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綜藝這十年(四):戶外真人秀盛極而衰?

2020-12-09 界面新聞

幾年前打開電視,你會看到明星們坐在大氣豪華的演播廳裡暢談「藝術人生」。如今的電視熒幕上,這些明星早已走上街頭,或帶娃出遊,或組團窮遊,或在諸多關卡前急得焦頭爛額。不知不覺間,曾讓人望而卻步的戶外真人秀,成為了時下最熱門的節目類型。

較之於日韓、歐美國家戶外真人秀的風生水起,我國戶外真人秀的發展歷程可以用「命途多舛」來形容。早在2000年,我國已誕生首個戶外真人秀節目——《生存大挑戰》。當時可能不會有人想到,距離中國戶外真人秀的真正崛起,還有13年。

2013年,《爸爸去哪兒》開播,引爆了戶外真人秀的熱潮。隨後,《奔跑吧兄弟》、《極限挑戰》等多檔現象級節目陸續「出世」,一時間戶外真人秀井噴,引來林青霞、周迅、黃渤、郭晶晶等各界明星大腕紛紛試水。

僅僅過了三年,戶外真人秀就顯出了頹勢,同質化、套路化的節目受到觀眾詬病,「限真令」、「限童令」、「限洋令」的發布又給這些節目套上新的「枷鎖」,一度爆紅的戶外真人秀如今迎來了成長中的「陣痛」。未來的戶外真人秀將走向何方?或許我們可以從它十餘年的發展歷程中一窺究竟。

一、發展:戶外真人秀一夜爆紅 現象級節目頻出

當觀眾厭倦了電視劇中亂撒狗血的劇情,厭倦了演播廳裡明星的一本正經,觀眾需要一個接近真實,沒有劇本,也沒有演員的節目,這就是真人秀。在默默無聞了10餘年之後,中國戶外真人秀終於在2013年迎來了屬於自己的「黃金時代」。

NO1 《爸爸去哪兒》引爆戶外真人秀熱潮

中國的戶外真人秀起步並不晚。2000年,廣東衛視自製節目《生存大挑戰》開播,迅速成為了國內各大電視臺的模仿對象。隨後,《峽谷生存營》、《走入香格裡拉》等多檔野外生存節目相繼出現。但好景不長,尚處於發軔期的戶外真人秀節目,迅速被如火如荼的選秀節目擠下了電視主流市場。

此後,電視螢屏上雖然出現了不少闖關競技類節目,如《智勇大衝關》、《男生女生向前衝》、《活力大衝關》等,但因存在同質化、過度娛樂化等弊病,沒能在電視市場形成足夠的影響力。

2013年,《爸爸去哪兒》一炮而紅,不但挽救了湖南衛視當年的收視危機,還將戶外真人秀再度帶進了觀眾的視野。《爸爸去哪兒》節目版權引自韓國MBC電視臺,從首播起就創造了收視高潮。整檔節目共12期,在全網平均收視率2.16,平均份額15.25%,最高單期份額20.37%,成為了2013年度全國上星頻道中收視最高的季播節目。

難得的是,這檔爆款節目還收穫了「零差評」的口碑。在豆瓣上,這檔節目的評分為9.1分,超過60%的網友給出了5星的評價。節目播出後,不但Kimi、Angela、森碟等六個萌娃迅速成為了家喻戶曉的「小明星」,還在網友間引發了親子關係的大討論。

《爸爸去哪兒》爆紅之後,螢屏上颳起了一陣戶外真人秀狂潮。國內各大衛視爭相從海外引進版權,綜藝節目正式進入戶外真人秀的霸屏時代。

NO2 《奔跑吧兄弟》成收視一霸

眼看湖南衛視憑藉《爸爸去哪兒》再度創下收視奇蹟,其他地方衛視自然也不甘落後。2014年10月,《奔跑吧兄弟》在浙江衛視開播。節目一經播出,就憑藉差異化的節目形式受到了觀眾的青睞,收視率屢次創下破3、破4的佳績。

