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駕駛五大核心技術包括哪些呢?

2020-12-05 智能製造網

智能製造網訊 提高交通運行效率、提升社會交通服務的智能化水平,離不開智能汽車、智慧的路和高效的監管與決策。致力於為用戶提供安全、舒適、智能、高效駕駛感受的自動駕駛,離不開相應技術的支持。

圖片

車聯網

目前,由人工智慧和「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為代表的新四化變革驅動,正在引領車聯網由第一階段向第二階段演進,車聯網從汽車內部互聯、車與人的交互,慢慢延伸到車與車、車與電信設施、車與路邊單元之間的信息交互。

其中,V2X無線通信技術則能夠將「人-車-路-網-雲」等交通參與要素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不僅可以支撐車輛獲得比單車感知更多信息,促進自動駕駛等技術的研發、轉化、應用,還有利於支撐構建一個智慧的交通體系,促使汽車和交通服務朝著新模式業態方向發展。

雷射雷達

作為自動駕駛汽車的「眼睛」,雷射雷達是重要的傳感器之一,對於保證自動駕駛汽車行車安全具有重要意義。雷射雷達應用主要分為兩個部分:一是落地到自動駕駛測試的無人車上,二是落地到汽車廠商推出的具有輔助駕駛功能的量產車上。

據《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報告(2019)》分析道,雷射雷達是未來L4~L5級自動駕駛的核心傳感器之一,將逐步由當前的機械旋轉式向成本更低、可靠性更高的晶片化、全固態化的方向發展。

精確定位

自動駕駛汽車需要非常精確的定位。除了基於雷達,雷射雷達,GNSS和攝像頭的普通傳感器之外,對於在城市環境中進行自動導航所需的車道級定位來說,軌跡估計也是必不可少的。當前,用於自動駕駛的高精度定位技術主要有以下三種。

其一,基於參考系統信號的絕對定位技術:具有代表性的一種是全球導航衛星系統,以及UWB、WiF、藍牙等。其二,環境特徵匹配,即基於雷射雷達和視覺傳感器的相對位置,將傳感器觀察到的特徵與資料庫中存儲的特徵進行匹配定位車輛;其三,INS系統提供航跡估計,一種基於慣性導航IMU的組合導航技術。

人機互動

人機互動技術,尤其是觸控螢幕、語音控制、手勢識別技術,在全球未來汽車市場上有較大可能得到廣泛採用。自動駕駛汽車人機界面應集成功能設定、車輛控制、信息娛樂、導航系統、車載電話等多項功能,方便駕駛員快捷地從中設置、查詢、切換車輛系統的各種信息,從面使車輛達到理想的運行和操縱狀態。

當然,人機界面的設計必須在好的用戶體驗和安全之間做好平衡。隨著技術的快速成熟,車載信息顯示系統和智慧型手機將實現無縫連接,人機界面提供的輸入方式將會有更多選擇的空間,用戶能夠採取不同操作,在不同的功能之間進行自由切換。

規劃決策

決策是無人駕駛體現智能性的核心的技術,相當於自動駕駛汽車的大腦,涉及汽車的安全行駛、車與路的綜合管理等多個方面。通過綜合分析環境感知系統提供的信息,及從高精度地圖路由尋址的結果,規劃決策者可以對當前車輛進行速度、朝向等規劃,並產生相應的停車、跟車、換道等決策。

與此同時,規劃技術還需要考慮車輛的機械特性、動力學特性、運動學特性等。從目前來看,常用的決策技術有專家控制、模糊邏輯、貝葉斯網絡、隱馬爾科夫模型等。隨著5G網絡、車輛、路面、雲端、平臺等各個環節的技術不斷成熟,車輛正從輔助駕駛轉向自動駕駛,基於自動駕駛的協作式智能交通也日益臨近。

總結:

發展智能網聯與新能源汽車已經成為了行業共識,這一點在各國政府的產業政策與企業未來戰略布局上取得了驗證。2020年下半年,自動駕駛路測、技術研發、產品創新等方面或將取得更多新成果。

