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閔行醫療機器人產業園啟動成立

2021-01-07 和訊網

近年來,人工智慧等前沿科技與醫療領域融合加速,「智慧醫療」正逐步走進大眾生活。國內產學研合作的逐步深入,以及資本對產業熱點的追逐,使得智能醫療機器人技術研發進展不斷加快,產品向更多應用場景延伸。臨床醫療用機器人、護理機器人、醫用教學機器人以及康復機器人在各個醫療環節能輔助醫護人員更好地完成工作。醫療機器人的研發與轉化,將顛覆傳統的醫療模式,帶來一場新的產業技術革命。如今的中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數量佔比達到16%,正逐步邁入老齡化社會,隨著人們對於健康水平的要求不斷提高,微創、精準、優質的智慧醫療服務有著巨大的市場需求。在國家頒布的中國製造2025規劃綱要當中,醫療機器人行業被納入重點發展行業。

作為對產業趨勢和社會需求的響應,上海交大-閔行醫療機器人產業園於2019年6月29日在閔行區劍川路930號零號灣產業園區正式啟動成立。上海市科委副主任幹頻,上海交通大學黨委書記姜斯憲,上海交通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林忠欽院士,閔行區委書記朱芝松,區委副書記、區長倪耀明出席上海交大-閔行醫療機器人產業園啟動儀式。林忠欽、倪耀明與幹頻發表致辭,上海交大黨委常委、副校長奚立峰主持儀式。閔行區副區長吳斌,張路加主任,醫療機器人研究院院長楊廣中院士,閔行區經委主任林藝,區科委主任李麗,區南濱江公司黨委書記、研究院理事餘建源,上海交大生物醫學工程學院黨委書記、醫療機器人研究院理事會、管委會秘書長季波,復旦附屬中山醫院院長樊嘉院士, KUKA、海爾、美敦力、億嘉和、KINOVA等企業以及閔行區和上海交大相關領導、教授、醫生和學生共同見證這一重要時刻。

 

醫療機器人產業園揭牌儀式

 「高校研發、在地孵化、有組織的轉化」,打造完整醫療機器人產業生態

上海交大-閔行醫療機器人產業園位於上海市閔行區劍川路930號,全區面積7000平方米。產業園依託上海交通大學醫療機器人研究院,緊密結合閔行區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戰略性創新產業布局,通過校地企醫政產學研用新模式,以「高校研發、在地孵化、有組織的轉化」的方式,秉承「產業孵化、積聚雙創資源」,打造一套完整的醫療機器人產業生態系統和醫療機器人產業鏈,為閔行區醫療機器人產業培育火種。截止目前,產業園已有8個產業化和初創項目入駐產業園空間,產品涉及手術、康復、醫學成像、腫瘤物理治療器械等高端醫療機器人領域。

林忠欽在致辭中指出,上海交大-閔行醫療機器人產業園的落成和啟動,標誌著閔行區與上海交大新一輪戰略合作又取得一重大進展這充分體現了區校雙方對產學研合作的高度重視。上海交大師資隊伍強大,科研實力雄厚,學科專業與閔行區產業發展高度契合。雙方立足現有工作基礎,各展所長、互相支持,將使閔行區與上海交大的戰略合作持續走向深入。

上海交通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林忠欽院士致辭

倪耀明在致辭中提到,上海交大在閔行辦學三十多年來,將自身的科技、人才優勢融入到閔行的各項事業發展中,已經成為閔行不可替代的科技創新引擎、不可或缺的科技人才高地、不可忽視的科技人文名片。上 海交通大學醫療機器人研究院作為建設高校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服務體系重要舉措之一,在機制模式、平臺建設、產業培育和引導方面實現了有效探索和嘗試,而醫療機器人產業園的落成,必將進一步推動醫療機器人核心技術研發和關鍵技術轉化。

閔行區委副書記、區長倪耀明致辭

幹頻在致辭中提及,上海交大從佔據國際學科高地、打造學科高峰、建設雙一流的高度,閔行區從創新驅動發展、尋找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角度,雙方大力度的投入人力資源、空間資源和資金資源建設醫療機器人研究院。而今天上海交大-閔行醫療機器人產業園的成立,相信將以成為匯聚一流創新要素的重要基礎、成為在前沿科技創新領域孕育和產生一批重大原創性成果的肥沃土壤、成為推進上海科技體制改革、推動創新創業高質量發展的新生動能。

