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解豆瓣、IMDB、貓淘、爛番茄各大平臺電影評分的差異

2020-12-06 華聲娛樂

電影本身就是一場光影的旅行,但電影評分與評論讓旅行有了更加珍藏的記憶。

雖然看電影是一件非常私人的事情,但畢竟每年上映幾百部院線片,同時我們還會經常利用網絡看一些非引進的電影,面對如此眾多的選擇,為了避免踩雷,電影評分於是成了很多人經常會參考的一項指標,也成為記錄者向親朋好友展示自己對作品的好惡感受的一個感情抒發紐帶。

著重強調一下,因為「汝之蜜糖彼之砒霜」的原理,評分更多反映的是大眾審美,並非絕對的評判標準,不應該奉為最終裁決,主要功能是用來參考,規避爛片的同時,發現好片,尤其是在規避爛片方面有著非常顯著的效果。

帶有電影評分的平臺非常多,本文主要選取5個(貓淘雷同視作同一個)相對具有代表性的電影評分平臺進行討論,即豆瓣評分、IMDB評分、貓眼、淘票票評分、爛番茄新鮮度、時光網評分,當然其實還有什麼「爆米花指數」「優酷、愛奇藝、騰訊、B站等影視網站評分」等等,這些因為相對在大陸不是很主流,所以就先放一邊,不作為主要觀察對象。

不同平臺的評分針對同一部電影甚至會大相逕庭,那麼究竟哪個平臺的評分更有參考價值呢?下面我們挨個詳細來說說,同時也會將不同平臺的評分對比起來看,會發現一些有趣的現象。等你看完全文後,相信會對電影評分建立起一個非常清晰且系統性的認識。

【備註:下文所有數據截止日期為2020年09月29日】

一.各大平臺優缺點概總

二.我對電影評分的整體看法

三.豆瓣與IMDB評分對比

四.豆瓣與貓眼、淘票票評分對比

五.爛番茄新鮮度的參考性簡介

六.時光網評分的參考性簡介

七.關於電影評分的水軍文化

八.結語

各大平臺優缺點概總

01、豆瓣評分

優點:整體參考價值最大,區分度高,相對不容易刷分。

缺點:條目不夠全,敏感電影不能標記評分,伺服器易崩潰。

平臺簡介:是中文網際網路最大的影迷社區和電影資料庫。

02、IMDB評分

優點:有較好的參考價值,區分度高,條目、數據最全。

缺點:華語電影以及其他非英語電影評分人數太少,網站及APP使用體驗一般,一些數據需要開通會員才能查看。

平臺簡介:網際網路電影資料庫,亞馬遜公司旗下網站,截止2018年6月,已收錄473萬多部作品以及870多萬名人物資料,是全世界最大的電影資料庫。

03、貓眼、淘票票評分

優點:評分用戶主要為購票用戶,與票房相關性高。

缺點:區分度低,易刷分,老電影及非院線片評分人數特別少。

平臺簡介:中國最大的兩個在線購票平臺,也會投資部分電影成為出品方或者發行方,一定程度上會受資本的影響,單純從評分來說影響會比較大。

04、爛番茄新鮮度

優點:主要由專業媒體和影評人打分,具有一定的精英、專業傾向。

缺點:一篇影評是好評還是差評主要由網站編輯認定,同時部分電影評價數量很少,存在較大的局限,與大眾的審美可能存在一些隔離。

平臺簡介:網站由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的三位在校學生創建,網站的名稱是因輕歌舞劇(vaudeville)時期觀眾在演出不佳時會往舞臺上扔擲番茄和其他蔬果而來。好的評價用新鮮的紅番茄表示,壞的評價用腐爛的綠番茄表示。網站會追蹤所有的評論內容,以及正面評價的比例。若正面的評論超過60%以上,該部作品將會被認為是「新鮮 」(fresh)。相反的,若一部作品的正面評價低於60%,則該作品會被標示為「腐爛」(rotten)

05、時光網評分

優點:曾經吸引了不少專業影迷入駐,評分有較好的區分度和參考性。

缺點:越來越邊緣化,很多新生代影迷甚至已經不知道這個網站了。當下用戶數量極低,導致條目的評價數量極少。

平臺簡介:2005年創立的電影媒體門戶網站,注重電影類衍生品的開發,擁有自己的影迷社區。

06、其他平臺評分

至於其他平臺雖然多少也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但缺點就非常凸出了,比如像優酷愛奇藝等影視類網站因為受制於版權的原因評分非常不齊全,而且分數很容易被後臺操縱,並不能特別真實反映用戶的評價。另外還有一些自媒體小平臺,就是用戶數太少,所以即便規則很好,也不受資本影響,但是由於使用率太低以至於參考性也不是很大。

我手機中的電影相關APP

我對電影評分的整體看法:

關鍵要自洽!

