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嫦娥五號到業餘無線電愛好者 跟青少年聊聊航天這件事

2020-12-05 浙報融媒體

據央視新聞等媒體報導: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1

今天,我們又要來談談航空航天了!

2020年,是非常特別的一年,國內外都發生了許多大事。而對於中國的航空航天事業來說,這是成果豐碩的一年,全世界的目光都會不時地投向它。

今年7月,「天問一號」探測器踏上了火星探測之旅,《時事開講》探討了「為什麼要探索太空」這樣的終極問題(詳見7月25日成長讀本)。

而這次,則是要去月球上帶回2公斤重的月壤,中國的探月計劃由此又更進了一步。因此,我們想和同學們一起聊聊「航天教育」這個話題。

因為有人總結說,中國的航天事業,這幾十年來從奔跑到平跑,然後現在開始進入了領跑階段。在這個過程中,中國的青少年,也一直跟隨著中國的航空航天科技的發展在奮力奔跑。

這個話題,就讓我們從太空的聲音開始吧。

同學們,你們知道「火腿族」嗎?聽過來自太空的聲音嗎?

「火腿族」是業餘無線電愛好者互相間的暱稱,這個名字是怎麼來的呢?

業餘無線電愛好者的英文是Radio Amateru,這與Ham(火腿)是怎麼扯上關係的?事情是這樣的——1908年無線電剛發明的時候,美國民間出現了很多無線電臺和群體。由於正處於無線電萌芽期,對電臺呼號和使用頻率都沒有規定,於是就造成了電臺的衝突和混亂。

當時哈佛大學有三個人組了個業餘無線電社團,他們電臺的呼號是三個人的姓氏第一個字母合在一起的「HAM」。其中那個姓氏「H」打頭的海曼針對無線電使用混亂的現象寫了篇畢業論文,並且在導師的幫助下恰逢其會地參與到了美國業餘無線電法案的制定中。因為在當時影響很大,從此以後,HAM便和業餘無線電劃上了等號,也因此後來全世界都用HAM(火腿族)來稱呼業餘無線電愛好者。

在中國,也有許多的火腿族,他們是鐵桿的無線電迷,很多人從小便迷戀科技,因此在他們的論壇上,有許多與無線電相關的各類科技話題和新聞。其中有一條很特別,它記載了許多參數,像這樣的:遙測信標發射機:435MHz,CW,23dBm;還有這樣的:45MHz接收天線:1.8dBi,135°,LHCP……大部分人可能看不懂,但是火腿族們看了會心領神會一笑。這是接收某顆衛星信號的參數,許多無線電愛好者可以通過這些參數找到這顆衛星並接收它發射的聲音信號甚至圖片。

2

一直被中國「火腿族」關注的那顆衛星叫什麼呢?它叫「希望一號」,是中國首顆專門為青少年研製並發射的科學實驗衛星,上面搭載的是青少年提出的「天圓地方」科學實驗方案,任務是建立業餘無線電空間通訊及進行太空攝影。這顆衛星是2009年12月,用「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方式,與「中國遙感衛星八號」一起送入太空的,如今它仍然在太陽同步軌道運行著。

如果你打開嗶哩嗶哩網站,會發現,在今年2月底,還有位火腿族發布了一條名為「中國第一顆業餘衛星『希望一號』,十年多了,信標依然響亮」的視頻,打開它,會聽見「噗噗噗呲呲呲」的聲音,那是「希望一號」從廣袤的太空,持續發回的無線電信號。

這麼多年過去了,這顆衛星還沒有報廢,仍然在努力工作著,雖然我們聽不懂它在說些什麼,但在「火腿族」的耳朵裡,這是來自浩瀚宇宙的天籟,它講述的是流浪太空的故事。

如果同學們有興趣,可以去聽聽這個聲音。你的腦海中會不由自主地浮現出深邃星空的影像。如果有無線電基礎知識,你還可以到網上買個小型接收器小環天線,輸入參數,也許還能自己接收最新的宇宙聲音。