上海市科委副主任幹頻致辭

「築巢引鳳」聚人才,推動醫療機器人院科研發展躋身國家學術前沿

上海交通大學醫療機器人研究院是上海交通大學2017年12月掛牌成立的校級多學科交叉研究平臺。由生物醫學工程學院牽頭,校內機、電、材、數、理、化以及醫學院、附屬醫院等理、工、生、醫多學科共建,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楊廣中擔任研究院院長。為了更好地實施推進學校人才強校主戰略,促進科技創新大平臺的構建,提高醫療機器人研究院的科研水平、促進對外學術交流,研究院積極推薦聘請校內乃至國內優秀學者、著名專家和傑出人才來研究院擔任雙聘教師與兼職人員。在隨後進行的上海交大機電材化生醫工系統院附屬醫院雙聘聘任儀式上,上海交通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林忠欽院士為來自校內醫、機、電、材、物、數等多個學科的學者頒發雙聘證書。校內六大院系的學者與附屬十三家醫院的著名專家的加盟,將有力推動醫療機器人研究院的科研發展。

醫療機器人研究院兼職教授聘任儀式

 「發掘潛力設計,遴選優秀項目」,助力醫療機器人從實驗走向臨床

在過去20年間,以「達文西」為代表的手術機器人風靡全球,歷經幾代更迭,更一度成為醫療機器人的代名詞。在全球醫療機器人行業中,歐美多年來都處於領先地位,不僅佔據著國際研發的前沿,也牢牢霸佔著全球最大的市場份額。隨著我國人工智慧和工程技術的發展,國內醫療機器人領域逐漸開始湧現出一批有特色有創意的自主研發產品。

雙聘聘任儀式結束之後,緊接著舉行的是2019醫療機器人創新設計大賽啟動儀式。醫療機器人創新設計大賽是由上海交通大學醫療機器人研究院和上海交通大學設計學院共同主辦,閔行區人民政府和中國自動化學會作為支持單位,面向醫療機器人外觀和功能設計的全球性比賽。通過競賽,將聚集和展現一批代表當前醫療機器人研發前沿的成果和項目,發掘出在醫療機器人設計方面具有創新構思的作品。醫療機器人研究院院長楊廣中院士在啟動儀式上簡單介紹了設計大賽的情況,他表示,設計大賽報名已於2019年5月先行啟動,截止目前,已收到來自世界各地的53支隊伍報名參賽。此次比賽將為中國乃至全球的醫療機器人研發團隊搭建學習與交流的平臺、提供展示與共同提升的機會。遴選出的優秀項目,醫療機器人產業園將為其提供進一步培育和產業轉化的機會。

醫療機器人創新設計大賽啟動

在 「健康中國」「共建共享、全民健康」的戰略規劃引領下,上海交大-閔行醫療機器人產業園將不斷聚集醫療機器人領域已攻克關鍵技術難題,獲得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市場前景好、技術具有行業引領作用的項目,大力實施「產學研醫」有機結合的科技成果產業化,引導上海交通大學的科研成果服務地方經濟發展,合作推動閔行區的生命健康產業向更高層次、更寬領域、更高水平發展。上海交大與閔行區將以醫療機器人產業園落成為契機,進一步拓寬合作領域,深化合作內容,創新合作形式,提升合作層次,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協同創新、發展共贏,將產業園建設成為區校合作的新典範,助力上海交大雙一流建設,助推上海交大成為閔行區建設上海科創中心重要承載區及國家級雙創示範基地建設的強大引擎。

