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近年挖掘的首個白蟻蟻后「王臺」:宛若貝殼

2020-11-23 人民網四川站

原標題:成都近年挖掘的首個白蟻蟻后「王臺」:宛若貝殼

  白蟻蟻后居住的巢穴

  白蟻蟻后

  蟻后寢宮在業內也被稱為「王臺」。在地下縱橫交錯的白蟻王國中,「王臺」位於主巢中,主要由蟻王蟻后居住。主巢直徑小到幾十釐米,大到一米多。主巢外,還修築有大量副巢,彼此之間由蟻道聯繫。這個「王臺」長約7釐米,挖掘自成都市植物園的一個白蟻巢穴中。蟻后體型龐大,白白胖胖,皮膚呈半透明的乳白色,常年居住在「王臺」中,圍繞在它周圍的是大量工蟻,負責其飲食起居。

  呈一定弧度的屋頂,像貝殼一樣微微張合打開。凹凸不平的屋面有著數量參差不齊的斑駁小洞,可供通風和保暖。神秘的土黃色建築外表,保留著最復古的潮流……這不是一棟人類建築,而是一個比蠶小不了多少的蟻后「寢宮」,它在業內有一個莊嚴肅穆的名字:「王臺」。

  昨日,成都市白蟻防治研究所公布近年來挖掘發現的首個蟻后「王臺」。它採自成都市植物園地下,既有著人類建築的奇妙相似之處,也有貝殼外形般的精緻感。

  蟻巢

  成熟白蟻巢

  不亞於人類的城市

  昨日,在成都市白蟻防治研究所內,工作人員拿出一枚巴掌大小的「土製品」。從外觀上看,它宛若貝殼般精緻,大門微微開合,表面雖凸凹不平還有小洞,但內部豁然開朗,能容一指大小。

  「這就是蟻后的寢宮。」工作人員介紹,它在業內也被稱為「王臺」。在地下縱橫交錯的白蟻王國中,「王臺」位於主巢中,主要由蟻王蟻后居住。主巢直徑小到幾十釐米,大到一米多。主巢之外,還修築有大量副巢,彼此之間由蟻道聯繫。

  一個成熟的白蟻巢,不亞於一座人類的城市。裡面往往有幾十甚至上百個副巢,生活、飲食等區域十分完備,「副巢越多,說明白蟻家族越興旺,幾萬甚至上百萬隻白蟻,會棲息在這樣一個層層疊疊、龐大的白蟻王國內。」工作人員還提到,據說國外已有建築設計師專門研究蟻穴的結構,借鑑其冬暖夏涼的功能,從中尋找靈感。

  眼前這個「王臺」長約7釐米,挖掘自成都市植物園的一個白蟻巢穴中。蟻后體型龐大,白白胖胖,皮膚呈半透明的乳白色,常年居住在「王臺」中,很難出來一趟,圍繞在它周圍的是大量只有幾毫米的工蟻,負責其飲食起居。

  「蟻后的工作就是不斷地生產,簡單說就是一臺生育機器。」工作人員介紹,所以每次他們挖巢穴時,一般都能輕而易舉地擒拿蟻后,相反身軀小蟻后大半的蟻王卻經常逃脫。

  猛蟻

  臺灣乳白蟻連「自己人」都不放過

  在成都市白蟻防治研究所的實驗室中,還養有三種白蟻的活體蟻王、蟻后以供研究。成都商報記者昨日看到,工作人員為它們修築了三個池子,每個池子裡都堆積有大量木頭,木頭深處則是白蟻的巢穴。為了防止它們逃脫,池邊有一圈水進行隔離,天氣漸暖時,工作人員還會為它們罩上蚊帳,防止飛出來。

  「天氣溫暖的時候它們比較活躍,隨便拿塊木頭上面就有白蟻爬來爬去。」這裡的活體白蟻,也成了工作人員選擇實驗對象的最佳去處。但白蟻藏在木頭裡面,如何取出呢?前不久,研究所獲得國家專利的「白蟻分離淨化裝置」,正好解決這個問題,實驗人員將白蟻藏身的木頭放置其中,白蟻會順著篩網隔離層,一一爬行到集蟻盒中,由此得到健康的白蟻。

