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子論文]從「使用與滿足」理論看電視真人秀節目的突圍

2021-01-07 人民網

內容摘要:隨著新媒體的發展,尤其是網絡視頻業務的推進,傳統電視的影響力不斷受到衝擊,電視在節目內容上內容單一、創新力不足,同質化現象等問題日漸突出。以《爸爸去哪兒》為代表的親子秀真人節目在內容形式上等巧妙創新,滿足受眾需求,取得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的雙贏,鞏固電視自身影響力。

關鍵詞:電視真人秀 使用與滿足 創新

2013年10月湖南衛視全新推出明星親子旅行生存體驗真人秀《爸爸去哪兒》,節目播出後不久便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好評如潮的同時關於親情和爸爸的話題不斷發酵。2014年6月20日第二季以來,引來諸多關注。

電視媒體的社會影響力是巨大的,尤其是近年來火爆的各類電視真人秀節目,往往能在短時間內引領社會潮流。但隨著新媒體的快速發展,尤其是伴隨著3G、4G通信業務的運行,網絡媒體漸成新寵,電視媒體的影響力有所下降。前一段時間被熱炒的北京地區開機率由70%降為30%,後來被證實為數據誤讀,結論不靠譜,卻也在一定程度上從側面驗證了電視媒體影響力的下降。面對新媒體的挑戰,電視媒體真人秀節目如何才能突破重圍,重掌輿論影響力的話語權?本文將從「使用與滿足」的角度對電視真人秀節目的發展進行解析。

「真人秀節目是指由沒有經過專業表演訓練的普通人自願參加的一種活動,而且製作者要在製作者規定的情境中,按照既定的規則進行,具有故事化情節化的特徵。」 電視真人秀節目,「真」是特色,體現這個節目形態必須是非虛構的、紀實的;「人」則是電視真人秀節目的核心,意味著節目要有人格和人性的突顯;「秀」則是手段,節目必須設置虛構的規則來完成。

雖然有著限娛令,但各種同質化綜藝節目層出不窮,大有「亂花漸入迷人眼」的感覺,瘋狂轟炸著觀眾的視聽系統。《爸爸去哪兒》另闢蹊徑,通過紀實拍攝的手法將創新視角對準親子關係,五位明星爸爸跟子女進行72小時的鄉村體驗,以此展現父子親情在之美,贏得喝彩聲一片。第一季播出結束後,雖有其他節目的模仿,但《爸爸去哪兒》的品牌效應已經形成,很難被超越。

「使用與滿足」理論分析

「使用與滿足」是一種受眾行為理論,把受眾成員看做有著特定「需求」的個人,把他們的媒介接觸活動看做基於特定的需求動機來「使用」媒介,從而使這些需求得到「滿足」的過程。 最早的研究起源於20世紀40年代,是針對廣播報紙媒介的研究,60年代後開始關注對電視的研究。

作為在大眾傳播效果研究史上產生過重要影響的研究,「使用與滿足」理論一改以往從傳播著或媒介角度考察傳播對受眾產生的影響,而是從受眾角度出發,通過分析受眾的媒介接觸動機以及這些接觸滿足了他們的什麼需求,來考察大眾傳播給人們帶來的心理和行為上的效用。正如麥奎爾等指出的,它「不是研究傳媒對人們做了什麼,而是讓我們研究人們通過傳媒做了什麼」。因此,這一研究開創了從受眾角度出發考察大眾傳播過程的先河。

在21世紀來臨以前,除了報刊、廣播、電視等媒體外,其它社會組織不具備大眾傳播主體的能力和地位,傳統媒體佔據傳播主角地位,可以說左右了大眾的認知,尤其是影響巨大的電視媒體。但傳統媒體單向的傳播模式決定了媒體傳播什麼,受眾只能看到什麼,大眾媒介決定輿論熱點,缺乏選擇性和互動性。在競爭上不激烈的情況下更容易造成了電視媒體自我居大的心理態勢,缺乏從受眾角度思考。隨著科技的發展和文化需求的增多,當今的傳播可以說已經進入一個以受眾為中心的傳播時代。受眾決定節目走向,受眾左右媒介活動。