「跑男」同樣是引進版權的產物,原版是韓國SBS電視臺綜藝節目《Running Man》。登陸中國市場後,「跑男」每每破3的收視率,讓其他綜藝節目難以望其項背。廣告冠名費也隨之節節攀升,從第一季的1.3億漲到了第四季的5億。鄧超、Angelababy等「跑男團」成員,因節目的火爆而身價暴漲。節目中的撕名牌遊戲甚至火到了線下,不少城市都出現了「室內撕名牌場館」。

「跑男」的爆紅,離不開節目中有趣的遊戲和「跑男團」成員各具特色的表現。網上流傳著這樣一個段子:「鄧超的數學陳赫的腰,祖藍的大笑baby的嬌,少林寶強會功夫,黑牛李晨體格好,鄭愷一屁全撂倒。」看過「跑男」的網友,一定會懂得這個段子的「梗」在何處。在一周緊張的工作之後,「跑男」這樣輕鬆歡樂的節目,成為了觀眾的放鬆神器。「跑男團」成員間親如家人的兄弟情,也為觀眾帶來了感動和力量。

NO3 《極限挑戰》後來居上 口碑爆表

正當「跑男」自以為坐穩戶外真人秀霸主之位時,突然從東方衛視「殺」出一位強敵,這就是《極限挑戰》。

與「跑男」的活力十足不同,《極限挑戰》的嘉賓陣容除了張藝興,全部都是35歲以上的「老男人」——黃渤、黃磊、孫紅雷、羅志祥、王迅。他們在節目裡玩的,也不再是撕名牌等輕鬆有趣的遊戲,而換成了更為「燒腦」的任務。從環環相扣的「時間去哪兒了」,到敢玩真爆破的「海島求生記」,《極限挑戰》中任務設置的燒腦指數、複雜招數都是普通的戶外真人秀所不能及的,常常讓觀眾大呼「智商已欠費」。

節目中,每位明星MC都展現了不為人知的一面。曾經的文藝青年黃磊,居然是智商超高的「神算子」,常出演逞兇鬥狠角色的孫紅雷,居然是個時刻炫耀自己顏值的大齡兒童。成功的人設,讓《極限挑戰》遠遠超出了觀眾的預期,播出後迅速成為了「爆款。」

由於這檔節目在周日播出,受到觀眾開機率的影響,收視率一直沒有超過「跑男」。但從口碑上看,《極限挑戰》完全可以和零差評的《爸爸去哪兒》第一季比肩。在豆瓣上,《極限挑戰》第一季的評分為8.8分,第二季高達9.1分,將不少在播的戶外真人秀遠遠甩在了身後。

NO4 形式日益多元化 明星大腕紛紛加盟

多檔現象級節目的出現,引得各大衛視紛紛跟風,就連「老大哥」央視也加入戰局。一時間,戶外真人秀在電視熒幕上呈現「霸屏」之態。

短短三年間,《花兒與少年》、《極速前進》、《花樣爺爺》、《偶像來了》、《了不起的挑戰》等戶外真人秀輪番開播。新節目數目之多,種類之豐富,令觀眾眼花繚亂。這些節目中,以競技類、親子類、旅行類節目最受歡迎。

競技類真人秀以「跑男」、《極限挑戰》、《極速前進》為代表,每期節目都會設置多重挑戰關卡,嘉賓通過智力和體力的比拼來贏得最後的勝利。親子類真人秀以《爸爸去哪兒》為代表,聚焦親子關係,展現父親帶娃旅遊過程中的趣事和囧事。旅行類真人秀則以《花兒與少年》、《花樣姐姐》、《花樣爺爺》為代表,內容是嘉賓們用有限的費用去國外旅遊。此外,還有野外生存類、生活體驗類等多種節目類型。

戶外真人秀的節目形式不斷豐富,明星陣容也在逐步升級。無論是電影明星、電視明星還是奧運冠軍,甚至是淡出娛樂圈的多年的女神,都參與到了真人秀節目中。林青霞、趙雅芝、周迅、毛阿敏、黃渤……眾多明星大腕紛紛放下身段,變成了人見人愛的「綜藝達人」。