  成都的白蟻主要有黑胸散白蟻、黃胸散白蟻、尖唇散白蟻以及臺灣乳白蟻等。哪種白蟻最兇惡?研究人員做過一項有趣的實驗,發現臺灣乳白蟻性情最為兇猛,十分排外,連自己人都不會放過,種內和種間都會發生打鬥,「兵蟻上顎不停地張合,夾住對方兵蟻的上顎或撕咬對方腹部,直至體液流出死亡為止」。據了解,自2006年成都首次出現臺灣乳白蟻的危害報導後,近幾年成都地區關於該物種的危害案例還在逐漸增多。

  揭秘

  年齡最大蟻王蟻后已有二三十歲

  白蟻為社會性昆蟲,「王國」裡有著嚴格的階層分級,各品級分工明確,各司其職。其社會品級主要分為蟻王蟻后、兵蟻、工蟻、有翅成蟲、若蟻和幼蟻等。它們對外界的幹擾十分敏感。工蟻遇到危急情況常常採取躲避策略,兵蟻除採取防禦措施外,還經常通過各種形式通報危險。有些白蟻種類在遇到危險時能在短短幾個小時內全部轉移,並在2~3天內建立起新巢。

  不同種類的白蟻,生活史基本相同。有的生活作風較混亂,比如在同一個白蟻巢中,有的同時有多王多後。在研究所的實驗室中,有一件標本就是雙王雙後,它們保存在同一個瓶子中,目測年齡至少為二三十歲,是實驗室中年齡最大的蟻王蟻后。

  「它們怕光,常常隱蔽活動。」工作人員介紹,白蟻的生活對水的需求較高,離開水往往不能生存。外出覓食取水,常在地下或在木材內部挖掘隧道,或在活動物體的表面修築泥路和泥被,遮擋光線。

  那麼,如何從地下找到它們的巢穴並生擒蟻王蟻后呢?工作人員介紹了一個經驗,黑翅土白蟻的巢穴地面會長出雞公式菌,雞公式菌生長於蟻巢上,活像一面旗幟出賣了黑翅土白蟻,「往下挖巢大都會有收穫。」

  而在白蟻巢快要滅亡時,長出來的菌絲會聚集在一起,鑽出地面,形成鹿角菌、炭棒菌,成為死亡巢群的指示物。 成都商報記者 辜波 攝影記者 王效

  白蟻兇猛

  一樓最易遭白蟻危害

  法國梧桐也易受災

  百年古樹,為何有樹杈被整枝折斷?古建築上的月梁,怎麼變成了朽木?新蓋的小樓,怎麼地板只剩一層皮?……這些現象如今正四處擴散,每年造成巨大經濟損失,而罪魁禍首正是白蟻。

  通過調查,成都現代房屋建築的一樓是最容易遭受白蟻危害的樓層。專家認為,現代化的房屋建築因為大量使用空調等控溫設備,製造出的小氣候環境助長了白蟻生長繁殖。而現代小區綠化環境好,房屋周圍樹木植被豐富,也有利於白蟻生存,它們可以通過建築伸縮縫和沉降縫進入室內。

  成都的文物古建築和歷史建築的危害部位主要包括立柱、門檻、門框、窗框等,「因為它們大都是磚木結構,為白蟻提供了豐富的食物來源。」

  公園樹種中最易受災的樹木包括法國梧桐、構樹、銀杏、香樟、落羽杉、刺桐和女貞等,危害較低的樹種為臘梅、小葉女貞、紫葉李、天竺桂、桂花、荷花玉蘭、杜英、水杉等。雪松、紅楓、玉蘭、白蘭花、櫻桃、石榴、枇杷、龍爪槐、含笑等暫未發現白蟻危害。