隨著新興媒體的不斷發展,傳統的閉合式的媒介傳播方式受到了極大的挑戰,在「所有人對所有人傳播」的網絡資訊時代,電視媒體在一定程度上不再是話題的起始點,並且有愈演愈烈趨勢,受眾從傳統的被動傳播到越來越多的掌握主動選擇權。同時,隨著媒體市場化程度的加劇,電視媒體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各大衛視為吸引收視群體,當一個熱播節目出現後,其他媒體紛紛模仿,跟風嚴重,同質化現象此起彼伏。在新媒體的和行業媒體之間雙料夾擊之下,電視媒體必須突破思維,積極創新,更大的程度上從受眾的角度出發,在堅持正確方向的前提下最大程度上滿足受眾的需求。從二十世紀九十年代衛視頻道上星以來,電視內容越來越多從受眾心理需求出發,以市場為導向。

《爸爸去哪兒》熱播解析

《爸爸去哪兒》作為一檔親子互動真人秀節目,適於全家觀看,老少皆宜。在第一季開播之前,湖南衛視並沒有過多的宣傳,據傳還被品牌方撤掉廣告冠名,但播出後人氣爆棚,第二季則廣告費飆升。《爸爸去哪兒》兩季的熱播,與受眾心理得到滿足有重要關係。

1、主打親子牌,滿足受眾對質樸親情的回歸。在信息與技術爆炸的時代,內容依然是最具生命力的核心。一種新節目的火爆,必是內容形式創新的結果,內容創新為王是不變真理,從當年的「超級女聲」到《中國好聲音》都是不斷創新的結果。維亞康姆公司總裁雷石東曾說:「傳媒企業的基石必須而且絕對必須是內容,內容就是一切!受眾對於千篇一律的歌唱節目和相親節目充斥螢屏,已產生了審美視覺疲勞,泛濫的煽情手法更是讓人厭惡。《爸爸去哪兒》一改傳統綜藝節目的窠臼,引進韓國電視綜藝節目《爸爸!我們去哪兒?》,並進行了本土化的包裝改進。將室內綜藝升級為戶外綜藝,令受眾疲勞的煽情節目變成了記錄性的真人秀節目。從傳統的棚內選秀節目到棚外真人秀,在美好的大自然中讓受眾感受父子親情的美好,給了觀眾十足的新鮮感。

作為引進版權的電視綜藝節目,《爸爸去哪兒》並沒有照搬韓國模式,而是進行了本土化創新改造,使其不論在內容還是表現形式上更加符合中國觀眾的心理需求。

同時節目最大的創新可以說在於社會教育意義,主打父子(女)親情,突出了父親應在教育孩子上「歸位」,父親在孩子成長中的重要作用。節目宣傳至真至善至美的傳統美德,充滿真實、溫馨的格調,摒棄了故意安排的環節,減少了矯揉造作感,以質樸的情節喚醒受眾內心溫柔的情感。親子主題,處處充滿著正能量,彌補了國內同類節目的空白,能夠引發父母尤其是八零後父母的強烈共鳴。

2、全方位滿足受眾娛樂與好奇心理。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人的需求是不斷上升的。好奇心是一種普遍的心裡,是人類為了生存趨利避害的本能。好奇心使人知道更多的事情,掌握更多的信息。從眾心理使人做的決定更安全,在娛樂盛行的現代社會好奇心不在是生存層面的需求,更多的是滿足大眾娛樂心理,通過獲取更多信息滿足心理需求。《爸爸去哪兒》有著綜藝節目一如既往的明星效應,匯集了「明星真人秀+兒童真人秀+戶外真人秀+親情」四大看點。明星爸爸家加星二代的組合,滿足了普通觀眾的窺探心理,使家庭節目升級為更具娛樂性的真人秀。明星們如何作為普通的父親,努力帶著從未在公共面前曝光的孩子出鏡。滿足了受眾八卦、好奇,尋真、尋情,尋刺激等各種需求,充實豐富的內容,牢牢抓住了受眾的眼球。

此外,《爸爸去哪兒》節目錄製採取了全方位無死角的拍攝方式,有40多臺機位全方位全天候無死角拍攝,幾乎是真實再現了明星和孩子的生活,真實還原是在綜藝節目中較難看到的場景,雖不排除《爸爸去哪兒》同樣有選擇性編排,但更多的為質樸真實再現。而孩子這個充滿不確定因素的個體更增添了戲劇性和趣味性。