多樣的節目形式,眾多明星的參與,著實為戶外真人秀賺足了眼球。戶外真人秀也因此成為了時下最為熱門的綜藝節目類型。

二、困局:戶外真人秀頹勢初現 口碑收視大不如前

短短三年間,戶外真人秀成為了各大衛視爭相覬覦的「蛋糕」,呈現出一派非理性繁榮的景象。然而,多檔同類節目的輪番轟炸之下,觀眾不約而同地出現了審美疲勞。「限真令」、「限娃令」的陸續發布,又給這些節目套上新的「枷鎖」。老牌節目口碑、收視雙雙下滑,而新節目成為了「狗不理」,難以再現「跑男」般現象級盛況。

NO1 同質化嚴重 原創力不足

戶外真人秀節目的井噴,在給觀眾帶來更多選擇的同時,也陷入了同質化的怪圈。一檔節目紅了之後,無數個形式相似的節目立刻登上了電視熒幕。

《極限挑戰》、《了不起的挑戰》、《挑戰者聯盟》讓人傻傻分不清楚,《花樣姐姐》、《花樣爺爺》、《花兒與少年》聽起來謎之相似,讓觀眾有了「這又是同一檔節目」的錯覺。實際上,這些節目大多是海外的「舶來品」,不少節目本身就是「系出同門」。「花樣」系列,「挑戰」系列的同時出現,也就不足為奇了。

自《爸爸去哪兒》爆紅以來,各大衛視立刻開啟了「海外版權爭奪戰」。目前熱播的戶外真人秀中,大部分節目都並非原創,而是購買了海外的版權。比如《奔跑吧兄弟》是引進韓國的《跑男》,《極速前進》是引進了美國的《極速前進》等。

即使沒有購入版權,國內的戶外真人秀也離不開對海外節目的借鑑和模仿。這使不少節目陷入了「抄襲疑雲」。《花兒與少年》被指抄襲韓版《花樣姐姐》,《極限挑戰》《挑戰者聯盟》《真心英雄》三檔真人秀被指抄襲《無限挑戰》,《偶像來了》也被指抄襲韓綜《英雄豪傑》。

看多了戶外真人秀,觀眾已經對這些節目的「套路」相當熟悉,跟風、模仿的節目已經難以滿足他們的獵奇心理。除了《極限挑戰》、《偶像來了》等節目憑藉用心的製作贏得了觀眾的青睞,一大批「跟風」節目最終都消失在了默默無聞之中。

NO2 「綜N代」收視口碑雙滑坡

2014年收視率「獨步天下」的爆款節目「跑男」,從第三季起陷入了收視瓶頸。無論是收視率、網絡視頻播放量,還是節目話題度,都無法重現往日雄風。

到了「跑男」第四季,收視滑坡更為明顯,平均收視率從第三季的4.27下降到3.59,期均播放量從3.07億下降到1.66億。同時,節目口碑也遭遇滑鐵盧,從第一季的7.6分一路跌落到第四季的4.6分。

究其原因,「跑男」遊戲設計「換湯不換藥」。第一季的撕名牌和指壓板令人耳目一新,當這兩個遊戲玩了四季,觀眾就再也笑不出來了。同時,「跑男團」的固定成員已讓觀眾太過熟悉,他們之間的互動很難再引起觀眾的興趣。最近,Angelababy默認懷孕,竟引來不少「跑男」粉絲不約而同地留言——「跑男」終於要換人了。

NO3 過度依賴明星效應

自《爸爸去哪兒》帶紅了明星真人秀,戶外真人秀一夜之間都患上了「明星依賴症」。沒有一兩個大牌明星撐場,似乎都不好意思出來宣傳。而明星在真人秀節目中也卸下了偶像包袱,不避隱私,不怕尷尬地集體上陣,成為了節目的一大看點。

明星的賣力演出,不但讓觀眾大開眼界,也收到了廣告商的「追捧」。為了利益,各大衛視都陷入了一場「明星爭奪戰」。林青霞、趙雅芝、周迅、孫紅雷等影視圈大咖,都隨之成為了熱門節目的常駐嘉賓。因裡約奧運會成名的「洪荒少女」傅園慧,也遭遇了多檔節目的哄搶。

節目對明星效應的過度依賴,導致明星片酬瘋漲。據知情人透露,鄧超在「跑男」的片酬為一集100萬,這還算是「友情價」。而韓國原版節目中的「國民MC」劉在石,一集收入僅6萬元左右,兩者相差十分懸殊。看到國內真人秀的片酬如此好賺,不少明星都紛紛試水,一時間,綜藝節目被明星大腕「霸屏」。