由於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所以任何一個平臺的評分都有它可參考的價值,又有它的局限性。當然也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比個高低的,我在上面的排序也代表了我的一個態度。

任何平臺的電影評分最重要的屬性就是——自洽。什麼意思呢?即在該平臺上被普遍認定的所謂好電影的評分一定得比公認爛片的評分要高,這就是自洽。那麼你肯定會說好電影和爛片的標準是什麼,畢竟大家的觀點都不一樣,審美是非常私人化的。

沒錯,但是總有公認的好片和公認的爛片,在任何一個不反向操作的平臺上,《2001太空漫遊》評分都應該比《上海堡壘》要高,這就是最起碼的自洽邏輯,然而這還不夠,因為有時候電影與電影之間不會有那麼明顯的差距,所以平臺依然要通過評分將這些電影分出一些檔次來,同時這種高低符合大多數人的整體感受。這就是我所謂的自恰性,也是判斷一個平臺的電影評分參考價值大小的主要因素。

畢竟特別好的電影和特別差的電影數量有限,用戶也很容易判斷,關鍵是多如牛毛的那些中間作品,如何通過評分給到用戶更加有價值的參考,這就非常關鍵了。

不過這裡還是要再次強調,也就是那16字箴言——汝之蜜糖,彼之砒霜,多岐為貴,不取苟同。評分終究只是用來參考的,不必奉為最終裁決,就像你喜歡吃濃油赤醬的糖醋排骨,哪怕在很多吃辣人士眼裡這簡直無法接受,你愛吃就多吃點兒,不用在乎別人的評價和看法的。但當你弄不清這部電影到底什麼水平時,還是可以看一下評分來大致做個參考和判斷的。

下面就具體通過一些表格統計來實際分析對比一些不同平臺的電影評分之間的差異,充分感受一下,有些對比下來確實能看到一些有趣的現象。以下也只代表我個人的觀察,所以僅供參考。

豆瓣與IMDB評分對比

豆瓣是中文網際網路最大的電影資料庫,而IMDB是整個網際網路最大的電影資料庫。眾所周知,由於我們中文網際網路自成一派,O(∩_∩)O哈哈~所以我們也有自己的不可替代性和主要優勢。

豆瓣和IMDB的共同點是專業性強,用戶數多,專注於電影數據的搜集,會適當接一些電影推廣,但是不會直接投資電影,受資本的影響較小。評分算法中會考慮到刷分的影響,通過技術手段剔除掉非正常評分。當然水軍的存在是在所難免的,但據豆瓣官方披露,因為有超過十幾年的反水軍系統架設和鬥爭經驗,所以在這兩個平臺想刷分會比較難,畢竟養號的成本還是比較高的。

我個人是相對傾向於豆瓣的,主要是基於自身十年來的使用體驗,也許有些人「逼格」比較高,自詡從不看華語電影,但我還是會經常看國產片的,那麼豆瓣評分的優勢就會很明顯。因為IMDB主要用戶為境外用戶,而華語電影相對於英語電影等在國外的傳播劣勢還是很大的,所以國產片在IMDB上的評價人數非常少,而且評分普遍嚴重偏低。

就以中國影史票房前十的電影為例吧,主要反映評價人數的差異:

從上表可以非常清晰得看出熱門國產電影的IMDB的評價人數要比豆瓣的評價人數少兩個數量級,於是評分層面也要整體低了1分左右。當然造成這種局面主要是因為國內影迷普遍使用豆瓣而不是IMDB,同時國產電影的海外市場佔比較小。但是客觀上也就使得IMDB在國產電影的評分參考性上就明顯不如豆瓣。

《八佰》的IMDB評分頁

但是IMDB也有其獨特的優勢的,首先就是條目齊全,不會因為政治因素或者其他原因導致條目莫名其妙的消失,也不會限制你打分。比如《計程車司機》這個片名在豆瓣只能搜到馬丁·斯科塞斯的電影,而由宋康昊主演的電影就不見了,是的,本來有的,不知道哪天突然就不見了。另外建國三部曲在豆瓣雖然有條目但是是不能標記打分的,有時候真的讓人也比較鬱悶,截圖舉例:

《建國大業》豆瓣不能評分頁

《建國大業》IMDB評分頁,能評分但是特別低

最近比較典型的例子就是《V字仇殺隊》被404以及《最美逆行者》開分後評分被消失:

《最美逆行者》被瘋狂1星差評,開分僅2.4分

《最美逆行者》現在評分已經被清空且無法再標記評價

IMDB另外一個比較大的優勢是資料足夠齊全,可以查到這部電影非常多的細節和幕後相關的內容,有時候對於一個影迷來說,這些都是非常寶貴的資料,也是進行對比統計時很依賴的數據,以諾蘭的《盜夢空間》在IMDB的截圖為例:

《盜夢空間》在IMDB的詳情頁,內容非常詳細

接下來就具體對比一下兩者的評分吧,雖然專業性都較強,但是依然有一些肉眼可見的明顯差別:

首先豆瓣為5星制:

最高5星代表10分,最低1星代表2分,所以理論上一部電影最高10分,最低2分,用戶的評價梯度為2分一個檔次。

這裡要著重說明的是豆瓣在打星的時候其實把不同的星數定義成了力薦、推薦、還行、較差、很差這樣的評語,也說明了打分對於個人而言很多時候代表著推薦程度。因為電影質量的好壞和個人是否喜歡其實是兩碼事情。

而IMDB為10星制:

最高10星代表10分,最低1星代表1分,所以理論上一部電影最高10分,最低1分,用戶的評價梯度為1分一個檔次。

所以這會造成IMDB的電影的實際最低分會比豆瓣更低,而豆瓣的實際最高分會比IMDB更高,具體下面截圖說明:

《純潔心靈·逐夢演藝圈》豆瓣評分頁

畢導的這部神作在IMDB的評分則是1分!!!牛逼啊!(⊙o⊙)…

再來對比一下兩者TOP10電影的評分吧,也就是那些公認的好電影在豆瓣和IMDB上分別是什麼樣的評分,這裡也能體現出評分人數對排名的影響。(再次強調本文所有數據都是2020年9月29日採集的,讀者閱讀時數據可能已經產生微小變化,但不影響文章的分析和判斷)

首先看豆瓣TOP10的電影評分,同時附上這10部作品在IMDB的評分作為對比。

通過上表可見:

1、豆瓣電影最高分可達9.7分;

2、豆瓣前10作品的平均分可達9.47分;

3、注意紅色標記的條目,《美麗人生》雖然評分比《鐵達尼號》高0.1分,但是排名卻靠後1名,是因為評價人數只有大船的2/3,所以豆瓣經過一定的算法綜合排名時《鐵達尼號》會放在前面,這也是豆瓣算法的一個優點,除了看評分,也會看評價人數,這一點其他平臺就很少考慮到。注意看《辛德勒名單》《忠犬八公的故事》也是如此。

4、區分度大,即便是前10的作品,依然會有0.4分的極差,和爛片更能拉開明顯差距。

我們再看IMDB排名最靠前的10部作品的打分情況:

分析可見:

1、IMDB電影最高分為9.3分,和豆瓣一樣是《肖申克的救贖》;

2、IMDB前10作品的平均分為8.97分,明顯低於豆瓣,因為打分梯度更多,所以在豆瓣上打5星的用戶,在IMDB上可能就會給9分而不是滿分,豆瓣不少用戶會在3星還是4星,以及4星還是5星之間糾結許久才能做出決定;

3、注意紅色標記的條目,《蝙蝠俠:黑暗騎士》的評分與《教父2》相同(小數點後的分數可能會有差異,因為四捨五入了看不到),但是評分人數是後者的2倍,但是排名卻靠後,說明IMDB雖然會考慮評分人數,不會把評分人數很低但是評分很高的作品列進榜單,但是榜單內的作品基本只看評分,評分人數的權重不是很高。

另外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豆瓣的【友鄰評分】(如下圖所示),這為不少豆瓣用戶給予了一個可供自己調整的評分參考依據,當你透過長期觀察選擇一些與自己品味比較靠近的友鄰進行關注,就能獲得一個專屬於自己的友鄰評分作為評價體系。

當你發現某人的評分始終與你格格不入,那麼就可以取消關注,而當你發現另外一個用戶的評價經常與你不謀而合,就可以加入關注,經過長期調教後你就擁有了一個非常靠近自己審美方向的評分了。

例如某位豆瓣用戶打開電影《一步之遙》的條目時會發現豆瓣評分是6.5分,屬於中不溜秋的一個檔次,也就是還行的樣子,但是同時會看到友鄰評分只有5.6分,就顯得比較勸退了,也許這位用戶就會放棄這部電影的觀看。

再看反向的一個例子,這是另外一個用戶的電影《大都會》的評價頁面,豆瓣評分只有區區5.3分,完全是進入了傳統意義上的爛片範疇,但是好友評分則是高達8.0分,說明自己比較關注的友鄰是認可這部電影的,但要注意好友評分只有6條,因此好友評分的局限性就是數量比較少。有些電影可能自己關注的友鄰很少有人看甚至完全沒人看過。然後我們發現這個豆瓣用戶最終的評價也是4星,同他的友鄰評分是一致的。因此豆瓣的這個特殊的功能使得豆瓣讓用戶擁有了一個非常私人化的評價體系,且是可以手動調整的,這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平臺評分與用戶口味不符的遺憾。

所以總體看下來,大概可以得出這麼幾個判斷吧:

1、由於打分機制不同,豆瓣的外語電影評分普遍高於IMDB;

2、由於用戶地區不同,豆瓣的華語電影評分普遍低於IMDB;

3、豆瓣對評價人數的權重要高於IMDB,因此排名更加科學;

4、豆瓣更適合國內用戶,IMDB更適合國外用戶;

5、豆瓣除了伺服器容易崩潰實在讓人有些捉急外,其他使用體驗還是不錯的,但是條目資料不夠齊全,這點確實不如IMDB;

6、豆瓣除了有平臺評分可以參考外,還非常獨到地提供了友鄰評分,這是所有打分平臺中絕無僅有的獨特優勢;

7、豆瓣的評價數量整體高於IMDB,也就是基礎數據龐大,水軍刷分也就更加困難,而IMDB除了印度作品以外整體數量級別是不如華語市場的。(注:經常使用IMDB的朋友可能知道印度地區的用戶特別喜歡給印度電影刷分,影響評分和榜單的公正性,因為印度人口體量大,所以對IMDB的衝擊還是很明顯的,以至於IMDB為了規避這個影響,不得不單獨開放了一個印度電影榜,這也是IMDB唯一一個國別榜單。)

豆瓣與貓眼、淘票票評分對比

這些年來隨著移動網際網路技術的普及,在線購買電影票成了一種新的習慣,現在幾乎很少有人在電影院櫃檯買票了。於是就誕生了很多線上購票平臺,其中以美團旗下的貓眼和阿里旗下的淘票票最為耀眼。