相關焦點

  • 騰訊自動駕駛總經理蘇奎峰:軟體與服務是騰訊自動駕駛業務的核心...
    產業發展持續給用戶帶來價值,這需要從技術層面和需求層面兩個維度看。現在很多技術雖然在快速迭代,但是離我們的理想需求還有一定差距。我們在考慮當下技術條件的時候,要去看應用場景,哪些更適合落地,就更關注哪些點。騰訊做自動駕駛,是想更多助力這個產業,給產業提供更大的幫助。
  • 百度世界無人車論壇召開定義自動駕駛十大核心技術
    (原標題:百度世界無人車論壇召開定義自動駕駛十大核心技術)
  • 自動駕駛四大核心技術的環境感知的詳細概述
    自動駕駛四大核心技術的環境感知的詳細概述 易水寒 發表於 2018-05-13 09:15:08 人類駕駛員會根據行人的移動軌跡大概評估其下一步的位置,然後根據車速
  • 產學研一線專家縱論:怎樣構建自動駕駛的核心技術? | CCF - GAIR...
    在9日下午的智能駕駛專場,在高工產研董事長、 高工智能創始人張小飛主持下,清華大學計算機系教授鄧志東、速騰聚創CEO邱純鑫、Roadstar.ai戰略副總裁那小川、智行者科技CTO王肖四位學界產業專家帶來了主題為「自動駕駛核心技術構建」的圓桌討論,以下是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
  • 自動駕駛地圖與定位技術產業
    由於美國政策法規對自動駕駛的包容與開放,美國也成為擁有自動駕駛技術、高精度地圖初創企業最多的國家。2013年,日本啟動了名為SIP的項目,自動駕駛是它的核心之一。為了將SIP成果(基礎地圖的數據格式,精度管理方式)產業化,設立了「Dynamic MapPlanning Co., Ltd.」(以下稱DMP)公司。DMP成立代表日本動態高精度地圖開始走向產業化。
  • 最全自動駕駛技術匯總 全面解析Waymo自動駕駛安全報告
    Waymo安全報告長達43頁,小編編譯了核心內容(前32頁),詳見下文:Waymo的使命Waymo旨在將自動駕駛技術推向全球,在提升交通安全性的同時,為人們提供生活便利。公司認為自動駕駛技術將為人們提供便利,並大幅降低交通事故的發生,進而挽救眾多道路使用者的生命。
  • 日產自動駕駛汽車將部署NASA技術 讓人類遠程駕駛自動駕駛汽車
    核心提示:日本汽車製造商日產(Nissan)將部署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研發的技術,利用人類的幫助,遠程駕駛其自動駕駛汽車。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日本汽車製造商日產(Nissan)將部署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研發的技術,利用人類的幫助,遠程駕駛其自動駕駛汽車,該公司承認,真正的L5自動駕駛汽車可能是無法實現的
  • 深度:自動駕駛特斯拉背後核心技術解析
    說起特斯拉,大家可能立馬會想到今年 5 月份發生在特斯拉 Model S 自動駕駛上的一宗奪命車禍。初步的調查表明,在強烈的日照條件下,駕駛員和自動駕駛系統都未能注意到牽引式掛車的白色車身,因此未能及時啟動剎車系統。
  • 【PPT下載】GNSS高精度定位技術在自動駕駛中如何發揮作用?中海達...
    -高精度定位在自動駕駛領域中有哪些必要的因素?-在自動駕駛領域中,RTK技術要克服的難點有哪些?-中海達Hi-RPT全球定位服務如何提高在全球全疆域覆蓋傳輸差分電文服務的穩定可靠性?-未來如何量產百萬級GNSS應用方案?「提醒:如果希望下載自動駕駛第二季每堂課的完整課件,可以在車東西公眾號(ID:chedongxi)回復關鍵詞「系列課」獲取。
  • 佛羅裡達州法律修改,無人駕駛汽車上路,自動駕駛技術安全嗎
    慄子譯自動駕駛技術出現已經有很久了,但是目前尚未在任何地方有大規模的應用,各大汽車製造商們的自動駕駛測試也都是事故連連,這讓人們對於自動駕駛技術產生了很大的懷疑。這位共和黨政治家籤署了法律為自動駕駛汽車在國家範圍內運營建立了一個明確的法律框架,其中就包括了關於熱議的無人駕駛情況下的規定。技術細節從2019年7月1日開始,汽車製造商和科技公司將被允許在佛羅裡達州道路上試驗無人駕駛或在車內試驗自動駕駛汽車。唯一的問題是,汽車原型需要遵守法律中概述的非常基本的安全和保險條例。
  • 信息技術:中國自動駕駛產業發展動態|汽車|大數據|自動駕駛|智能網...
    (四)自動駕駛汽車技術成為產業創新發展的核心動力自動駕駛單車智能是通過在車輛上加裝感知設備和運算單元,提高車輛本身的感知、決策和控制能力,使其達到甚至超越人類的駕駛水平,部分實現甚至全部實現自動駕駛;車路協同是在路端和車端同時布設感知和運算設備組成車路系統,系統通過各種無線通信的方式,在車和車之間、車和路之間、近端和遠端之間,甚至車和人之間構成新的交通結構
