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像攝影構圖透視法的三要素

2021-01-08 音樂白皮書

單點透視法及三要素

對於帶景人像而言,透視法最大的意義在於場景選擇和人物調度的環節。場景的選擇、取景的方式是影響畫面構圖的最大因素。

下面,我們從最簡單的單點透視法談起。所謂單點透視法是指畫面中只有一個消失點(可能在畫面中,也可能是隱藏的)。如圖一至圖四所示

在透視法中,每個畫面都有以下幾個要素

(一)消失點。通常位於建築物、道路的延伸線上,由大而小逐漸變成為遠方的一個點。消失點不一定在畫面中,也有可能延伸到畫面外。

(二)地平線。通常在消失點上或附近。

(三)視點。攝影師拿著鏡頭看出來的位置,可能是高角度、低角度也可能是平行的,與構圖密切相關。

圖一到圖四中為大家劃出了從高角度拍攝,逐步過渡到低角度拍攝的過程中,場景、地平線、消失點的變化情況。

就實際拍攝來說,我們在構圖上,一方面會希望有些變化,一方面則會避免地平線切頭或切過膝蓋的情況發生。

(一)高角度拍攝,地平線很高。

攝影師站在了一個制高點或使用梯子來拍攝時,通常採用這種拍攝手法場景中如果存在有規律的建築物結構會呈現出近大遠小的效果通過這個效果來讓平面的照片呈現出立體的感覺。構圖時可以特別找出銷售點的位置和場景的規律變化。高角度確定是如果相機離人物較近也會發生人物的上半身叫大腿變變短的情況。透視效果的作用

(二)高角度拍攝,地平線稍高。

攝影師站在一個制高點或使用梯子來拍攝時,通常採用這種拍攝手法。也有可能是將鏡頭舉高拍攝,或者模特蹲下、坐下的拍攝結果。構圖時要注意不要讓地平線橫跨模特的頭部。

(三)平常視點,地平線在腿部。

當攝影師的視點與模特的高度相當時,地平線常常會落在遠方大約人物腿部的位置。調整地平線的方法是升高或降低視點。構圖時,同樣要找出消失點的位置和場景的規律變化。

(四)低角度拍攝,地平線在腳步。

攝影師的視點很低,相機接近地面拍攝,畫面中的地平線會接近模特的腳部。低角度拍攝時,如果使用廣角鏡頭又很靠近人物,那麼人們的腿會有被拉長的效果。

透視感其實主要取決於物距

攝影界有這麼一種說法,長焦鏡頭可以營造空間的壓縮感,廣角鏡頭可以營造透視感。

乍聽之下很有道理,因為我們的拍攝經驗好像也是這樣。然而,真正影響透視感的其實是物距。

長焦鏡頭與廣角鏡頭所拍到的空間相對大小的不同,只是因為鏡頭視角的不同。為了拍到相同的拍攝對象大小,用長焦鏡頭時鏡頭時,鏡頭要離拍攝對象較遠,所以拍攝對象後面的景物會顯得較大;用廣角鏡頭時,鏡頭離拍攝對象較近,才能拍到相同大小的拍攝對象,此時拍攝對象後面的景物則會顯得較小。

下面用圖示來為大家詳細說明。圖A1、圖A2中,穿短裙的女孩與後面穿粉裙的女孩之間距離是相同的。但是圖A1中後面的女孩顯得較大。而圖A2中後面的女孩則顯得較小。

有經驗的攝影師可能會說這個情況很簡單。圖A1是用長焦鏡頭拍攝的,壓縮了場景,粉裙女孩就會顯得較大。圖A2一定是用廣角鏡頭拍攝的,畫面有透視感,粉裙子女孩當然就會顯得比較小。

A1,兩個女孩兒之間相距1.5米,後面的女孩兒看上去顯得比較大,這是因為拍攝時使用的長焦鏡頭,並且相機距前面的女孩兒較遠。

A2,兩個女孩之間相距1.5米,我們後面的女孩看上去顯得比較小,就是因為拍攝使用了廣角鏡頭,並且相機距前面的女孩兒較近。

焦距和物距了解透視感的成因

圖B1中使用的是長焦鏡頭,所以視角較小;圖B2中使用的是廣角鏡頭,所以視角較大。從兩圖中可以看出,為了在成像中得到相同大小的人物,長焦鏡頭在拍攝時要離人物遠一些,而廣角鏡頭則要靠得近些。

