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宿夜花
上海電影製片廠電影《天雲山傳奇》改編自魯彥周同名小說,由謝晉導演,施建嵐、王馥荔、洪學敏聯袂主演。在前文中提到,電影《天雲山傳奇》很大的一個亮點體現在3位女性角色的塑造上,她們個性不同、各具光彩。
01
從早期《紅色娘子軍》中祝希娟的吳瓊花再到《芙蓉鎮》中劉曉慶飾演的胡玉音,謝晉電影中的女性角色受到幾代觀眾的喜愛,那一連串斬獲金雞獎、百花獎的謝晉電影角色亦說明了這點。當然,對謝晉電影中的女性角色看法,亦有不同之聲,在86年,朱大可的《謝晉電影模式缺陷》中提到「謝晉影片中的婦女形象,是由柔順、善良之類的品質堆積而成的老式女人的標準圖像」。
就這裡要談的《天雲山傳奇》而言,我認為三位女性角色都各具光彩。
首要談及的就是馮晴嵐。縱然,她具有傳統審美標準下的溫潤嫻靜,但我認為,她最可貴的便是獨立思考的能力,這也是她為何對羅群不離不棄、甘當羅群助手的原因,因為她對靈魂的洞察與思考決定了她不會盲目偏聽偏信、也決定了她內心堅定的是非觀。她選擇羅群是忠於內心和靈魂的,他們倆的結合建立在高度的精神共鳴基礎之上。
周瑜貞則是最具時代感的角色,她性格活潑、思想活躍、直言快語、口齒伶俐,敢於對一切傳統觀念發出質問,她曾當面指責吳遙的固步自封且蠻橫跋扈。她通過自己的努力不僅幫助了馮晴嵐與羅群夫婦,與此同時,她也不斷喚醒處在缺乏愛情的婚姻困境中的宋薇(關於宋薇,放在下文說)。她有著馮晴嵐式的正直與堅定,有著馮晴嵐與宋薇都沒有的、屬於新一代的豪放與幹練。
02
但是如果仔細審視馮晴嵐這個人物,有一點是相當令人費解的。
每一位看過《天雲山傳奇》的朋友都會清楚,她對羅群的愛一點也不會比宋薇少,她的愛更深刻、更本質。但她起初與宋薇一起面對羅群時,她卻選擇了深埋這份感情,起碼是一定程度上的壓抑。因為她知道自己的好朋友宋薇也心屬羅群,所以她選擇犧牲掉自己的感情而鼓勵宋薇與之相戀。
這種行為該如何理解呢?
通常地,任何小說、影視劇中出現這種情況(即兩個人同時愛上一個人)時都會刻意明示對方只對其中一個人有好感或是對於其中一個人的好感遠勝另一位。這樣另一個人的退出或是謙讓便顯得合乎情理。
顯然,本片也不是採用了這種方式。那麼本片是如何處理的呢?
本片通過了「白馬牽線」、「英雄救美」、「月夜竹林」的橋段來製造了宋薇與羅群愛情的機會。的確,宋薇的才貌(與馮晴嵐成閨蜜、被吳遙追求,這些完全可以從側面印證),如此戲劇化而又富有浪漫色彩的故事使得羅群對她的愛從各方各面都顯得順理成章。
但在他們相愛的過程中,馮晴嵐仍舊是壓抑自己的感情的。在那個夜晚,她躺在宿舍的床上等待宋薇的歸來,我們明白她為宋薇高興,但高興之餘她是否會有一絲遺憾?