  • 自動駕駛相關的三大重要傳感器介紹
    首先,像素提高到200萬,同時支持的最大水平視角達到了正負50°,在75m範圍內都可以通過立體視覺產生視差進行空間檢測,技術核心是攝像頭功能安全等級提高到ASIL-B;其次,應用密集光流檢測法,該系統可識別路邊打傘的目標人群,能清晰地做好輪廓區分;同時,運用人工智慧算法,將卷積神經網絡算法集成在SOC(伺服器操作中心)上,加強對物體的檢測,區分路上目標哪些是人、哪些是車、哪些是可通行區域
  • 2020,自動駕駛下「雲端」
    事實是,在華為內部,智能駕駛、智能網聯、智能電動、智能座艙、智能車雲五大汽車業務矩陣已然成型,幾乎覆蓋全部智能網聯電動汽車所需要的關鍵新技術。除此之外,百度、滴滴、美團、騰訊、阿里、京東……但凡能說得上名號的網際網路大廠和車企,都早已經成為自動駕駛牌局的玩家,趨之若鶩之下是對政策的即時反饋和未來的篤定。
  • 歐司朗推出新型近距紅外雷射,自動駕駛技術再近一步
    自動駕駛離我們還有多遠?未來幾年,要實現自動駕駛廣泛應用,仍有法律和技術上的問題需要解決。目前,汽車製造商和移動服務提供商努力實現這個願景,在此過程,自動駕駛汽車需要更全面、更可靠地檢測周圍環境。這意味著,傳感器例如雷射雷達(光探測和測距)的數量和布局,變得尤為關鍵。
  • 自動駕駛的現狀、案例與趨勢
    ,主要包括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推進車載高精度傳感器、車規級晶片、智能作業系統、車載智能終端、智能計算平臺等產品研發;並逐步推動新技術的轉化引用;構建完備的智能汽車基礎設施體系,主要包括推進智能化道路基礎設施規劃建設,推動 5G 與車聯網的協同建設,建設廣泛覆蓋的車用無線通訊網絡,建設覆蓋全國的車用高精度時空基準服務能力,建立覆蓋全國路網的道路交通地理信息系統等;構建系統完善的智能汽車法規標準體系,包括健全法律法規
  • 信息技術:中國自動駕駛產業發展動態
    (四)自動駕駛汽車技術成為產業創新發展的核心動力自動駕駛單車智能是通過在車輛上加裝感知設備和運算單元,提高車輛本身的感知、決策和控制能力,使其達到甚至超越人類的駕駛水平,部分實現甚至全部實現自動駕駛;車路協同是在路端和車端同時布設感知和運算設備組成車路系統,系統通過各種無線通信的方式,在車和車之間、車和路之間、近端和遠端之間,甚至車和人之間構成新的交通結構
  • 【關注】自動駕駛技術與實例最全解析
    為無人駕駛車輛提供完整、準確的環境數據,長用的傳感設備包括: (a)光學攝像頭;(b)光學雷達(LiDAR);(c)微波雷達;(d)導航系統等。(c)自動駕駛的作業系統必須內置高級的人工智慧,引導自動駕駛的人工智慧作業系統; (d)自動駕駛汽車的作業系統必須絕對安全可靠,即支持汽車的基礎功能和高級功能,並對接受的到數據實時回饋; (e)自動駕駛必需要求非常嚴苛的作業系統,必須知道現在汽車在哪裡,知道周圍有什麼,能預期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並做出怎樣的應對反應;
  • Ken Church、熊輝等三位世界級科學家加盟,新增商業智能和自動駕駛...
    至此,百度研究院全新升級,建立起包括七位世界級科學家、五大實驗室的「全明星」陣容。另外,在近期百度語音技術也迎來了半年內的重大突破。  新成立的商業智能實驗室將聚焦用於新興數據密集型應用的高效數據分析技術;而機器人與自動駕駛實驗室則重點關注機器人技術,尤其是在自動駕駛領域夯實百度無人駕駛基礎技術。百度研究院將以人工智慧技術的前瞻性和基礎性研究為核心,以其長期創新突破為目標,並與百度其它技術部門互補協同,共同推動百度AI的跨越式發展及商業化落地。
  • FLIR為Veoneer提供熱感技術 助力L4自動駕駛汽車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菲力爾公司(FLIR Systems, Inc.)宣布,其基於Boson®的熱感技術已被Tier1汽車供應商Veoneer採用,用於L4自動駕駛汽車生產。
  • 自動駕駛發展調查:產業化還需技術「破冰」
    汽車製造廠商、出行平臺以及科技公司紛紛搶灘自動駕駛賽道。作為一個處於發展初期的產業,自動駕駛從技術路線到落地場景,從合作模式到行業生態,目前依然處在產業化的初級階段。進行路試中的自動駕駛車輛。事實上,儘管被稱為自動駕駛「計程車」,但包括百度自動駕駛計程車在內,現有的自動駕駛計程車並不能像普通計程車一樣「招手即停,隨上隨下」,更多情況下是「人找車」或是「安全員找人」,而非「車找人」。另外記者還觀察發現,百度自動駕駛計程車還必須停車到位才能開始後續行程。在現場,記者經常看到由於無法實現車找人,安全員下車叫喊尋人,或行人撥打電話讓安全員接管挪車,車輛重新調整停靠位置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