以2020年09月28日為例,按照貓眼專業版app統計,當日總出票為129.3萬張,其中貓眼出票50.7萬張,佔比極高。當然作為主要競爭對手的淘票票可能對這個數據持保留態度,O(∩_∩)O哈哈~

其實由於是購票平臺,所以各類數據與票房的相關性更高,兩者也確實主打的是票房統計這塊的內容,包括排片率、平均票價等與電影銷售相關的數據。不過本文主要圍繞評分來討論,所以票房這個話題暫時不多贅述,未來會專門撰文介紹。

這裡必須指出,貓眼淘票票的評分的確更多的是進電影院看過這部電影的用戶,但是和豆瓣一樣,即便沒看過這部電影,一樣是可以標記打分的。所以不能因為貓淘賣票的原因認為貓淘的評分更加真實反映用戶的評價,真相往往不一定如此。

我們按慣例先看看貓眼、淘票票兩者按評分排序前10名的作品情況:

根據下方統計的表格可以看出大概這麼幾個情況:

1、上榜主要為院線電影,普遍票房超群;

2、評分特別高,前10最低的也要9.6分了;

3、跑進來三部奇怪的作品,已標紅,對評分人數沒有做明顯的權重處理。

再看淘票票的TOP10作品的評分詳情:

大致可以看到這麼幾點:

1、不像貓眼以國產院線片為主,而是會有一些老電影;

2、不過從變化趨勢來看也越來越和票房產生更強的相關性;

3、評分一樣都很高,很難有什麼區分度,一樣對評分人數沒有做明顯的權重處理。

所以兩者的評分類榜單可參考性就很低,但是為了追求大眾熱度而觀影單獨參考票房的話,那關聯度就比較高了。貓眼評分受票房影響巨大,淘票票評分則缺乏較強的邏輯,算法寫得都不好,程式設計師要扣雞腿!然後兩者的評分區分度都很低,對選擇電影起不到什麼指導作用。

所以貓淘的評分類榜單真的沒啥可看,其實類似於票房榜。但是最準確的票房數據還是在電影局旗下的專資辦,兩者的實時數據其實是估算的,後期還是得以專資辦數據為準。

所以既然和票房相關性更大,我們就以影史票房前4來做下對比:

可見:

1、豆瓣的整體評分明顯低於貓淘評分;

2、貓淘評分基本一致,且與票房相關性很大,高票房高評分;

3、豆瓣評分的極差明顯高於貓淘評分,更有區分度

其實電影好不好看,質量是否過硬,雖然和票房有一定關係,但這個關係並不絕對,所以豆瓣評分更能體現出影片的質量,而貓淘評分則反映的是該片在市場的受歡迎程度,兩者的意義差異可見一斑。

我們再看三大平臺對於那些史詩級爛片的評價:

1、LOW穿地心的《純潔心靈·逐夢演藝圈》在貓眼居然也有6.8的評分;

2、《降魔傳》與豆瓣的評分差距也非常明顯;

評分一方面是幫助用戶、觀眾還有影迷朋友篩選出好電影,不過由於大家對好的標準其實是千差萬別的,在這方面大家的審美差異也許是巨大的,但是評分另一方面是幫助大家避開那些天坑一般的大爛片,顯然豆瓣會很徹底地起到這個作用,看到那些不足5分的電影,除了出於獵奇的心態可能看一下,正常情況下,沙雕才看啊!幹點什麼不好,非要看爛片自虐?

而貓淘評分在這方面能起到的作用就不明顯了,一來8分以上的電影很多,二來爛片的評分又不是特別低,上表都是超級無敵大爛片了,依然有不少作品可以拿到6分以上的分數。對用戶觀片決策並沒什麼實質性的幫助。

下面就一些院線片(2020年9月29日那天的排片)的評分來對比一下,看看如何通過這些電影評分來指導我們怎麼選擇電影,當然選擇看什麼電影受影響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自己的口味,伴侶的口味,看電影的時間,電影院的排片等等,這裡主要以評分來作為參考依據進行分析:

1、豆瓣更加看重電影自身的藝術性,因此提名金棕櫚獎躋身豆瓣TOP250榜單的《菊次郎的夏天》是當下(2020年9月29日)院線片中評分最高的;

2、貓淘評分更加反映受市場的歡迎程度,所以高票房的電影評分都相對高一些,尤其是《八佰》對比明顯,由於票房高,受歡迎,所以拿到了9分以上的高分,而在豆瓣用戶眼裡,這部作品也有不少缺點,所以評分是7.7分,在豆瓣這個平臺上,這個評分不能說多低,但是也說明確實有不足的地方,還是有改進提供的空間。

3、所以作為觀眾當選擇一部院線片進行觀看時,如果更加注重藝術性和電影本身的質量則可參考豆瓣,而如果只是想跟風隨大流,看一些大家都關注的作品時,則可參考貓淘評分,或者直接看票房。

4、貓淘評分更多的意義在於院線電影上映的當下,很少有人會查看非院線電影的貓淘評分,這些評分在電影下映後也幾乎不會有什麼變化,而豆瓣不一樣,豆瓣的評分對於這部電影始終會起到一個評價性的作用,即便不在電影院上映,評分也會隨著大眾口味的變化而產生明顯的變化。