隨著明星在各檔節目中輪番「刷臉」,觀眾陷入了審美疲勞,明星的吸引力也在逐步下降。以周迅綜藝首秀為噱頭的《西遊奇遇記》收視撲街,全國網收視率0.39%,1.09的份額,排名17。以範冰冰和李晨合體為噱頭的《挑戰者聯盟》同樣收視不濟,節目內容被網友群嘲為「看範冰冰如何拿下大黑牛」。這些缺乏特色、缺乏笑點的節目,即使邀來大咖撐場,也無法逆轉撲街的命運。

NO4 重口味博眼球 炒作話題無下限

戶外真人秀越來越多,想要突出重圍也就越來越難。為了話題度和收視率,不少節目選擇給內容的難度設置加碼,用重口味的任務吸引觀眾。還有些節目,故意製造或放大嘉賓間的矛盾衝突,以求戲劇性的節目效果。

在《跟著貝爾去冒險》中,明星們跟著貝爾吃了活蚯蚓、生牛心、生牛眼、牛睪丸、活蠶,最後還在貝爾的帶領下,舉杯乾掉了自己的尿。節目播出後,引起了不小的爭議。不少觀眾認為,在生存沒有受到威脅的情況下,如此「虐星」根本就是在博眼球。而這些重口味的舉動也沒有拉動收視率。從首播起,這檔節目的收視率一路低迷,最終悄無聲息地收官。

即使是收視率高的節目,也逃不開炒話題的「怪圈」。《爸爸去哪兒》第二季中,節目組多次炒作孩子之間的小矛盾,多多更是因為節目預告剪輯的誤導,引起了網友的狂罵。另一檔戶外真人秀《花兒與少年》,甚至將「互撕」變成了節目的風格,連續上了兩季的「小公主」明星,連續跟隊友撕了兩季,讓觀眾瞠目結舌。

要麼生吃牛眼血漿四濺,要麼一言不合就互撕,對觀眾來說,這些重口味的劇情看起來實在「鬧心」。雖然觀眾希望看到衝突,看到明星的真性情,但這些刻意製造的衝突只會引來他們的反感。節目如果沒有原創能力的支持,一味靠重口味、炒作搏出位,終究會被市場淘汰。

NO5多道限令下發 王牌節目陷危機

限真令、限娃令、限洋令的陸續出臺,給如火如荼的戶外真人秀潑了一盆冷水,讓不少地方衛視的王牌節目陷入了「生存危機」。

2015年7月,廣電總局下發了《關於加強真人秀節目管理的通知》(又稱限真令),明確要求對真人秀節目進行引導和調控,堅決抵制真人秀節目的過度娛樂化和低俗化,避免一窩蜂盲目引進,避免過度明星化。一時間,靠明星博收視的戶外真人秀人人自危,全明星化的綜藝節目首當其衝地面臨改版。

今年2月中旬,廣電總局下發《關於進一步加強電視上星綜合頻道節目管理的通知》(又稱限娃令),要求嚴格控制未成年人參與真人秀節目,不得借真人秀節目炒作包裝明星子女,也不得在娛樂訪談、娛樂報導等節目中宣傳炒作明星子女,防止包裝造「星」、一夜成名。

這份被稱為「史上最嚴」的限娃令,使國內親子類節目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原本定於今年7月播出的《爸爸去哪兒》延播,最近才剛剛傳出開拍的消息。

2016年7月,廣電總局再下「緊箍咒」,發布了《關於大力推動廣播電視節目自主創新工作的通知》(又稱限洋令),規定「上星綜合頻道每年在黃金檔播出的引進模式節目不得超過兩檔;每年新播出的引進模式節目不得超過一檔,第一年不得在黃金檔播出」。

明星、萌娃、引進版權接連被限,顯示了廣電總局調控真人秀節目的決心。長期來看,這對「虛火旺盛」的真人秀節目來說,是一件好事。三道「緊箍咒」的下達,促使這些已陷入「審美疲勞」的節目進行改版,增加原創內容。當然,對製作公司來說,從引進版權到完全原創並不容易,此次轉型的陣痛可能還要持續一段時間。

