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綜藝告別「黃金時代」,製作人轉戰內地開始新一輪掘金

2020-12-05 網易財經

(原標題:臺灣綜藝告別「黃金時代」,製作人轉戰內地開始新一輪掘金)

摘要:

臺灣綜藝

黃金時代

,到現在大陸網絡綜藝的爆發,背後折射了一代綜藝

製作人

的跌宕起伏。

前幾天,小S獨挑大梁網綜《姐姐好餓》收官,蔡康永、小S、陳漢典的同框重聚著實引發了一輪「回憶殺」。

蔡康永擁抱《奇葩說》,小S牽手《姐姐好餓》,陳漢典進出內地各類綜藝,昔日的「康熙」鐵三角,各自有了各自的忙碌。不知不覺,從2016年年初開始,《康熙來了》停播已將近一年。

要知道,當年,《康熙來了》憑著大膽、犀利的風格橫掃兩岸訪談節目,且牢牢佔據臺灣綜藝收視榜首,最高時曾一度達到2.01。這檔臺灣收視率最高的節目,播出12年,見證了臺灣綜藝的輝煌,也目睹了臺灣綜藝的盛極而衰。

行業巨變之下,臺灣綜藝人紛紛「北上」:康熙鐵三角都來大陸發展,小S和詹仁雄攜手愛奇藝打造《姐姐好餓》,但轉型最徹底的是另一金牌製作人孫樂欣。16年3月份,孫樂欣宣布加盟上海蘭渡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將擔任蘭渡旗下王牌節目《深夜蜜語》第四季《XY研究院》的總導演。

從臺灣綜藝的黃金時代,到現在大陸網絡綜藝的爆發,背後折射了一代綜藝製作人的跌宕起伏。

《康熙來了》的盛況,已一去不復返

臺灣綜藝有著輝煌的過往。因為語言文化的緣故,臺灣綜藝節目也一直是內地電視人模仿的對象。說「臺灣綜藝節目影響了80後一整代人」一點也不誇張。

「大陸綜藝至少落後臺灣綜藝二十年」,這句話曾是兩岸電視人的共識。然而近幾年,他們二者的身份正在悄悄發生變化。

近幾年,隨著內地真人秀節目崛起,昔日引領潮流的臺灣綜藝也日益進入頹勢。動輒過億的節目冠名費、天王天后傾力加盟等大手筆,讓擅長在有限預算內玩到極致的臺灣製作方大為咂舌。

現在的臺灣綜藝節目,隨著王牌節目《康熙來了》的收場,已經沒有其他可以稱道的節目了,有點類似當年的香港電影,只一味追求降低成本粗製濫造,結果最終只能大敗收場。

綜藝節目製作人孫樂欣總結臺灣綜藝節目的創新時說,「原則上來講是退步的。」而曾在《康熙》和《國光幫幫忙》兩檔節目做過製片人的陳冠廷認為「臺灣綜藝把自己的路做得越來越窄。」

臺綜加速沒落,誰之過?

近年來,在綜藝電影電視及偶像明星上,我們有了多種選擇,大陸歐美日韓的勢力都很強勁,可唯獨臺灣,貌似處於一種快速衰落的過程中。不禁讓人深思,臺灣娛樂產業為什麼會落到如今這個地步?

節目萬年不變,缺乏創新

翻看近兩年的《康熙來了》、《SS小燕之夜》、《國光幫幫忙》等節目主題列表觀眾不難發現,話題重複已是老節目不可迴避的雷區。有網友調侃:素顏、卸妝、夫妻吵架、翻明星包包成了臺灣綜藝節目四大流行話題。不僅話題雷同,就連上節目的明星也是家家一樣。

