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10月16日下午15時,中國西部地區一聲巨響,空中升了一顆蘑菇雲,象徵著中國科學技術,與軍事力量的巨大進步,那一刻,無論是在戈壁灘還是中國的哪個角落,人民無不熱淚盈眶,歡欣鼓舞。
《橫空出世》是一部關於我國原子彈製造的歷史電影,早於1999年上映,全片時長共110分鐘,導演陳國星,編劇陳懷國、彭繼超,由李雪健、李幼斌、陳瑾、高明、劉琳、滕汝駿等人聯合出演,豆瓣評分9.1。
陳國星獲得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中國長春電影節最佳導演,李幼斌獲得了中國長春電影節最佳男主角,陳瑾獲得了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女演員,中國長春電影節最佳女配角,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配角。
《橫空出世》獲得了第二十屆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第五屆中國長春電影節最佳華語故事片,電影講述了將軍馮石和科學家陸光達,帶著科研部隊在在西北荒漠,克服一個個困難,最終完成我國第一枚原子彈爆炸的故事。
我們沒有原子彈,沒有衛星,我們就不是大國,也不會有今天的國際地位,電影中的男主角原型是「鄧稼先」,一生隱姓埋名,死後才被所知,不得不說的偉大。
電影重點刻畫了由李雪健扮演的錚錚鐵骨,忠於職守的馮石將軍,和由李幼斌扮演的留學歸來,不畏艱險的核專家陸光達的人物形象,如果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這兩個人物的原型,一個是張蘊珏將軍,一個是兩彈一星專家鄧稼先。
建國之後大批的高級知識分子返回祖國,在茫茫戈壁,有一支隊伍在蜿蜒前行,這支隊伍就是馮石和陸光達,帶領研究製造原子彈的隊伍,相對於偉大的國防事業,他們是一個個渺小的個體,在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改寫著歷史,他們無怨無悔,一樣地賣命,一樣地奉獻犧牲。
在1959年6月,我國製造原子彈工程,蘇聯人走了,帶走了專家和資料,他們瞧不起我們,一切從零開始,我們所有的,就是一張從火中,搶救出來的參考圖紙。
全國就一臺計算機,這臺唯一的計算機,用到其他地方了,他們沒有計算機,一群人在房間裡用珠算計算,忽然覺得人的力量才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比任何科技的強大。
最終原子彈在無數人的心血和犧牲中成功了,所有的付出終於有了回報,從那一刻起,中國的歷史要分成兩段來寫,《橫空出世》這是一部震撼,感動,心酸,又振奮人心的片子,看這部電影齡越大,感觸越深,也越容易感動。
李雪健飾演馮石,他是剛剛從抗美援朝戰場歸來的將軍,在對原子彈一竅不通的情況下接受任務,成為我國原子彈試驗基地的負責人,帶領部隊去羅布泊指揮建設基地,後與陸光達成為好友。
李幼斌飾演陸光達,建國後從美國歸來的核物理專家,接受了隱姓埋名的條件,參與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研究,為此告別妻子,來到羅布泊參與建設核試驗基地,後與馮石成為好友,與妻子在戈壁灘上團聚。
陳瑾飾演王茹慧,她是歸國核物理專家,陸光達的妻子,最初因為家庭出身而沒有參與原子彈研究,與丈夫分離,之後加入,在羅布泊與一家團聚。
王茹慧忐忑地走上臺階、走進教室,當她明白眼前的一切,意味著什麼的時候,她的眼圈微微發紅、喉頭微微顫抖。
她心中有大義,所以她毅然支持自己的丈夫為國獻身,即使需要忍受常年的夫妻分離,她也懷抱著愛情,所以她始終不曾放棄經營家庭,和夫妻之間的情感,一個很立體,又很有味道的角色。
在這部影片中陳瑾將表演的細膩發揮到了極致,她的所有的表演在沉默中完成,非常細緻,有層次感,我甚至可以聽到她急促的呼吸聲,而能用手演戲這一點,幾乎可與《鋼琴課》的女主角媲美。
高明飾演陳志忠,馮石的上級領導,確定馮石為原子彈試驗項目的總指揮,邀請陸光達、王茹慧加入原子彈試驗研究;滕汝駿飾演李一凡,他是核物理專家,從火中搶救下了原子彈研究的圖紙資料,後和陸光達一道前往羅布泊,參與原子彈試驗研究。
在影片《橫空出世》中,也充滿了各種各樣的「小人物」,施工建設的士兵,埋頭苦幹的技術人員,為著這些「幹工程」的功臣提供糧食的農民們,在自己的崗位上做好自己的事,有一天,需要的時候,你會成為一顆堅韌的螺絲釘,為這個國家的壯大添磚加瓦!
《橫空出世》它已經是對困難的弱化,對故事的簡潔,它的英雄主義很濃,卻沒有表現出任何一個,個人英雄主義,它從不用騸情的技巧來講故事,卻樸實地講述了,一個最動情的故事。
一代中國英才,一代中國軍人,為國隱姓埋名,用算盤演算,啃鹹菜,喝鹹水,吃樹葉,鬥風沙,歷經千辛萬苦,造出原子彈,他們的愛國情懷,他們的無上功榮,永遠值得國人去尊重和銘記。
這些人維護了中國來之不易和平,這盛世的到來,如他們所願,也希望中國有更多這樣影片,激勵人民,緬懷先烈,他們是中國的英雄,也請大家珍惜現在來之不易的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