3

在談論中國迅猛發展的航空航天事業之前,花費筆墨講這麼兩個小故事,是想告訴大家:新科技離中小學生就有這麼近;同時還想問同學們一句話:準備好了嗎?尖端科學需要你們。

有沒有發現,這些年,特別是近30年來,中國的科技前沿時不時閃現青少年的身影。無論是信息賽、發明創新賽還是人工智慧、機器人行業。

其實在青少年中普及相關專業基礎知識,甚至是邀請青少年加入到科技研發中,最早就出現在航空航天研究領域。從世界範圍看,相較於其它科技領域,青少年在航空航天領域的參與程度也是時間最早、範圍最大的。各國都在鼓勵和幫助大中小學生參加太空實驗,為的是激發學生們對航天的興趣,培養後繼人才。

在教育界,很早就有個說法叫「航天教育」。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將航天教育作為自己的三大使命之一,規定了「教育優先」的原則,要求在宇航局的各項任務中都加入航天教育的內容。

而中國,也早在1980年代便開始了航空航天領域的青少年培養計劃。當時限於我們國家的空間技術水平,於是就選擇最大程度地與航空航天先進國家展開合作。

比如當時NASA制訂了一個「零星搭機實驗」計劃,因為每次太空梭執行任務的時候其實貨艙都沒塞滿,所以可以捎帶一些小型科學儀器上天,在太空進行實驗。我國也不放過這個好機會,積極參加了這項計劃。1986年,中美雙方聯合舉辦了第一屆「全國青少年太空梭科學實驗方案」徵集活動,到2000年的時候,總共有6項中國學生提出的實驗,得到航天界的認可。

等到進入新世紀,中國的航空航天技術飛速發展,到了今天,我們已經完全不需要藉助別國的太空梭和衛星,對青少年進行航天知識教育了,並且在「天宮一號」升空後,從2010年開始面向全國青少年推出了「開啟天宮夢想」的全國青少年載人航天科普系列活動。

在2005年,蠶寶寶登上了中國的第22顆人造衛星。起因是2000年時,一位北京的小學生提出讓蠶在太空中吐絲織繭的實驗設想,當時搭載的是美國「哥倫比亞」號太空梭,但是因為「哥倫比亞」號失事,實驗夭折。後來,中國航天部門最終實現了中國學生的心願。如今,太空蠶已經成為中國航天的重要實驗項目之一,蠶寶寶不但搭載過太空梭、衛星,還搭載神舟十一號上天,在「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裡安居下來,太空蠶也繁衍了好幾代。這些實驗不僅研究蠶的性狀改變,還提出了分子生物學的新課題。

你們看,一個孩子的小小建議,引發了多大的科研效應!

前面我們提到的那顆「希望一號」衛星,是東方紅衛星公司專門為青少年研製的,上面建立的太空業餘無線電臺也推動了我國青少年業餘無線電通信發展。當時,這種專門為青少年發射衛星的事在世界航天強國中都是罕見的。後來,我國還推出了中國青少年科普衛星工程,到如今已經發射了好幾顆青少年科普衛星。

4

為什麼我們國家這麼重視青少年的航天科普教育?

習總書記一句話道破了其中深刻的內涵,他說:飛天夢是強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2016年4月24日首個「中國航天日」之時,習總書記說: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設立「中國航天日」,就是要銘記歷史、傳承精神,激發全民尤其是青少年崇尚科學、探索未知、敢於創新的熱情,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強大力量。

有人總結中國的航天事業是從奔跑到平跑到領跑,這句話同時還體現在青少年航天教育上。如今航天教育的「風口」是太空教學計劃,這是比搭載計劃更進一步的實驗,我國正站在這個風口上。

你們看,1984年,美國提出了太空授課計劃,但由於「挑戰者」號太空梭的失事,計劃中止。直到2007年,美國教師太空人芭芭拉·摩根才終於在太空實現授課,向孩子們展示太空人的生活。

而6年後的2013年,神十航天員王亞平便實現了我國的首次太空授課,她在太空給地面的中小學生們上了一堂真正意義上的課。通過實驗的方式,使學生了解微重力條件下物體運動的特點、液體表面張力的作用,加深對質量、重量以及牛頓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

俗話說「紙上得來終覺淺」,學校沒法做的失重狀態下的實驗,王亞平在太空裡讓全國學生看了個明白。

從我國的青少年航天教育中可以真正認識到,21世紀的教育,不再是填鴨式的教育可以完成的。

話題說回我們這次關注的大新聞:我國首次從月球上挖土。為什麼會如此激動人心?