3、有效利用新媒體,滿足受眾互動性需求。傳統媒體的運作思維是「內容為王」,其生存邏輯是建立在大眾媒介技術上的。而網際網路的盛行,則要求傳統媒體必須改變,在內容為王的基礎上適應網際網路的規則,延伸媒體價值,創造更大價值。電視媒體傳播單向性決定了受眾缺乏多樣的選擇以及有效的互動性。湖南衛視則積極利用新媒體的優勢,注重於觀眾的互動,從觀眾的反饋中及時調整節目內容。以新浪微博為例,在第一季時《爸爸去哪兒》的新浪官方微博粉絲超過300萬,通過與粉絲的互動,了解受眾心理變化,及時調整節目內容,有效宣傳節目動態,更好吸引受眾關注。目前隨著第二季的持續熱播,其新浪官方微博粉絲超過560萬,通過微博發布節目最新資訊動態,節目花絮,滿足受眾多樣化需求。節目中五位萌娃老爸在微博中的互動也是節目宣傳的有效形式。

電視真人秀節目以創新和精良的製作,能夠在短時間內吸引眾多受眾關注,產生巨大社會影響。而親子類真人秀節目作為一種受歡迎的節目形態,在受追捧的同時電視媒體必須處理好多方面的因素,防止不當運作產生的消極影響。

一是要注重保護孩子切身利益,不得以損害孩子成長為代價賺取噱頭。節目的製作和電視臺的播放緊扣主題,但是在官方微博,某些網絡平臺卻存在著炒作行為,以「兒童戀情」為噱頭進行宣傳,此舉嚴重損害節目形象,有違社會倫理。對此由網友表示「如果這樣營銷下去,用不了及其,兒童、家長會逐漸遠離。」

二是要提高原創性、嚴把質量關,防止盲目跟風。臺灣著名電視綜藝節目製作人王偉忠曾表示,電視節目盲目跟風模仿是十分危險的。缺乏原創性,會阻礙電視節目發展,難以贏得受眾關注。電視製作人應當花費更多的精力研究如何挖掘原創節目。以收視率作為衡量電視節目優劣的唯一尺度是不準確的。」隨著《爸爸去哪兒》的熱播,節目中廣告植入越來越多,收視率也有所下滑,製作團隊需要謹慎思考,權衡利弊。近段時間來,廣電總局不斷出臺的「限娛令」就是為了規範電視文化市場,防止「拿來主義」與不良競爭,促進廣播電視健康發展。

三是要堅持真誠、質樸的創新原則。《爸爸去哪兒》的火爆除了抓住市場空白外,一個重要因素在於節目組的不斷創新。創新的節目內容,在第一季的節目中,不停的變換旅行地點,每次都是不一樣的冒險體驗。在第二季第一期中,爸爸們和孩子們踢起了足球賽,正是和當前世界盃的親密結合。節目組立求於將真實質樸的生活情節展現在受眾面前,場景之間都體現著創作者的用心之處。當然,第二季的播出後影響力不如第一季迅猛,加上各種親子節目如《爸爸回來了》、《爸爸回答吧》大量湧現,劇組要在創新的方面做更大的努力。

綜上,以《爸爸去哪兒》為代表的主打親情牌的電視真人秀節目以清新質樸的創新形式滿足了受眾求新求奇的心理,有利於激發正能量,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有效的鞏固的電視媒體的主流媒體地位。同時有效利用多種新媒體方式進行全方位宣傳,取得受眾較大關注。但是宣傳過程中需要注意宣傳的力度,不能為了收視率而肆意的炒作,對媒介收到的反饋要及時修正,避免負面影響的發酵。(作者系:山東師範大學文學院)

參考文獻

1、田莉莉. 從使用與滿足理論分析娛樂節目走紅的原因[j]. 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閉文蓮.從傳播學視角解析《爸爸去哪兒》[j].傳媒論壇,2014.1