五、爛番茄新鮮度的參考性簡介

首先看下詞條介紹:

爛番茄(ROTTEN TOMATOES)是美國一個網站,以提供電影相關評論、資訊和新聞為主,其母公司為IGN Entertainment,由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三位在校學生Senh Duong、Patrick Lee、Stephen Wang創建 。

網站的名稱是因輕歌舞劇(vaudeville)時期觀眾在演出不佳時會往舞臺上扔擲番茄和其他蔬果而來。好的評價用新鮮的紅番茄表示,壞的評價用腐爛的綠番茄表示 。

爛番茄對一部影片的評價是基於所有網站認證影評人的評價得出,網站會根據影評人的評價認定是好(新鮮番茄)還是不好(爛番茄),工作人員使用整體表現資料(aggregate data)來決定評論是正面(「新鮮」(fresh),以一個鮮紅的番茄作為標記)或負面(「腐爛」(rotten),以一個綠色被砸爛的番茄作為標記)。

網站會追蹤所有的評論內容,以及正面評價的比例。若正面的評論超過60%以上,該部作品將會被認為是「新鮮 」(fresh)。相反,若一部作品的正面評價低於60%,則該作品會被標示為「腐爛」(rotten)。

比如高達99%新鮮度的《後窗》:

希區柯克的這部傑作在爛番茄官網上拿到了99%番茄新鮮度和95%的爆米花指數。注意兩個數據下方還顯示了評價數量。《後窗》的爛番茄新鮮度是綜合了70條專業影評人或者媒體的評價,爆米花指數則綜合了150686條普通觀眾的評價。

計入爛番茄新鮮度的評價主要由網站認證的影評人提供,提供的評價是好番茄(好評),還是爛番茄(差評)則由網站來判斷,但是有時候一篇評價是褒貶參半的,網站編輯如何歸類會直接影響到新鮮度的結果,另外由於數量比較少,影響幅度還很大。

另外爛番茄新鮮度的評分經常和大眾審美產生分歧,同樣以去年的一部電影《獅子王》舉例:

爛番茄新鮮度只有53%,但是爆米花指數有88%

而這部新拍的《獅子王》的豆瓣評分是7.4分,也是尚可。因此爛番茄新鮮度反映的主要是專業影評人的口味,經常會和普通觀眾的口味有比較大的差異,是爛番茄平臺較大的特點。

爛番茄相對中國用戶還有個比較大的局限就是很多華語電影在這個平臺是沒有評分可以參考的,評價數量一樣比較少。

六、時光網評分的參考性簡介

唉,一聲嘆息。時光網都快變成一個歷史名詞了,要知道對於很多老影迷來說,當年在時光網打分寫影評也是一種非常主流的生活方式。然而如今在新生代影迷群中,這個名詞相當陌生,很多人根本不知道這個平臺的存在:

時光網的定位主要是一家電影類門戶網站,除了有電影評分外,還有大量的電影資訊、電影人訪談、電影周邊等衍生品的開發以及電影票的售賣。不像豆瓣更加注重UGC,也就是主要靠用戶自己生產內容。

不過本文的主題是電影評分,所以時光網的評分特點是什麼呢?分別挑幾部電影舉一下例子,首先是豆瓣和IMDB評分最高的《肖申克的救贖》在時光網的評分頁面如下:

再看剛剛榮登2020年全球票房冠軍的熱門電影《八佰》在時光網的評分和豆瓣的評分頁面:

所以時光網最大的缺點就是已經完全邊緣化了,首頁的頭條新聞下方的用戶評論寥寥無幾,甚至完全沒有。

七、豆瓣的防水軍機制

關於刷分這個話題這裡也稍微進行簡單的討論,首先這些平臺都難免會受水軍的影響,而水軍一般不會是民間自發,如果是自發也就不算是水軍了對吧,當然也有「自來水」一說,只是這是一種比喻,表達的是對電影的喜愛。而真正的水軍主要是受資本方的控制,並不反映個體真正的口味,因此三個平臺中豆瓣是受刷分影響最小的,而貓淘就相對大很多。

首先說一下豆瓣,一方面豆瓣的用戶數是巨大的,每一部熱門電影的評價人數都是幾萬,幾十萬乃至上百萬為計的,少量的帳號顯然是刷不動的。那如果大量的帳號去刷呢?在2015年,豆瓣的CEO阿北寫過一篇文章《豆瓣評分八問》,裡面詳細講了很多關於豆瓣評分的一些細節和邏輯判斷,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複製連結去閱讀一下:

https://blog.douban.com/douban/2015/12/18/3060/

阿北也在文中提到網絡上也存在一種既然刷不動評分就汙名化評分的一種輿論現象:

「刷分基本無效之後,幹擾豆瓣評分的努力在向「社會工程」進化:針對具體一部片子製造「豆瓣評分有問題」的輿論,想辦法打擊豆瓣評分整體的公信力,或者直接對豆瓣的工作人員施加心理壓力。行業變化很快,不知道將來會變成怎樣,但豆瓣自己的想法和立場可以是不變的。」

