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觀察丨「雲」綜藝憑啥火出圈?
半島記者 王悅
疫情之下,給原本群體作業模式的傳統綜藝節目帶來了大考,明星不能正常營業、線下錄製受阻,清完「存貨」後,是暫停還是延播?同時,在「宅家防疫」的大背景下,觀眾對於文娛內容的訴求只增不減。不過,綜藝人並未因此亂了陣腳,反而逆境求變,突破時間、空間限制,「雲綜藝」應運而生並成為今年春季檔行業新風尚。這些接地氣又充滿正能量的作品,成為了人們「心靈力量」的補給」火速出圈引領了綜藝領域的新潮流。
「輕」裝上陣:
居家「雲綜藝」,簡單有意義
「快」是這批「雲綜藝」的共性。國內首檔雲綜藝《天天雲時間》,是由湖南衛視沈欣工作室打造,從立項到錄製再到播出,僅用5天,其中策劃耗時僅2天,從錄製、後期製作到播出僅30小時。「雲錄製」模式下,除了主持人汪涵在演播廳,其餘主持人與嘉賓均在各自家中參與錄製。
從開播到收官,17期節目,500分鐘的陪伴,節目組策劃的主題無一不貼近疫情期間人們生活狀態:個人防護妙招、自力更生的「居家美食大賞」、宅家KTV、特殊時期的「雲告白」情人節等等,節目還以公益為核,攜手愛心企業籌措善款物資支援戰「疫」一線。截至節目收官,#天天雲時間# 在微博上收穫了9.9億閱讀量和77.6萬討論。
而作為首檔原創分享互動生活創意秀《嘿!你在幹嘛呢?》,從策劃到立項再到播出僅用了50個小時內,是生活VLOG+視頻連線」的全新節目形式,節目定位「無演播廳、無現場工作人員、無妝發」的「三無極簡綜藝」,從何炅創意廚藝進階到李維嘉媽媽「長沙小燕子」爆紅,從「袁姍姍湖北抗疫日常」到「海濤連線藝人比拼健身」……以新穎的構思創意、平民化的拍攝視角、妙趣橫生的生活方式呈現,火速出圈。節目播出期間,熱門話題累計閱讀數超50億次,累計討論量超165萬條。
與之類似的還有浙江衛視《我們宅一起》、愛奇藝「宅家」系列《宅家點歌臺》《宅家運動會》《宅家猜猜猜》、優酷《好好吃飯》《好好運動》、騰訊《鵝宅好時光》等一眾「居家雲綜藝」。
特別加持:
老節目新玩法,照樣受歡迎
「雲綜藝」大致分兩種,除了以上類似於網絡直播,主持人與嘉賓雲連線的雲錄製,另一種則是,傳統綜藝的特別版本,各家的具體操作方式不同,技術難度更大。
作為國內首屈一指的王牌音綜IP《歌手》,走到第八年,首次不設現場500位大眾聽審團,而是採用「芒果 TV 網絡五地連線實現「雲競演」,500 位大眾聽審定點在線觀看演唱並進行投票」 ,開創大型音樂季播節目的「雲錄製」先河。以營造沉浸式現場音樂體驗著稱的《歌手·當打之年》也走上「雲端」,觀眾會買帳嗎?播出之後的好評及熱度,打散了所有疑慮與質疑。背牆一戰的周深,在東京舞臺點燃萬支蠟燭、擺出「一起加油」的米希亞,用原創歌曲為家鄉加油的華晨宇……選手們在競演中迸發出的情感力量,分外動人。
同樣聲入人心的還有《聲臨其境3》,作為原創聲音魅力競演秀,也順勢進行了「雲錄製」,成為綜藝史上第一個棚內無人錄製綜藝。以「雲錄製」+「雲配音」的方式推出的聲臨千萬家」特別節目,創新呈現多地連線、異屏連麥,一改往日的賽制,將節目分為了經典之聲、防疫之聲、宅家之聲三個部分,由首席聲咖推薦大眾聲咖進行對決,並且通過全民評聲的方式票選出「宅家好聲咖」直通《聲臨其境3》總決賽。在內容策劃上,從淮秀幫帶來的防疫知識乾貨、小學生英文配音《武漢加油》宣傳片、首席聲咖何冰朗讀「與妻書」,到吳磊、夏磊、邊江、阿傑配音界「F4」致敬醫護人員共配的醫療劇……都能看出節目用聲音來傳遞戰「疫」力量的初心。
而技術升級後,「慶餘年男團」實現四地共聲的「雲合配」,以及3月14日晚播出的肖央、張萌、王茂蕾、周奇奇四位寶藏演員讓人耳目一新,成就了《聲臨其境3》的收視十一連冠。
在傳統綜藝雲錄製方面,還有例如,東方衛視的《中國新相親·雲相親》首創電視「雲相親」新模式,《歡樂喜劇人》創新喜劇節目新形態打造《雲端喜劇王》,聯合短視頻平臺全新打造的《今晚歡樂秀》則構建起短視頻家庭聯歡平臺。《見字如面》在短時間內搜集了全民戰『疫』時期的信件,那些文字予人力量、予人暖意。
揭秘幕後:
「黑科技」克難關,實現「雲進階」
「雲綜藝」的製作是主持人一端、嘉賓一端是視頻連線這麼簡單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這背後不僅有創作團隊逆境創新的魄力,也有著不為人知的艱辛。