三、求變:泛娛樂語境下戶外真人秀的創新探索

短短三年間,戶外真人秀經歷了從爆紅到走下坡的轉變,不少爆款節目已從當年的「香餑餑」,變成了觀眾習以為常的「家常菜」。在泛娛樂化語境下,電視人依舊將收視為王奉為金科玉律,哪個節目都無法避免大浪淘沙式的殘酷競爭。於是,敏銳的電視人又開啟了新一輪的創新探索:

NO1 陣容之變:從全明星綜藝到星素結合

對明星的過度依賴,讓戶外真人秀的路越走越窄。「限真令」的發布,則為電視人的求新求變注入一支強心針,結合明星和素人的「星素結合」模式便成為了當下綜藝真人秀的新風口。

前段時間,《爸爸去哪兒》宣布將以網綜形式回歸,並將採用「星素結合」的全新節目形式,選擇三對明星家庭以及鮮肉+素人寶寶的組合,一起展開旅行。此前播出的《一年級》大學季、《約吧!大明星》同樣採用了星素結合的形式,都取得了不錯的收視效果。

在這些節目中,以「明星」帶動「素人」成為吸引觀眾的重要法寶。明星善於「秀」,素人勝在「真」。明星與素人的互動,不但使節目更接地氣,也能讓觀眾產生情感共鳴。在一些全明星綜藝中,也融入了「星素互動」的形式。如《極限挑戰》、《了不起的挑戰》等節目,都將明星扔到「茫茫人海」中,明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多次偶遇有趣的素人,為節目貢獻了不少笑點。

NO2 風格之變:從過度娛樂化到賦予人文價值

在這個收視為王的時代,戶外真人秀為了在激烈的競爭中突圍而出,出現了過度娛樂化的傾向,低俗、重口味內容頻出,一度被外媒評為「毫無教育意義可言」。「限真令」的出臺,給這些節目敲響了警鐘。不少戶外真人秀節目藉機謀求轉型,為節目賦予了文化功能和人文價值。

《極限挑戰》第二季中,六位明星通過自身魅力和節目任務的設定,分別詮釋了中國儒家最核心的六種道德品質——仁義禮智信孝,將中華傳統美德賦予了新的內涵。節目中,還致敬了歷史故事,再現了「鎖二喬」、「桃園三結義」、「七步成詩」等三國演義中的經典橋段。

說到對傳統文化的致敬,不得不提的就是《咱們穿越吧》。這檔節目的風格獨樹一幟,可以稱作是一檔文化類真人秀節目。節目中,明星們共同「穿越」回歷史現場,感受古人的生存環境、價值取向和奮鬥歷程。節目中充滿著有趣的歷史情境的再現,讓觀眾能夠跟隨明星進入到歷史世界中,邊體驗歷史,邊收穫快樂。這種人文和歷史內涵與趣味性的結合的形式,無疑是對真人秀節目的有益的探索。

NO3 播出模式之變:從跨屏播出到多屏「階梯式」播出

對於綜藝節目來說,播出時間和播出平臺非常重要。同一檔真人秀節目,在一線衛視的黃金檔(周五或周六)播出與在二三線衛視的非黃金檔播出,收視率可能會迥然不同。周日播出的《極限挑戰》、深圳衛視播出的《極速前進》就分別因為播出時間和平臺的原因,在收視率上難以和「跑男」匹敵。

不過,隨著視頻網站的興起,以及年輕觀眾群體的崛起,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在網上觀看綜藝節目,電視收視率也就不再成為衡量節目熱度的唯一標準,不少節目都選擇與視頻網站合作,「跨屏「播出節目。同時,由於「限真令」、「限娃令」的出現,一些戶外真人秀已經難以擠進「黃金時段」,《爸爸去哪兒》等節目迅速做出應變,將熱門綜藝搬到網上播出。

為了尋求創新,同時也為更好的展示節目內容,一檔戶外真人秀節目嘗試了更新穎的播出方式——多屏「階梯式」播出。這個「吃螃蟹」的節目就是全素人真人秀《我們15個》。這檔節目播出具體分為三個層次:在官網24小時看全程直播,通過騰訊視頻客戶端觀看直播、花絮和精華版,以及周一至周五深夜零點在電視上收看當天的精編版本。