之前甚囂塵上的阿北已經不再是豆瓣的實際負責人的謠言也是一大例證。

這裡還想普及一個概念——黑箱理論

不過我這裡要講的是基於豆瓣電影評分規則進行相關理論的衍生化討論,大概意思如下:

每個用戶的具體評價相當於是整個系統的輸入,而豆瓣最後得出的評分相當於是整個系統的輸出,那麼所有的評價在系統內如何被採納如何被平均以及何時公布結果用戶是不知道的,我們每個人只能看見一部分人的輸入和最終的輸出,中間的過程是不可見的。

這就形成了一個黑箱。

有些人會說,你看,不透明!有作弊的空間!不是的,恰恰就是為了防止作弊,所以會公布一個大致的規則,但是不會把所有的細則透露給你。因為一旦告訴你了,就很容易被水軍針對性利用,繞開平臺的防水軍機制,輕易地操縱評分。

所以很多水軍自以為找到了刷分的方式,其實由於水軍的行為特徵還是相對比較明顯的,當系統透過一定的算法捕捉到以後就可以直接不予採納這些帳號的評價,就能規避水軍的影響。

但是豆瓣不能直接告訴你我知道你水軍呀,否則你知道自己的方式無效以後就會調整採取新的措施,這樣豆瓣豈不是置自己於不利的環境中了嗎?

因此黑箱的存在使得水軍很難真正攻破豆瓣的堡壘,豆瓣也會不斷利用算法和日常的觀察來完善對於水軍的規避和控制。

當然,完全排除影響是不可能的,也不現實,關鍵在於是否能大多數情況下免疫。

而貓眼、淘票票在這方面做得如何呢?按照我的實際經歷來判斷,顯然是不如豆瓣的。主要原因就在於商務、資本層面。貓眼、淘票票本身作為售票平臺,同時又會經常成為某些電影的出品方和發行方,因此本身與片商、發行商、電影票房、電影銷售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比如最近上映的《我在時間盡頭等你》的出品方就是阿里巴巴影業集團有限公司,而淘票票就是阿里系公司。

當一部電影的評分直接影響到你公司的收益時,同時這個評分又是直接受這家公司控制的時候,你認為這個評分會完全獨立且不受影響嗎?你認為資本會放過控制評分的機會嗎?顯然不會。

這只是邏輯判斷,事實也確實如此,大概描述如下:

1、眾所周知,豆瓣太窮了,別說投資電影了,伺服器天天崩潰,大家都恨不得給豆瓣眾籌買伺服器了。而且豆瓣很早就基本放棄了賣電影票的業務,所以某部電影賣得好不好和豆瓣沒什麼關係。

2、貓眼、淘票票由於是主要的發行商,同時現在經常成為出品方,所以電影賣得好不好直接影響到兩者公司的收益,因此本身就會經常組織線下活動,鼓勵用戶對電影進行好評,甚至是強制好評。

3、我們以鄧超主演的兩部電影《烈日灼心》和《銀河補習班》為例截圖進行對比分析:

《烈日灼心》豆瓣8.1分,《銀河補習班》豆瓣6.3分。沒毛病。

《烈日灼心》貓眼評分8.9,《銀河補習班》貓眼評分9.4,這就有點問題了。

根據上面4張截圖可以明顯看出豆瓣和貓眼平臺的差異性。豆瓣認為《烈日灼心》是不可多得的佳片,眾所周知,在豆瓣獲得接近9分的評價,尤其是國產電影是很艱難的。而貓眼則給了《銀河補習班》更好的評分。

那麼兩部電影究竟誰更好呢?其實是顯而易見的,無論如何,都應該是《烈日灼心》更勝一籌。要知道《烈日灼心》獲得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最佳導演和最佳男演員,還拿到了金雞獎的最佳男演員,大眾電影百花獎的最佳編劇,可謂大豐收。而《銀河補習班》顯然是不可能拿到這麼多獎的,甚至都不可能拿獎。

何以造成這樣的差別呢?我們再看一張截圖也許就瞭然了,這是《銀河補習班》出品方公司:

上圖我們看見了什麼?【天津貓眼微影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所以貓眼是《銀河補習班》的出品方,這部電影的票房成績將會直接影響到貓眼最終的資金收益,那麼上面和豆瓣相反的評分結果就很明了了。

當然我沒有直接證據說明貓眼後臺操縱了評分,但是我有充分的理由認為貓淘的評分更多體現和票房的相關性,而不是電影質量本身。

八、結語

看完上面所有的內容後,應該對電影評分建立了比較系統性的認識,也能明白我為什麼比較推崇豆瓣評分的理由了吧。

豆瓣電影確實是國內所有平臺中做的最好的,只是缺乏票房統計,所以看票房的話還是以貓淘為主,海外票房則可參考IMDB的Box Office Mojo。而相比於數據更加全面的IMDB來說,豆瓣可能更加適合國內用戶。在這樣一個各種評價體系受資本影響的年代中,豆瓣確實比較特立獨行,是值得一些企業學習的,而且也是值得用戶為之驕傲的。

但是評分終歸只是評分,拿來作為參考是可以的,但完全沒有必要當做金科玉律。一樣沒有必要因為一部電影的評分不符合自己的預期就捶胸頓足或者不屑一顧,都是無謂的。有人說過「你即使是一顆飽含果汁的水蜜桃,這個世界上也會有人不喜歡你。」