正如孫樂欣所說,節目同質化的結果不僅無法吸引年輕觀眾,還導致原來的中老年電視觀眾也在不斷流失。觀眾少了,收視率自然下降,廣告招商也就不盡人意。

製作費用低到可憐

《康熙來了》製作人詹仁雄曾在接受鳳凰娛樂採訪時表示,帶狀節目是一個讓臺灣綜藝受傷很大的原因,「我本人就是幫兇,因為我們做出了《康熙來了》《國光》《黑澀會》……收視率都非常好,所以所有電視臺都覺得用很低的費用就可以做出這樣的節目,大家就更不肯投資了。」

在臺灣,《康熙來了》50萬新臺幣(相當於 10萬人民幣)的製作費用已經算作高昂,其他訪談類的綜藝節目製作費僅有20-25萬新臺幣的預算,其中包括了包含錄製費用,攝影棚租賃費、布景費、道具費、音效費、梳化費等。

在這麼低的製作費用束縛下,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幾乎不可能添樣翻新。也正是這樣,綜藝節目難得一見大明星,都是一些通告藝人搞來搞去,不勝其煩。

反觀內地的綜藝節目,不論是買國外優秀綜藝節目的版權,還是請大牌明星,動輒單集上千萬的成本比比皆是。像《我是歌手》、《偶像來了》、《十二道鋒味》等一線節目,單集製作費都超百萬元,是臺灣一線電視節目單集製作費的10倍還多。

藝人與製作人紛紛「北上」

臺灣綜藝青黃不接的惡劣環境直接反映在藝人身上,表現為節目酬勞逐漸降低。再加上近幾年內地綜藝的繁榮興起,從藝人到製作團隊,都紛紛北上出走尋找生存空間。令臺灣本地的優秀人才呈現重大缺口。

據記者統計,在2015年電視螢屏和幾大主流視頻網站的主要真人秀節目中,出現過的臺灣綜藝藝人數量已經達到50人以上,「康熙」鐵三角、吳宗憲、陶晶瑩等都已進入內地市場。

而製作人像詹仁雄聯手愛奇藝打造了《姐姐好餓》,孫樂欣則與蘭渡文化合作了《深夜蜜語》。

除臺灣綜藝圈衰敗這個原因外,臺灣綜藝人選擇北上的原因很明顯,一是片酬豐厚,二是舞臺更大機會更多。

在此之前被稱之為「頂薪」的蔡康永和徐熙娣,在《康熙來了》平均每集的主持費也僅為2.4萬元。趙正平、沈玉琳等能為節目帶來好效果的通告藝人通常是2000到3000元。宣傳期的藝人無論名氣大小均約為280元,即便團體成員為多人也只是這一份錢。而他們在內地的收入最少增加幾十倍。

僧多粥少:百家電視臺瓜分收視人群

先看一組數字:90年代初期,臺灣全島僅有臺視、中視與華視三家電視臺,時至今日,全島共有電視臺百餘家。與之相對應的是,僅2300多萬的人口。電視臺的增多,一是瓜分廣告收益,二是割裂收視人群,僧多粥少,收視不佳。「99%的工作人員都抱怨市場太小,這本身不是製作方可以改變的狀況,電視臺一多,就會出現劣弊驅逐良優的狀態,就是誰的價低誰就可以拿到,因為我要省成本。」孫樂欣說。

收益不佳,就只能削減製作成本,節目創新無法實現,馬太效應穿行其中,最終結果就是臺灣綜藝每況愈下,競爭乏力。

大陸節目攔截反超

《中國好聲音》、《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兒》、《奔跑吧兄弟》等一眾韓國節目的引進,為大陸節目帶來了爆炸式增長,並開啟了綜藝節目的多元化陣營。自此,在模仿學習的基礎上,本土原創節目層出不窮,以《奇葩說》為首的網綜亦全面開花。

你一定會想,臺灣綜藝為何不向大陸學習,買入國外優秀版權呢?

