
一切準備就緒,就是環境場景的包裝,
請來「神秘博士」大衛·田納特、「潮爺」馬丁·弗瑞曼等知名人士來虛擬一個慈善項目。
然後,舉行一場慈善拍賣晚宴,讓克裡斯協助慈善項目總監(演員)湯姆,
對於克裡斯,達倫·布朗需要用一些環境、心理影響他、控制他,
比如,通知克裡斯參加慈善拍賣晚宴,卻不通知他需要穿正裝出席,
然後告訴他需要幫忙為那些大老闆、上流人士拎包、服務,讓他意識到自己低微的社會地位。
然後,通過接口,拿走他的手機,杜絕外界對他產生影響,
又用命令的口氣,叫他在肉食中插入素食的標牌,總之就是各種細節暗示,將克裡斯影響成只會唯命是從的行屍走肉。
然後找一個演員辦成大老闆在慈善拍賣晚宴開始前來到現場,突然促死,
面對突發情況,慈善項目總監(演員)湯姆要求克裡斯先將屍體搬走,不要報警,以免影響整個慈善拍賣晚宴,
然後不給克裡斯思考的時間,讓他裝扮猝死的大老闆上臺發言。
之後,讓事情一刻都不能平息下來,再次反轉,克裡斯裝扮的大老闆的妻子趕到,
告訴他們:「她的丈夫有昏睡症,發病時跟死了一樣!」
還告訴他們,丈夫參加重要的場合,都會隨身攜帶錄音筆,當克裡斯鬆口氣的時候,卻發現大老闆的屍體不翼而飛了。
然後,大老闆突然出現,十分憤怒,用錄音筆作為證據,要告發整個事件,
於是,所有的工作人員和克裡斯聚到一起商量對策,
大家一致的意見是殺害大老闆,並一致推舉克裡斯來親自動手,將大老闆從高臺上推下去!
結局呢,是的,克裡斯並沒有那樣做,
講真,一個上流社會的晚宴,關克裡斯什麼事,因為活動方的利益受到威脅,就要殺人?換做是誰,也不會照做吧,
大老闆猝死時,慈善項目總監(演員)湯姆對克裡斯的一番「命令」也並非「社會屈從性」,而是情感溝通。
但是這些細節,真人秀是不會讓影迷有時間去細想琢磨的,
達倫·布朗立即將克裡斯歸結為「幸運之人」,因為這場試驗共有四位「真實性演員」,
性別也是兩男、兩女,很科學哦,同樣的過程,而其它三個人都將大老闆推下了高臺!
克裡斯的結局是完美的,在這場真人秀裡,我們看到的是人性善良的一面,
但是卻暗含的證明了,「社會屈從性」試驗中有75%的人適用於這條理論,
細想之下,恐怖至極,但如果大家換位思考,如果是自己的話,同樣的過程,真的會這樣做嗎!
恐怕紅顏秀是不會如此的,因為從個人利益損失比重來看,好像自己並沒有多大的損失。
畢竟只是沒有及時報警,這也是為了實現大老闆慈善事業的心願,況且還有錄音筆為證。
或許很多人認為,
這場真人秀中,達倫·布朗讓事件不停反轉,這樣,克裡斯根本沒有思考這些問題的時間,
而且「社會屈從性」在某種特定的大範圍環境下確實適用,但在這場真人秀的小環境中,卻毫無可比性。
「社會屈從性」確實會讓人們思考人性,
但達倫·布朗的真人秀和讓某些演員去參加演技比賽的綜藝節目一樣,72小時殺害陌生人,太假、太假......
如今,騙子是靠演技,而真人秀是靠挑戰底線,用噱頭做引線,來吸引我們的眼球而已。
做為吃瓜群眾的紅顏秀,達倫·布朗又一次成功的運用心理學,表演了一場精彩的魔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