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本!2020年SCI新收錄中國大陸期刊名單

2021-01-10 BMCSCI

2020年,載入史冊的,已經很多很多。擠出一點點地方,給中國新被SCI資料庫收錄的期刊們吧:

按例囉嗦幾句:

1. 大學顯然比科研院所和學協會多。

由於按照專業建所建學協會的原因,科研院所和學協會,在擁有一兩種頂級期刊後,一般沒有動力創辦更多的期刊了。

大學則不然,尤其是綜合性大學。一旦A學院創辦SCI期刊成功,BCD等學院很可能會積極跟進的。

好的學院,有比較強的多個系,足以支撐更多的期刊。比如同濟大學的土木工程學院,現在就支撐5種左右英文期刊,上表中的Underground Space,是其地下系的;同濟大學作為第三主辦單位參與的Frontiers of Structural and Civil Engineering也在土木學院;2020年高起點新刊《智能建造》也在土木學院(2021年Launch);還有兩種好像還沒有CN號。

不少雙一流大學,已經意識到創建世界一流期刊,對雙一流建設的促進作用,陸陸續續行動中啦。可以預期,這一趨勢還會延續一段時間。

不過中國科學院有關院所也已經積極行動起來,創辦多個英文期刊的研究所也越來越多。

目前看,可以分為兩類吧,或者兩種模式。

一是姊妹刊模式,比如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原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的Cell Research和Cell Discovery(此刊值得特批一個CN號哈),再比如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原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的Molecular Plant和Plant Communications。

二是平行多刊模式,比如上海光機所(英文4種,第5種策劃中)、長春光機所(英文3種)、成都光電所(英文2種,好像策劃了5種,陸續實施中),其實北京的過程工程研究所已經在2種SCI期刊(Particulogy和Green Energy and Environment)的基礎上,新辦了第3種英文期刊(Green Chemical Engineering),第4種也策劃中。如果更多的研究所願意行動起來,形勢或許更加喜人。

2. 新刊較多。今年新收錄的期刊中,李德仁院士主編的Geo-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有20多年了,難得的堅持,非常不容易。此外多是新刊了。

新刊的好處是,沒有歷史包袱,可以高舉高打!我在多個場合建議,新刊就應該高舉高打!以中國科研目前的國際合作水平,大部分新刊擁有相當強的調動全球學術資源的能力,利用好這些資源,高舉高打,很快就可以成就一本不錯的SCI期刊的。

當然,後續還得好好運營,維持好口碑,以爭創世界一流,至少不能砸了咱中國期刊的招牌。

3. 比前幾年略少。

有人揣測,是不是受疫情影響?我倒覺得,更主要的原因是,中國目前就這麼多英文期刊(《中國科技期刊發展藍皮書2020》統計為359種英文科技期刊),已經收錄70%左右了,這個數字不低了(國際大型出版商的數字多是50%左右才)。

