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的故事》第五十一期:一平方米的牛頓---帕斯卡

2021-01-14 青島市初中物理微教研

1967年深秋的一天,老僕人勒威耶拄著拐杖,領著六歲的小孫子,步履緩慢地來到帕斯卡的墓前,懷著無限留戀的心情,憑弔墓裡的主人。小孫子好奇地問:「爺爺,那塊大石碑上寫的是什麼呀!上面是不是刻的一張桌子呀!」 石塊上寫著:


文學家、數學家、物理學家帕斯卡之墓

1623.6.19—1662.8.19


「墓碑上是刻著一張桌子,上面還刻了一張紙片,表示大約相當於一塊面積為1平方釐米、質量為l0毫克的物質對桌面的壓力,是國際通用的壓強單位,叫做1帕斯卡,常說是『每平方米上有1牛頓的壓力』。」

「墓碑前樹立的神像為什麼不刻在石碑上呢?壓強單位為什麼叫帕斯卡?」小孫子對方才答話的後半部沒聽懂。


「世界上為了紀念帕斯卡的貢獻,才把他的名字定做壓強單位。石碑上刻著科學研究成果,和神像不能也無法刻在一塊石碑上。」老勒威耶不管小孫子聽懂了沒有,領著小孫子慢慢地走遠了。


