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跌打損傷在所難免,很多人在處理傷口時,對於傷口應該「包紮」還是「敞著」很糾結,那麼到底該採用何種方式呢?下面由傷迪來進行解析。
所謂「敞著」,其實是「暴露療法」。由於傷口也需要透氣,敞開利於空氣帶走傷口處滲出的液體,促進創口快速風乾結痂,等到痂皮自然脫落時,傷口也就癒合了。
但「暴露療法」只適用於較淺的小傷口,對於較大面積的擦傷、嚴重燙傷或者燒傷,千萬不能這麼草率應對,否則會導致傷口潰瘍發炎。
持續滲出性傷口如果採取「暴露療法」雖然也能快速結痂,但這只是傷口「癒合」的假象,雖然看似已經結痂,但其實在血痂下方存在積膿和滲出液,這些膿液有礙於肉芽組織的生長,導致傷口遲遲不能癒合。
臨床醫學表明,「包紮療法」才是應對嚴重創傷的有效癒合手段。首先,對傷口進行清創消毒處理,去除壞死的組織和血痂,然後塗抹燙傷膏、生肌膏等專用修復藥膏,最後用紗布進行包紮處理。
傳統暴露療法無法讓藥物長時間作用於傷口表面,而包紮療法不僅能實現長效的抑菌消毒作用,還能形成防護屏障隔絕外界病菌,在良好的溼潤癒合環境下,促進肉芽組織快速生長,逐漸生肌張皮直至完全癒合。
很多患者害怕傷口塗抹軟膏類藥物包紮之後會被「捂爛」,但其實這是錯誤的認知,軟膏可以發揮一定的潤滑作用,避免傷口與紗布粘連在一起,導致去除紗布時疼痛難忍。
其次,紗布本身具備透氣性和吸溼性,可以保持傷口的空氣暢通,並且吸收創面的滲液和分泌的汗液,引導膿液正常排出體外,而不是淤積在傷口中。
當然,傷口也不能捂得太緊,特別是在選用敷料時,如果使用太緻密的敷料,可能造成傷口內部引流不暢、周圍皮膚被捂得過熱,不僅不能促進癒合反而會加重病情。
目前市場上出現不少新型的敷料,比如常見的水膠體、藻酸鹽、軟聚矽酮泡沫等,這些敷料本身具有較好的透氣性和吸溼性,但也不乏一些粗製濫造的廉價水膠體和軟聚矽酮泡沫充斥其中。劣質品敷料由於製造工藝粗糙,無法達到理想的透氣性和吸溼性,導致膿液和病菌全部密封在內部傷口嚴重惡化。
所以,日常在處理傷口修復問題時,簡單小傷口可不必包紮,大面積、深度傷口或者環境較複雜的傷口,必須要上藥再用紗布進行包紮,這樣才不會引發病菌入侵和感染潰瘍等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