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剛剛結束的全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獲悉,我區又有3個項目喜獲省科學技術獎三等獎,獲獎數量居紹興市前列。這3個項目分別為浙江國祥股份有限公司蒸發冷凝式高效螺杆冷水機組的關鍵技術研究及工程應用,浙江思納克熱流道科技有限公司的輕量化汽車模具針閥熱流道系統模塊化的開發及產業化項目,以及浙江林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3,4,5-三氟溴苯含氟芳香化合物的溴代定位。
據統計,近五年來我區已累計獲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5個,三等獎11個,科技創新成果豐碩。此外,晶盛機電推出了全球首款「蜂巢」單晶高效光伏組件,中科恆泰入選2018「創世技」顛覆性創新榜50強,臥龍電驅榮獲「2019年度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獎」一等獎,均在行業內引起極高關注。
「得獎的這些科技項目,無一不是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典範。」區科技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我區在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上拉好人才與項目的「協奏曲」、協同和創新的「交響曲」、自主研發的「進行曲」,科技成果落地轉化速度不斷加快。
我區大力實施「三個一批」重大科技人才項目,在引進優質創新創業項目的同時,做好人才引進和培養,夯實科技成果轉化的橋梁基礎。截至6月底,今年11個重大科技人才項目中3個任務類項目已全部啟動,國科控股新材料產業鏈項目、臥龍中央研究院、瓷源文化小鎮藝術引領區等8個重點項目開工5個,完成投資額6.5億元。新引進落戶「娥江英才計劃」、紹興「海內外英才計劃」等高層次創業項目8個,新入選省萬人計劃2人,申報省領軍型創新團隊4個。此外,我區還注重對海外人才、國外智力引進,目前已經摸排省海外工程師擬申報對象12人,推薦臥龍集團3位外國專家參評省「西湖友誼獎」。
如果說,引進人才和項目是促進成果轉化的硬著地,打造創新平臺,整合優勢資源,則更發揮出科技成果、智庫儲存與本地產業深度融合潤物細無聲作用。我區通過推進曹娥江科創走廊區域創新平臺建設,積極引進符合上虞產業發展的優勢創新資源。整合現有13家大學研究院力量,建立創新同盟,持續開展科技服務企業「十百千」行動,促進創新鏈和產業鏈的深度融合。目前,創新同盟已召開線上科技成果發布會2次,舉辦在線培訓、專題報告5場次,實地走訪企業150多家,提供技術服務70餘次。其中,浙工大上虞研究院教授團隊利用「大數據+建模」技術建設「透明工廠」,極大提升了化工企業智能化程度,成效正在加速呈現。
企業自主研發永遠是創新發展的內生動力。我區加大企業創新主體培育,建立起了全方位、全鏈條、定製化企業培育服務機制。今年,已摸排擬申報高新技術企業65家、受理省科技型企業申報119家,數量居市第一位,3家企業入選浙江省創造力百強榜單。鼓勵企業開展核心技術攻關,大力推進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研發活動、研發人員「全覆蓋」行動,上半年共有5隻項目列入2020年省重點研發計劃,14個項目入選省「四個百項」重點技術改造示範項目計劃。這些高科技成果的快速轉移,為企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提供再生動力,也為全區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來源:上虞新聞網申明: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