產業園入駐項目參觀

相關焦點

  • 上海交通大學醫療機器人研究院召開第一屆理事會第二次會議
    6月29日,上海交通大學醫療機器人研究院第一屆理事會第二次會議在交大醫療機器人產業園召開。,拿出實招有力推動醫療機器人研究院和產業園的發展。季波感謝吳斌和閔行區高瞻遠矚、大刀闊斧支持全新的醫療機器人領域的研發和產業轉化探索,希望2019年加快研究產業轉化專項政策、設立產投引導基金、研發資金劃撥工作,支撐醫療機器人研究院和產業園高質量發展。
  • 上海交通大學醫療機器人研究院國際學術論壇舉行
    2020年12月14日至16日,上海交通大學醫療機器人研究院國際學術論壇(Academic Forum of Institute of Medical Robotics)在交大閔行校區轉化醫學大樓和線上ZOOM平臺同步舉辦。
  • 打造精準醫療研究中心 「不老莓」入駐國盛閔行健康智谷
    中新網上海新聞5月14日電   國盛閔行健康智谷籤約啟動儀式近日於上海紫竹新興產業技術研究院舉行。  上海智能醫療創新基地佔地約470畝,預計總投資75億元,計劃引進各類企業超過600家,預計項目全部建成後年產值可突破100億元。作為基地引進園區品牌國盛閔行健康智谷一期項目佔地95畝,規劃建築面積17萬平方米,項目總投資20億元,計劃引進企業150家,預計年產值可達到25億元。
  • 又籤34個項目,總投資77.13億元,上海閔行招商引資位居全市前列
    項目計劃於2020年啟動實施,與工業區成立合資公司。中星微電子集團原有並正在實施的神經網絡處理器(NPU)人工智慧晶片項目就轉接到新的公司、新的平臺上繼續進行,原有的業務也逐步在新公司產生效益,中星微新一代人工智慧晶片將由合資公司推出。項目達產後預計年銷售5.3億元,年納稅7000萬元。
  • 2020第三屆上海交大-衛寧健康智慧醫療挑戰賽獲獎名單揭曉!
    2020年11月28日,2020第三屆上海交大-衛寧健康智慧醫療挑戰賽的全國總決賽於上海交通大學圓滿舉辦。歷經六個月的激烈角逐,實力卓群的15強隊伍進入決賽,來自高校聯合組的智慧醫療勾兌團隊「面向終身學習的細胞檢測系統」、上海交通大學的蟹粉湯糰隊「3D-Dzip:面向智慧醫療的高效數據壓縮」分別摘得專業組與高校組的桂冠!
  • 上海交大醫療機器人研究院國際學術論壇舉行
    據悉,本次活動以推動醫療機器人研究院與政府、學術機構、醫院、企業之間的協同創新為宗旨,促進醫療機器人領域的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展示醫療機器人研究院的研究進展,研討未來的發展趨勢和合作前景。研究院創始院長,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英國帝國理工學院哈姆林手術機器人研究中心主任楊廣中表示,「研究院致力於實現教學、科研、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的緊密結合,與閔行區政府一起打造開放式科技創新平臺、國際化專家流動集聚地,建立國內領先的閔行產業化基地,目前已引進了10餘位海內外優秀師資。」
  • 上海首臺新一代高端核磁共振機在閔行誕生 已在這家醫院投入使用
    這項由東軟醫療研發成功的創新技術就誕生在位於閔行的紫竹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其上海首機即將在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閔行分院投入使用。「實現全身各部位的穩定高清成像;不但能豐富影像診斷能力,對上海放射學科的發展進步會產生很大助力」,12月26日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閔行分院磁共振啟動儀式上,來自全國多家三甲醫院的學科大咖給予了高度評價。
  • 搶佔智能社會戰略發展先機 上海交大醫療機器人研究院成立
    原標題:搶佔智能社會戰略發展先機 上海交大醫療機器人研究院成立研發人員正在演示一款單孔鏡腔手術機器人,在演示過程中機器人的機械手臂可以精確地將葡萄鑽孔並剝皮。袁婧攝  作為衡量現代科技和高端製造業水平的重要標誌,醫療機器人亦是搶佔智能社會發展先機的戰略領域。