重點來了,請注意後面相同距離的女孩兒。在圖B1中因距離而帶來的近大遠小的差距是d1,而在圖B2中的差距則是d2。

很顯然d2>d1。這就是所說的,廣角鏡頭近大遠小的效果很明顯,近大遠小的效果就是所謂的透視感。

從B1和B2中可以清楚的看到,造成近大遠小效果的不只是視角,物距才是更重要的因素。

透視感所帶來的用鏡啟示

對長焦鏡頭、廣角鏡頭所帶來的透視效果,傳統上的解釋還是不夠清楚。

我們應該要說,使用長焦鏡頭時,視角較小,拍攝時相機需要離拍攝對象遠一些,這樣就壓縮了透視效果。

使用廣角鏡頭時,視角較大,拍攝時相機需要離拍攝對象近一些,這樣就放大了透視效果。這樣的闡述才是完整的沒有歧義的。

長焦鏡頭會壓縮空間,廣角會有透視效果,這是一種簡化的說法。

所謂鏡頭焦段的預視能力,就是指在使用了一定的焦段拍攝時,在相機和拍攝對象之間的距離確定後,腦海裡就能大致判斷出會有多少範圍的景物進入鏡頭,以及會呈現出怎樣的透視感。

使用長焦鏡頭

要使拍攝對象在成像中達到相同的大小,在使用長焦鏡頭拍攝時,相機需要距離拍攝對象遠一些,景的大小差距也會小一些。

使用廣角鏡頭

要使拍攝對象在成像中達到相同的大小,在使用廣角鏡頭拍攝時,相機需要距離拍攝對象近一些,景的大小差距也會大一些。

相關焦點

  • 攝影基礎知識:初學者必學的十種人像攝影構圖法!
    無論是拍攝人像還是拍攝風光,構圖都是畫面美感的重要考量因素;構圖的好壞都直接影響到畫面的視覺享受。這就是為什麼在拍攝同樣景物時有些人拍的好看,而有些人拍的就不是很好看的原因之一。今天我們來學習人像攝影中常見的10種構圖法。
  • 人像攝影的構圖技巧:掌握場景的五種構圖方法
    接下來,我就來談談這五種場景構圖,構圖在人像攝影中的運用,才能拋磚引玉。場景構圖主要有五種方式1、遠景組成。2、全景構圖。3、中彈組分。4、近程合成。在選擇遠程構圖拍攝時,我們可以根據構圖的三、兩部分,把人物放在畫面的一個點上,使人物在畫面中佔據很小的比例。2全景構圖。在肖像攝影中,當拍攝一個人的全身時,我們採取的是全景構圖,即人物在照片中完全展現出來,而人物是畫面的主體。全景構圖主要用於表現營造氣氛。
  • 從構圖到後期 人像攝影全解析
    雖然許多攝影是把自己的裝備升了又升,對自己的拍攝有了更高的掌控度。但拍攝出一張優秀的人像攝影作品仍是一個不小的挑戰。本篇文章將從構圖、曝光、營造景深、後期等方面為攝影愛好者掌握最基礎的人像拍攝常識。·人像攝影的光線與構圖  去年熱播的《琅玡榜》你有追麼?
  • 人像攝影口訣:構圖裁切口訣,攝影新手請收好
    人像攝影構圖裁切口訣,尤其適合女性寫真拍攝。人像攝影,不管是前期拍攝構圖還是後期二次裁切構圖,如何截取人物,裁剪人物的哪個位置?這個問題是攝影新手必須要注意的,學習人像攝影想少走彎路,那麼請仔細閱讀這篇文章。我也是從新手走過來的,雖然現在也不是高手,但是一路走來,血淋淋的事實告訴我,攝影新手學習攝影不容易。
  • 人像攝影構圖之構圖中的幾何元素
    構圖法的思考及實拍構圖中的幾何元素攝影的基本構圖與幾何學的淵源古希臘畢達格拉斯學派主張「美是和諧與比例」,這是西方最早出現的美學思想,該學派提出的黃金分割理論,後來在歐幾裡得的《幾何原本》中得到了完整的論證,同時也成為現代攝影師在構圖時的重要依據。
  • 攝影師,你認為人像攝影中,主題、用光、構圖,哪個最重要?