相關焦點

  • 電視真人秀節目的構成元素分析
    摘 要:目前,各大電視臺的真人秀節目非常盛行,例如《超級女聲》《爸爸去哪兒》《奔跑吧兄弟》《我是歌手》等。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尹鴻教授將電視真人秀節目的構成元素分為七種,即參與者、懸念、競爭、淘汰與選拔規則、時空規定、現場記錄、藝術加工。
  • 從「使用與滿足」角度看文化綜藝節目的受眾接受心理
    摘要:以《朗讀者》為代表的文化綜藝節目曾一度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對這類節目受眾接受心理的研究也被提上了議程。本文運用「使用與滿足」理論,系統地考察《朗讀者》對受眾娛樂需求和文化需求的滿足情況,探究影響受眾接受心理的背景因素,並分析《朗讀者》存在的不足。
  • 「使用與滿足」理論視域下的慢綜藝
    《女人有話說》是愛奇藝推出的一檔真實生活探訪體驗真人秀,在「慢綜藝」盛行的時代,《女人有話說》是一次成功的突破,本文以「使用與滿足」理論為視角,分析《女人有話說》是如何滿足受眾心理需求的。 關鍵詞:使用滿足;慢綜藝;真人秀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8)07-0125-02 一、慢綜藝成功的原因 慢綜藝能夠在首次登上大熒幕就取得如此大的成功,決不是偶然。例如《芒果TV之前上映的慢綜藝《嚮往的生活》,受到觀眾連連好評。
  • 使用與滿足視角下「吐槽」式脫口秀節目熱播探析
    三、《吐槽大會》觀眾使用與滿足情況分析 (一)「使用與滿足」理論概要 使用與滿足理論站在受眾的立場上,通過分析受眾對媒介的使用動機和獲得需求滿足來考察大眾傳播給人類帶來的心理和行為上的效用。
  • [學子論文]困頓之境:電視民生新聞路在何方?
    眾多電視臺選擇用「民生」來定位自己,卻因為對民生的理解過於偏狹或者錯位,導致節目在實踐過程中暴露出越來越多的問題,「雞零狗碎」的民生新聞甚至面臨著「被邊緣」的危險。由此,民生新聞該往何處去?學界業界的探討一直在繼續,本文作者翻閱了近幾年有關電視民生新聞的研究論文,選取2011年的研究論文為樣本,試圖通過梳理前輩們的研究從而找出一些突圍之道。
  • 美製片公司計劃拍攝太空真人秀節目
    據外媒報導,美國一家製作公司計劃製作一檔電視真人秀比賽,獲勝者將獲得前往國際空間站(ISS)的機會作為最終獎勵。獲悉,這家名為Space Hero Inc.的製作公司計劃舉辦一場名為Space Hero的電視比賽,他們將從世界各地挑選選手並由此進行太空訓練。比賽的獲勝者將獲得為期10天的空間站之旅,而其從發射到返回地球的畫面將對觀眾進行播放。
  • 我國綜藝這十年(四):戶外真人秀盛極而衰?
    幾年前打開電視,你會看到明星們坐在大氣豪華的演播廳裡暢談「藝術人生」。如今的電視熒幕上,這些明星早已走上街頭,或帶娃出遊,或組團窮遊,或在諸多關卡前急得焦頭爛額。不知不覺間,曾讓人望而卻步的戶外真人秀,成為了時下最熱門的節目類型。
  • 美一檔真人秀節目將把冠軍送往ISSA
    據外媒報導,有一個電視真人秀節目打算給它的獲獎參賽者一個地球之外的大獎。製作公司Space Hero表示,他們計劃將新節目的冠軍送到國際空間站(ISS),整趟旅程為期10天時間。該任務預計在2023年展開。據悉,真人秀節目Space Hero將由Propagate製作。據報導,初創公司Axiom Space負責培訓這些有抱負的太空人並管理這項任務。
  • 冒險,真人秀節目拍到太空站,10天旅行「太空英雄」能成真?
    媒體製作公司拍攝太空中的第一部真人秀節目。該節目的創作者已經預訂了SpaceX Crew Dragon太空船上的座位。 目前正在與太空英雄公司進行討論。一項不尋常的新的真人秀節目計劃在SpaceX Crew Dragon飛船上將普通人推向太空。
  • 俄羅斯總統普京女密友拍攝性愛真人秀節目
    然而,最近由她出任製片人的一檔電視真人秀卻在俄羅斯引起軒然大波。由於該節目中包含太多性愛成分,莫斯科市政委員會以「有傷風化」為由建議當局緊急叫停。     大拍性愛真人秀    據報導,這部由普京「美女密友」、芳齡23的製片人克塞尼亞·索布恰克拍攝的真人秀節目名為《住宅2》。
  • 手機媒體的使用與滿足理論研究
