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所處的宇宙既浩瀚又神秘,隨著人類對於宇宙的認識越來越深入,我們越來越感覺到宇宙就像是一部「精密的機器」,按照原本的設計,在按部就班的進行運行和演化,宇宙是一個巨大的複雜系統。也就是說,宇宙中的任何一個天體,都不是隨意出現在某個區域的,都是運行在這個系統之中,被萬有引力和永恆的運動所控制。
關於「本星系群」
我們把宇宙中的天體因為相互吸引、相互繞轉而形成的運行系統,稱為「天體系統」,宇宙中的天體系統是多層次的,低層次的天體系統包含在高層次的天體系統之內。如果我們以地球為出發點來研究天體系統,那麼最低級別的天體系統就是「地月系」,也就是由地球和月球組成的行星天體系統,月球圍繞地球公轉。
太陽系
比地月系高一等級的天體系統是「太陽系」,就是以太陽為中心天體,其他行星、矮行星、小行星、衛星、彗星等天體圍繞太陽運行的恆星天體系統。比太陽系高一等級的天體系統是「銀河系」,銀河系擁有超過1000億顆以上的恆星,這些恆星系統都在圍繞著銀河系中心旋轉,組成直徑在8至10萬光年的巨大棒旋星系。
銀河系
比銀河系高一等級的天體系統,有不同的說法,一般來說由於銀河系以外的區域人類的了解十分有限,所以我們把銀河系和其他已知的河外星系共同組成「總星系」,總星系是目前最高級別的天體系統。隨著人們對於宇宙認識的深入,我們發現銀河系和附近的一些星系距離較近,共同組成了一個星系群體,由於銀河系也包含在內,所以我們就命名為「本星系群」。
本星系群示意圖
也就是說,我們可以把「本星系群」理解為比銀河系高一個等級的天體系統,組成本星系群的星係數量目前已知的大約有50個,實際成員數量可能更多,這些星系分布在宇宙中大約直徑1000萬光年的範圍內。本星系群是一個疏散星系團,沒有明顯的中心,其中銀河系和仙女星系是最大的兩個,這兩個星系都屬於旋渦星系。
仙女星系
除此之外,本星系群內的其他星系大多都屬於「矮星系」,這些矮星系以銀河系和仙女星係為中心,組成了兩個「星系次群」。這些矮星系中比較著名的有「大麥哲倫星系」,環繞我們銀河系運行,距離大約為16.3萬光年,個頭大約是銀河系的五分之一,包含約200億顆恆星,不過在地球上的北半球大部分地區都難以見到大麥哲倫星雲。
大麥哲倫星系
「本星系群」也處在不停的運動之中,其中銀河系和仙女星系的距離又很近,所以很大概率兩者在將來將會發生碰撞融合,形成一個巨大的橢圓星系。不過大家不用擔心,因為根據科學家推測,銀河系和仙女星系相撞的時間將會發生在30億年之後,兩個星系的碰撞和融合還需要10億年的時間,所以整個碰撞融合完成將會在40億年之後。
正在相互融合的NGC 5426和NGC 5427星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