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輕雙翼機器人來了!靈感來自獨角仙 最長可飛行9分鐘

2020-12-05 中國科學技術館

圖片來源:Hoang Vu Phan

在機器人研究中,大自然一直是科學家們取經的對象。韓國建國大學的研究人員最近創造了一種會飛的機器人KUBeetle-S,靈感來自一種叫做獨角仙(Allomyrina dichotoma,雙叉犀金龜)的昆蟲,它是地球上最大的昆蟲之一。

獨角仙重約5 - 10克,翅膀載荷為40 N/m2,與昆蟲翅膀的平均載荷(通常約8 N/m2)相比,已經相當之高了。

「模仿甲蟲的飛行,我們首先開發了一個撲機制,可以創建一個大型撲角度和產生振補,以償KUBeetle-S的重量,就像它的靈感來自角甲蟲。」

領導這一研究的Hoon Cheol Park教授表示,「由於KUBeetle-S沒有在尾部安裝控制面,不像傳統的飛行器,它的拍動翅膀只能在拍動過程中改變翅膀的運動學來產生控制力矩。」

Park教授和他的同事在KUBeetle-S中安裝的控制力矩發生器可以改變機器人的機翼撲向左、右、前、後,最終實現它的垂直升力的改變方向,同時產生控制力矩。該發電機與輕型伺服電機機械集成,也可以通過控制板和基於研究人員開發的算法反饋控制系統進行電子控制。

就像它的靈感來源角甲蟲一樣,首次出現在《國際微型飛行器雜誌》上的KUBeetle-S能在多種運動方式之間切換,包括懸停飛行,其衝程振幅高達180度。在最近發表在預印本arXiv上的一篇論文中,研究人員還能夠通過使用低壓電源顯著提高它的飛行續航力。

「我們最近預發表在arXiv上的論文的主要目的是延長KUBeetle-S機器人的飛行時間或耐力。」Park教授解釋道,「我們選擇了一副空氣動力學效率高的翅膀,並擴大了翅膀面積,使之更像真正的昆蟲,從而延長了機器人的耐力。特別是,內側機翼區域被去除了。」

除了提高機器人翅膀的升力和升力功率比,Park教授和他的同事採用的設計策略降低了整體輸入電壓。此外,這允許研究人員在機器人馬達的工作範圍內使用單個LiPo電池,在一個低電壓電源下操作KUBeetle-S。

當使用這些新的設計策略時,研究人員進行了一系列的測試來評估KUBeetle-S的性能和耐久性。他們發現,低電壓操作可以防止驅動電機過熱,增強機器人的耐力。

「我們機器人的另一個關鍵優勢是它重量輕。」參與這項研究的另一位研究員Hoang Vu Phan表示,「由於我們在之前的工作中報告的簡單而有效的控制機制,我們可以使用微小的伺服器來減輕重量。重量15.8克的KUBeetle-S是目前為止最輕的雙翼機器人,它可以在所有機載部件的情況下自由控制飛行。」

第一個版本的KUBeetle-S重量為16.4g,由一個兩個LiPo 7.4 V電池供電。通過改變和擴大機器人的翅膀,研究人員能夠將其重量降至15.8克,將其總飛行時間從3分鐘提高到近9分鐘

「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找到一種空氣動力效率高的機翼對於延長飛行機器人的續航能力至關重要。」 Park教授說,「我們還發現,當KUBeetle-S的翅膀載荷接近真正的昆蟲時,它能飛得更久,這表明翅膀載荷是一個重要的參數,即使當我們模擬自然界的飛行時也是如此。」

除了提高機器人的耐力和增加它的飛行時間,Park、Phan和他們的同事們引入的新策略允許它向任何方向移動,在戶外飛行,並攜帶額外的有效載荷。這些特性使機器人更適合實際應用,比如將物體從一個地方移動到另一個地方。

在未來,KUBeetle-S還可以用來研究昆蟲,更好地理解它們運動背後的機制,比如在蒼蠅身上觀察到的快速傾斜轉彎。由於體積小,它甚至有可能被部署在自然棲息地,收集昆蟲和其它野生動物的鏡頭,或用於執行秘密軍事任務。

「在我們接下來的研究中,我們將專注於進一步延長機器人的飛行時間,並安裝車載視覺導航系統。」 Phan說,「我們還計劃看看是否可以提高飛行過渡的穩定性,例如,將它從快速向前飛行變為懸停,以及在有風乾擾的情況下提高機器人的飛行靈活性。最終目標將是KUBeetle-S的自動飛行。」