  街巷行道樹受災嚴重的樹種主要是女貞、法國梧桐、天竺桂、香樟等。苗圃果樹中受災最嚴重的是葡萄樹、桃樹、蘋果樹、枇杷樹等,苗圃樹木中容易受災的包括銀杏、皂角、香樟和天竺桂。

  搜集白蟻

  科學家有了新方法

  為了從木料中分離白蟻用作科研,傳統方法比較簡單粗暴,一直是「刀砍斧劈」,撬開甚至劈開危害物,抖動致白蟻落入收集盤,再經人工篩選,容易對白蟻形成驚擾,造成機械損傷甚至死亡,且工作效率低。為解決這一問題,成都白蟻防治研究所組織專業技術人員用近三年時間,不斷攻克技術難題,發明了「白蟻分離淨化裝置」。該專利為箱形結構,分為上下兩層。上層的環境有燈光和高溫,造成不利於白蟻生存的環境,實驗人員將白蟻藏身的木頭放置其中,白蟻會主動向下攀爬,通過篩網層層過濾和篩選,可以得到潔淨、無機械損傷、有活力、體型大小均一的白蟻。

(責編:羅娟、高紅霞)

相關焦點

  • 探秘「蟻后」寢宮:形似穹頂 宛若貝殼(圖)
    這個「王臺」長約7釐米,挖掘自成都市植物園的一個白蟻巢穴中。蟻后體型龐大,白白胖胖,皮膚呈半透明的乳白色,常年居住在「王臺」中,圍繞在它周圍的是大量工蟻,負責其飲食起居。  呈一定弧度的屋頂,像貝殼一樣微微張合打開。凹凸不平的屋面有著數量參差不齊的斑駁小洞,可供通風和保暖。
  • 成都一住宅小區端掉白蟻軍團 蟻王蟻后被活捉上百萬隻白蟻被清理
    來源:紅星新聞看到白蟻巢穴被挖出來,毛女士鬆了口氣。2月1日這天,趕在春節前,成都市民毛女士的花園裡,藏在泥土下的「白蟻兵團」被一鍋端,蟻王蟻后全被活捉。據成都市住建局所屬的成都市白蟻防治研究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經過一個半小時不間斷挖掘,技術人員挖獲黑翅土白蟻主巢和8個副巢,抓獲原始蟻王蟻后1對。這也是成都市首次在住宅小區挖獲黑翅土白蟻的蟻王蟻后。↑挖掘白蟻巢穴花園採到雞菌朋友提醒有白蟻出沒2018年夏天,家住成都牧馬山附近的毛女士發現,屋外小花園長出了雞菌。
  • 成都首次在住宅小區挖獲黑翅土白蟻蟻王蟻后,消滅上百萬白蟻
    白蟻軍團已經發展了8年之久,裡面潛伏的上百萬隻白蟻,被一網打盡。成都商報 圖 看到白蟻巢穴被挖出來,毛女士鬆了口氣。2月1日這天,趕在春節前,成都市民毛女士的花園裡,藏在泥土下的「白蟻兵團」遭到一鍋端,蟻王蟻后全被活捉。
  • 小區百萬白蟻兵團被一鍋端 蟻王蟻后被活捉(圖)
    原標題:成都一住宅小區端掉白蟻軍團 蟻王蟻后被活捉上百萬隻白蟻被清理看到白蟻巢穴被挖出來,毛女士鬆了口氣。2月1日這天,趕在春節前,成都市民毛女士的花園裡,藏在泥土下的「白蟻兵團」被一鍋端,蟻王蟻后全被活捉。
  • 蕭山古村落堤壩防治白蟻 生擒蟻王蟻后做標本
    由於這條堤壩早有白蟻活動的痕跡,所以前幾天鎮裡請來蕭山區白蟻防治研究所對堤壩進行防治。經過一整天的「殲滅戰」,技術人員「生擒」蟻王、蟻后。一個有著20年以上歷史,家族成員過百萬的蟻巢就此被毀。這也是杭州地區在白蟻防治和研究過程中發現的規模較大的蟻巢。
