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10月16日,55年前的今天,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繼美國、蘇聯、英國、法國之後,成為世界上第五個自行研製出原子彈的國家,從此不用再懼怕核武這個紙老虎的威脅。
△原子彈爆炸後升起的蘑菇狀煙雲。(源/人民網)
正在熱映的為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禮電影《我和我的祖國》中,就講述了一個關於原子彈科研人員的故事——張譯飾演的原子彈研究人員高遠悄無聲息告別家人、朋友、戀人,隱瞞身份去了遙遠的地方從事科研工作。
△《我和我的祖國》中,張譯所飾演的高原,原型是一群無名英雄,為新中國貢獻了全部力量
事實上早在1955年,我國就開始籌建核工業。據人民網,那一年,毛澤東發出號召,中國不但要有更多的飛機和大炮,而且還要有原子彈。在今天世界上,我們要不受人欺負,就不能沒有這個東西。中央指定陳雲、聶榮臻、薄一波等負責籌建核工業。1959年蘇聯撤走專家後,中國決心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這艱巨任務。
電影從「高遠」這樣一個小人物的角度刻畫了那些為研究原子彈犧牲默默犧牲付出的科研工作者們。但現實裡的科研人員面臨的環境往往更為艱難,研究原子彈的過程在新疆羅布泊核試驗基地秘密進行,百萬大軍在那裡從事科研工作和基建工程,他們遠在戈壁,離家萬裡,在絕對保密的要求下斷絕和家人的一切聯繫。此外,核武器研究工作所帶來的危險也是不言而喻的。
核試驗終於取得成功後,中國政府發表聲明稱,中國發展核武器,完全是為了保衛中國人民免受核戰鬥的威脅。同時鄭重宣布,中國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會首先使用核武器,並建議召開世界各國首腦會議,討論全面禁止和徹底銷毀核武器問題。
△1964年的人民日報號外,真實記錄下了這激動人心的一刻,這一幕也在電影中得以展現
影片最後,受到核輻射而病危的高遠,站在為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而歡慶遊行的人流中,與戀人慢慢被人群衝散,這一幕打動了很多觀眾。為核事業獻出生命的高遠,也讓很多人想到了同樣為核事業而奉獻一生的兩彈元勳們。這其中既有那些耳熟能詳的名字,也有鮮為人知的故事,他們的真實經歷,比電影更為傳奇和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