飛行機器人模仿昆蟲快速飛行

飛行動物通過拍動翅膀來獲得動力和控制飛行。這使得像昆蟲這樣的小飛蟲能夠盤旋在花朵附近,同時也能迅速逃離危險。

動物飛行一直吸引著生物學家的注意,他們不僅研究它們複雜的翅膀運動模式和空氣動力學,還研究它們在敏捷動作過程中的感覺和神經運動系統。近年來,會飛的動物也成為了機器人研究人員的靈感來源,他們試圖開發輕巧、高效、甚至可伸縮到昆蟲大小的飛行機器人。

2018年9月14日,由代爾夫特理工大學微型飛行器實驗室(MAVLab)的研究人員研發的一款靈感來自昆蟲的新型飛行機器人在《科學》雜誌上亮相。這是第一個自主的、自由飛行的、敏捷的撲翼機器人,它的性能無與倫比,設計簡單,易於生產。

與昆蟲一樣,機器人的翅膀每秒拍動17次,不僅產生保持在空中所需的升力,還通過對翅膀運動的微小調整來控制飛行。受到果蠅的啟發,該機器人的控制機制已被證明是非常有效的,允許它在原地懸停,並能靈活地向任何方向飛行。

「機器人最高時速25公裡/小時,甚至可以執行激進策略,如360度翻轉,像螺旋翻滾和桶滾。」這項研究的第一作者和機器人主設計師Matěj Karasek說,「此外,33釐米的翼展和29克的機器人擁有卓越的功率效率,以它的大小,充滿電的情況下,允許5分鐘的懸停飛行或超過1公裡的飛行範圍。」

由於機器人的飛行性能,加上它的可編程性,也使它非常適合研究昆蟲飛行。為此,代爾夫特理工大學與瓦赫寧根大學展開了合作。「

當我第一次看到機器人飛行時,我驚訝地發現它的飛行方式與昆蟲非常相似,尤其是在操控時。我馬上想到我們可以用它來研究昆蟲的飛行控制和動力學。由於Muijres教授之前對果蠅的研究,該團隊決定給機器人編程,以模仿昆蟲在高敏捷逃脫過程中的虛擬控制動作,比如避免被擊打的動作。

機器人的動作與在果蠅身上觀察到的非常相似。這個機器人甚至能夠演示果蠅如何控制轉彎角度,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它們的逃脫能力。「與動物實驗不同,我們完全控制機器人的『大腦』。這讓我們能夠識別和描述一種新的被動空氣動力學機制,它可以幫助果蠅,也可能是其它飛行動物,在這些快速傾斜轉彎中引導它們的方向。」Karasek補充道。

2019年6月,哈佛大學的Noah Jafferis和他的同事開發出一個太陽能驅動的有翼機器人,這是當時最輕的不需要電源就能飛行的機器人。這個昆蟲機器人名為RoboBee X-Wing,重259毫克,有四個翅膀,每秒可以扇動170次。翼展3.5釐米,高6.5釐米。

它的翅膀由兩塊類似肌肉的板控制,當電流通過時,這兩塊板會收縮。它們由6塊微小的太陽能電池提供動力,每塊電池重10毫克,安置在機翼上方,以免幹擾飛行。

這個昆蟲機器人的翅膀在光照下開始拍打。Jafferis說,當時它只在實驗室中進行了測試,由滷素和LED燈的組合供電。該機器人需要三倍於自然陽光強度的光照,因此還不能飛到室外。