  • 大壩挖出「白蟻王宮」活捉44對蟻王蟻后
    隨著挖掘繼續深入,在它周邊還發現了幾十個副巢,這些巢穴溝壑交錯、縱橫互通,簡直就像一個巨大的「王宮」!   這一幕,出現在淳口鎮鶴源社區的南康水庫大壩上。自去年12月底以來,南康水庫管理所投入專項資金、引進專業團隊,啟動了對水庫大壩的蟻害專項治理。經過一個多星期的跟蹤定位、治理施工,目前,南康水庫的白蟻專項防治工作進入尾聲。
  • 綿陽水庫大壩挖出「白蟻王宮」 活捉16對蟻王蟻后
    隨著挖掘繼續深入,在它周邊還發現了幾十個副巢,成千上萬芝麻粒大小的白蟻就伏居在這些縱橫互通的巢穴裡,宛如一個巨大的「王宮」! 這一幕,出現在4月22日上午安州區白水湖的水庫大壩邊上。
  • 10米長白蟻「王宮」被挖出 30歲蟻王蟻后被一鍋端
    ,仍然一門心思撲在句容河城區段的白蟻防治工作上,他們經過幾天的挖掘,搗毀了一個白蟻巢穴。隨著挖掘的繼續深入,技術員在它周邊還發現了幾十個副巢,這些巢穴溝壑交錯、縱橫互通,簡直就像一個巨大的「王宮」。   句容市堤壩白蟻防治所主任張祥說:「這次是活巢開挖,蟻道約10米長,屬於搬遷多層蟻巢,巢齡30年,主巢深度達3米。」
  • 主汛期馬上來臨 大堤上挖出白蟻王宮 蟻王蟻后被活捉
    蟻后楚天都市報記者 潘錫珩 通訊員 廖宇智武漢將於5月進入主汛期。有的人正在開挖兩條長溝,還有人正在小心翼翼地挖掘一個深坑。東西湖區東山河道堤防管理所所長孫建農告訴記者,這裡正在進行堤防的白蟻防治。經過去年專業人士的排查發現,該處堤防存在白蟻侵蝕,今年共有150米納入整治範圍。多個方法可剿滅白蟻「白蟻是堤防的重要威脅之一,容易造成管湧、散浸等險情。
  • 地下挖出10米長白蟻巢,30年的蟻王蟻后被「一鍋端」!
    這個蟻指的是白蟻。白蟻,作為地球上最古老昆蟲之一,雖然個頭較小,但其對人類建築的危害性超大,是世界公認的五大害蟲之一。因為它們不僅可以「啃掉」地板、螺絲釘,嚴重時還會破壞水泥結構,可謂是相當惱人、可怕。
  • 體檢百年古建築8處遭白蟻 工蟻下毒殺蟻后
    白蟻所和青羊區文管所對青羊區古建築文物保護單位的白蟻普查已經結束,經過「體檢」,「除了文化公園八角亭外,文殊院、成都畫院民居等8處古建築均發現了不同程度的白蟻。」
  • 成都海關從非洲航班截獲一批白蟻蟻后製品
    3月18日,成都海關所屬成都雙流機場海關旅檢關員在一名中國籍旅客行李中截獲白蟻蟻后製品一批,此次屬於首次查獲白蟻製品。該旅客乘坐衣索比亞航空公司的航班由阿迪斯阿貝巴入境成都。旅客聲稱攜帶蟻后幹入境是用於自己泡酒喝,治療風溼。該旅客一共攜帶白蟻蟻后幹650克,每個蟻后幹約有6-8釐米。
  • 居民裝修挖開巨型蟻巢 蟻王蟻后壯如食指[圖]
    如大人食指般粗的「蟻王蟻后」  成都龍泉驛一居民家的廚房因這個白蟻穴而垮塌;該蟻穴直徑達79釐米,深達30釐米  家住成都龍泉驛黃土鎮三村村的張傳鳳家的廚房於去年倒塌,昨日上午,張傳鳳一家開始清理倒塌的廚房,誰知挖開牆基,地下赫然出現了一個直徑達
  • 白蟻的蟻王蟻后為什麼與白蟻不同
