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簡史》此書,核心要解決一個問題,闡述一個趨勢。核心問題是智人是怎麼一步一步變牛逼以及為什麼牛逼的。趨勢是人類必將走向大同世界。
這本書所跨學科包括了考古學、歷史學、心理學、社會學等等,視野極其寬闊,從智人的發展看起。但是與其說是內容吸引人,更是其看待世界的視角讓人眼前一亮。最吸引我的觀點是那個「迷因學」,我們站在現在的角度覺得政府,社會,自由,民主,博愛,資本主義等等都是必然,但是如果我們站在演化或者是地球的角度上來看,這只是各種偶然的相互作用。這種偶然性是貫穿整本書的,而且更加重要的是,整本書也沒給這些偶然性以必然的證據和論斷,這是本書的高明之處。
整書要解決的核心問題就是「智人為什麼牛逼以及怎麼牛逼起來的?」本書共四大部分,其實就是分階段地幫助我們來解答這個問題,認知革命、農業革命、制度革命(人類的融合統一)以及科學革命。這四場革命的內核都是進化和演變,而進化的根本問題是生存壓力。
因為我們會說別人壞話,產生八卦,因此我們能夠成為一個3-30人的群體,通過分工合作的方式來狩獵更大型的動物以應對生存壓力(以食物壓力為主)。在這個層面上,我們戰勝了同時代的其他人種比如尼安德特人。又因為我們會講故事,會賦予無生命的東西以意義,產生了最初的拜物教或者是萬物有靈的初級宗教階段,讓我們突破了100人的互動上限,成為了以社群為組織形式存在的人種。
由於人數突破100人,為了養得活這麼多人,就演化出農業革命以及對小麥,粟的馴化,解決了大量人口的食物問題。但是出現了另外的問題就是人們生存空間的重疊造成了衝突。如何解決衝突呢,就產生了制度設計。
制度是我最迷戀也最信仰的,人類的三大核心制度就是經濟制度、政治制度、整合制度。借用美國社會學也是80年代全世界最流行的社會學範式為框架來分析一下這個問題。社會學的結構功能主義學派認為,任何一個系統都可以分成AGIL四個子系統來共同協助實現上一級系統的目標。AGIL分別是適應(Adaptation)、達鵠(目標達成Goal attainment)、整合(Integration)以及維模(Latent pattern maintainance)。適應的子系統是為了達成上一級系統的目標,需要獲得外部系統的資源。達鵠是系統必須有能力確定自己的目標次序,並且調動系統內部能量來集中實現。整合是子系統間需要協調一致,共同發揮作用。維模是在未知系統的整體有效性。
任何一個系統都可以分解為此四大系統框架來進行分析,人類社會也一樣。我們看一下人類的核心制度。經濟制度就對應的是「適應」,人類需要通過經濟制度來激發人人物物交換,促進人類從自然界不斷調動資源。政治制度就是「達鵠」,也就是社會制度,比如國家之間的攻伐,重大建築的建造等。宗教制度就是「整合」及「維模」,通過超越此岸世界的規則來維持社會的穩定和前進。所以,整個人類的制度都是圍繞這四大功能創造的概念。
解決完了一個核心問題,那就要解決人類的整體趨勢,也就是合而為一的世界。本書推測是未來必然有統一政府,有地球村。而由於科技的發展,人類可能會進化到另外一種生物,或者就是我們自己創造出來的神。
這個趨勢我不否認。但是站在如此宏大的視角之前,我們應該反思的是進化的目的。如果單純從快樂或者幸福的角度來說,我們可能沒有智人幸福。借用馬克思的異化概念,我們分工太細緻,導致我們離自己所製造的產品之間距離太遠了,我們越來越不知道自己是誰,也越來越迷失自己。或許,我們離人的概念也越來越遠了,這難道不是一種悲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