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家網 發表於 2020-05-09 17:48:10
(文章來源:千家網)
隨著物聯網(IoT)的興起,價值鏈上的程序和信息的數位化改變了製藥業務。儘管物聯網在生命科學行業的應用仍處於早期階段,但當企業考慮專利懸崖和研發盈利能力下降時,利用SMAC技術的智能小工具和機器對機器(M2M)通信的應用就出現了。
物聯網採用的早期跡象是非常明顯的,一些技術巨頭提出以患者為中心的移動產品,提供健康監測和報告、保健專業人員(HCP)規劃、處方依從性等。物聯網不僅迅速改變了患者的體驗,而且還在業務的不同領域(例如研發、臨床開發和供應鏈)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不管是連接吸入器、智能藥片、植入設備還是可穿戴設備,新技術湧入製藥領域,都將為患者帶來福音,也將改變傳統製藥公司在專利懸崖(patentcliffs)周圍面臨商業模式挑戰的命運。最近的一項數據顯示,到2024年,2510億美元的藥品銷售將面臨危機。
世界各地的頂級製藥企業正逐步在其製造工廠採用物聯網技術,最終目標是實現優化和提高工藝效率。以前,製藥廠各種程序的各種數據格式使得信息存取和翻譯成為有效溝通的一個值得注意的挑戰。物聯網技術的進步通過充分連接整個製藥廠的網絡、設備和系統,使製藥廠的標準化成為可能。此外,製藥企業也可以利用物聯網的先進性,在整個裝配過程中訪問實時信息和操作可見性。
生命科學產業在創新採用方面一直是被動的,而不是主動的,主要是考慮到嚴格的指導方針和空間複雜性。無論如何,近年來,研發生產率下降、成本增加、合規性不合規、大量專利過期以及利益相關者對藥物療效的期望增加,都對製藥企業造成了壓力。
一些早期採用者已經開始探索物聯網,以增強整個價值鏈的端到端數字集成能力。以物聯網為基礎的智能小工具,例如「晶片中的器官」(OrganinaChip),允許公司運行真實的診斷情況,現在正逐漸受到關注。使用大數據分析和認知系統來獲取這些設備的收益,可能會帶來顯著的機會,從而從根本上提高命中率和研發生產率。
智能設備影響日益擴大的另一個例子是「晶片藥丸」(Chip-in-a-pill)——一種超乎尋常的可攝取藥丸,它能捕捉健康狀況,包括對關鍵器官的藥物影響,並發送到可穿戴設備。這些信息隨後作為報告通過雲端發送給HCP進行確定。在COVID-19緊急情況中,製藥企業部門的組織必須採取有效措施,保證企業的長期發展。
儘管目前工業監控設備在醫藥行業的應用非常廣泛,但實時狀態數據尚未普遍可用。利用pharmaIoT監控傳感器,企業可以立即將所有重要的辦公信息放到一個儀錶盤中,如果出現任何不正常情況或迫切的維護先決條件,則提醒老闆。製藥製造業的物聯網同樣也將使遠程處理基本條件成為可能。
在臨床開發,供應鏈和患者承諾中使用智能設備不僅有助於縮短藥品上市時間,而且還可以提供實時信息,以主動識別整個價值鏈中的錯誤,並以此方式提高監管合規性。HCP可以利用可穿戴設備提供的信息來推薦個性化藥物(PM),這將提高藥物的多方面療效並縮短治療周期。
(責任編輯:fqj)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