    白蟻(termite, white ant),亦稱蟲尉屬節足動物門,昆蟲綱,等翅目,類似螞蟻營社會性生活,其社會階級為蟻后、蟻王、兵蟻、工蟻。   等翅目(Isoptera)一類原始的社會性昆蟲,約1,900種。
  • 一鋤挖開巨型蟻巢 "蟻王蟻后"竟壯如食指(組圖)
    蟻后長得就像「豬兒蟲」這個直徑約30釐米的白蟻巢是在右邊的洞穴裡(圈內)發現的  成都龍泉驛一居民家的廚房因這個白蟻穴而垮塌;該蟻穴直徑達79釐米,深達30釐米  家住成都龍泉驛黃土鎮三村村的張傳鳳家的廚房於去年倒塌,昨日上午,張傳鳳一家開始清理倒塌的廚房,誰知挖開牆基,地下赫然出現了一個直徑達
  • 白蟻蟻后和蟻王身上發現識別信息素
    研究人員首次發現了一種特殊的化學物質,這種化學物質被高等級白蟻 - 蟻后和蟻王 - 用來傳達它們的身份信息給工蟻。這些發現有助於加強有關白蟻進化、行為和控制的知識。研究表明,在地下白蟻蟻王、蟻后的體表上,有一種稱為二十一烷的蠟狀碳氫化合物(由碳和氫原子組成的化學物質)使工蟻能夠識別出蟻王蟻后並照顧他們。該研究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
  • 12公斤「白蟻王國」一窩端,蟻王蟻后淪為「階下囚」
    6月22日中午,邵陽華寶有害生物防治公司的技術人員開始挖坑打洞,已經連續奮戰兩天。23日下午,技術人員順著蟻路,已經找到了蟻巢,挖出一個大坑,然後用鏟子輕輕扒開泥土,小心翼翼地把一塊塊蟻巢端出來,蟻巢上黃白色的白蟻密密麻麻。工作人員清理出的一部分巢穴。
  • 滁州千年豐樂亭遭白蟻侵蝕 防治專家抓獲蟻王蟻后
    然而,最近有人發現豐樂亭古建築群遭遇白蟻侵蝕,門框、立柱和橫梁上一處處病蟲害逐一呈現。8 月20 日下午,記者跟隨白蟻防治專家現場「捉兇」。蟻后和「王宮」被挖出來。「一個月前我們來勘查時,這處緊靠著立柱的門框還好好的,沒想到昨天我們再來看時,這扇門已經倒在了地上,門框和廊簷上的木質構建均出現了白蟻啃食的痕跡。」病蟲害防治專家雷炳安指著芥舟西側一處門框說。記者發現,除了芥舟的門框,危樓內的樓梯、堂舍內的立柱、保豐堂內的屏風和豐樂亭四周的木質門窗等,均遭遇了不同程度的病蟲害。
  • 四川內江除白蟻保堤壩 挖出43對蟻王蟻后
    四川內江除白蟻保堤壩挖出43對蟻王蟻后 (1/4) "← →"翻頁
  • 湖南衛視拍到邵陽水庫白蟻老巢,一對蟻王蟻后被活捉!
    幾日前報導的關於危及威溪水庫白蟻事件,雖然事情己經過去了十多天,但此事件的警示作用非同小可,俗話說千裡之堤,潰於蟻穴,這是千百年來歷史帶給我們寶貴的經驗。湖南衛視重現危及威溪水庫白蟻老巢省電視臺聞訊迅速進行了相關的報導,希望全社會對此事引起重視,防範於未然。威溪水庫是我市唯一一座集農田灌溉、防洪為主,結合發電和向城區供水等多功能的中型水利骨幹工程,是城區26萬人民的「大水缸」。水庫大壩建於上世紀70年代,屬低強度泥土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