來自華盛頓大學的研究人員研製出一種重量為43毫克的機器人,它飛行時沒有任何活動部件,但仍需要外部電線供電。

與RoboBee X-Wing不同的是,這種由電力驅動的機器人使用電動力推進。電場產生帶電的空氣分子與中性空氣分子碰撞,產生向上的動量。

編譯/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本文來自: 前瞻網

相關焦點

  • 韓國大學研發出世界最輕的兩翼機器人,可用於研究昆蟲飛行機制
    #極果播報#據外媒報導,韓國建國大學的研究人員研發了一款名叫「KUBeetle-S」的飛行機器人,它們的形狀看上去和昆蟲極其相似,這款機器人的靈感來源於一種名為Allomyrina dichotoma的有角甲蟲,是地球上最大的昆蟲之一,重約5至10g,翅膀的負載能力達到40 N/m 2,遠遠高於昆蟲翼負載的平均值(通常約為8N / m2)。
  • 來自跳蛛的機器人靈感!
    在德國漢堡舉行的IROS年會上,類似動物的機器人運動做出了這樣的貢獻。   來自南非開普敦大學的三名研究人員展示了他們的研究成果,「一種受蜘蛛啟發的牽引線使移動機器人能夠進行空中俯仰矯正。」   Stacey Shield、Callen Fisher和Amir Patel在研究一種新的方法來實現移動機器人的「空中俯傾斜扶正」方面做出了重大貢獻。動物在空中有自我扶正、重新定向、自我穩定的天賦;它們會彎曲或擺動尾巴,在遇到挑戰時給人類觀察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在空中保持穩定,同樣重要的是能夠平穩著陸。
  • 《鐵甲小寶》盤點機器人原型,卡布達原來是獨角仙
    卡布達身為主人公,身上伴有強大的主角光環,雖然實力不敵鯊魚辣椒,但總能在危機時刻擊敗鯊魚辣椒,最喜愛的就是睡覺和吃西瓜,感覺這些機器人很另類!而卡布達的原型來自獨角仙,日本非常崇拜獨角仙,覺得它們頭部很威武霸氣,有著深深的武士精神。金龜次郎男人就應該默默的……性格充滿正義感,力大無窮,是卡布達的好朋友。變身時間五分鐘,武器是金龜劍!
  • 【前沿】來自跳蛛的機器人靈感!
    導語READ一個新的仿生機器人技術「仿生機器人」是指模仿生物、從事生物特點工作的機器人。同時關於動物如何移動、處理危險和保存能量的特別見解和觀察不僅有趣,而且對機器人領域的科學家也很有價值。在德國漢堡舉行的IROS年會上,類似動物的機器人運動做出了這樣的貢獻。
  • 仿生設計的無人機產品 靈感來自大黃蜂
    工程設計要求無人機螺旋槳最簡單,最明顯的布局是方形,有四個螺旋槳。然而,大自然堅持所有飛行生物的兩個翅膀的基本布局。從鳥類到昆蟲,偶爾爬行動物和哺乳動物,大自然總是賦予雙側對稱的雙翼設置......因此,Carota的無人機信任這種在數百萬年的演化過程中發展起來的設置。
  • 風靡全球「風洞飛行」來靜安了,打卡史上最酷黑科技飛行...
    ,馳騁在全球著名賽道上;格鬥機器人體驗不僅有1.36kg格鬥機器人的精彩對抗表演,還能親自上手操作格鬥機器人對抗。)、格鬥機器人、競速光輪(賽車電競)、無人機競速模擬飛行等多項科技體育體驗。2格鬥機器人體驗項目介紹:隨著2018年國內上線的《這就是鐵甲》《鐵甲雄心》《機器人爭霸賽》三檔節目,集結來自全球各地的機器人競技高手,用110KG格鬥機器人進行「火花」較量,引爆了觀眾的陣陣驚嘆,打造了一場機器人格鬥競技世界盃,也將格鬥機器人這一運動項目帶到了大眾的視野。
  • 十大助推科技甲殼蟲:獨角仙舉起自重800倍物體
    北京時間3月9日消息,據美國《大眾機械》雜誌網站報導,迄今為止,已經確認的甲殼蟲類動物大約有35萬種。它們不僅僅外觀看起來很酷,許多種類還擁有神奇的「特異功能」,比如有的甲殼蟲擁有非凡的機動能力,有的擁有水下呼吸能力,還有的種類擁有驚人的免疫能力。正是這些神奇的功能,激發了科學家們的靈感。
  • 【視頻】日本大叔耗時11年製作17噸超大獨角仙機器人
    【視頻】日本大叔耗時11年製作17噸超大獨角仙機器人 動漫 178動漫頻道 ▪
  • 飛鳥無人機來啦!模擬生物,扇動翅膀飛行,還可以花式滑翔
    但這還不夠,再進一步,通過 MetaFly 感受自然界鳥兒飛行的輕盈與優雅。MetaFly 獨特的翅膀設計,結合仿生學,模擬生物雙翼飛行的自然過程。從鳥類形態中汲取靈感,讓 MetaFly 穩定、輕巧。
  • 13款最逼真仿生機器人,全都來自同一家德國公司...你見過幾個?
    所有的動作仿照真實水母之所以稱它們為仿生機器人是因為它們都可以自主行動可以用它們來研究水母的群體行為下面來看看最近2年的作品!!【仿生蝴蝶!!】惟妙惟肖,心隨我動~~蝴蝶機器人的翼展有50.8cm,每秒可飛行2.5米,每次充電後可持續飛行3到4分鐘。
  • 斯坦福打造鴿子機器人 飛行的秘密藏在羽毛裡
