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金十數據」原創文章,未經許可,禁止轉載,違者必究。
短短數年,在拉美這片富有魔幻色彩的土地上,委內瑞拉就給外界上演了一場荒誕的「人間悲喜劇」。此刻,把現實的鏡頭拉近到委內瑞拉境內:物資奇缺、物價飛漲、暴亂頻發、餓殍載道、居民大規模出逃等猶如人間煉獄的悲慘景象時時再現。
只是歷史沒有忘記,堪稱「石油王國」的委內瑞拉也曾擁有過風光無限的黃金時期:早在1970年代,憑藉世界第一石油儲量的天然優勢,委內瑞拉靠出口石油,賺取大量外匯,一度獲得「南美沙特」的稱號,從而成為拉美首富並躋身全球最富有的20個經濟體之一。
然而,委內瑞拉只用了不到20年的時間,就從大繁榮走向了大崩潰。那麼委內瑞拉如何從拉美首富變成經濟破產國?為何委內瑞拉擁有巨量石油卻沒有沙特有錢?毫無疑問,在委內瑞拉驚人轉變的背後,必定隱藏著一些鮮為人知的秘密。而這些秘密,本文將一一解碼。
1、南美沙特: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富二代
1498年8月1日,歐洲航海探險家哥倫布在航海日誌中記錄道:清晨,遠方出現一個島嶼,命名為聖島,並未駛近。這個第一次進入西方人視野的神奇海島,正是委內瑞拉。如哥倫布初次命名聖島寓意一樣,地處南美洲的委內瑞拉是一個被上天饋贈無數珍寶禮物的國家,是名副其實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富二代。
其一,擁有舉世無雙的自然資源
委內瑞拉地處南美洲大陸北部,擁有安第斯山脈的高峰、漫長的加勒比海岸線、星羅棋布的沿岸島嶼、生活著各種野生動植物的大草原、蒸騰著水汽的亞馬遜河、點綴著平頂山的稀樹大草原,各種自然資源在這裡應有盡有。從大西洋吹來的溫暖季風滋潤著這片土地,全年氣候適合農作物生長,據統計,委內瑞拉的可耕地面積在4000萬公頃以上。
更別說令外界垂涎的豐富礦藏儲備,委內瑞拉的石油、天然氣、金、銀、銅、鐵儲量均在世界名列前茅,完全可以建立起一個自給自足的工業體系。
資料顯示,2011年委內瑞拉以2965億桶的石油儲量,排名世界第一,比沙特的儲量多300億桶。據美國最新估算,委內瑞拉的重油儲量超過5000億桶,單一個奧裡諾科石油帶的儲量就已超過沙特2640億的儲量。這位富二代還擁有世界級的大金礦、鑽石礦、拉美地區僅次於巴西的鐵礦。
換而言之,坐擁如此豐厚資源的委內瑞拉隨便做什麼一輩子都是衣食無憂:可以種種田,搞搞農業;開開礦,出口能源;發展工業,出口產品,每一條路都是強國富民的好方法。
其二,碰上石油時代的鼎盛時期
確實如此,委內瑞拉選擇走捷徑——什麼都不做,就靠石油出口賺錢。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到20世紀70年代中期,是世界石油工業急速成長的「黃金時期」,受需求大增的影響油價也迅速膨脹。
特別是上世紀70年代,兩次石油危機不斷推動油價飆漲,1974年原油價格首次突破每桶10美元,1980年則首次突破每桶30美元。在此期間,委內瑞拉GDP增速波動上升,一度觸及7.7%,與同時期的拉美鄰國相比,委國經濟發展水平最為領先,貧富差距也最小。
當時的委內瑞拉是一個充滿活力且基本穩定的民主國家。美國富豪洛克菲勒還在委國買下油田以及廣闊的牧場,洛克菲勒的家人還常常和當地好友策馬奔騰,品味美酒。那也是委內瑞拉人的最為快樂的時光,毫無負擔在全球買買買,創下世界上最大的蘇格蘭威士忌消費量,日益壯大的中產階級開著凱迪拉克和別克,揮霍的上等階層則飛往邁阿密大肆購物,協和飛機每周從巴黎飛往委內瑞拉,該國女性成為環球小姐選美大賽的常年贏家……
委內瑞拉美好生活的前景吸引了來自拉丁美洲其他地區和歐洲的數十萬移民,他們幫助建設委國首都加拉加斯,令其成為該地區最具吸引力的現代化城市之一:有漂亮的委內瑞拉中央大學、一流的現代藝術博物館、優雅的鄉村俱樂部以及一系列精緻的酒店和精緻的海灘等。