因為我們正在一步步地衝破桎梏,它展示的是中國人的科學接力,一代代人的接力,用幾十年跑完西方國家上百年的科技發展之路。

5

接航天事業的班,是未來的事;而眼前的學習,是當下的事。

如果你為中國人下一步登陸月球的計劃而激動而憧憬,那麼就先做好接班的準備吧,並且在接班之前,學得航天人「吃得起苦的精神」。

什麼是「吃得起苦的精神」?

在「兩彈一星」時代,吃得起苦是要經得住生活困苦、耐得住科研寂寞;在新時代,吃得起苦,是要忍得住默默無聞、抵得住外界的誘惑。任何一項科研,都需要付出極大的毅力。

這些品格,不是在投身科研工作之後才成就的,其實它在我們的學生時代就已經開始潛移默化地形成了。

學生時期,我們需要為一道難題孜孜以求,不拋棄不躲避;需要培養堅強的意志和強健的體魄。比如持之以恆地學習一種樂器,堅持不懈地進行體育鍛鍊。這樣得到的堅韌品質,是未來從事學習和科研的保證。

鍾南山從年輕時期便堅持跑步和打籃球,所以他得以在80多歲高齡之時還能以健康的體魄奔赴抗疫第一線,為國為民奉獻。

學生時代所獲得的教育,不僅僅是智育的成長,也是德育的形成。

(原標題《嫦娥五號奔月,科學前沿在召喚》,編輯黃慧仙)