記者採訪了《天天雲時間》的創作團隊了解到,這檔節目2月初首播時,正式錄製時現場只有6人:三位攝影師、一名藝人統籌、一名執行製片人以及主持人汪涵。「通常綜藝錄製開場前,對臺本溝通內容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工作流程,在雲錄製的情況下,我們無法跟嘉賓面對面溝通節目,只能通過4名導演,每人負責2位嘉賓,主持人由主導演在演播廳進行流程內容溝通這樣的方式來進行。還有一個難題是傳統的電視技術無法支持我們的雲錄製,市面上的普通多方視頻軟體在視頻清晰度及音頻上也滿足不了電視錄製要求。記得我們錄製前一晚在長沙找到了一家硬體公司可以支持,而且在長沙只有一臺設備可用,我們緊急溝通、聯繫,第二天上午9點就進行了設備調試。技術、傳輸信號等方面給我們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衛視播出的畫面是要保證高清的,這不是簡單的打開手機、錄屏就可以完成的,也不是隨便一個視頻連線就可以搞得定的。」製片人沈欣告訴記者。
而作為「主打聲音」的欄目,《聲臨其境3》則要面臨如何提升畫面和聲音的質量的難題。記者從導演組了解,《聲臨其境3》雲錄製使用兩套錄製模式,一種是採用實時多人視頻連線,選用「雲錄製技術及設備」;第二套採用的是「推流伺服器」及「光纖傳輸」等技術手段來配合遠端「推流軟體」進行高質量信號推送至導播間或led伺服器,同時演播廳現場可通過後期技術的「多通道」實時收錄。
導演組成員告訴記者,「很多雲錄製只是手機或者電腦攝像頭的鏡頭,長時間觀看會有極強的視覺疲勞感,所以為了打破這種視覺上的單一,我們還是通過舞臺和大屏幕,將所有嘉賓聚焦的棚內。《聲臨其境》的整體舞美包括主LOGO屏、開合屏和四塊剪影屏等,是節目的重要標識,整個舞臺的多屏設置正好能和嘉賓們雲視頻連線畫面一一對應,四位首席聲咖對應四塊剪影屏,『雙濤』主持人合佔開合屏,大眾聲咖的雲配音作品則在主LOGO屏播放,通過演播廳大屏幕把大家再次聚集到同一個空間,讓觀眾感覺這裡還是大家熟知的《聲臨其境》。」
《歌手·當打之年》作為一檔頂級音綜「雲錄製」之路顯然要更加艱難。記者從導演組了解到,《歌手·當打之年》的雲錄製,使用了一套手機直播推流軟體系統。7位歌手從東京、臺北、北京、上海四地使用手機拍攝,7路音視頻信號實時傳輸回臺、實時完成錄製。
為了保證節目設計的流程不變,節目組在多位在線歌手所在地找資源搭建臨時影棚,在線歌手按「雲」抽籤順序,在影棚內演唱並用手機拍攝回傳。在這些臨時影棚內,節目組設置了多個機位進行拍攝,錄製完後,相關素材通過手機推流軟體快速傳輸回臺。芒果TV為500位大眾聽審開通專門直播頻道,讓其能夠收看整場節目錄製的現場直播,並通過芒果TV客戶端為歌手評分。同時,大眾聽審觀看直播的畫面也實時記錄、雲回傳收集。七位身在外地的歌手也能通過芒果TV開設的專有直播頻道,欣賞其他歌手的現場演唱,與主持人、其他歌手展開視頻交流互評。流程不變,交流無阻,一切仿佛都在現場。5G和AI技術的使用讓「雲端開唱」還在日臻完善。
引發思考:
「雲」散之後,能否再出新品?
在全民宅家的大背景下," 雲綜藝 " 應運而生,十幾檔節目集體上線,掀起了一股新風潮,疫情過後,「雲綜藝」是煙消雲散還是雲過有痕?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傳媒研究中心秘書長、視頻節目創新研發專家冷凇表示,儘管雲錄製實現了跨屏互動等形態創新,但只是平臺和製作機構的無奈之舉,仍屬非常態化解決方案,長此以往必將產生審美疲態。
資深電視節目製作人董銀告訴記者," 雲綜藝 " 終究是疫情之下的權宜之計。像《歌手》、《天天向上》等「N代」綜藝,用雲綜藝的方式錄製,過程大費周折效果也有所折損。隨著「復工復產」還是要回到演播廳錄製。
但「雲錄製」模式將徹底消失這倒未必。從「雲綜藝」在觀眾當中人氣可見,大家很歡迎這樣一種小體量、真實接地氣的綜藝形態。即使之後回歸正常錄製,「雲錄製」也可以作為傳統綜藝的一種補充。不少業內人士也表示," 雲綜藝 " 的優勢也給業內創新的方向帶來了思路。例如, 其特點之一" 短平快 ",相比動輒要提前一兩個月去走流程、請嘉賓的大型綜藝,形式簡潔、製作輕盈的「輕綜藝」慢慢出現,再加上近年來,大家對短視頻的需求量逐步增大,輕綜藝在短視頻方面應有更多可為。「宅」系列中嘉賓隨性聊天得到了網友一大波點讚,背後其實是大眾對劇本簡單甚至甩開劇本的觀看偏好,一批圍繞戰「疫」主題的內容廣受歡迎,反映的是觀眾對「乾貨」話題的剛需。其針對熱點事件迅速反應,也是傳統綜藝不具備的能力。而5G的應用,大屏媒介與小屏媒介快速融合,將可能激發新一輪媒體變革。
返回半島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