隨不起,沒有錢,無論是數以億計的版權購買費還是少則亦千萬的自製節目費用法,都是臺綜所難以望其項背的。錢的問題令臺灣本土綜藝逐漸失去光彩。

優勝劣汰,曾經作為臺綜主要輸出市場的大陸,被本土優質節目所佔領,而臺灣本土觀眾也轉而追捧韓國綜藝、大陸節目,臺綜境況可想而知。

視頻網站的衝擊

談及網際網路對於大眾生活方式的改變,觀看節目由客廳電視轉為視頻網站便是其一。電視似乎成為一種擺設,臺灣觀眾更欣於在愛奇藝、騰訊視頻等網站上收看節目或劇。在孫樂欣看來,視頻網站對收視率的侵蝕在一定程度上也對臺灣綜藝造成了巨大衝擊。

另外,大陸經濟的飛躍,以及文化的包容性,也使得大陸綜藝越來越開放,視野很寬泛,看到的是一個世界。而臺灣綜藝卻恰恰相反,可謂一屆不如一屆。

不生產新內容,就只能坐著等死

臺灣綜藝的衰落與整個市場環境的演變息息相關,雖然這中間有很多不可抗的因素,但這其中,對電視節目製作規律的無視,以及脫離觀眾的現實內容需求,卻是其衰落的重要原因。

不像香港TVB面臨困境時,會主動尋找出路,臺灣電視臺並沒有自省並作出改變。孫樂欣表示,「現在的狀況是,大家都不願意產生新的內容,需要學習在有限的預算中怎麼把快餐做得更具有風味一點。」

在他看來,臺灣綜藝人出走其實也是一種自救方式,「你肯定不能坐著等死,自救的方式就是活下去。」

「目前沒有人有辦法解決困境,只有經歷死亡,人們才能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孫樂欣告訴娛樂獨角獸,置之死地而後生,或許才可能真的好起來。

更多行業分析,關注鈦媒體微信號:鈦媒體(ID:taimeiti)

