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圖法的思考及實拍
構圖中的幾何元素
攝影的基本構圖與幾何學的淵源
古希臘畢達格拉斯學派主張「美是和諧與比例」,這是西方最早出現的美學思想,該學派提出的黃金分割理論,後來在歐幾裡得的《幾何原本》中得到了完整的論證,同時也成為現代攝影師在構圖時的重要依據。
歐幾裡得是希臘雅典人,出生於公元前330年前後,是古希臘時期知名的數學家,他在《幾何原本》裡證明了467條最重要的數學定理。許多比例的概念,黃金分割概念等被廣泛應用在平面建築和攝影中 。
最早提出黃金分割概念的是古希臘時期的畢達格拉斯學派,但是真正完成證明的還是歐幾裡得黃金分割的概念,配合幾何形狀,在攝影中延伸出了黃金矩形、黃金三角形、黃金螺旋等多種形式,最後又簡化成現在攝影師最為熟知的井字構圖法。
在許多新款相機和lightroom中,都提供了構圖參考線。歐幾裡得幾何,也為我們觀察這個世界,描述這個世界提供了一個方法。
新幾何學為攝影構圖提供新思考
義大利偉大的物理學和天文學家伽利略說過,「自然界最偉大的書是用數字語言寫成的,其特徵為三角形圓形和其他幾何圖形,沒有這些幾何圖形,人們只能在黑暗的迷宮中做毫無結果的遊蕩。」
另一個與攝影相關的幾何學是分形幾何
經常拍帶景人像、風景、生態的朋友們可能會發現,在現實裡我們所碰到的不僅僅是歐幾裡得幾何學中的直線、圓、長方體等簡單規則形狀。雲朵、山巒、樹枝、河流、閃電、海岸等環境元素都呈現出不規則的形狀,此時傳統的幾何形狀並不能描述這種不規則複雜現象中的秩序和結構。
1975年本華曼德勃出版了他的法文專著《分型對象行機遇與維數》分形理論由此產生,一個全新的幾何學誕生了,1982年本華曼德勃又出版了另一本著作《大自然的分形幾何》
分形通常被定義為「一個粗糙或零碎的幾何形狀可以分成四個部分錢,每一部分都至少進四等是整體縮小後的形狀」。既具有自相似的性質,每一個分型的局部與分支都與整體的外形相似。大自然中的雲朵、山巒、樹枝、河流、閃電等,植物中的二回羽狀複葉、三回羽狀複葉等都是這種情況。
每個分形細部的輪廓,或許並非歐幾裡得中的三角形、圓形或其他幾何圖形,也許是不規則的形狀,但整體的自相似卻是重複而有規律的。重複有規律的美感,便可以應用於攝影中。
一個兼容並蓄的攝影構圖思考
歐幾裡得幾何與分形幾何,兩者之間並非相互排斥,而是一種互補,兩者同時存在,才能描繪出整個世界。
在大都市裡的攝影,可以利用的元素大多是人類所創造出來的,此時歐幾裡得幾何應用要多一些。而去郊區攝影時,利用的元素大多是自然界中本來就有的,此時利用分形幾何的概念可能會更多一些。
人帶景的攝影,並不局限於大都市和郊區。不管是歐幾裡得幾何,還是分形幾何都可以加以利用。而在分形結構的環境中也仍然可以利用黃金矩形、黃金三角形、黃金螺旋或井字構圖的方法來拍攝。歐幾裡得幾何和分形幾何之間可以交叉引用。
就帶人帶景的拍攝而言,歐幾裡得幾何與分形幾何都可能會派上用場。
在都市中拍攝,環境中通常會有矩形、三角形、圓形等許多幾何圖形,選擇場景時如何安排這些元素,拍攝對象在畫面中的比例、位置,都可以用形式美學的觀點來思考。
立體感:窗景的反射,環境元素:門窗的形狀。
大自然中的元素,往往並沒有幾何形狀。澳門婆仔屋牆外的藤蔓和翠綠的葉子是重複的元素,突出了場景的特色。
我們仍然可以用形式美學的觀點來說明場景的元素,利用了重複和韻律的拍攝手法。
立體感:光線明暗,環境元素:藤蔓、枝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