「成人之美」是中國的傳統美德(見《論語·顏淵》),馮晴嵐本身即是一個具有傳統女性美德的角色,所以她的行為邏輯不難被觀眾理解。只是馮晴嵐所做出的犧牲是否太大了呢?如果她用自己的方式示愛,向羅群展露自己的內心,那麼羅群是否會選擇她而不是宋薇?這是值得深思的問題,只是馮晴嵐的謙讓讓這一切疑問都無法發生。
在這段關係中,馮晴嵐是完全的壓抑自我而選擇成全好友的,甚至沒有做任何合乎情理的「競爭」。
在宋薇無情地拋棄了羅群後,馮晴嵐又是選擇了直接去接近羅群,不遺餘力地保護、體恤、關懷羅群,最終燃盡了自己的生命。那如果宋薇沒有拋棄羅群而是選擇與其患難與共,馮晴嵐會怎樣?答案是顯而易見的,她會永遠深埋愛意。
馮晴嵐對待愛情上既為朋友做了過多的犧牲又心甘情願以「補位」進入羅群的生命中。如果說馮晴嵐的抉擇還是因為她身上或多或少有著傳統女性的性格特徵:內秀、隱忍、熱衷於奉獻。那電影結局對代表著新時代女性的周瑜貞的描繪也是令人疑惑。
雖然電影結尾沒有用臺詞明示周瑜貞與羅群的關係。但看到結尾他們走在一起,一同展望未來,似乎觀眾形成了一種共識——他們兩人結合在一起。
我並不十分喜歡這樣去理解。通過整部電影的描繪,可以看得出,作為一個接受過良好教育的新女性,她思想前衛、敢想敢說敢做,對羅群必定是欽佩的。但這種欽佩有轉換成愛情的必要嗎?換言之,電影中似乎沒有提供他倆結合足夠的邏輯依據。似乎,只是因為宋薇的拋棄給了馮晴嵐撫慰愛慕羅群的機會,馮晴嵐在病逝後周瑜貞又帶著對他的傾慕「理所應當」地與羅群走到一起。
先不論羅群是否對其有如此大的魅力,也不論這是否因為小說或影視作品刻意將情節集中在幾位主角身上,這種帶有高度光環的男性角色與對其愛慕而付諸真愛的女性角色一定程度上體現了男性視角下的「男性本位」意識。
類似的創作思維同樣存在於同期的電影中,例如電影《許茂和他的女兒們》(根據周克芹獲茅盾文學獎的同名小說改編)中,大姐夫金東水在愛人離世了,四姑娘許秀雲承擔起了照顧孩子的責任對其產生愛慕之情。
這與《天雲山傳奇》中三位女性「使命般」地進入男主角生命中對其完成安撫與慰藉是相似的。一個具有高度人格魅力的男性角色,使得多個女性角色對其產生傾慕,她們或許是姐妹、或許是閨蜜。雖然她們身上不乏新時代女性特徵,但在一定程度上,她們仍舊是傳統的、常規的男性視角下「完美女性」形象的體現。
這不得不說是《天雲山傳奇》女性角色的一種局限,這種局限性與當時的環境也是分不開的。一方面,創作者成長、成熟於一種既定的文化形態中;另一方面,主流的觀眾在思想上很難比創作者更為前衛,他們的審美習慣裡,是帶有一定的偏好性的。這就不難理解此類女性角色和情節模式誕生過程中的社會因素。
頗有意思的是,本片副導演恰是後來以「女性電影」《人鬼情》享譽盛名的黃蜀芹導演。她曾說:
「現在社會的主流是商業,商業的主體永遠都是男性,這是沒有辦法改變的。」「我所說的女性意識,並不是說要打破這樣的狀況,而是女性對自己的一個認識和覺悟。」
(在90年代,像周曉文的《二嫫》、孫沙的《喜蓮》中的女性主角,雖然角色仍舊處在男權結構下,但體現更多的是女性自身的權利訴求與精神世界。)
03
電影結尾處,宋薇的內心獨白,使得宋薇一角到了另一種高度。而宋薇作為三個女性角色中戲份最多的一個視點,電影以此結尾獨具深意。
沒有馮晴嵐的崇高與堅定、沒有周瑜貞的犀利與新銳,宋薇卻是本片中頗具現實意義的一個角色,因為她的選擇、她的處境更代表著一個廣泛群體。《天雲山傳奇》中的宋薇是盲從的、隨波逐流的、懈於思考的(懼怕深度思考)甚至是軟弱怯懦的,雖有猶豫與反抗,旋而又屈從於世俗重壓、選擇了世俗生活上的安穩。
她沒有忠於愛情,她一味地妥協也沒有換來穩固又長久的婚姻安寧,她一直掙扎在理想與現實的旋渦中。
電影的結尾,王馥荔飾演的宋薇走到馮晴嵐的墓前,看到了周瑜貞和羅群,因為心中有愧便躲在樹後,此時響起宋薇的獨白:
「我望著他們,我忽然感到羞愧!我在想些什麼呢?失去的永遠是失去了,人生應當有更高的境界、有更重的需要我完成的任務。」
這段內心獨白可以解讀出多重含義,一方面,宋薇對於那段逝去的愛——那段最強烈、最純真的愛情已不再執著;從更深的角度看,宋薇此時內心也不拘泥於過去的種種愛恨、得失,她用了一種全新的心境開始了新的人生。這種「重生」是建立在多維度的成長之上的,對羅群由愛到「畏懼」再到羞愧,對吳遙因世俗生活而與之妥協、因忠於內心而又與之瓦解。
她因為自己的盲從、缺乏獨立思索精神而懺悔,但她同時也明白了無論是羅群還是吳遙,無論是喚起她最本質的激情還是給予她穩定物質生活的人,都不是她生命的全部。
這段獨白的哲學意味體現在此時的宋薇的內心已經是豁然開朗了,不再被某個人、某件事、某段愛恨而纏繞,以一種超然的態度迎接未來。
而這段話也像是電影借角色之口以一種全知視角與觀眾對話。我想,這也是電影以此結尾的目的,無關角色塑造的得與失,各自的人生值得用全新的眼光去審視。
本文版權歸 宿夜花 所有,任何形式轉載請聯繫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