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簡史到底講述了什麼

2020-12-05 百家號

《人類簡史》此書,核心要解決一個問題,闡述一個趨勢。核心問題是智人是怎麼一步一步變牛逼以及為什麼牛逼的。趨勢是人類必將走向大同世界。

這本書所跨學科包括了考古學、歷史學、心理學、社會學等等,視野極其寬闊,從智人的發展看起。但是與其說是內容吸引人,更是其看待世界的視角讓人眼前一亮。最吸引我的觀點是那個「迷因學」,我們站在現在的角度覺得政府,社會,自由,民主,博愛,資本主義等等都是必然,但是如果我們站在演化或者是地球的角度上來看,這只是各種偶然的相互作用。這種偶然性是貫穿整本書的,而且更加重要的是,整本書也沒給這些偶然性以必然的證據和論斷,這是本書的高明之處。

整書要解決的核心問題就是「智人為什麼牛逼以及怎麼牛逼起來的?」本書共四大部分,其實就是分階段地幫助我們來解答這個問題,認知革命、農業革命、制度革命(人類的融合統一)以及科學革命。這四場革命的內核都是進化和演變,而進化的根本問題是生存壓力。

因為我們會說別人壞話,產生八卦,因此我們能夠成為一個3-30人的群體,通過分工合作的方式來狩獵更大型的動物以應對生存壓力(以食物壓力為主)。在這個層面上,我們戰勝了同時代的其他人種比如尼安德特人。又因為我們會講故事,會賦予無生命的東西以意義,產生了最初的拜物教或者是萬物有靈的初級宗教階段,讓我們突破了100人的互動上限,成為了以社群為組織形式存在的人種。

由於人數突破100人,為了養得活這麼多人,就演化出農業革命以及對小麥,粟的馴化,解決了大量人口的食物問題。但是出現了另外的問題就是人們生存空間的重疊造成了衝突。如何解決衝突呢,就產生了制度設計。

制度是我最迷戀也最信仰的,人類的三大核心制度就是經濟制度、政治制度、整合制度。借用美國社會學也是80年代全世界最流行的社會學範式為框架來分析一下這個問題。社會學的結構功能主義學派認為,任何一個系統都可以分成AGIL四個子系統來共同協助實現上一級系統的目標。AGIL分別是適應(Adaptation)、達鵠(目標達成Goal attainment)、整合(Integration)以及維模(Latent pattern maintainance)。適應的子系統是為了達成上一級系統的目標,需要獲得外部系統的資源。達鵠是系統必須有能力確定自己的目標次序,並且調動系統內部能量來集中實現。整合是子系統間需要協調一致,共同發揮作用。維模是在未知系統的整體有效性。

任何一個系統都可以分解為此四大系統框架來進行分析,人類社會也一樣。我們看一下人類的核心制度。經濟制度就對應的是「適應」,人類需要通過經濟制度來激發人人物物交換,促進人類從自然界不斷調動資源。政治制度就是「達鵠」,也就是社會制度,比如國家之間的攻伐,重大建築的建造等。宗教制度就是「整合」及「維模」,通過超越此岸世界的規則來維持社會的穩定和前進。所以,整個人類的制度都是圍繞這四大功能創造的概念。

解決完了一個核心問題,那就要解決人類的整體趨勢,也就是合而為一的世界。本書推測是未來必然有統一政府,有地球村。而由於科技的發展,人類可能會進化到另外一種生物,或者就是我們自己創造出來的神。

這個趨勢我不否認。但是站在如此宏大的視角之前,我們應該反思的是進化的目的。如果單純從快樂或者幸福的角度來說,我們可能沒有智人幸福。借用馬克思的異化概念,我們分工太細緻,導致我們離自己所製造的產品之間距離太遠了,我們越來越不知道自己是誰,也越來越迷失自己。或許,我們離人的概念也越來越遠了,這難道不是一種悲哀麼

