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邊居住的人會發現海水的水位經常變化,時高時低,在白天出現的海水水位變化叫「潮」,晚上的叫「汐」。漲潮時驚濤拍岸,如果潮水湧過江河入海口,遇上喇叭形的狹窄河道,會激起幾丈高的巨浪,其狀如萬馬奔騰,其聲如雷霆咆哮。我國浙江錢塘江口的錢塘潮就是這樣形成的。潮汐對於沿海沿江地區人民的生產和生活影響很大。人們在長期生產鬥爭實踐,積累了利用潮汐於航運、農田灌溉漁業、鹽業等方面的豐富經驗。潮汐儲藏著很大的能量,已被利用來建造潮汐電站發電,造福人類。
海水的漲落是有規律的。仔細觀察,你會發現,海水每天都有兩起兩落,兩次漲潮所經過的時間平均是12小時25分,第二天漲潮的時間會比前一天平均推遲了50分鐘,這正是月球的中天每天推遲的時間。古代勞動人民已察覺到潮汐同月球有關係,因而古語曰:「濤之起也,隨月盛衰。」但對潮汐現象做出科學解釋是在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之後。
根據萬有引力定律,兩個物體之間的引力和它們之間距離的平方成反比。地面上各點與月球的距離不同,所受月球引力的大小就不同,朝向月球的半個地球上,所受到的引力大於地心和背向月球一面所受到的引力。離月球最近的點所受到的引力最大,在此點的海水相對於地心而言被月球「拉」了起來,朝向月球的半個地球上的海水都會趨向最近點,該點海水就會上漲,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漲潮。離月球最遠的點受到月球的引力最小,相對於地心,該點的海水有後退的傾向,我們稱之為退潮。由於地球自轉,在月球連續兩次經過某地天子午線的時間間隔——24小時50分內,地面上每一地點都會經歷了從最近到最遠那樣的置,因此會產生兩次漲潮兩次落潮的現象。
圖片說明:我國最壯觀的潮汐是錢塘江潮。錢塘江河口外寬內狹,當潮水湧錢塘江入海口時,遇上喇叭形的狹窄河道,便激起幾丈高的巨浪,形成洶湧澎湃,氣勢雄偉錢塘江潮。農曆初一和十五前後,太陽、月亮和地球排列在一條線上,太陰潮與太陽潮同時發生,此時形成大潮,而在農曆八月十八前後出現的錢塘江潮湧最猛烈,成為錢塘江觀潮的最好時機。
本文來源:中國探月網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