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國內民航業發展存在著重客輕貨的現象,儘管近年來對航空貨運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但貨運基礎設施建設總體上仍滯後於需求,地面配套與延伸服務仍不能有效支撐不斷提升航空貨運服務品質的要求,與世界民航強國相比,在基礎設施布局、運行效率、服務品質和管理水平等方面仍有一定差距。未來,隨著《中國民航四型機場建設行動綱要(2020-2035年)》、《關於促進航空貨運設施發展的意見》等行業政策的進一步落實,預計國內航空貨運市場將迎來快速提升時期。
國內航空貨運市場規模下行
隨著中國民用航空業的發展,我國民航貨郵運輸總量不斷提高,但從2016年開始國內貨郵運輸增速逐年下降。據民航局統計資料顯示,2019年全行業完成貨郵運輸量753.2萬噸,同比增長2.0%,比2018年下降2.6個百分點。2020年1-10月受新冠疫情影響全國完成貨運量538.6萬噸,同比下降12.0%。
國內外航空貨運發展差距較大
從全貨機數量規模來看,截止到2019年底,中國大陸地區註冊全貨機數量僅有173架,與國外行業巨頭UPS、FedEx、DPDHL企業擁有的全貨機數量相差較大,其中FedEx擁有全球最多的全貨機數量679架。反映出國內航空貨運基礎設施水平與發展國家相比還有較大差距。
註:FedEx數據為企業財年數據,從2019年6月1日-2020年5月31日,其餘數據為2019年全年數據。
從不同運力貨機佔比結構上來看,國內大運力貨機佔比22%,而全球平均水平為29%,大運力貨機一般用於國際貨物運輸(尤其是洲際航線),反映出我國大運力全貨機佔比較低以及國際貨運航線開通較少。
從跨境業務佔比來看,我國航空貨運中,跨境貨運業務佔比69%,低於全球87%的平均水平,另外我國的國際貨運航班中,中國航司佔比42%,不足一半,反映出目前我國在國際航空貨運上自主可控程度低,較大程度上依賴國外貨運航司。
目前我國的航空貨運市場集中度較低,大多由臨時性的航班構成,或利用客貨混搭的形式開展貨物運輸業務。而國際上領先的航空公司,例如卡達航空、漢莎航空等,都實現了客貨分離,建立專門的貨運航空企業,並根據相關的需求,建立專業性較強的服務體系。整體來看,目前國內外航空貨運服務水平差距較大。
政策層面將助推行業快速發展
為了讓中國航空貨運行業走上更為規範、快速的發展道路,國家發布了一系列行業發展相關的政策法規,也會航空貨運行業發展營造良好的政策氛圍。
其中,國家民航局於2020年1月發布的《中國民航四型機場建設行動綱要(2020-2035年)》,明確國內民航「四型機場」(即平安、綠色、智慧、人文)的發展定位,並從行業發展角度為四型機場建設提供了指導思路和實施路徑。國家相關政策的出臺,對完善基礎設施規劃建設,促進機場地面服務準入、優化機場貨運流程、加大航空物流新技術新裝備供給等方面帶來極大的促進作用,有利於完善我國航空物流基建體系,優化資源配置,形成流暢的航空物流體系。
2020年8月,國家發改委和民航局聯合發布《關於促進航空貨運設施發展的意見》,結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我國航空貨運體系暴露出的問題,重點就完善提升綜合性機場貨運設施能力和服務品質、穩妥有序推進專業性貨運樞紐機場建設、全面提升航空貨運設施使用效能等方面提出多項舉措。政策出臺有利於促進航空貨運設施發展,對集聚和優化航空要素資源配置、提升航空貨運企業國際競爭力、促進民航業和物流業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以上數據及分析來源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航空貨運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