2、委內瑞拉由富變貧的轉折點
在70 年代的石油繁榮期間,委內瑞拉外交官阿方索曾預測,委內瑞拉對石油的依賴將使其陷入貧窮。他憤慨表示:「十年後,二十年後,等著瞧,石油會讓我們毀滅,這是惡魔的排洩物。」如今來看,預言成真,那委內瑞拉究竟是在什麼時候開始變得一團糟的?究其根源,委內瑞拉由富變貧的轉折點有三個:
(1)將石油產業「國有化」
委內瑞拉石油工業早期為西方石油公司壟斷,不過在石油產量達到380萬桶/日的歷史最高水平之後,1976年委國實行國有化,對外國石油資產實行贖買政策,石油生產、加工和貿易進入國有化階段。
但鑑於國有化後管理和技術水平無法滿足石油工業發展的需求,委國不得不重新對外開放石油工業,1993年當時的議會通過立法,以國際招標方式選擇外國石油投資者。因此,1997年委內瑞拉石油產量曾升至350萬桶/日,接近歷史新高。
然而,1999年查維茲上臺後宣布將所有產業全面國有化,大量的石油公司被重新收歸國有,這一做法損害到外資利益,美國資本家相繼撤出在委國投資的眾多石油公司,這將導致什麼結果?委國石油產量大幅下滑。
由於本身委國在石油設施投入就太少了,失去外資投資,委國石油開採技術提升方面基本為零;加之委國已探明的大部分石油屬於必須經提煉及混合後才能出口的重油,這就決定了其開採成本高昂。關鍵的是,石油國有化的另一惡果,便是腐敗橫行。國際反腐機構透明國際一度將委內瑞拉排為全球第九嚴重的腐敗國家。
委國的石油開採成本過高、開採技術落後、國企效率低又腐敗,這樣的情況下,委國石油的產量如何上得去?自然也不能將巨量石油變成金錢。
(2)推行不切實際的高福利制度
1999年2月查維茲宣誓就職時,引用了智利詩人聶魯達的詩句:「每過一百年玻利瓦爾就將復活,每過一百年人民覺醒時,委內瑞拉便甦醒一次。」事實上,他卻是將委內瑞拉推向黑暗深淵的關鍵人物。
委內瑞拉窮人將查維茲視為「自己的父親」,為了解決委國過大的貧富差距以及低下的生活水平,這位父親也是不遺餘力,將石油、通訊業、水泥製造業、鋼鐵製造業的私營公司進行國有化後,又宣布全民醫療免費,教育免費,住房免費,甚至連汽油和工資都免費,這種福利曾經一度超過了全球排名前五的北歐國家。
這個出發點是好的,但是全面實行起來有一個前提條件,即委內瑞拉的經濟命脈——石油,要一直提供源源不斷的財政收入。說來也湊巧,查維茲任職期間幸運地趕上了油價復甦,國際油價急速上漲,一度高漲十年,到了2008年,油價甚至攀升到了每桶150美元。
在查維茲模式下,委內瑞拉中下層人民越來越依賴國家慷慨的饋贈,一張選票就可以帶來美好生活,自然不願意通過個人奮鬥來擺脫窮困的處境。在這表面的國富民強光環下,委國民眾的幸福感十分強烈,2013年委內瑞拉還被評為世界上最幸福的國家。
(3)與北美第一經濟體矛盾重重
雖說委內瑞拉是南美各國中距離美國最近的國家之一,但是該國的」心」離美國十萬八千裡遠。由於理念不同,委內瑞拉處處與美國「唱反調」。
為了掙脫美國「後花園」的桎梏,委內瑞拉在2001年成功阻擾了美國拓寬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的範圍,直接打消其拉美和北美體系進一步融合的想法。並且還加強與古巴、伊朗、俄羅斯等持有同樣理念國家的關係,和北美最大經濟體的關係日趨緊張,為日後的遭遇埋下隱患。
3、從天堂到地獄,拉美首富光環褪去
在石油詛咒「怪圈」中,有著海市蜃樓般繁華假象的委內瑞拉實則百病纏身。油價高歌猛進的年代,許多同委內瑞拉一樣資源豐富的國家紛紛實行經濟多樣化,以免日後遭遇風險時走投無路。過去數十年間,當哥倫比亞、巴西等拉美鄰國積極發展本國農礦產業,彼時委內瑞拉卻絲毫不為所動,依仗拉美最大產油國的盛名,委國繼續享受石油紅利,其收入的95%都來自石油出口,而90%的商品都依賴進口。這將帶來什麼後果?