相關焦點

  • 世界讀書日,《人類簡史》推薦——講述人類從動物變成上帝的書
    或許有人會很茫然不知該看什麼書,那麼筆者就給大家推薦一本書——《人類簡史》。《人類簡史》的作者尤瓦爾·赫拉利是以色列的青年歷史學家,到目前,他出版了三部簡史。《人類簡史》、《未來簡史》和《今日簡史》。《人類簡史》是他簡史三部曲的第一部,2012年首次出版,暢銷全球,在全球範圍內都產生了較大的影響。他以一個較為宏觀的視角,講述了人類從動物進化到現在,甚至成為神的歷程。
  • 豆瓣評分9.1的《人類簡史》,到底揭開了哪些人類秘密?
    有人說這是一本奇書,因為此書不過二十幾萬字的篇幅,就系統地闡述了人類是如何從「白手起家」到如今的「主宰世界」。也有人說這本書流於表面,個人觀點很重,廣而不精。沒辦法,這個世界就是這樣,總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那麼今天,我們就來客觀地解讀一下這本高分書籍。
  • 《時間簡史》到底講了什麼?
    提到霍金,你肯定想到他癱瘓在椅子上的畫面,還有那本風靡全球的《時間簡史》。這本書很早就想看了,但總苦於一個機遇或者說一個充分的理由,因為這本書裡面包羅了很多知識,我怕自己淺薄的見識「玷汙」了這些知識。《時間簡史》這本書讀的人可能不多,但我相信只要讀過這本書的人就一定有這樣一種感覺:時間存在嗎?如果不以時間定義時間,沒有明表鍾在特定的空間控制,我們所稱之為時間的東西到底是什麼?《時間簡史》所闡述的大部分內容都會牽動你的每一根神經,讓你為之動容,為之感嘆。這是一本科學界的劃時代著作。
  • 《大英博物館人類簡史》:站在上帝視角,欣賞人類文明!
    比如咱們很熟悉的《大英博物館世界簡史》,用100件展現了人類200萬年文明史,濃縮、易讀、深刻。 今天我們推薦大英博物館最新推出的一套藝術作品:《大英博物館人類簡史》《大英博物館動物簡史》。它有很多非常顯著的優點,值得去細細品讀。
  • 《人類簡史》《未來簡史》《時間地圖》 | 這三本書,為您娓娓道來.
    科學革命之後,人類獲取知識的公式:知識=實證數據 × 數學想知道某個重要問題的答案,我們會收集相關的實證數據,再用數學工具加以分析。人文主義時期,人類獲取知識的公式:知識=經驗×敏感性想知道某個重要問題的答案,我們需要連接到自己內心的體驗,並以敏感性來觀察它們。
  • 《未來簡史》:人類步入巨變的前夜?
    但是現在,人類第一次有可能改變這一生命模式,進入智能製造和設計的無機領域。    讀懂歷史才能看透未來。尤瓦爾·赫拉利的《人類簡史》在全世界有42種語言的版本,在中國也有數百萬冊銷量,讀者讚嘆「原來歷史書讀起來可以這樣有趣」。在《未來簡史》中,作者延續了他特別的視角和靈動的筆觸,站在歷史的過去看未來,開篇的一段關於草坪歷史的講述就讓人耳目一新。
  • 《人類簡史》中的諸多疑點,人類起源的真相到底是什麼?
    關於人類起源,《人類簡史》中的論點是智人起源於東非,然後逐步走遍世界的每一個角落,然後智人每去到一個地方,會與當地人種產生戰爭或者種族融合。這個論點看起來表面波瀾不驚,其實仔細想來,則有很多不能互補的疑點與漏洞。比如,智人走遍世界每個角落,從原始,是什麼原因讓智人發生遷移?
  • 《人類簡史》作者赫拉利開啟抖音直播
    他的《人類簡史》《未來簡史》《今日簡史》為人類歷史與未來建構了一套宏大的敘事,滿足了人們對於宏偉歷史的久違渴望,這也是它們得以成為全球超級暢銷書的原因。近日,赫拉利又一次與中國網友隔著屏幕相見。作為「都來讀書」全民閱讀計劃的領讀人,他通過自己的抖音號@尤瓦爾·赫拉利直播,與網友分享了對未來世界的洞見。
  • 霍金預言2600年人類消失 霍金到底對人類有什麼實質性的貢獻?
    霍金表示,如果想擺脫滅絕滅絕命運,人類需要重新尋找新的家園,離太陽系最近的半人馬座阿爾法星是人類最大的希望。  這不並是霍金第一次發出「末日」預言,我們來看下霍金預言時間表。  霍金預言時間表  1、2032年地球進入冰河時代,全球將變冷  2、2060年人類必須離開地球  3、100年人類進入外太空,新人類出現  4、2215年地球將面臨毀滅。  5、2600年地球變成熾熱的「火球」。  霍金預言到底靠不靠譜呢?
  • 《人類簡史》:從動物到上帝,一部人類歷史的說明書
    或許真正該問的問題不是我們究竟想要變成什麼,而是我們究竟希望自己想要什麼。人類的迅速崛起,簡直不可思議,我們曾是像老鼠一樣不敢暴露、像羊一樣無力、像所有動物一樣苦苦掙扎在食物鏈上的「普通動物」。人類,曾是一種沒有什麼特別的動物。有人曾將宇宙出現至今比作一天,而人類的出現,不過是在這最後一天的最後一秒,但卻就是在這最後一秒,人類發生了大的「質變」,學會了運用宇宙規律,學會了用火,學會了將手伸向外太空,人類這個「普通動物」用雙手構建了一個宏偉藍圖。