    一張成功的人像作品關係到各方面的因素。主題、用光和構圖,對於人像攝影來說一樣也少不了。如果讓我優先考慮的話,我首選的是主題。主題是人像攝影的靈魂。無論風光攝影、紀實攝影,還是靜物攝影都少不了一個主題,人像攝影同樣少不了一個主題。主題就相當於一篇文章裡的中心思想,沒有中心思想的文章就是散架的。主題是人像攝影的靈魂,你通過圖片想傳達什麼,表現什麼樣的思想感情?都需要有一個攝影的主題。所以我認為一張人像照片中主題是最重要的,是具有決定性作用的,所以把它排在首位。
  • 人像攝影拍不好,這些構圖技巧你會幾個?
    每個人,甚至是新手攝影師都聽說過攝影中的構圖,大多數大師都知道如何在風景攝影或戶外攝影中應用三分法則或黃金分割法則,但並不是每個人都知道如何在人像攝影中使用構圖法則。在本文主要討論了肖像攝影中的構圖規則和技術,使用這些規則和技術將有助於拍攝漂亮的照片。
  • 攝影基礎知識:攝影的三大要素用光、構圖、時機
    攝影不是簡單的按下快門,從構思到拍攝,攝影是一個充滿藝術的過程。在攝影創作中,用光、構圖、時機可以稱得上是攝影的三大要素,它們各自有什麼作用,對攝影作品有這什麼樣的影像呢?用光:攝影這個詞的英文原意是「用光作畫」,有光才有色彩,才有感知,有光才有影。 攝影本身是通過光學CCD感光元件的感光作用,才能夠將大自然的畫面收入到相機裡。光是攝影的生命線,又是攝影造型的重要手段,離開了光就沒有辦法去攝影。光在攝影中的作用可見一斑。
  • 佳能6D2(6D Mark II)使用教學教程|6D2人像攝影構圖的套路
    關於佳能6D2功能按鍵操作教程的視頻版,請優酷搜「張堯聊攝影」。很多剛買佳能6D2的影友在群裡問我怎麼拍好人像,特別是在人像攝影構圖時,拿著相機後無從下手,今天我來跟大家聊一下人像構圖的一些常識,先做鏡頭推薦: 35mm定焦鏡頭,適合室內人像攝影+環境人像;85mm定焦鏡頭,適合戶外人像攝影+虛化效果;50mm
  • 組成攝影構圖基本要素是什麼,看這一篇構圖經驗就夠!
    好的構圖是拍攝高質量照片的關鍵,有經驗的攝影師通常在拍攝前都會仔細考慮構圖。在拍攝中可以使用不同的構圖元素,文中介紹攝影構圖的10個基本要素。如果開始時構圖和主題不是特別有趣,那麼圖片將非常普通。
  • 「人像」攝影不同於與一般的「人物」攝影
    我們這裡的所說的「人像」攝影不同於與一般的「人物」攝影,「人像」攝影以刻畫與表現被攝者的具體「相貌」和「神態」為自身的首要創作任務,雖然有些人像攝影作品也包含一定的情節,但它仍以表現被照者的相貌「」為主。
  • 透視構圖實操二:一點透視在攝影中的具體應用
    雖然說市面上有很多關於攝影構圖方面的「小技巧」或「構圖公式」,我稱之為菜譜式教學方法。這種學習方法的優勢就是簡單易學,但是不建議所有人都去直接套公式構圖,因為「構圖公式」更加適合於12歲以下、65歲以上的人學習,小孩知識架構不完善,理解力不夠,老年人記憶力差,思維觀念比較僵化,所以這兩類人比較適合「構圖公式」的這種死板板的菜譜式教學方法,不需要動腦子。而年輕人學習攝影,我建議學習原理式教學方法,只有這樣你才會舉一反三,把別人的知識變成自己的知識。
  • 攝影構圖|微距攝影的構圖技巧,拍出精細小而美的作品!
    構圖在前面也講了太多,為什麼還要把微距攝影的構圖再強的一遍呢?和其他題材相比,微距攝影充滿了隨機性和不確定性。你無法像拍人像那樣,請模特配合,擺出各種你想要的姿勢;也沒法像拍風光那樣,上腳架調焦段,慢慢思考構圖調整曝光參數。在拍攝精細小而美的生命時(微距攝影並不僅是拍花草與昆蟲),你可能只有一次機會來捕捉畫面。