相關焦點

  • 從嫦娥五號到業餘無線電愛好者 一起聊聊航天那些事兒
    ,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火腿族」是業餘無線電愛好者互相間的暱稱,這個名字是怎麼來的呢?其中那個姓氏「H」打頭的海曼針對無線電使用混亂的現象寫了篇畢業論文,並且在導師的幫助下恰逢其會地參與到了美國業餘無線電法案的制定中。因為在當時影響很大,從此以後,HAM便和業餘無線電劃上了等號,也因此後來全世界都用HAM(火腿族)來稱呼業餘無線電愛好者。
  • 揭秘| 「破譯」嫦娥五號下行數據的無線電愛好者是誰?他是如何做到...
    ,這裡簡要概述下這篇文章內容:  一個國外的無線電愛好者利用自己的設備和技術成功接收到了來自中國嫦娥五號傳回地球的部分下行數據信息,並在國外社交平臺發布了相關消息。這位50歲的天文愛好者每天晚上都會在加拿大西海岸的後院裡,架起他自製的60釐米無線電天線--這是中國巨大的FAST望遠鏡的微縮版,以接受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回地面控制的信號。  當大多數太空迷們在等官方電視直播的時候,蒂爾利和他在世界各地的天文愛好者們正在收看他們的無線電望遠鏡裝置。在推特上他們一直在輪流監測嫦娥5號,並分享他們接收到的信號。
  • 時事開講|嫦娥五號奔月,科學前沿在召喚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記者 郭聞據央視新聞等媒體報導: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1今天,我們又要來談談航空航天了!
  • 嫦娥五號飛向月球,下行數據被解碼?無線電愛好者將其公開
    嫦娥五號發射瞬間不過,就在嫦娥五號升空第二天,有消息稱,國外無線電愛好者成功解碼嫦娥五號8455Mhz下行鏈路,並在社交網站貼出視頻。從貼出的視頻來看,應該是嫦娥五號太陽翼監控相機拍攝的畫面,顯示其太陽能電池板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周圍散落著灰塵。
  • 業餘無線電愛好者佛山考證
    工信部《業餘無線電臺管理辦法》今年1月實施後,國家級首次C類業餘無線電臺操作技術能力考試昨日在佛山舉行。來自全國的近70名業餘無線電愛好者參加了考試。業餘電臺操作證書是具備國家無線電管理機構規定的操作技術能力的證明。憑操作證書可按規定申請設置業餘電臺。C類業餘無線電臺操作證書是我國最高能力一級的體現。
  • 通過業餘無線電跟別人聊天
    有些人像Wheelock想要利用他們有限的空閒時間跟來自世界各地的業餘無線電愛好者聯繫。「它讓我……2010年在空間站逗留期間,Wheelock說道,「它成為了我跟地球情感上的、發自內心的聯繫。」 1983年,太空人Owen Garriott乘坐哥倫比亞號太空梭通過電波進行了第一次太空業餘無線電傳輸。
  • 在起飛回家之前,嫦娥五號還抽空幹了件事
    在起飛回家之前,嫦娥五號還抽空幹了件事:展開五星紅旗。每一步都是中國航天領域的首次嘗試。雖然在地球上經過成千上萬次試驗,但由於月表複雜、極端的環境,以及測控、導航的「鞭長莫及」,很多關鍵動作只能依靠探測器自主決策,每一步都蘊含著風險。從12月1日到3日深夜,這48小時裡,38萬公裡之外的嫦娥五號到底進行了哪些「神操作」?地面上的科研人員又實現了哪些突破?
  • 嫦娥五號奔月途中,下行數據被國外破解,會影響登月嗎?
    嫦娥五號的下行線路是什麼?從火箭發射、火箭飛行、衛星火箭分離、嫦娥五號飛行、登月、探月、取樣、衛星經過地面站返回的那一刻起,採集到的數據將被轉換成適合在自由空間傳播的電磁波發射出去。中國電科開通了不可見無線電波的100%全覆蓋通信測控「網絡」,對接收到的電磁波信號進行放大、轉換、解調,並將輸出的衛星原始數據基帶信號發送到下一個目的地數據記錄系統。從而掌握嫦娥五號在整個過程中的位置和狀態,並將地面指揮信息傳遞給嫦娥五號。
  • 為什麼把業餘無線電愛好者稱作「HAM」或「火腿」?
    關於「火腿」一詞如何指代業餘無線愛好者有許多理論。因此,可能沒有人確定哪個(一個或多個)是正確的。所有這些理論都可以追溯到早期通過「無線」進行通信的唯一方法是莫爾斯電碼的時代。華西議員以極為重視的態度,邀請海曼到委員會上發言,海曼在會中詳細的說明業餘電臺的運作狀況,並激動地表示嚴苛法規將導致這種盛行的活動,因無力支付證照費用,再加上種種的規定限制,眾多具有優秀能力的業餘電臺,將受到經濟因素的影響而關閉,且不得不停止對無線電方面的研究,間接妨礙到無線電技術的發展。海曼的一番陳述,使得這項法案獲得重視。
