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媒體拍到郭敬明外出與朋友聚餐,還在公共場合吸菸。
相較於王源、周冬雨室內吸菸引起的熱議,關於郭敬明的報導並沒有引起太多關注。
或許,這個江湖真的變了。郭敬明也不再是站在神壇上的那個人。
後來大家經常見到的郭敬明,大多出現在綜藝節目中。
在《最強大腦》錄製現場,作為導師的郭敬明和北大心理學系教授魏坤琳發生爭執,因為郭敬明屢屢提及「上幾期節目也是這樣」,魏坤琳無奈表示:
「我怎麼感覺想在跟一個女人吵架,老是翻舊帳?」
這句話,一下子觸到了郭敬明的痛處,他憤怒回應:
「作為一個北大教授,當你說一個男嘉賓像一個女人一樣,我覺得不管你的修養,還是你的學識,都出現了問題。」
最後,雖然魏坤琳兩次道歉,但郭敬明還是站起身,不顧現場氛圍,憤而離去。
後來在《演員請就位》中,作為老戲骨評委的李成儒犀利點評了參賽者表演的《悲傷逆流成河》——這是郭敬明的作品。
在點評中,李成儒用到了「如芒在背,如鯁在喉,如坐針氈」的話語,隨後,郭敬明進行了反擊:承擔責任,偷換概念,金句結尾這樣的「三板斧」下來,李成儒老先生當時就招架不住。
郭敬明不愧是娛樂圈中的「最佳辯手」。
但有時候越是能辯解,越是說明他在這些方面存在欠缺吧。
一、冠軍
相較於韓寒,郭敬明的文學與後來的影視之路,走得更加坎坷。
有趣的是,曾經齊名的兩人,都曾是「新概念作文大賽冠軍」出身。
當年第一屆新概念作文大賽,韓寒以一篇《杯中窺人》獲得冠軍,隨後,風頭正盛的韓寒選擇退學,也是,當年他靠出版的《三重門》就拿到700萬稿費,完全可以支撐他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而因為評選出了這樣的冠軍,在後面的新概念大賽中,評選組希望選出一位「聽話少年」作為表率。
於是,郭敬明就登場了。
據說當年,正在讀高三的郭敬明仔細研究了前面獲得冠軍的作文文風,隨後他一口氣買了七本《萌芽》雜誌,剪下後面的報名表,寫了七篇文章,投遞參賽。
或許從一開始,韓寒和郭敬明就走在不同的路上,一個上海少年,一個地處偏遠縣城;一個行跡灑脫,一個籌劃精明。
從出道以來,兩人一直被作為對比,直到2008年,新概念大賽十周年,兩人第一次同臺,被問到對彼此的看法,韓寒表示:久仰久仰。郭敬明卻回應說:不了解。
從此,兩人之間開始各種「較量」:
在被問到如何看待兩人的區別時,韓寒回答:我們沒有可比性,我和他的區別,是男女有別。
後來,韓寒工作室發表一段文字:今天看到一句話,要說萌,誰能比得過韓寒……秒懂了。
隨後,郭敬明回應:萌是日本舶來語,看來年輕人都喜歡「日韓」文化啊,我也很喜歡。
兜兜轉轉,兩人從「文化名人」慢慢都走上了影視之路,這些年,兩人關係也開始漸趨緩解,或許是到了一定年紀,才會知道,人生難得一知己。
二、抄襲
對於郭敬明來說,最讓他在意的,一是身高,二是抄襲。
前者讓他聽到「像女人一樣」的話就會暴走,後者則是他無法洗脫的汙跡。
2003年,作家莊羽提起上訴,稱郭敬明所著《夢裡花落知多少》一書剽竊其作品《圈裡圈外》。
案件還未開審,莊羽就遭到了郭敬明粉絲的各種冷嘲熱諷:
你寫的怎麼火不了?
你行你抄啊。
一年之後,郭敬明敗訴,隨後他發表第三部長篇小說《夏至未至》,這書中,郭敬明塑造了一個戴著眼鏡、城府深沉的女性作家,她不擇手段構陷初出茅廬的男主角抄襲他人。
粉絲們拿著書對莊羽又是一頓嘲諷。
直到郭敬明的上訴被駁回,最終郭敬明被判賠償對方經濟損失20萬,精神撫慰金1萬元,同時出版社停止發行銷售《夢裡花落知多少》一書。
判決之後,郭敬明支付21萬賠償,但始終不肯道歉。
郭敬明說,從知道判決結果那天開始,他始終沒有對這件事發表任何回應,不是刻意迴避,而是「不願意浪費太多口舌」。
或許,他認為這才是他敗訴的主要原因。
三、炫富
相對於「暢銷書作家」這個身份,郭敬明更像是一個商人。
在電影《小時代》中,「宮洺」有一個特殊的愛好:收集杯子。
——據說這個愛好是郭敬明比照自己進行的刻畫,電影中幾乎所有的杯具都是郭敬明的私人藏品。
上學時,郭敬明邀請同學到家中做客,杯子不夠用的窘迫讓他一輩子都無法擺脫當時的侷促和不安。
所以,與其說收集杯子是一個愛好,不如說那是一種安全感的寄託。
郭敬明對杯子的恨意不會比熱愛少一絲一毫。
這也正如他對金錢的態度:他愛錢,但也恨。這種恨,源自於自幼心靈上的創傷和成長中的自卑。
成名後的郭敬明有一次參加《魯豫有約》。
魯豫問:上海是一座很好的城市吧?
郭敬明低聲回答一句:首先你要有錢。
所以後來我們看到,有了錢之後的郭敬明似乎執著於炫富,無論在作品中,還是他那座讓楊冪都驚嘆的住宅,到處都充斥著紙醉金迷的氣息。
洩憤式的炫耀、報複式的購物慾,把金錢當作安全感的郭敬明他時時刻刻都想提醒別人:
我,郭敬明,非常有錢。
站在自卑和自負的交鋒點上,郭敬明是矛盾的,他害怕被嘲諷,害怕貧窮,超乎尋常的自卑催生了極盡強大的虛榮感。
這也讓他的心態有一些「扭曲」。
四、猥褻
2017年,男性作家李楓爆料曾遭受郭敬明「騷擾」,還稱郭敬明經常騷擾、「性侵」一些籤約到自己公司的男作者。
這個信息一出,全網譁然。
吃瓜群眾向來是「看熱鬧不嫌事兒大」,況且,郭敬明早已積累了太多的「怨憤」。
隨後,郭敬明出面澄清時,只說了兩句話:1、完全捏造;2、已讓律師處理。
這件事的真相究竟如何,我們不敢妄自揣測,只能暫時存疑。
五、結語
作為一個偏遠縣城走出來的少年,郭敬明能達到目前的成就的確離不開他敏銳的眼光和自己的努力。
只是,因為他刻意製造的隱秘,反而造成了大家的誤解。
一個人的精明所在,往往也會成為他的弱點。郭敬明對讀者與觀眾需求的精準把控,讓他的影視作品《小時代》《悲傷逆流成河》等雖然口碑不被認可,但卻並不妨礙他大賺特賺。
只是,這樣運作的結果,必然是讓人更加厭惡。
所以,「一生並無得意事」或許才是最高的人生智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