相關焦點

  • 帕斯卡:人是一根會思考的蘆葦
    歐洲的大科學家往往身兼思想家,文理不分家,他們都是一邊做科研一邊思考。這是個歐洲傳統。但他們都不研究哲學,也不自創一個流派,所以只能叫思想家罷了。帕斯卡不是個哲學家,所以這不是一本哲學讀物,而是散文集,所以它並不難讀,有營養的不一定都難吃。帕斯卡出生在法國中部的一個小鎮,母親早逝,有一個姐姐,還有一個妹妹。
  • 帕斯卡與概率論起源
    根據帕斯卡原理,在水力系統中的一個活塞上施加一定的壓強,必將在另一個活塞上產生相同的壓強增量。如果第二個活塞的面積是第一個活塞的面積的10倍,那麼作用於第二個活塞上的力將增大為第一個活塞的10倍,而兩個活塞上的壓強仍然相等。水壓機就是帕斯卡原理的實例。它具有多種用途,如液壓制動等。
  • 愛因斯坦比牛頓的「影響力」更大
    中青在線訊(楊保國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王磊)愛因斯坦和牛頓,誰的影響力更大?中國科大和復旦大學合作提出科學聲望(scientific fame)的測度方法,基於全球1.26億本圖書文獻大數據中科學家全名的詞頻分析,描繪出物理學家在人類歷史上聲望的興衰演變。
  • 「神童」帕斯卡與概率論
    不僅如此,帕斯卡對數學還有一個大的貢獻:與費馬一起開拓了概率論這一數學分支。1654年,他向帕斯卡請教了一個親身經歷的「分賭注問題」。故事大概如此:梅雷和賭友各自出32枚金幣,共64枚金幣作為賭注,雙方以擲骰子為賭博方式: 如果結果出現「6」, 則梅雷贏1分;如果結果出現「4」,則對方贏1分。雙方誰先得到10分,誰就贏得全部賭注。
  • 牛頓和愛因斯坦battle,誰的名氣更大?
    作為英國人的牛頓,被英國出版書籍提及的頻次一直高於愛因斯坦,而出生於德國後又加入美國國籍的愛因斯坦,則在德國及後期美國出版的書籍中被提及更多。這反映出科學家在自己國家或者共同語言的文化語境中具有更強的認同和影響力。 谷歌學術論文也告訴了人們一個類似的故事。在1918年到1948年之間的30多年裡,牛頓和愛因斯坦在學術圈中被提及的次數不相上下。
  • 「科學影迷沙龍」第九屆北影節科學家精神電影——《愛的帕斯卡...
    4月14日,第九屆北京國際電影節「科技單元」光影科學夢——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科學家電影全國科普場館巡映活動已經全面啟動。科學家精神電影展映板塊以國內優秀科學家題材電影展映為基礎,對中國科學家精神進行了全方位、立體化地宣傳解讀。
  • 一群偉大的科學家死後在天堂裡玩藏貓貓
    一群偉大的科學家死後在天堂裡玩藏貓貓,輪到愛因斯坦抓人,他數到100睜開眼睛,看到所有人都藏起來了,只見伏特趴在不遠處。愛因斯坦走過去說:「伏特,我抓住你了。」伏特說:「不,你沒有抓到我。」愛因斯坦:「你不是伏特你是誰?」伏特:「你看我身下是什麼?」愛因斯坦低頭看到在伏特身下,居然是安培!
  • 【科學家的故事】牛頓的故事
    艾薩克·牛頓(1643.1.4-1727.3.31)英國物理學家、數學家在力學上,牛頓闡明了動量和角動量守恆的原理,
  • 他是一根有思想的蘆葦,超級神童帕斯卡
    就在彈珠遇到第一個分叉路口時, 彈珠往左右兩邊掉落的可能性相等, 因此若從入口投入2枚彈珠, 兩個分叉所經過的彈珠數量的數學期望值都為1 (簡而言之,就是兩枚彈珠應該一左一右)。同理,這樣的分叉一直持續下去,經過各個分叉的彈珠數量的數學期望值恰好符合帕斯卡三角的分布:每一行左右兩邊都為1,越往中間越高。這樣一來,你是否理解了遊戲廳為何在設置獎項時使得彈珠槽越靠邊,其對應的獎項價值越高呢?
  • 牛頓不為人知的悽美愛情故事
    一提起牛頓,大家首先會想到三定律,科學家,其實今天我要說的是,牛頓年輕時一段悽美的愛情故事,這件事兒,牛頓和誰都沒提起過,知道的人非常少。1661年7月15日,牛頓那年正好18歲,父母給他過生日,鄰居也都來了,牛頓很高興,吹完蠟燭,就許下一個心願——今年脫單。
  • 關於牛頓的悽美愛情故事
    一提起牛頓,大家首先會想到三定律,科學家,其實今天我要說的是,牛頓年輕時一段悽美的愛情故事,這件事兒,牛頓和誰都沒提起過,知道的人非常少。父母覺得這個靠譜,得滿足他這個願望,畢竟也老大不小了,不能總弄些三定律烏漆嘛黑的東西了,又不能暴富,早結婚早抱孫子才是王道,於是牛頓的父母就合計著給他說北面第五大街王鐵匠家的閨女,在那個年代,鐵匠是個很吃香的行業,很多馬蹄鐵、長矛、鐵鍬都是鐵匠鋪打出來的,王鐵匠家在當時也算是萬元戶了,就一獨生女,視若掌上明珠,很多人都提親,都被婉拒了,說女兒還小,不著急,其實他女兒都38了,還小,小你妹啊。
  • 科學家牛頓炒股的故事
    牛頓少年時代即表現出手工製作精巧機械的才能。牛頓對萬有引力和三大運動定律進行了描述,奠定了此後三個世紀裡物理世界的科學觀點。他通過論證克卜勒行星運動定律與他的引力理論間的一致性,證明了地面物體與天體運動都遵循著相同的自然定律,從而消除了對太陽中心說的最後一絲疑慮,推動了科學革命。  大名鼎鼎的牛頓還曾是一個瘋狂的股民。
  • 1665年倫敦瘟疫時期的牛頓
    但是,牛頓上大學以前,對正整數情形的二項式定理一無所知,雖然帕斯卡早在1654年就寫好了《論算術三角形》,但該書的出版卻是在帕斯卡去世之後的1665年。如果說帕斯卡為正整數指數冪情形下的二項式定理劃上了句號,那麼,牛頓則完全超越了他的前輩,書寫了二項式定理的嶄新篇章。牛頓二項式定理在數學上是如此重要、如此著名,以致在牛頓去世之後,有好事者猜測該定理會被刻在他的墓碑上(事實上並沒有)。
  • 為什麼如今沒有牛頓、愛因斯坦這樣偉大的科學家了?
    其實現在不缺乏像牛頓以及愛因斯坦這樣的科學家,他們之所以不為人所知,其實是因為他們的故事性不強。科學家的故事提到近代最著名的科學家,你會想到誰?可能很多人會想到霍金,或者是楊振寧,但是提到霍金或者楊振寧時,很少有人知道他們有哪些成果,反而是非常熟悉他們的故事。
  • 為什麼如今沒有牛頓、愛因斯坦這樣偉大的科學家了?
    其實現在不缺乏像牛頓以及愛因斯坦這樣的科學家,他們之所以不為人所知,其實是因為他們的故事性不強。科學家的故事提到近代最著名的科學家,你會想到誰?之所以霍金和楊振寧的知名度高,而當代其他的科學家知名度較低,其實是因為他們的故事更具有傳播力。傳播故事是人類的天性,牛頓和愛因斯坦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名氣,和他們的故事有關。
  • 蘋果砸中牛頓的故事是真的嗎?
    確實有蘋果,但並沒有砸到牛頓的頭上。那麼蘋果與萬有引力定律的發現有沒有關係呢?斯蒂克利接著寫道:「牛頓開始探究,為何蘋果總是垂直地落向地面?為什麼蘋果不會斜著落下或飛向天空?……很顯然,這是因為地球的引力在牽引蘋果。牛頓由此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這就是牛頓與蘋果及萬有引力定律之間關係的故事梗概。斯蒂克利比牛頓小44歲,是一位古文物研究者、醫生及英國國教牧師。
  • 帕斯卡定律
    這是法國科學家帕斯卡通過反覆的研究,發現的規律,所以叫帕斯卡定律。帕斯卡定律內容:加在密閉液體上的壓強,能夠大小不變地由液體向各個方向傳遞。實驗表明,帕斯卡定律對氣體也是適用。  應用:液壓傳動分別用兩個大小不同的注射器A和B的出口用橡皮管連接起來,兩個針筒的活塞之間注滿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