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自然》雜誌網站12月1日報導,科學家在汞的一種不穩定同位素汞-180中,觀察到一種不對稱裂變,這種未曾預料的核反應現象有助於理論學家進一步理解原子核,建立更加完善的原子核模型。該研究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
在核裂變過程中,較重的原子核會分裂成幾部分。通常觀察到的分裂過程是對稱的,裂變碎片大小基本相等。科學家也知道有不對稱核裂變的例子,但迄今為止,尚沒有完整的理論模型來解釋對稱、不對稱裂變等各種現象。根據殼層結構理論,質子和中子與核外電子一樣分別填充在內核層和外核層上,當原子核中的質子和中子的數目達到某一幻數時,這個核會特別穩定,不對稱裂變大多是由於優先形成了「幻數」原子核。
研究人員在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通過上線同位素質量分離器(ISOLDE)實驗對汞-180的衰變進行了研究。這種同位素含有80個質子和100個中子,科學家原以為它會分裂成兩個相同的原子核:含40個質子和50個中子的鋯-90。因為40和50是幻數,這樣外殼就會被完全充滿,科學家認為這種結果是最可能的。但在實驗中它分裂成了釕-100和氪-80。
「對稱分裂應該是佔優勢的,但卻沒有發生。」ISOLDE成員、西蘇格蘭大學安德雷·安德烈耶夫說。ISOLDE是唯一能夠產生不穩定重元素的設備,並能收集反應產物加以研究。安德烈耶夫和研究小組開始用了一束鉈-180,捕獲一個電子後將其81個質子中的1個變成中子,衰變成汞-180,然後發生了不對等分裂。
此前,美國新墨西哥州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理論學家彼得·穆勒曾經詳細研究過比汞更重的原子核裂變,都傾向於對稱分裂。ISOLDE實驗之後,他認為,這可以用他們研究小組2001年建立的一個原子核模型來解釋。比較鉈和汞的原子核質量可以預測,捕獲一個電子可以給汞的原子核帶來9.5兆電子伏的額外能量。穆勒的模型計算結果顯示,對稱分裂需要越過10.5兆電子伏的能量障礙。相比之下,不對稱分裂要求的能量就少得多。穆勒說:「我們還無法確切解釋為何會發生不對稱分裂,但這是一個在表面張力、靜電荷和原子核力之間的更脆弱的平衡。」他的模型不僅能預測汞-180的不對稱分裂,還能預測更多其他不穩定原子核的分裂。
田納西大學原子核理論學家維託德·納沙瑞維克認為,儘管工程師們掌握的核裂變知識足夠建造出原子彈或核反應堆,科學家對核裂變的理解也已經深入到質子和中子之間的相互反應,但現有模型並不能預測裂變會產生何種不穩定同位素。這項試驗有助於科學家深入基本理論,設計下一代反應堆。(來源:科技日報 常麗君)
更多閱讀
PRL發表論文摘要(英文)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