  • 強森醫療總部入駐灃東自貿產業園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通訊員 鮮寧 孫欣蓉 首席記者 姬娜)3月30日下午,強森醫療集團總部及三家子公司正式入駐灃東自貿產業園。此前,成功研發「藍牙測溫貼」系統的瑞迪姆公司已入駐。
  • 全球機器人1/3產量在中國 中國機器人1/3產量在上海
    目前,達闥機器人在上海的智能柔性關節SCA生產及機器人產線已進入量產階段。汪兵說,現在就盼著在閔行的達闥智慧機器人產業基地能夠早日竣工,以期打造世界一流的機器人核心零部件智能製造基地。誕生於浦東的鈦米機器人也在抗擊疫情中異軍突起,多功能消毒機器人成為「爆款」,來自醫院的訂單增長迅猛。
  • [閔行]閔行二中:科技引領建未來學校 質量為本塑未來教師——閔行...
    [閔行]閔行二中:科技引領建未來學校 質量為本塑未來教師——閔行二中教育教學微論壇時間:2018/3/13 12:04:13 來源:上海市閔行第二中學        選稿:東方網教育頻道 陳樂 夏荔
  • 校黨委書記楊振斌調研醫療機器人研究院
    4月22日,上海交通大學黨委書記楊振斌來到校級交叉創新平臺醫療機器人研究院進行調研。學校黨政辦、生物醫學工程學院、醫療機器人研究院等有關院系部門負責人,研究院科研人員、教師代表參加調研活動。
  • 上海交大閔行校區喜迎「高校葡萄酒品鑑與禮儀公開課」
    SJTU 摘要: 2015年12月9日,紅酒世界「葡萄酒品鑑與禮儀公開課」來到了上海交通大學閔行校區
  • 前瞻機器人產業全球周報第74期:53萬!波士頓動力四足機器人Spot...
    據悉,這是該公司成立 20 多年來推出的首款商用機器人,價格為 74500 美元(約53萬元人民幣),堪比一輛豪華特斯拉 Model S 的基本價格。波士頓動力公司與醫療保健合作,遠程診斷新冠病毒。波士頓動力在官網明確解釋了,買的不是機器狗,而是一個機器狗大禮包——Spot Explorer 開發工具包。
  • 從工業區到時尚基地 吳涇蝶變打造「閔行外灘」
    這家化工廠後來關門了,很多人看中了這裡的廠房,有人想開物流企業,有人想辦大理石加工廠,吳涇鎮政府都沒答應,直到一家投資公司要在這裡開辦文化創意產業園。「這家企業要投資5000萬元改造環境,引進的是創意產業。這和鎮裡的發展思路吻合。」吳涇鎮區域發展推進辦公室負責人石超介紹道。
  • 上海交大與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籤署農業碩士(葡萄栽培與葡萄酒學...
    2018年7月13日下午,上海交通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林忠欽和阿德萊德大學校長Peter Rathjen在閔行校區行政A樓共同籤署了兩校農學院的農業碩士(葡萄栽培與葡萄酒學方向)雙碩士項目協議。農業與生物學院院長薛紅衛、阿德萊德大學副校長Nancy Cromar作為協議的見證人參與籤約。
  • 上海交大醫療機器人研究院2018年國際學術論壇舉行—新聞—科學網
    上海交大醫療機器人研究院2018年國際學術論壇舉行   12月20日,上海交大醫療機器人研究院2018年國際學術論壇舉行,國內外醫療領域大咖齊聚,交大醫療機器人研究院聯手各附屬醫院及國內外協作院所,針對腫瘤、心血管、腦卒中等重大疾病微創精準醫療,發展個性化、智能化手術及康復機器人。
  • 冷水江市:響蓮宇航文化旅遊產業園正式啟動施工建設
    紅網時刻5月25日訊(冷水江分站記者 李亮)5月24日,湖南響蓮集團舉行轉型升級兩周年慶典暨宇航文化旅遊產業園啟動儀式。航天系統工程管理和彈頭技術專家、中國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火箭系統總指揮黃春平,響蓮集團董事長陳響蓮等共同按下啟動球,響蓮宇航文化旅遊產業園正式啟動施工建設,標誌著響蓮集團邁上蓬勃發展的新階段。
  • 九號公司啟動上市後首次組織架構調整,成立四大機器人新架構
    (原標題:九號公司啟動上市後首次組織架構調整,成立四大機器人新架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