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委內瑞拉,大家可能都清楚,近幾年國內經濟持續下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表示,委內瑞拉通脹率去年或達數萬倍。嚴重的通貨膨脹,使經濟不堪重負。有人不解,委內瑞拉與沙特都堪稱「黑金王國」,擁有巨大的石油儲量,為何委內瑞拉卻沒有沙特有錢?其實委內瑞拉的缺錢,還真與石油儲量關係不大。委內瑞拉是名副其實的石油大國,二十年前探明的石油儲量已排名世界第五。2011年又以2965億桶的石油儲量,排名世界第一,比沙特的儲量多300億桶。
據美國最新估算,委內瑞拉的重油儲量超過5000億桶,這比外界的普遍認同數量翻了一倍還多。單一個奧裡諾科石油帶的儲量就已超過沙特2640億的儲量。
為何委內瑞拉不能將巨量石油變成金錢呢?原因如下:
首先,委內瑞拉石油的油品太差,開採成本過高。
委內瑞拉已探明的大部分石油屬於高硫原油(重油),這種油以油砂形式蘊藏於較深的地層,與沙特的輕質原油有不同,重油須經提煉及混合後才能出口。委內瑞拉的重油特性,決定了其開採技術複雜且費用高昂。在輕質原油存量較多的情況下,油氣企業不願去開採重油,不賺錢且難度大的生意誰都不願做。
從日產石油量來看,最多的當屬沙特,最高是日產近1000萬桶。再看委內瑞拉,日均產量才200萬桶,排不進前十。這一數據,再次表明重油的開採難度。從開採成本來看,沙特、卡達、科威特和阿聯的開採成本都小於十美元,伊拉克的小於二十美元,而委內瑞拉的成本則為23美元,屬於高成本的範疇。各方面的數據都顯示,委內瑞拉的原油在國際競爭中沒有優勢。中東石油之所以開採成本低,主要是他們的油田大多是自流井,鑽個不太深的眼就會噴油。委內瑞拉的成本幾乎是沙特的十倍,比俄羅斯都要高很多。在這種天然劣勢下,委內瑞拉石油顯然沒有沙特的賺錢,這也說明石油儲量與能賺錢是兩回事。
從全球石油品質來看,委內瑞拉的原油品質幾乎是最差的,比起最好的北海布倫特石油簡直就是千差萬別。兩種原油體現在價格上,同樣是不可同日而語。
其次,委內瑞拉石油設施投入太少,開採技術落後。
石油要想保持產出,必須得有前期的巨大投資和技術積累,而委內瑞拉恰恰在這一方面錯失良機。委內瑞拉石油持續的國有化,使得私有資本急劇減少。在上世紀石油最賺錢的時期,委內瑞拉沒有對石油基礎設施加大投資,結果使得日產量出現下滑趨勢。隨著私有資本投資的不斷減少,產能開始更加萎縮。這樣就形成一個惡性循環,投資和產能只會越來越低。十年前,委內瑞拉規定當油價漲到80美元以上時,油企需將90%利潤進行上繳,國際資本紛紛撤離。政府將收繳上來的錢全部用於社會福利,投向石油方面的資金幾乎沒有。就這樣,委內瑞拉石油設施和技術還是幾十年前的水平,致使石油勘採更加困難。
這些因素都使得委內瑞拉重油提煉不純,很難達到國際標準。另外,與重油混合的輕質油需要大量購買,而委內瑞拉的經濟又難以支撐,使石油難有賣相。
最後,委內瑞拉石油在歐美沒市場,出口困難重重。
委內瑞拉石油第一消費國應是美國,但因眾所周知的原因,致使其石油難以進入美國市場。由於美國的因素,儘管歐洲需求量很大,但也是以俄石油為主。除了美歐外,委內瑞拉周圍再沒有消費國。我國和日本也是石油進口大國,而委內瑞拉距東亞的直線距離有一萬多公裡,海運距離更遠,將近有三萬公裡。
委內瑞拉與沙特和奈及利亞相比,顯然沒有優勢。距離是一方面原因,其實更重要的原因還是一些國家因素的存在,使得委內瑞拉石油很難找到好的買家。另外,委內瑞拉的經濟結構比較單一,太過依賴石油收入,國民經濟一直處於入不敷出的狀態。儘管委內瑞拉的石油儲量巨大,但這並不意味著就能賺錢。
(文章來源:野史也是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