要知道評分只是一種工具,可以藉助它把電影簡潔化,用最簡單的數字去傳播。但人,是複雜的,是屬於你的觀影記憶。電影恰恰探討的不是簡單的對錯,而是人性的複雜。所以要拒絕標籤化、情緒化,好好地珍藏自己的那一份記憶,讓它在記憶深處開花、結果,激勵甚至鼓舞真實的人生,這才是電影的真諦。

相關焦點

  • 詳解豆瓣、IMDB、貓淘、爛番茄、時光網各大平臺電影評分的差異
    詳解豆瓣、IMDB、貓淘、爛番茄、時光網各大平臺電影評分的差異電影本身就是一場光影的旅行,但電影評分與評論讓旅行有了更加珍藏的記憶。【備註:下文所有數據截止日期為2020年09月29日】一.各大平臺優缺點概總二.我對電影評分的整體看法三.豆瓣與IMDB評分對比四.豆瓣與貓眼、淘票票評分對比五.爛番茄新鮮度的參考性簡介六.時光網評分的參考性簡介七.關於電影評分的水軍文化八.結語
  • 《異星覺醒》爛番茄新鮮度100%,IMDb評分8.8,究竟違心不違心?
    爸爸》,上周有科幻動作電影《超凡戰隊》,下周有迪士尼出品的《加勒比海盜5》,那麼本周最受網友期待的電影就非《異星覺醒》莫屬了!劇情介紹:幾位漂浮在空間站的太空人們發現了一個來自火星的「神秘樣本」,這個樣本其實就是他們一直在找尋的高智能「智慧生命體」。它不僅集肌細胞、神經細胞於一體,更擁有超強大腦,能夠進行超能進化。
  • 歐美影評網站爛番茄的創意,居然和成龍電影有關!
    當然,除了爛番茄,歐美地區還有IMDB、MTC等等知名的評分網站,但是對於爛番茄,新鮮度和爆米花指數,一直是很多影迷比較偏愛選影的標準!根據外媒的調查統計顯示:北美的影迷在決定看什麼電影時,會有40%的影迷看重親友的推薦,也有36%的觀眾會直接去爛番茄看評價!
  • 2019最賠錢電影榜《貓》《終結者6》上榜
    登上這一榜單的電影包括:《X戰警:黑鳳凰》《終結者:黑暗命運》《貓》《金翅雀》《雙子殺手》《霹靂嬌娃》《醜娃娃》《摩比小子大電影》《決戰中途島》和《理察·朱維爾的哀歌》。除了《終結者:黑暗命運》和《理察·朱維爾的哀歌》外,其他八部的爛番茄新鮮度均未超過60%。
  • 2019最賠錢的十部電影有哪些 最賠錢的十部大片名單
    登上這一榜單的電影包括:《X戰警:黑鳳凰》《終結者:黑暗命運》《貓》《金翅雀》《雙子殺手》《霹靂嬌娃》《醜娃娃》《摩比小子大電影》《決戰中途島》和《理察·朱維爾的哀歌》。除了《終結者:黑暗命運》和《理察·朱維爾的哀歌》外,其他八部的爛番茄新鮮度均未超過60%。
  • 爛番茄評價最高的科幻電影TOP 50!《盜夢空間》竟是倒數(下)
    環形使者 (2012) 爛番茄新鮮度: 93% 豆瓣評分:6.9 主演: 約瑟夫·高登-萊維特 / 布魯斯·威利斯 / 艾米莉·布朗特 / 保羅·達諾 導演: 萊恩·詹森24. 回到未來 (1985) 爛番茄新鮮度: 96% 豆瓣評分:8.6 主演: 麥可·J·福克斯 / 克里斯多福·洛伊德 / 莉·湯普森 / 克裡斯平·格洛弗 導演: 羅伯特·澤米吉斯23.
  • 10部爛番茄評分超高卻又很冷門的魔幻類電影,德普叔太帥了!
    魔幻類電影的一大特點就是用拍攝手法、敘事、剪輯和聲音來創造一個扭曲的世界,不管主角是精神失常還是電影本身的氛圍就很詭異。只能說觀眾的感官成了導演的試驗田。小編總結了10部在爛番茄上評分很高的冷門魔幻類電影,甚至還有德普叔和萊託少爺主演的,一起看下。
  • 美國用戶如何給電影評分:計算公式 + 過濾機制
    最近幾天,中文網際網路上最專業的影評網站「豆瓣電影」成為了電影界激烈討論的對象。一篇來自廣電總局官辦的《中國電影報》的文章,稱豆瓣電影以及其他社交平臺上「個別大V、公眾號為博眼球、圈粉絲、流量變現等目的,發布惡意的、不負責任的言論,嚴重破壞了中國電影的生態環境。」這件事還真是挺有點活久見的。
  • 《流浪地球》打分事件,豆瓣電影開始老齡化了嗎
    這一方面是各方電影營銷勢力在平臺上搶奪口碑的惡果,一方面也因為豆瓣評分的制度形式不可避免地帶有局限性。問題主要有三個大方面——其一是豆瓣評分本身在不同受眾規模、題材類型下的得分差異,導致部分豆瓣評分參考價值不足;二是五星打分制度下的水軍問題加上情緒化極端打分,導致評分失實;三是產品更新不及時,此前評分修改不影響點讚數顯然就是一大漏洞。
  • 《流浪地球》打分事件,豆瓣電影開始老齡化了嗎?