  • 嫦娥五號回家:國外無線愛好者精準預言
    北京時間12月13日9時51分,嫦娥五號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在距月面230公裡處成功實施第二次月地轉移入射,四臺150牛發動機點火約22分鐘,軌返組合體成功進入月地轉移軌道。後續,攜帶月球樣品的嫦娥五號軌返組合體將在月地轉移過程中進行中途軌道修正,並擇機實施軌道器和返回器分離。
  • 甘肅「電波衛士」當好業餘無線電愛好者的「貼心人」
    12月5日,甘肅省無線電管理委員會辦公室(以下簡稱「甘肅省無委辦」)慶陽管理處的黨員幹部前往正寧縣業餘無線電愛好者徐偉偉家中,為患有血友病的徐偉偉換發業餘無線電臺執照。慶陽管理處還準備了大米、食用油等生活物資,在寒冬之際給徐偉偉送去溫暖和關懷,用實際行動踐行黨員的初心和使命。
  • [視頻] 為什麼要玩業餘無線電? 向別人推薦業餘無線電就用這篇!
    我國哈爾濱工業大學研製的紫丁香2號業餘衛星除此以外,他們還講了很多關於無線電愛好者參與到太空通信中的事例,包括使用業餘衛星通話,與空間站中的人們交流,親手製造一顆迷你衛星等。就像旁白說的那樣,在業餘無線電愛好中你能找到一百種享受技術帶來的樂趣的方法。
  • 荷蘭業餘無線電愛好者面臨費用上漲
    雖然美國的無線電業餘愛好者可能面臨50美元的申請費,但一些國家徵收執照費已經有一段時間了。荷蘭國際業餘無線電聯盟成員協會VERON報導,荷蘭監管機構Agentschap Telecom(AT)正在徵收更高的業餘無線電年費,包括更高的考試和中繼器費用。新收費標準將於2021年生效。
  • ADI SDR收發器助業餘無線電愛好者實現空間通信
    為了推動和促進卡達的空間技術發展,Es』hailSat與全球非盈利組織業餘無線電愛好者衛星公司(AMSAT)合作,為面向業餘無線電愛好者的全國性非盈利組織卡達業餘無線電協會(QARS)啟動了一項新技術開發工作。 AMSAT設計、建造、安排、發射和運行攜帶業餘無線電有效載荷的衛星。
  • 在哪兒能看到嫦娥五號探測器升空?航天愛好者湧向龍樓鎮
    新京報快訊(記者 吳婷婷)據中國探月工程辦公室消息,我國嫦娥五號任務即將踏上奔月之旅,正在進行各項測試等最後準備工作。近期,眾多航天愛好者湧向海南省文昌市。受訪者供圖航天愛好者湧向龍樓鎮「多年沒用過的器材箱被重新啟用,陪我去看嫦娥五號。」昨天,資深攝影師「超側衛」陳誠在朋友圈裡發了這樣一條信息。陳誠此行的目的地是海南省文昌市,這個因為「航天」而被越來越多人熟知的城市。文昌市之所以受到遊客、航天愛好者的追捧,主要是因為該市的龍樓鎮幾乎可以毫無「障礙」地欣賞到發射場景。
  • 業餘無線電愛好者年齡統計數據分析
    2020-12-21 09:50:48 來源: HamRadio 舉報   昨天發起的業餘無線電愛好者年齡調查
  • ADI SDR收發器如何助業餘無線電愛好者實現空間通信
    ADI SDR收發器如何助業餘無線電愛好者實現空間通信 Diego Koch 發表於 2021-01-06 16:41:43 業餘無線電愛好者最近獲得了另一種提供全球不間斷無線電覆蓋的方法——通過新的地球同步衛星
  • 業餘無線電手臺科普
    電波沒有界限,全球的航空、航天、航海、陸上交通、廣播、電視、天文以及移動通信等行業共享著同樣的無線電頻譜,所以世界各國對無線電波的發射都加以嚴密管理。不同的無線電設備,都工作在由國際電信聯合會規定的頻段以內,否則會互相干擾,堵塞。關於無線電的使用(一般針對發射),有著很多嚴格的法規。因此,當你按下手臺的PTT發射鍵,開始和朋友通話時,請務必熟以下文字。
  • 不講武德耗子尾汁,嫦娥五號下行數據被解碼?無線電玩家將其公開
    11月25日清晨,我國首個採樣返回月球探測器嫦娥五號搭乘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從海南文昌升空,預計20多天後,它會攜帶2公斤月球土壤和巖石返回內蒙古著陸場。而目前,嫦娥五號已經多次變軌和修正,正在地月轉移軌道上向目標方向狂奔。
  • 2020年湖南省業餘無線電愛好者年會在長沙舉行
    2020年12月12日,湖南省無線電協會在長沙市組織開展2020年湖南省業餘無線電愛好者年會活動,來自全省200多名業餘無線電愛好者代表參加。湖南省無委辦副主任劉文、湖南廣播電視臺廣播傳媒中心黨委委員、副主任龔躍中,湖南廣播電視臺覆蓋傳輸中心副主任熊超、省無線電監測站調研員吳曙光出席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