  • 人像攝影——拍攝人像照片的6個基本拍攝技巧
    對於人像攝影來說,由於各種表情、肢體語言等影響畫面表現的因素非常多,因此不同的景別對人物的表現有著非常大的影響,我們將針對不同的人像景別分別做詳細的講解。模特的視線可有看向畫面內的某物,也可以看向畫面以外,形成開放式的構圖,給人以想像的空間。
  • 構圖法則!十種常用構圖法,是攝影入門的基本功
    今天給大家分享幾類構圖法,希望對大家的攝影學習有所幫助,加強攝影構圖方面的知識。1、三分法構圖(九宮格構圖)三分法構圖也被稱為九宮格構圖,是一種比較常見和應用十分簡單的構圖方法。操作簡單,表現鮮明,畫面簡練,很多相機上都直接配備有這個構圖輔助線,應用廣泛,多應用於風景、人像等。2、對稱式構圖對稱構圖有上下對稱、左右對稱等,具有穩定平衡的特點。在建築攝影中表現建築的設計平衡,穩定性。廣泛應用於鏡面倒影中,表達出唯美意境,畫面平衡性的特點。對稱式構圖多用於建築、倒影拍攝等。
  • 人像攝影技巧有哪些?拍攝人像需要注意什麼?
    人像攝影中的人是主體,也是人像作品的主要組成部分,運用一切手段來展現、襯託、刻畫、升華人物,把人物拍的傳神,是人像攝影的終極目標。人像照片,力求表情自然,畫面整潔不凌亂。人像中常見的構圖有:特寫(大頭像)、半身照(到褲子皮帶下點)、七分身(膝蓋到腳踝中間),全身照(這個好理解,就是從頭到腳),但這些構圖中,常常會犯錯的有,切到手和腳的關節點上,如腳的膝蓋,手的活動節,這樣會給你一種殘疾的錯覺。
  • 人像攝影的全身像構圖技巧
    在構圖時要注意人物與周圍環境的協調,最好是將人物觸入到環境之中。因為是全身像,所以被攝主體的肢體動作就豐富了,被攝主體可以變換不同的美姿將自己觸入到環境中。在拍攝時攝形師要仔細觀察周圍的環境,然後選擇適當的角度和構圖,讓主體更加突出。  拍攝全身像的核心原則在於「人融於景」。一定要將人物的肢體動作或者服裝色彩與環境相協調,掌握了這一基本要點,在拍攝人像全身照時就不難了。
  • 手機拍人像,學會這6個技巧,讓你的人像攝影作品更專業
    說起人像攝影的技巧,真的有很多很多,但大部分都在講關於人像攝影構圖的技巧,但是很多夥伴會發現這樣一個現象,就是儘管學了很多人像攝影技巧但是進行人像攝影創作的時候,還是發現拍出來的人像攝影作品達不到想要的效果,那麼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
  • 攝影構圖——三角形法,穩定和諧的構圖法則
    三角形構圖法是建築攝影或街頭攝影中最常用的構圖法之一,使用三角形構圖來填滿畫面、創造平衡感、增添動感。以三個視覺中心為景物的主要位置,有時是以三點成面幾何構成來安排景物,形成一個穩定的三角形,三角形可以是正三角、斜三角或倒三角,斜三角較多,使照片給人以安定、均衡、踏實之感,同時又不失靈活。為了使照片更加協調,拍攝者要將要素控制在三角形內部。使用三條參考線將被拍攝對象囊括其中。
  • 攝影構圖:對稱構圖的類型與用法,教你打破呆板,提升作品表現力
    但它的缺點是較為呆板,缺少變化,一般情況下適用於極具對稱美感的照片,如果是用來普通的人像照,人物搭配缺乏氣場或周圍環境簡陋,就會顯得呆板,沒有靈活靈動的感覺。對稱的類型與構圖技巧通常情況下,對稱的類型可分為軸對稱、反轉對稱、左右對稱、上下對稱,比較常見的是左右對稱和上下對稱,常用於風景攝影、建築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