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15日晚,中秋之夜。和往年中秋夜不同的是,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吸引了國人更多關注的目光。
22時04分09秒,隨著零號指揮員「點火」的號令,搭載著「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的長徵二號F—T2運載火箭騰空而起,奔向浩瀚的太空。約575秒後,「天宮二號」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中國首個真正意義上的空間實驗室發射取得圓滿成功。作為承擔此次發射任務的青年突擊隊隊長,滄州人秦曈有幸參與了這一盛事。
9月17日上午11時,記者通過電話聯繫到了仍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秦曈。雖然「天宮二號」已成功發射近40個小時,但當電話連通時,記者仍能感受到秦曈的激動和興奮。「作為一名航天人,能在現場看到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成功把天宮二號送上太空,自豪感和滿足感瞬間『爆棚』。」秦曈激動地說。
秦曈今年33歲,一名純正的滄州「80後」,祖籍河間,爺爺是原滄州日報的總編輯秦根祥,爸爸是唐山市氣象局局長,從小就對數學、科學表現出濃厚的興趣,中學時期學習成績十分優異,在奧數、數學聯賽和數學希望杯等比賽中均獲得名次。
據滄州一中特級教師、秦曈當時的班主任兼化學老師尹愛梅回憶,秦曈是一個愛學習、會學習又有熱情的孩子。化學課程中電化學部分中的離子運動是高考的難點熱點,知識點十分瑣碎,但秦曈卻用自己的方式找到了規律,解題快速準確。「我當時還把這種方法在全班做了推廣,效果很好。」尹愛梅說。
滄州一中畢業後,秦曈以629分的成績考入哈爾濱工業大學,就讀熱能與動力工程系飛行器動力工程專業。在校期間因成績優異,被保送到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攻讀流體力學碩士學位。2008年,他考取得美國全額獎學金,赴美國維吉尼亞理工大學攻讀流體力學博士學位。
「要想在美國從事航空航天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特別是在核心領域,前提就是要加入美國國籍。這與我當時立下為祖國效力的願望背道而馳。」就這樣,秦曈在2013年回國,進入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成了一名火箭總體設計師,專門從事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的研製和研發工作。
為確保此次發射任務成功,今年8月初,秦曈和同事們來到了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同他們一起的,還有通過專列運輸來的長徵二號F—T2、Y11火箭。
據了解,長徵二號F火箭從北京乘火車出發後,一路上,不同的箭體分別「躺」在不同的車廂裡。到了發射場後,箭體「下車」,然後各歸各位,完成組裝、起豎。不僅如此,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包括控制、動力、外安等多個分系統。秦曈所負責的總體工作就是讓火箭各個系統完美銜接,確保發射成功。
「發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和『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實驗室任務階段的核心之戰,容不得半點鬆懈,更容不得半點馬虎。」秦曈說,「來到酒泉發射場後,我們立即開始了火箭的吊裝、測試等工作。一個多月的時間裡,我們每個人加班加點都成為常態。雖然苦累,但是我內心始終有一個信念,把工作做細做好,確保火箭不帶任何隱患飛天。」
「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發射任務圓滿成功!」隨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指揮張又俠的朗聲宣布,秦曈和同事們擊掌相慶。儘管首戰告捷,但他並未鬆懈。「接下來我們要準備10月中下旬的神舟十一號飛船的發射……」儘管相隔幾千公裡,記者仍能感到秦曈的那份「核心之戰、再創輝煌」的責任心。
滄州日報記者 李其徵
「智慧河間」APP,由河間廣播電視臺主辦,二十套免費電視、電臺直播,數百個欄目、電影、電視劇在線點播。各科局、鄉鎮、美麗鄉村最新動態,天氣、房產等等便民信息,精品網上商城,國內、國際大事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