首先,成也石油,敗也石油
作為全球石油儲備最豐富的國家,委內瑞拉僅是賣賣石油就能過上極為滋潤的生活,但是委內瑞拉的經濟過於單一,嚴重依賴石油出口,沒有實現多元化的發展,每當國際油價下跌之時,它的經濟就會出現一道大裂痕。上世紀80年代,因為全球石油需求減弱,國際油價下跌,委內瑞拉經濟險些崩潰,所幸家底豐厚及油價復甦讓其躲過一劫。
然而,2014年國際油價驟然大跌以來,委內瑞拉單一經濟模式的風險徹底暴露,石油收入的大幅減少,讓委國石油公司出現了資金斷鏈甚至負債纍纍的情況,隨之而來的還有這個國家財政收入的斷崖式暴跌。
遺憾的是,委內瑞拉不斷與北美最大經濟體產生摩擦,最終遭到了美國的嚴厲制裁,這對原本就奄奄一息的經濟現狀無疑是雪上加霜。
美國不買委內瑞拉的石油,其他國家也不敢買,歐洲市場又主要進口俄羅斯石油為主,東亞市場離委內瑞拉直線距離有一萬多公裡,海運距離更遠,將近有三萬公裡。也就是說,受到限制的委內瑞拉石油出口困難重重,「財路」幾乎堵塞。
其次,瘋狂的印鈔機吞噬一切
沒有了主要收入,面對日益空虛的國庫和難以支付的社會福利帳單,缺錢的委內瑞拉怎麼做?選擇了印鈔,這讓委內瑞拉掉入惡性通貨膨脹的巨大黑洞中。
畢竟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一旦國民形成了生活與思維的惰性,任何對福利政策的削減,都會導致民眾的不滿乃至暴動。為了獲得民眾的支持,委內瑞拉只能發放天量貨幣來維持先前的許諾,別無他法;但這卻無異於飲鴆止渴:濫發貨幣,帶來通貨膨脹,大量外資出逃,強勢玻利瓦爾成為世界上最弱勢的貨幣。
於是乎,委內瑞拉的物價不斷走高,通貨膨脹不斷上漲。2018年委內瑞拉通貨膨脹率還達到驚人的1000000%,堪稱世界上通貨膨脹率最高的國家。在這裡,玻利瓦爾已經失去了它的貨幣屬性,完完全全的淪為了一文不值的廢紙。更慘的是,委內瑞拉幾乎所有日常用品都需要依賴進口,但在美元主導的國際貿易體系中,100萬玻利瓦爾連一瓶可樂都買不起。
在2019年「全球痛苦指數」中,委內瑞拉連續第5年被評為全球最慘經濟體。而外界普遍認為石油和美元是導致委內瑞拉經濟由富返窮,由天堂到地獄的兩大罪魁禍首,但果真如此嗎?正如茨威格所言:所有命運的饋贈,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
文 | 李澤鈽 題 | 凌明 圖 | 饒建寧 審 | 程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