這種雙平臺的剪輯與播出模式,是《我們15個》獨創的,屬於綜藝真人秀跨屏播出和多屏互動的一次創新,也為綜藝節目的形態和播出模式進行了有益探索。不過,這種播出模式目前比較適用於野外生存類節目,很多一次只錄製兩三天的節目無法進行持續不斷直播。

四、思考:告別「拿來主義」 原創同樣很精彩

戶外真人秀的一夜爆紅,來自於節目的「新鮮感」。看到曾經高居舞臺中央的明星,忽然被拉下神壇,觀眾窺視、獵奇和八卦的心理在「觀看」中得到了滿足。而高質量的節目編排,明快的節奏,用心的後期製作,使得「爸爸」、「跑男」「極挑」等節目成為了爆款。

然而,真人秀的明星資源是有限的,引進節目的「套路」也遲早有玩遍的一天。當節目一味複製成功節目的「套路」,創新力難以承載觀眾的忠誠度之時,審美疲勞就變成了觀眾棄之而去的最大理由。雖然現在的戶外真人秀依舊風生水起,但瓶頸已經清晰可見。

短短三年時間,其實不足以使國內戶外真人秀成長為一種成熟的節目類型。初期引進版權,借鑑已成功的節目模式,邀請明星大腕加盟,都是相對穩妥的選擇。但一直依賴海外版權,依賴明星效應,只會讓自己在「拿來主義」的泥潭中越陷越深。增強創新意識,走節目差異化道路,打出品牌後注意為節目「保鮮」,才是戶外真人秀長久發展之道。

還好,伴隨著政策限制及國內製作團隊的成熟,這股「買買買」的風潮也在逐漸褪去。《十二道鋒味》、《奇妙的朋友》、《一路上有你》等原創節目陸續被推出。脫胎於海外綜藝的熱門節目《極限挑戰》、《爸爸去哪兒》也在不斷的創新和摸索中,找到了自己獨有的風格。告別「拿來主義」後,自己的原創內容也同樣可以很精彩。期待下一個十年,能有更多的原創節目,帶領戶外真人秀走上新的巔峰!

