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音階(Diatonic Scale)的產生
C到G是和諧的五度音程,同時也是在物理上容易被發現的泛音音程。透過五度的協和模進,找出後面這幾個音。接著把他們調整到一個八度內,便產生了 C D E F# G A B 這七個音。
由於最後產生的 #F共鳴效果弱,故使用F音取代之。那就是我們最熟悉的 C D E F G A B。不含任何升降記號。其實自然音階一點也不自然,它是人工選擇後的結果。
同一八度內不同律管長度產生不同律音
在發現音律過程,如果採用不同長度會有不同音律,以長度1律管發出聲音為C的Do, 其他長度能產生不同的音律,諸如 :
8/9 Db(小二度)、7/8 D(大二度)、6/7 Eb(小三度)、4/5 E(大三度)、3/4 F(完全四度)、2/3 G(完全五度)、3/5 A(大六度)...
其他的音律也都可以透過不同長度律管來吹奏出相對音程樂音。
但是, 很直覺的推測,你是一個遠古時代人,你沒什麼特殊工具,要把律管變短,你會做的第一個選擇是? 合理的選擇是分先兩等分也就是 範例1 , 再來分三等分 範例 2(產生五度音程), 再來分四等分 範例 3(產生四度音程)。你總不會一開始就選擇用1/π這種鬼長度吧?
我們再回頭來看看剛剛那些疑問 :
1. 為什麼要創造五度圈、四度圈? 為什麼不是三度六度?
2. 為什麼 C 大調音階中,五度音四度音會如此重要?
3. 和弦行進為什麼常使用 I - IV - V ?
4. 為什麼是完全四度、完全五度?為什麼這兩個比較和諧?二度三度六度七度卻不是完全音程?為何這幾個相對不和諧?
只要能夠回答完全四度、完全五度為什麼比較和諧,基本上其他的問題也就都差不多能回答了。
所以最核心的問題其實應該是這麼描述 :以長度1律管為基準音,為什麼2/3 律管的五度音程,比起 7/8(大二度)、6/7(小三度)等這些音程相對和諧?
為何五度音會勝出?為何相對和諧?
這個問題有幾種角度來詮釋(未必正確,包含我的猜測,歡迎各位一起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