鈦媒體微信二維碼

本文來源:鈦媒體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臺灣綜藝「零時差」登陸 「全民最大黨」領頭
    反觀已有點過度發達的臺灣綜藝節目,從節目類型到參與規模,有著十足的「草根」、趣味性,因此在以收視率為主導的市場中,很具參考價值。正是這種差異性,讓臺灣的綜藝製作團隊開始「瞄」上了大陸綜藝。於是,早在大批臺灣藝人 「登陸」之前,這些製作團隊就一批批西進。
  • 臺灣綜藝也加入偶練市場,《聲林之王》上演叢林法則「聲」存戰
    今年的綜藝領域,繼內地推出《偶像練習生》、《創造101》,香港推出《全民造星》後,臺灣似乎在這場強調練習生制度的新星選拔上有些缺位。10月12日,號稱臺灣史上最大規模的實境選秀綜藝《聲林之王》迎來首播。
  • 盤點臺灣綜藝節目對內地誤讀:吃不起茶葉蛋泡麵(組圖)
    臺灣節目中嘉賓言論令人大跌眼鏡(圖片來自網絡)  人民網11月5日電  據香港大公報報導,近日來,內地論壇上一則《發現一個好玩的帖,原來臺灣人是這麼看我們的
  • 董卿轉居幕後原因曝光,主持21年想嘗試新事物,做朗讀者製作人
    近日,中國播音主持網在社交平臺上分享了董卿2017年談轉戰幕後原因的短視頻。對於董卿轉戰幕後做《朗讀者》製作人的原因,她說自己做主持人已經21年,文藝綜藝領域她幾乎都已經做過,她渴望觸碰新鮮的東西,說這話的董卿眼裡好像有光,她從容不迫的回答著自己的想法,讓別人也不得不誠服。
  • 臺灣綜藝節目逼女星吃蝙蝠 主持人惹官非(圖)
    臺灣綜藝節目《皇家女子學院》在節目中餵來賓吃蝙蝠    臺灣的綜藝節目一向百無禁忌,充滿情色內容不說,他們經常用各種方法對上節目的嘉賓進行「整蠱」。    由歌星黃舒駿主持的臺灣綜藝節目《皇家女子學院》在節目中餵來賓吃蝙蝠!近日,臺灣相關部門擬狀告黃舒駿違反《野生動物保護法》。製作人黃裕升卻替他叫屈:「蝙蝠代理商告訴我們蝙蝠不是受保護動物,他是無辜的。」     《皇家》初開播時走「麻辣」路線,但收視不佳後轉型,改為懲罰來賓吃恐怖食物,除吃炸蜈蚣等誇張手法外,近日還拿蝙蝠肉來整人。
  • 臺灣綜藝小天后阿雅:我現在已是內地一分子
    S、陶子齊名的臺灣三大綜藝小天后。其實,爸爸在生病後,開始還不是很嚴重時,去買早餐什麼的,都會和左鄰右舍聊到我。所以,當我能在節目中表現好、能給觀眾帶來歡樂,那也是爸爸給我的力量。    記:聽說您小時候很靦腆,是真的嗎?    雅:非常靦腆,在小學四年級之前,我都非常害羞、不愛說話,甚至上學都不去,要家人三催四求才願意去,不願意和人有接觸,可以說有點自閉。
  • 爆發拿下N部綜藝導師,曾經不為人知的李榮浩,變成天王巨星了?
    這兩年的音樂綜藝節目,小編注意到了一個人。李榮浩。江蘇衛視《無限歌謠季》,他擔任無限創作人。愛奇藝《青春有你》,他是歌唱導師。而《偶像練習生》和《一起樂隊吧》也請來他壓陣。更大的榮耀是,他成了《中國好聲音2019》的新導師。爆發拿下N部綜藝導師,曾經不為人知的李榮浩,變成天王巨星了?在此,小編幫大家揭開此人的神秘面紗。相信很多人都聽過他的歌:《不將就》、《李白》、《模特》、《喜劇之王》、《年少有為》等等,從創作風格和作品質量來看,確實是一個優秀的音樂人。但他的真正崛起,還是近幾年的事。
  • 彭博:部分內地賭客放棄澳門 轉戰香港公海賭船
    據彭博社9月16日報導,來自中國內地日益增加的需求使得澳門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賭博中心,這裡的房價甚至超過了拉斯韋加斯。但在成本更低、政府監管不嚴、通行證更便於獲得等條件的鼓勵下,一些內地賭客開始轉戰賭船,而不是去澳門的賭場。澳門賭場2012年的收入達到了380億美元。
  • 都教授新劇《製作人》開播 四大看點劇透「年度最受期待韓劇」
    》飾演KBS電視臺的綜藝PD(Program Director,節目製作人兼導演)。除了孔孝真、金鐘國,韓國綜藝《兩天一夜》的眾多嘉賓都會客串出鏡。》的劇照 2.單集價格比「星星」漲了6倍 2013 年《來自星星的你》在內地網絡播映權只有3.5萬美元一集,而在這部劇連同都教授和千頌伊,啤酒和炸雞火遍中國後,內地引進韓劇的價格也就水漲船高了。
