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宦官專政並不少見,本來是太監的身份最後卻都能做到不小的官職,也是因此才擁有了手中的權力,如此便有了為非作歹的資本。唐憲宗李純有位心腹名叫仇士良,在他還沒有當上皇帝的時候兩人便是主僕關係。等到李純當上皇帝之後仇士良並沒有因此晉升,一直到文宗上臺之後仇士良才開始掌控大權。經歷了幾代皇帝之後仇士良早已積攢了深厚的人脈,但是為了自己的出路他仍然是步步為營。唐文宗上臺之後最大的問題便是清除宦官勢力,但是仇士良卻不在這個名單當中。
因為當時的仇士良權力並不是很大,宦官王守澄才是唐文宗的心腹大患。為了清算宮中的宦官勢力,唐文宗開始向王守澄下手,如此一來仇士良便成為了接替王守澄的最佳人選。,從這個時候開始仇士良慢慢開始掌控大權。但是唐文宗有自己的想法,他並不想讓宮中的太監實力得到很大的發展,因此他的下一個目標便是仇士良。不久之後唐文宗便與丞相一起設計了一齣戲,目的就是要來個甕中捉鱉,將仇士良引到他們的圈套之中。
但是唐文宗顯然低估了仇士良的機智,剛剛抵達戰場仇士良便發現了事情的不對勁,他不但機智的選擇了撤退,並且毫不猶豫的綁架了唐文宗。等到這場宮變平息之後,唐文宗也成為了仇士良手中的傀儡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