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消息,AI「大神」YannLeCun給了在這次人工智慧浪潮中到處製造話題的索菲亞團隊一記暴擊。YannLeCun終於還是沒忍住,站了出來,怒噴機器人索菲亞是一場徹頭徹尾的騙局。今日的機器人行業還有哪些值得關注的重要內容呢?下面一起來了解詳情。
小選手的機器人大賽
1月7日,隆回縣舉行首屆青少年機器人大賽,來自全縣各中小學校的165名小選手參加了「平衡橋」、「 九宮格」、「擂臺賽」、「 懸崖勒馬」、「能力風暴」等11個機器人競賽項目。大賽掀起了青少年科技創新的新熱潮。
機器人大賽展才能
1月6日,河南省鄭州市第24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機器人競賽在鄭州二中舉行。來自全市680餘支隊伍的1500多名中小學生參加了機器人創意比賽、FLL機器人工程挑戰賽、軌跡賽等八大類競賽的角逐,感受科技世界的魅力和樂趣。青少年機器人競賽鍛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了學生創新設計、團隊合作和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
AI大神怒噴機器人索菲亞:這是場徹頭徹尾的騙局
AI「大神」YannLeCun給了在這次人工智慧浪潮中到處製造話題的索菲亞團隊一記暴擊。
YannLeCun終於還是沒忍住,站了出來,怒噴機器人索菲亞是一場徹頭徹尾的騙局。
1月4日,他在美國科技媒體Business Insider上看到了一段對機器人索菲亞的採訪視頻。視頻裡,索菲亞延續了自己一貫以來和人類談笑風生的風格。
聽起來,索菲亞已經自我意識覺醒了,懂得為機器人同類爭取權益,或許以後還能成為機器人工會的「索主席」。
YannLeCun在Twitter上轉了這條視頻,並毫不客氣地送上了自己的評論,說索菲亞之於AI,就像魔術之於真正的魔法。也許我們應該把這稱為「對AI的貨物崇拜」、「AI界的波將金村」或者是「AI版的《綠野仙蹤》」。換句話說,這根本就是扯淡。
移民火星住哪?蓋房的事就交給AI機器人Justin吧
如果說移民火星的條件都成熟了,那麼人類就需要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抗高壓,還能在極端工作環境下出色地完成任務的機器人來幫忙了。
德國宇航中心DLR研發團隊,花了十年時間優化人型機器人Justin的物理性能,指望它能解決火星上人類住房問題。
如今,Justin已經可以使用工具,拍照並上傳,精準抓住飛行中的物體,以及躲避障礙物。
得益於AI近期的高速發展,Justin現在擁有了自己的思考能力。
一般的機器人,需要預先嵌入程序,並且它們的每個行為都需要有明確的指令。但Justin和外面那些徒(yao)有(yan)外(jian)表(huo)的機器人不一樣,它可以自行解決很複雜的任務(哪怕程序裡沒有涉及到這些任務)。
細思極恐!如果有一天機器人會變壞犯罪怎麼辦?
安吉拉·納格爾在她的《Kill All Normies》一書中,詳細描述了我們今天所知的「右翼」的崛起。在這本書中,安傑拉·納格爾將「巨魔」(trolls)的行為描述為「離經叛道」,是過去10年網絡上盛行的文化產物。「離經叛道」是一種挑釁,往往是為了挑釁,在反諷和真誠的波動之間模糊界限。納格爾對網際網路黑暗角落的深入研究表明,這種態度已經在網絡上發展,並滲透到主流人群中。人類很容易受到這種精神狀態的影響——現在很明顯,人工智慧也是如此。
機器人進化論:新的感官能力觸動寒武紀大爆發
進化之美在於兩種互補的力量:簡單和複雜。地球上數量龐大的物種均起源於「適者生存」這個簡單的規則。不論你有兩條腿還是四條腿,或者根本沒有腿,都無所謂,你在這個星球上以什麼樣的形態存在並沒有唯一答案。
機器人也是如此。我們正處在一個你可能稱之為機器人爆發性增長的邊緣時期。就在去年,成批的機器人已經走出工廠和實驗室,在人類社會中行走、翻滾、飛行。人類已經在地球上釋放出了人類版本的「生命體」,這是一種以與生物有機體相似的方式進化而來的獨特的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