後續,隨著卓越行動計劃高起點新刊的陸陸續續創辦,絕對數肯定還會增加,年均兩位數問題不大,但相對數應該不會有大的起伏。

一點說明:由於CN號、所有權等原因,可能統計不完全,歡迎大家指正。

相關焦點

  • SCI 新收錄了 15 本中國學術期刊
    ,去年對中國學術期刊來說是個豐收年!不少場合被問到:打造一個英文版 SCI 期刊需要多長時間?真心不好回答,辦得不好可能很久很久,辦得好可能一年多即可?看看今年中國大陸新被 SCI 資料庫收錄的這 15 種期刊中,新刊佔比其實很大。
  • 《礦業科學技術學報(英文版)》位列2019年SCI新收錄中國大陸期刊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截止2019年年底,本年度共計有27本中國大陸期刊被SCI資料庫收錄,小編以創刊時間為排序依據將這些期刊進行了羅列。其中,由教育部主管、中國礦業大學主辦,中國礦業大學學報編輯部編輯出版的英文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通過Clarivate Analytics的評審,入選SCI資料庫,位列這27本新入選SCI資料庫期刊。這是我校進入雙一流建設以來,重視學報發展所取得的又一重要突破,實現了我校幾代辦刊人的願望。
  • 國產期刊遇冷:SCI 新收錄中國學術期刊僅9本,銳減 6 成
    年關將至,又到了檢驗中國學術出版界成績的時候。根據知名期刊評論人寧筆的最新統計,今年 SCI 新收錄的國產期刊僅為 9 本,較之去年的 27 本,18 年的 15 本,出現了顯著的降低。SCI 新收錄的國產期刊如下。去年收錄的 27 本期刊中,有接近一半為生命科學與醫學類期刊。
  • 2019年EI收錄的中國大陸期刊一覽表,投稿選刊必備!
    簡稱EI,1884年創刊,年刊,1962年增出月刊本。由美國工程信息公司編輯出版。每年摘錄世界工程技術期刊約3000種,還有會議文獻、圖書、技術報告和學位論文等,報導文摘約15萬條,內容包括全部工程學科和工程活動領域的研究成果。出版形式有印刷本、縮微膠捲、計算機磁帶和CD-ROM光碟。
  • 300本中國SCI期刊2020年影響因子變化
    轉眼間,2020已過去一半,別再說「我不行」,「再等等」,「我想想」,下定決心,去做你想做的事。  就在昨天,2020年6月29日,2019年度期刊引證報告(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正式公布。
  • 2020年中科院1區11大類700多本期刊名單匯總
    近日,萬眾矚目的《2020年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期刊分區表》終於出爐,2020基礎版和升級版分區表繼續突出支持本土品牌期刊國際化的導向,形成了「中國SCI期刊評價方案」,收錄期刊為自然科學期刊(SCIE)、社會科學期刊(SSCI)和ESCI收錄的中國期刊。
  • 這本國產期刊2018年才被SCI收錄,短短兩年影響因子即突破5分
    TLCR期刊於 2012 年 3 月創刊,是一本國際性的,經過同行評審的開放獲取期刊,並於2018年被SCI收錄,2019年影響因子為5.132。從上圖可看出TLCR期刊近幾年發文量有所上升,特別是2018,2019年上升較快,2019年達201篇,預計2020年發文量會保持在200篇上下。從2017-2019年的統計結果來看,國人在TLCR期刊的發文量排名第二,美國第一。國內發表數量較多的單位有:南京大學(18)、同濟大學(18)。
  • 又一本國產的英文期刊被SCI收錄,或有實力衝擊6分
    科研工具丨作圖丨實驗丨SCI丨統計分析丨國自然SCI又收錄了一本國產的英文期刊,預計該期刊第1個影響因子將達到5分以上或有希望達到6分!這本期刊就是:Journal of Materiomics,由中國矽酸鹽學會於主辦。
  • sci收錄什麼時候開檢索證明
    作者發表的sci論文要被本單位認可,通常少不了要提供檢索證明這一材料。但開檢索證明是有前提的,並不是想要什麼時候開就開得出來。那麼,sci收錄什麼時候開檢索證明?開檢索證明,要建立在sci論文能檢索的基礎之上。
  • 2020 SCI影響因子發布(附IF>10期刊名單)
    2020年SCI期刊影響因子終於正式出爐了!大家從6月中旬一直等到月底,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終於發布了最新年度(2019年度)期刊引用報告(JCR)。我們這裡所說的2020年期刊影響因子,就是期刊在2017-2018年發表的論文在2019年獲得被引頻次,與2017-2018年發表論文的比值。JCR對包括SCI收錄的3800種核心期刊(光碟版)在內的8000多種期刊(網絡版)之間的引用和被引用數據進行統計、運算,並針對每種期刊定義了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等指數加以報導。
  • 2018年被剔除37本SCI期刊,你躺槍了嗎?
    許多人在評選職時大多數都遇到過,辛辛苦苦寫了一篇sci論文,剛準備投稿卻發現雜誌被剔除SCI資料庫了!小編今天給大家介紹下2018年已經被SCI剔除的37本雜誌,快來看看吧。
  • 18本中文SCI期刊,不用費心翻譯和潤色了!
    有人懷疑中文刊也可以被SCI收錄,中文刊的確有被SCI收錄的,且有18種,這18種期刊及其2010年以來的影響因子詳見下表:
  • 2020 SCI影響因子發布,盤點IF>10期刊名單
    近日,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正式發布了最新年度(2019年度)期刊引用報告(JCR),2020年SCI期刊影響因子正式出爐!JCR對包括SCI收錄的3800種核心期刊(光碟版)在內的8000多種期刊(網絡版)之間的引用和被引用數據進行統計、運算,並針對每種期刊定義了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等指數加以報導。
  • 2021年將獲得第一個影響因子!這本國產英文期刊,剛剛正式被SCI收錄!
    年8月正式被SCI資料庫收錄,並將收錄該刊自2017年創刊以來的所有論文,2021年將獲得第一個影響因子。Food Quality and Safety(《食品品質與安全》,簡稱FQS)是由浙江大學主辦,浙江大學出版社與牛津大學出版社合作的農業-食品開放獲取(Open Access,作者可免費下載全文)英文期刊,於2017年4月創刊
  • 2020年神經科學SCI期刊影響因子排名
    北京時間6月29日18:00,2020年(2019版)《期刊引證報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簡稱JCR)正式版終於出爐。JCR對包括SCI收錄的3800種核心期刊(光碟版)在內的8000多種期刊(網絡版)之間的引用和被引用數據進行統計、運算,並針對每種期刊定義了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等指數加以報導。
  • SCI期刊「黑名單」;2020年中科院分區表
    近日,中科院正式發布了《國際期刊預警名單(試行)》,現在總計包括了65本期刊,其中醫學類的有26本,數量最多,生物學領域也有7本。以下為名單,發供參考、收藏:吉林大學第一醫院整理了45種警示期刊,警示期刊隨時可能被SCI資料庫剔除,論文也容易出現學術不端等問題。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不予經費支持期刊目錄1.
  • 【資訊快遞】2020「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名單,175本!
    【資訊快遞】2020「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名單,175本!本報告報導了我國學術期刊被國際期刊引用的他引總被引頻次(TC)、他引影響因子(IF)和影響力指數(CI)等重要的期刊評價指標,遴選CI排名TOP5%的期刊為「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TOP5-10%的期刊為「中國國際影響力優秀學術期刊」。
  • Engineering期刊被SCI正式收錄—新聞—科學網
    《Engineering》期刊為中國工程院院刊系列主刊,於2015年3月創刊發行。
  • 2020 SCI影響因子發布(附IF>10期刊名單)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2020 SCI影響因子發布(附IF>10期刊名單) 2020-07-01 11: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sci期刊如何判斷級別高低
    sci期刊相比較其他期刊來說,已經處於頂尖的地位。但sci收錄的期刊不止一本,在sci期刊這一圈子內也難免互相比較高低。那麼,sci期刊如何判斷級別高低?分區或影響因子。首先,sci期刊分區判斷級別高低sci期刊分為了四個區,採用的分區標準有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