    一、 手機媒體的「使用」理論    (一)傳統「使用」,使用「媒介信息」    使用與滿足理論是美國傳播學者E?卡茨1974年在其著作《個人對大眾傳播的使用》中提出的。該理論主要是從受眾的立場出發,通過分析受眾對媒介的使用動機和獲得需求滿足來考察大眾傳播給人類帶來的心理和行為上的效用。E?
  • 電影《我不是藥神》的使用與滿足理論分析
    簡單來說,該影片滿足了觀眾的需求。一、使用與滿足理論概述「使用與滿足理論」起源於20世紀40年代,在大眾傳播效果研究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使用與滿足」理論從受眾的心理需求和心理動機出發,把受眾成員看做是有特定需求的個人,把他們的媒介接觸活動看作是基於特定需求和動機來使用媒介,從而使這種需求得到「滿足」的過程。
  • 美國真人秀電視連續劇準備把參賽者送到國際空間站
    它的計劃是:將其變成真人秀電視連續劇,讓來自世界各地的參賽者爭奪進入太空的門票。由SpaceX提供支持系列賽即將結束時的一集節目將允許來自全球的選民投票給他們想要射入太空的選手,這要歸功於SpaceX Dragon模塊上的一個座位。該節目隨後將跟隨他們前往國際空間站的旅程。
  • 給大家推薦幾個大型戶外真人秀節目,力薦!
    前一篇給大家推薦了一些野外生存類真人秀節目,今天小編給大家推薦的是大型實景類型的真人秀,很負責任的跟大家說,都很好看!1.兩天一夜:一檔大型明星戶外實景真人秀,以前看韓國版的《兩天一夜》,終於迎來了中國版的,節目只有兩季,很可惜,小編覺得比跑男好看很多,第一季第二季都很贊,力薦!!!不好看來打小編。第一季固定嘉賓有吳宗憲,朱梓驍,馬可,張睿,安七炫,姜超。
  • 綜藝節目這麼多,到底看哪個?國外怎樣才能看中國好聲音
    說起綜藝節目,說是百花爭豔絕不為過,從12年前的「 超女」開啟的綜藝黃金時代,從此綜藝節目成為各大衛視的重頭戲,這兩年,伴隨網綜的崛起,更是精彩紛呈。而且現在很多綜藝節目都不再依託於電視臺,而是選擇在網絡平臺上直接播放,如《中國新說唱》是2018年愛奇藝舉全平臺之力打造的S+級自製超級網綜。《這!就是灌籃》是由優酷、天貓出品,聯手日月星光製作的運動偶像燃魂真人秀,以籃球運動為主題的原創節目。
  • 論電視節目創意過程中的觀眾精準描述
    【內容摘要】 本文把複雜的電視媒體傳播過程研究簡化為「給誰看?」「看什麼?」「在哪看?」「為何看?」四個主要問題,通過理論分析和案例剖析,結合業內人士和學者的權威觀點,論證了觀眾精準描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並給出了每個方面具體創意操作的建議,為電視節目創意提供了新思路,新方向。
  • 美國Space Hero Inc.製作公司電視真人秀比賽 獲勝者將可前往國際空間站(ISS)
    美國Space Hero Inc.製作公司電視真人秀比賽 獲勝者將可前往國際空間站(ISS)(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cnBeta:外媒報導,美國一家製作公司計劃製作一檔電視真人秀比賽,獲勝者將獲得前往國際空間站(ISS)的機會作為最終獎勵。
  • 美國真人秀:他用72分鐘,讓普通人「殺人」
    殺人真人秀開始。達倫·布朗和他的節目主創設計了一系列劇情,對被實驗者進行影響和引誘,看他最終是否會把一個活生生的人從高樓上推下去。除了被實驗者,其他參與者都是演員,被實驗者並不知情。整個實驗過程通過數臺隱藏攝像機拍攝下來。節目高潮迭起:贊助商突然死了怎麼應對?慈善會如何進行下去?要面臨牢獄之災怎麼辦?
  • 暗殺遊戲:不同行業的11位挑戰者,參與一檔死亡真人秀節目
    講述來自不同行業的11位挑戰者,懷揣不同目的參與一檔現場直播的死亡真人秀節目。參賽者們相互猜忌,勾心鬥角,意圖用盡一切手段將其他對手置於死地,最終倖存者將得到一生享用不盡的巨額獎金,輸了的人將在睡夢中被對方殺死。影片於2016年10月14日在中國大陸上映。
  • 外星人能看到地球人的電視節目嗎?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讓我們想一下外星人最喜歡什麼樣的電視節目。假設他們不會說人類的語言,再假設外星人之間可能不太會進行對話溝通。 那就排除《白宮風雲》和戲謔味很重的電視節目。真人秀?估計外星人不會像人類一樣對此感興趣。脫口秀?不太可能。也許喜劇片和美國角鬥士等節目符合外星人的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