  • 香港首富李嘉誠、臺灣首富郭臺銘,在國外遭重創後,紛紛轉戰回國
    在這個時候中國作為人口最多的國家,卻在第一時間把控住了局面,這也引得很多長年在海外投資的人開始重新考量中國市場。 香港的首富李嘉誠和臺灣的首富郭臺銘,在國外面臨投資重創後,紛紛轉戰回國。
  • 遊臺灣以後,內地遊客直言:臺灣的生活和內地有很大的差距
    現如今人們的收入高了,生活水平也趕上了,因此很多人不再為各種生計奔波,開始了精神上的追求。所以說這樣的情況下,很多人在節假日的時候出門旅行,用來放鬆自己的身心。一直以來很多大陸的遊客都比較喜歡臺灣這個地方,因為這個地方風景非常的美麗,因此有很多人們都來臺灣旅行。可是沒來臺灣旅行的人,真正有機會接觸臺灣當地文化的機會卻非常的少,只有真正走進臺灣這個地方之後,才能夠了解一下它的真實生活到底是怎樣的。而最近有一位內地的遊客遊臺灣以後,卻反應臺灣的生活和內地有很大的差距,這是發生了什麼呢?
  • NBA球隊在內地和港臺的翻譯你更鍾意哪個?
    1986年,中央臺開設的《賽場縱橫》欄目播出了一部時長50分鐘的洛杉磯湖人季後賽集錦,1988年CCTV當時則以錄像帶的方式在國內首次播放了這次NBA的總決賽,從1990年開始,NBA把一場比賽壓縮成一個小時的錄像帶,再配上音樂,免費寄給CCTV。1994年,中央電視臺開始通過衛星轉播當年的全明星賽和總決賽。
  • 1月影市聚焦:霍比特人稱雄 綜藝電影再遭吐槽
    1月影市聚焦:霍比特人稱雄 綜藝電影再遭吐槽 時間:2015.02.04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張雨凝
  • 臺灣綜藝節目太變態 逼日本女星吃蝙蝠 圖
    臺灣綜藝節目下猛藥再踢鐵板,黃舒駿主持的八大《皇家女子學院》在節目中餵日本「賽車皇后」相馬茜吃蝙蝠,扯出官非。    臺北地方法院已經對黃舒駿發出傳票,傳控黃舒駿。    黃舒駿昨天得知被告後,心情大受影響。
  • SHE各自單飛,為何臺灣第一女團無法複製 網友:時間無法重複
    SHE各自單飛,為何臺灣第一女團無法複製?網友:時間無法重複!國慶節的時候,SHE和經紀公司華研的合約到期,不再續約。她們和發掘她們的華研公司合作了17年,最後告別對方。Selina,Hebe和Ella,重新獲得她們的自由。
  • 和內地一水之隔的臺灣島,與內地相比,他們是如何過年的
    歡迎來到封塵舊事,解說民俗文化作為和大陸一水之隔的臺灣島,同文同種的中國人,他們那邊過春節是怎麼樣的呢?很多人會納悶臺灣上的人怎麼過春節,其實和內地也差不多,都是一家人一起包水餃、貼春聯、放鞭炮、看燈會、收紅包。
  • 臺灣FVD來內地搗亂 高清標準再添新變數
    新聞 臺灣FVD來內地搗亂 高清標準再添新變數 ChinaByte【其他】 作者:萬維家電網 編輯:liuhuali 04年12月03日 09時14分38秒
  • 一周韓視:金秀賢新劇《製作人》收視上升
    《製作人》人氣急升拉高收視,金秀賢再添代表作由金秀賢再次攜手《來自星星的你》編劇樸智恩的KBS2新作《製作人》果然勢不可擋,才播出6集就收視節節上升,雖然劇集從第三集開始更換了導演表民秀不過絲毫對劇集沒有任何壞的影響,收視也從第一集的全國10.1%躍升到本周的13.5%。
  • 疫情之下「雲綜藝」應運而生成為引領綜藝領域的新潮流
    不過,綜藝人並未因此亂了陣腳,反而逆境求變,突破時間、空間限制,「雲綜藝」應運而生並成為今年春季檔行業新風尚。這些接地氣又充滿正能量的作品,成為了人們「心靈力量」的補給」火速出圈引領了綜藝領域的新潮流。
  • 微整形已成臺灣支柱產業 內地正迎頭趕上
    9月23日,曾親赴內地為天后注射天價美容針(也稱「童顏針」)的臺灣著名整形醫師王朝輝在北京接受了健康界的專訪。據其透露,臺灣超8成女性接受過微整形手術,醫學美容已經成為臺灣的支柱產業。隨著內地民眾國際視野的開闊,未來醫學美容產業會成為內地一個巨大的「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