    在近日發表在Science Robotics上的一篇論文中,史丹福大學的研究人員提出了一些新的研究成果,旨在了解鳥類是如何通過改變翅膀的形狀來維持、控制飛行的。斯坦福的研究人員製造了一種半生物鴿子機器人——PigeonBot,研究人員把鴿子機器人的飛行機器人和一對「生物雜交變形翅膀」組合在一起,以測試新的控制原理,他們沒有嘗試開發某種奇特的新型人造羽毛系統,而是做了一件更有意義的事:用真實的羽毛來替代。機器人之所以是這項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否則看起來像是鳥類生物學),是因為沒有好的方法來使用真正的鳥類作為測試平臺。
  • 前瞻機器人產業全球周報第33期:2019世界機器人大會圓滿收官
    「無論是教室裡的人形教學機器人,還是在飛行中盤旋無人機,能夠在接觸前感受到相互作用是非常重要的,」Pounds博士說。鬍鬚是非常敏感的,可以檢測微小的力量,例如來自空氣的運動,甚至可以測量距離半米遠的人類呼吸。
  • 世界上最受歡迎十大仿生機器人
    在國外就有一些科學家研究動物行為和活動情況研製出機器蚱蜢、機器蒼蠅等能夠代替人類監視太空發展動態,以下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十大仿生機器人:  1、蚱蜢機器人   大家小時候都應該玩過蚱蜢,它跳躍性非常活躍。
  • FLIVVER:一種受昆蟲啟發的算法,可估算飛行機器人的速度
    對於研發新的機器人和計算技術的研究人員而言,自然是最有價值的靈感來源之一。例如,近年來,世界各地的研究團隊已嘗試在小型機器人中人工複製在昆蟲中觀察到的行為及其基礎的生物學機制。內華達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進行了最新的嘗試之一,他們開發了一種算法,該算法受果蠅和其他飛行昆蟲在周圍環境中移動時估計相對運動的機理的啟發。
  • 可「潛水」6000米,全球最大功率超級水下機器人來啦
    科技日報記者 俞慧友 通訊員姜楊敏9月4日,記者從中車株洲所獲悉,中國中車旗下SMD公司,在英國阿伯丁最新發布了一款具超強作業能力、綠色環保的工作級電驅動水下機器人。據悉,這也是全球下潛最深、功率最大、性能最高的作業級電驅動水下機器人,可下潛6000米深海底,整機功率高達400千瓦。這位潛水「高手」,長約3.3米,寬1.8米,高1.9米,自身重量僅4噸。不過,「人小能量大」,能輕鬆提起等同自身重量的物品。
  • 逆天的仿生科技,機器人界的動物世界!
    它是一家來自德國的專門生產黑科技的自動化公司:Festo 這家公司的獨門絕活是:以大自然為靈感,設計生產各種仿生動物機器人,並且異常逼真!它發布的仿生機器人涉及海豚、袋鼠、螞蟻、海鷗、水母、企鵝、蝴蝶等,每一隻都模仿的惟妙惟肖,美到驚豔。
  • 這些仿生機器人真是逆天了
    這家逆天的公司以採用大自然的靈感來設計動物機器人而聞名,種類多到足以開動物園了。。 神秘的Festo實驗室Festo每年都會推出一些令人嘆為觀止的仿生機器人,確切的說是動物機器人,該項目今年的主題是「加入該網絡」。想像一下,一群機器人可以分工合作、團隊合作,太可怕了。。。▼ 仿生鳥
  • 荷蘭研究者發明外形類似果蠅的可飛行機器人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9月13日報導,《科學》期刊最近發表了一篇研究,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的研究者發明了一種外形像果蠅一樣的飛行機器人,目的是用於製造無人機。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的研究者最近介紹了一款可以像昆蟲一樣在空中飛行的微型機器人,它的翅膀每秒震動17次,這樣就可以以每小時25千米的速度飛行,可以盤旋,可以飛左飛右,甚至還能翻筋鬥、做桶滾飛行。這項技術參照果蠅的翅膀的運動,科學家說它會革新人們對昆蟲飛行的理解。
  • 科學家研製出蝙蝠機器人,可模仿真蝙蝠57%飛行動作
    然而,來自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和加州理工學院的研究員Alireza Ramezani、Soon-Jo Chung以及Seth Hutchinson卻迎難而上——製造「機器鳥」就已經夠難了,而他們還在研究怎麼製造更先進更複雜的蝙蝠機器人。在過去的幾年裡,他們一直研發一款名叫Bat Bot(B2)的蝙蝠機器人。
  • 昆蟲機器人你見過嗎?可模仿昆蟲快速飛行,時速可達11公裡
    他們說,這款名為DelFly Nimble的機器人具有卓越的飛行品質,可以開闢新的無人機應用。根據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研究,飛行動物通過拍打翅膀來動力和控制飛行。出色的表現在懸停時,29克和33釐米的翼展機器人可以在充滿電的電池上飛行超過5分鐘,而其14釐米的機翼可以以大約20英寸的頻率飛行。17赫茲。其卓越的動力效率在大約前進巡航速度達到峰值。3米/秒(~11公裡/小時),飛行距離超過1公裡。這要歸功於其尾部前身DelFly II進行的設計優化,其中拍打機構和機翼被繼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