本文為「文創資訊」原創獨家稿件,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2021綜藝前瞻(一)|戶外真人秀回歸,男性選秀與「她綜藝」爆發
    基於對九大平臺片單兩百餘檔節目進行的梳理分析,綜藝瞭望臺&影視產業觀察將聯合推出2021綜藝前瞻系列文章,今天的文章將首先介紹明年臺網綜藝的三大趨勢:大型戶外真人秀的回暖,男性選秀的扎堆與「她綜藝」的爆發。
  • 周迅也上真人秀!第四季度綜藝大戰明星傾巢出動
    為了本年度的好成績與來年的好生意,各家衛視也是拼了,最後一季的綜藝用「眼花繚亂」來形容毫不為過:除《奔跑吧,兄弟!3》、《一年級2》、《我是演說家》等季播續集外,16家衛視有40檔新節目備播上檔,這也意味著,國內數得上名兒的明星幾乎都將傾巢而出,以綜藝咖的身份在本季度與觀眾見面。
  • 給大家推薦幾個大型戶外真人秀節目,力薦!
    前一篇給大家推薦了一些野外生存類真人秀節目,今天小編給大家推薦的是大型實景類型的真人秀,很負責任的跟大家說,都很好看!1.兩天一夜:一檔大型明星戶外實景真人秀,以前看韓國版的《兩天一夜》,終於迎來了中國版的,節目只有兩季,很可惜,小編覺得比跑男好看很多,第一季第二季都很贊,力薦!!!不好看來打小編。第一季固定嘉賓有吳宗憲,朱梓驍,馬可,張睿,安七炫,姜超。
  • 反套路、反預設……《哈哈哈哈哈》到底是什麼綜藝新物種?
    這樣一檔行進式戶外真人秀,在當前的真人秀市場中幾乎找不到可循的創作規律——我們似乎很難用某幾個標籤來錨定《哈哈哈哈哈》的特質或者效果,但毫無疑問的是,它已經成了真人秀領域頗具亮色的內容產品:其實好看的真人秀,從來都不是節目組和嘉賓的刻意設計和表演,而是來源於生活的自然反應,螢屏內外共同成就。
  • 摩登天空進軍綜藝市場
    原標題:摩登天空進軍綜藝市場   近日,唱片
  • 【衛視新綜藝】孕期真人秀《我們仨》開播,斯利安葉酸片冠名匹配度高
    根據CTR媒介智訊的新節目研究,2018年3月共有5家省級衛視推出綜藝新節目。其中,安徽衛視和湖南衛視在周末21點時段上檔新節目,東方衛視、江蘇衛視、浙江衛視的新節目選在周中的晚間時段播出。 節目類型 江蘇衛視的新綜藝《我們仨》是全國首檔孕期星素真人秀,節目中胡可、沙溢等明星嘉賓為素人孕媽提供健康、科學、有品質的孕期服務,節目以綜藝真人秀的方式輸出孕期知識,向觀眾傳達新時代年輕人如何度過高品質健康的孕期生活。
  • 動圖宇宙|最夏日的綜藝真人秀,你想pick哪家呢?
    熱熱鬧鬧的前兩季之後,本來應該是在10月、11月來開始的第三季在7月提前來襲,品品這個心機滿滿的海報:主視覺海報的磚紅底色,運動氣息呼之欲出,跑道標線的顏色為紅黃綠粉四種,象徵著四個不同圈層的年輕運動員們即將在此打破次元壁同臺競技。
  • 綜藝與現實,窺視與討論:為什麼觀察類職場綜藝能夠迅速崛起?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試圖將職場類節目近二十年的起起伏伏置於職場話語脈絡之中,探討職場綜藝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職場類綜藝節目興起的背後體現了怎樣的社會背景?觀察類職場綜藝節目是否反映了真實職場的生存狀態?我們在觀看觀察類職場綜藝的時候,期望看到的是什麼?這種觀察類的節目形式帶給我們的除了職場經驗,還有什麼?從《絕對挑戰》到《非你莫屬》:職場綜藝節目的興起與變遷
  • 《金星秀》真人秀到底真不真 金星為你揭秘
    這不,小南最近就去參加了馬上要開始的《中國好聲音》,前段時間劉燁和胡軍一同上《爸爸去哪兒》的新聞也是鋪天蓋地,這不,還有前不久還有金姐參加的《超級演說家》評委醉酒現場的風波,也是鬧得沸沸揚揚。  真人秀到底真不真?聽金姐為你現場揭秘!  從2006年至今,金星自曝也做點事真人秀評委將近十年,也是閱過無數參賽選手。
  • 周杰倫的首部綜藝節目《週遊記》要上線了,還不趕緊上車
    3月13日周杰倫全新綜藝《週遊記》官宣播出時間為3月起每周六晚上22點,簡直太讓人激動了。有許多粉絲表示:《週遊記》的播出意味著我的歡樂源泉終於要來了,沒有攻略說走就走的旅行,衝浪、滑翔、跳傘通通來一遍,哪兒刺激哪兒就有周董旅行團,跟著周董看世界。
  • 國內首檔海上真人秀拍攝完畢 「海飄」30天回歸原始本真
    中國網9月6日訊 9月5日,國內首檔海上紀錄式真人秀綜藝節目《萬裏海疆·我們的船說》(以下簡稱《我們的船說》)主創溝通會在北京召開。節目總導演、中國廣播電視協會電視劇導演工作委員會常務副會長金韜,節目總策劃、原中國海軍政治部大校李建偉等主創人員以及業界和媒體界人士40餘人參加會議。