    這一方面是各方電影營銷勢力在平臺上搶奪口碑的惡果,一方面也因為豆瓣評分的制度形式不可避免地帶有局限性。【鋒芒智庫】認為問題主要有三個大方面——其一是豆瓣評分本身在不同受眾規模、題材類型下的得分差異,導致部分豆瓣評分參考價值不足;二是五星打分制度下的水軍問題加上情緒化極端打分,導致評分失實;三是產品更新不及時,此前評分修改不影響點讚數顯然就是一大漏洞。
  • 戰犬瑞克斯豆瓣評分是多少 女性題材與真實事件改編
    近日電影《戰犬瑞克斯》也是在國內正式上映了,這一部電影也是受到了眾多網友們的關注,作為一部講述戰犬的一部電影,自然會受到許多愛狗人士對這部影片產生一些興趣,那麼戰犬瑞克斯豆瓣評分是多少?
  • 5部豆瓣評分均低於五分的電影,一部比一部爛,演員都羞於啟齒!
    一部好看的電影,演員演技、劇本這些固然很重要,但是一個好的導演並不可少,今天就來和大家說說影片史上那些讓人分分鐘看不下去的電影,盤點部豆瓣評分低於分的電影,一部比一部爛,演員都羞於啟齒!第四名:《富春山居圖》豆瓣評分為3.0,是一部非常著名的「爛片」,以至於很多人就是為了看一眼傳說中的爛片到底爛到什麼地步而特意走進電影院,如果你看演員陣容,很難將它與爛片聯繫起來,畢竟邀請了劉德華這種級別的大咖之外,還有佟大為、斯琴高娃、張光北這樣的實力派演員,但是它確實是一部爛片,以至於觀眾在全部看完之後竟然都想不出該把這部影片分類到哪裡
  • 《蟻人2》IGN評分8.4分 爛番茄新鮮度90%一致好評
    《蟻人2》已於今天在北美地區上映,IGN為本片打出了8.4分好評,M站基於29個評價得出的分數為70分,爛番茄新鮮度達到了90%。一起來了解一下。
  • 豆瓣評分在3分以下的國產電影十大爛片,你看過幾部?
    親自執導的,編劇也是王晶,由陳浩民、羅家英、林子聰等知名演員共同打造的喜歡動作奇幻還又冒險的電影,這還真是集百家之長啊,這部影片在今年的5月22日在某平臺上線開播,短短幾天點播就有5000萬人次,這可是付費點播哦。
  • 5部國產爛片,沒有最爛只有更爛,最後一部創豆瓣最低評分!
    大家好,最近暑期檔各種影片開始上映,當下要數最火的影片還屬《我不是藥神》和《西虹市首富》了,這幾部影片上映以來得到了觀眾的廣泛好評,它們的豆瓣評分也是不低,這次小編就說一下5部國產的爛片,它們的豆瓣評分都非常的低!
  • 美知名影評網站爛番茄評 上半年不該錯過10部電影
    每一年,這個世界都出產很多好電影,如果你今年只看過《小時代3》或《後會無期》,那你對電影的認識依然停留在這個時代的底層。有那麼多觸手可及、毫不昂貴的美好和感動等著你去享受,沒有放棄它們的理由。   以下這份片單根據美國知名影評網站爛番茄評分整理得來。不管劇情片還是紀錄片,動畫還是真人,請扔掉這些偏執的分類觀念,因為在這世上只存在兩種電影:你喜歡的和你不喜歡的。
  • 因為《流浪地球》而被差評的豆瓣,比竇娥還冤
    比如一聽名字就很有戀愛味道的《708090之深圳戀歌》,IMDb評分比豆瓣整整高出5分,匯集了林允、張雲龍、陳柏霖的電影《假如王子睡著了》的IMDb評分高達8.1,而《脫單告急》在豆瓣評分已經低至5.6分的前提下,IMDb評分比之更低了3.2分。• 存在文化差異或者欣賞差異的電影。
  • 今年必看懸疑驚悚電影,豆瓣評分9.0
    今年必看懸疑驚悚電影>   全程無尿點   爛番茄新鮮度93%   豆瓣評分8.9   沒有實景拍攝
  • 這10部迷幻電影爛番茄評分超高,卻又很冷門,你看過幾部?
    迷幻電影的一大特點就是在圖像和聲音上的扭曲,敘事和剪輯乍看有點亂,但總能讓人看得懂。不僅如此,而且會有種全身融化了的感覺,在知覺和精神上都陷進了電影裡。那種陌生又夢幻的現實感,正是迷幻電影的一大特色。小編總結了10部爛番茄高分冷門迷幻電影,一起看下~1.
  • Q1豆瓣評分TOP10出爐,網絡電影迎來開門紅!
    2020年一季度「愛優騰芒」在線的影片雖以2019年庫存為主,但通過各平臺有效的布局讓在線觀影用戶實現了井噴式增長,尤其在院線電影集體撤檔之後,旺盛的觀影需求直接帶動了網絡電影的整體口碑和票房,網絡電影市場迎來了今年的「開門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