  • 《人類簡史》三部曲 從動物到上帝,對人類社會最精確的剖析
    相信各位讀者都思考過,人類從哪裡來,又要到哪裡去,為什麼只有人類有智慧呢?這本《人類簡史》用一個旁觀者的視角解釋了人類的發展史,包含了從原始智人到現在社會的發展全過程。《人類簡史》用一種物種研究的視角來觀察人類的發展過程,有講故事的方式來講述人類的進步。從第一個智人使用工具,發展到國家王權更替,再發展到現代社會,這本書詳細地描寫了人類的發展過程。即講述了外部原因,又描述了人類本身,看完這本書你會明白,原來人類是一種同時活在想像和現實中的物種,人類活在「雙重現實」中。
  • 《生命簡史》:人類不是地球生命演化的旁觀者
    而研究自然的歷史,即便是在以上億萬年為時間單元的地質史中,講述地球40多億年來生命起源與演化的歷史,也是極為少見的。探索生命演化歷程有什麼用?地質學家探究漫長歲月中地球上發生的那些事兒,是否真實可信?這是個問題。一百多年來,伴隨著新技術新方法的應用,地質古生物學中很多已經成為定論的內容,都在不斷地改寫。可以這麼講,自然的歷史就是一個不斷被改寫的歷史。
  • 人類:一種也沒什麼特別的動物——讀《人類簡史》
    首先我必須承認,我不是一個客觀的人,我不認為人類是一種沒什麼特別的動物。其次尤瓦爾·赫拉利是一個歷史奇人,他寫的人類簡史能「火」遍全球,我是真心佩服。這本書第一章標題就是:人類:一種也沒什麼特別的動物。
  • 《未來簡史》讀後感(三):人工智慧將取代人類?
    未來到底會怎樣?這個引人深思的問題,一直困擾了許多代人。但無論是誰,那些科幻小說 電影關於未來的描述大多都是以人類為中心作前提的。然而《未來簡史》卻提出了未來人工智慧可能會取代人類,頓時社會上一片譁然,各位大咖紛紛議論起人工智慧
  • 《一本好書》看人類起源,王自健解讀《人類簡史》
    源於《人類簡史》這本書的特殊性,王自健一個人站在舞臺上,從頭到尾一人解讀,發現很是有趣,也被王自健所折服。王自健已經從農業革命進入到科學革命,而我,還是處於認知革命時期。《人類簡史》講述了人類社會的四個時期:認知革命、農業革命、人類的融合統一以及科學革命。
  • 霍金去世 | 他到底對人類有什麼實質性的貢獻?
    那麼人類將何去何從呢?霍金表示,如果想擺脫滅絕滅絕命運,人類需要重新尋找新的家園,離太陽系最近的半人馬座阿爾法星是人類最大的希望。霍金到底對人類有哪些實質性的貢獻呢?基本介紹  史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1942年1月8日出生於英國牛津。出生當天正好是伽利略逝世300年忌日。
  • 聽霍金講述黑洞:時間簡史從大爆炸到黑洞(視頻)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聽力>聽力視頻>新聞視頻>正文聽霍金講述黑洞:時間簡史從大爆炸到黑洞(視頻) 2019-04-11 09:11 來源:新東方網整理 作者:
  • 《未來簡史》預言人工智慧終結人類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高秋  崔曉冬】以色列75後新銳歷史學家尤瓦爾·赫拉利於2014年撰寫了一部《人類簡史》。這本書一經上市便轟動國際,引發30個國家爭相購買版權,併入選比爾·蓋茨、扎克伯格等諸多名人的年度書單。時隔兩年多,《人類簡史》的姐妹篇《未來簡史》問世,再度引發西方思想界熱議。
  • 《未來簡史》:人類的新議題是什麼?永遠流動的數據就是生長!
    花了比較長的時間才看完尤瓦利·赫拉利的《未來簡史》。這本書給出了明確的思維導圖,章節分明,主旨清晰,作者不遺餘力在每章前都交待本節的內容、要解決的問題,所以道理說不會帶給我閱讀的困難。它講述了人類歷史已經克服的問題——饑荒、瘟疫和戰爭,並提出了人類新的議題——長生、快樂與幸福、神性,後面講述是人類與其它動物的本質區別——利用虛構故事,互為主體建立有意義之網,賦予世界意義。由於科技的興起,人的信仰開始發生改變,有了宗教與科技之爭,人文主義所謂的靈魂、心靈、自我被科技的力量擊破,數據主義開始成為人類的信仰,由數據進行自我的解釋,而不是交由神或自我。
  • 現象級神書《人類簡史》知識漫畫出版!把人類歷史變成脫口秀現場...
    他大膽地將時間推回到140億年前宇宙大爆炸那一刻,用超越民族國家的視野,打破學科邊界,全面闡述地球上智人的發展歷程,為我們講述地球和人類自己的完整故事。此書一出,便成為「現象級高品質暢銷書」。豆瓣評分高達9.1,被翻譯成60多種語言,全球暢銷1600萬冊。榮獲2015年中國國家圖書館「文津獎」,C位當選英國《衛報》評出的「21世紀最好的100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