  • [學子論文]從「使用與滿足」理論看電視真人秀節目的突圍
    面對新媒體的挑戰,電視媒體真人秀節目如何才能突破重圍,重掌輿論影響力的話語權?本文將從「使用與滿足」的角度對電視真人秀節目的發展進行解析。 「真人秀節目是指由沒有經過專業表演訓練的普通人自願參加的一種活動,而且製作者要在製作者規定的情境中,按照既定的規則進行,具有故事化情節化的特徵。」
  • 《極限挑戰》第二期口碑爆炸,這波正能量,秒殺所有綜藝節目
    忘了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國的綜藝節目開始大火,尤其是真人秀節目,更是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所以各大衛視,也都開始不遺餘力的做自己的真人秀節目。一直到現在,哪個衛視沒有幾檔拿的出手的真人秀總節目,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大臺。隨著現在真人秀節目的不斷增加,節目的質量也是層次不齊。
  • 山東綜藝全新野外生存挑戰類真人秀節目《生存挑戰》開拍
    齊魯網訊 11月5日,山東電視綜藝頻道全新野外生存挑戰類真人秀節目《生存挑戰》在日照某荒山開機拍攝,綜藝頻道總監宋士忠、副總監謝海平、該欄目主持人武文、客串主持兼戶外生存指導王也共同為節目開拍啟幕。
  • 韓國綜藝再進軍中國 《叢林法則》中國版製作費超2億
    韓國綜藝再進軍中國 《叢林法則》中國版製作費超2億 2015-10-20 22:49:25  目前,韓國綜藝節目進入中國已成常態。從2006年韓國綜藝節目《X-MAN》初次引進中國,成為繼韓劇之後中國觀眾的新寵。到2014年引進韓國SBS電視臺綜藝節目《RunningMan》,而推出的大型戶外競技真人秀節目《奔跑吧兄弟》,達到韓國綜藝「中國化」的新高度。中韓媒體普遍認為,韓國綜藝節目在中國人氣爆棚,現在已經迎來了第2個全盛時期。
  • 第一個因錄製綜藝而坐牢的藝人,網友說:竟是她
    第一個因錄製綜藝而坐牢的藝人,網友說:竟是她就在前幾天官方報導《金炳萬的叢林法則》就是韓國綜藝節目,即戶外生存的真人秀節目,李烈音該女演員年僅23歲參演了這檔節目,就在上個月29日播出的《叢林法則》中,李烈音在水中發現了
  • 綜藝行業的「暗面」故事
    「綜藝的劇本要怎麼寫?我完全不知道。」一開始他甚至也和很多人想的一樣,完全不理解為什麼真人秀需要一個編劇?  不僅是陸放,當時對很多人來說,真人秀製作都是很新鮮的事。那個時候正是綜藝節目的階段更替。國內的綜藝經歷過歐美綜藝模式的引進之後,開始了韓國綜藝模式的引進。歐美綜藝模式嚴謹,像《中國好聲音》、像《中國達人秀》,有固定框架,有嚴格的串接。這種節目會有一個「操作寶典」,事無巨細,照著它做就對了。  韓國的綜藝模式則完全不一樣。
  • 快時代,如何打開「慢綜藝」(新語)
    在節奏和設計上可以做減法,返璞歸真別有一番滋味;在品質和內涵上必須做加法,傳遞時代氣息與人文關懷慢下來,是近年許多綜藝節目的一致步調。一批文化教育、戶外旅遊、觀察類的「慢綜藝」,內容「煙火氣」,畫風「暖人心」,觀眾得以增長知識,收穫治癒感和生活的共鳴。然而,注水稀釋、節奏拖沓、重流量而輕內涵等問題也隨之產生。「慢綜藝」如何找到適合的打開方式?近日在央視綜藝頻道播出的節目《走在回家的路上》,就以「紀實 戶外真人秀」的手法,探索以綜藝節目傳遞人文價值的新形式。
  • 臺灣綜藝告別「黃金時代」,製作人轉戰內地開始新一輪掘金
    這檔臺灣收視率最高的節目,播出12年,見證了臺灣綜藝的輝煌,也目睹了臺灣綜藝的盛極而衰。行業巨變之下,臺灣綜藝人紛紛「北上」:康熙鐵三角都來大陸發展,小S和詹仁雄攜手愛奇藝打造《姐姐好餓》,但轉型最徹底的是另一金牌製作人孫樂欣。16年3月份,孫樂欣宣布加盟上海蘭渡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將擔任蘭渡旗下王牌節目《深夜蜜語》第四季《XY研究院》的總導演。
  • 五一在播綜藝圖鑑
    綜藝市場整體品類及討論度都顯得乏善可陳。這一局勢於近期有所回暖。4月26日,快綜藝鼻祖《奔跑吧第三季》加入新鮮血液回歸,慢綜藝代表《嚮往的生活第三季》攜帶「回憶殺」來襲,優愛騰三家視頻平臺均打出S+級自製綜藝王牌,《我是唱作人》《這!就是原創》《創造營2019》同臺對壘,競爭態勢如火如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