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駕駛發展調查:產業化還需技術「破冰」

2021-01-07 人民網

在汽車產業轉入存量博弈時代的關鍵節點,出行領域的變革也隨之蓄勢待發。汽車製造廠商、出行平臺以及科技公司紛紛搶灘自動駕駛賽道。作為一個處於發展初期的產業,自動駕駛從技術路線到落地場景,從合作模式到行業生態,目前依然處在產業化的初級階段。

進行路試中的自動駕駛車輛。人民網鄂智超 攝

由於技術尚未完全成熟,政策、法規、場景等領域存在多種限制,無論是傳統汽車企業、自動駕駛企業還是科技巨頭,自動駕駛相關業務暫時還沒有找到能夠盈利的商業模式,但業內公認,自動駕駛計程車或將成為產業實現商業化的突破口。然而,無論是此前剛剛在京進行過測試的百度Apollo,還是小馬智行亦或其他致力於攻克自動駕駛的企業,雖然在交通環境簡單的情況下,已經能夠實現簡單的自動駕駛,但接駁站點、視線條件以及面對擁堵路況時候的處理能力依然存在短板,距離真正的「自動」駕駛依然還有較長的道路要走。

自動駕駛計程車站點接人是痛點

前一段時間,百度Apollo自動駕駛計程車在北京進行試運營。為了了解自動駕駛技術目前發展的現狀,記者來到位於北京亦莊的百度自動駕駛計程車測試路段進行體驗。一路上除了百度自動駕駛計程車的測試車輛外,小馬智行、文遠知行等出行公司的少量測試車輛也在進行測試,但並未載人運營。

試運營中的百度Apollo自動駕駛測試車。人民網記者胡挹工攝

記者定位了自身站點,不久後就有車輛接單,叫車體驗和平時使用的網約車非常類似。然而,記者在尋找上車地點時,卻遇到了困難。與平時常用的網約車不同,百度自動駕駛計程車的上車點都是固定的,這就導致了記者必須來到準確的上車地點才能找到車輛。但在現場,上車地點並沒有明顯的標識和指引。

測試的百度自動駕駛計程車還不能實現「車找人」的功能,記者只能撥打聯繫電話,與車上安全員聯繫,費了一番周折後,才成功上車。事實上,儘管被稱為自動駕駛「計程車」,但包括百度自動駕駛計程車在內,現有的自動駕駛計程車並不能像普通計程車一樣「招手即停,隨上隨下」,更多情況下是「人找車」或是「安全員找人」,而非「車找人」。

另外記者還觀察發現,百度自動駕駛計程車還必須停車到位才能開始後續行程。在現場,記者經常看到由於無法實現車找人,安全員下車叫喊尋人,或行人撥打電話讓安全員接管挪車,車輛重新調整停靠位置的情形。

網約計程車的使用場景區別於公交車,用戶隨時下單,上下車地點是隨機的。而司機接單後,按照導航指示接到用戶,將用戶送到目的地。而測試的自動駕駛計程車的使用方式是用戶到達指定上車站點,下單後在規定站點等待對應車牌的自動駕駛計程車,且下車地點也是指定好的站點,依然無法解決出行最後一公裡的問題。

錯峰運營 平均時速40公裡

記者了解到,試運營的百度自動駕駛計程車僅在北京海澱、亦莊設有站點。其中,海澱共開放3個站點,整體範圍不大。亦莊共開放10個站點,幾乎覆蓋整個亦莊經濟技術開發區,點位裡程超過10公裡。

試運營中的百度Apollo自動駕駛車內場景。人民網記者胡挹工攝

位於亦莊的各站點之間路程距離大都在1-3公裡以內,記者選擇了北汽新能源南門和景園街作為此次體驗的起始點,全程大約1.3公裡,共經過多個紅綠燈,涉及左、右轉向及並道等不同路況。除了與安全員進行手機尾號確認,上車後更重要的是與車輛進行確認。在接下來的行程中,記者通過在手機APP上掃碼按下「開始」指令,確定行程開啟。

自動駕駛計程車的辨識度很高,車身有自動駕駛相關標識,車頂還安裝了實現自動駕駛所必須的裝置,包括攝像頭、雷射雷達、毫米波雷達等裝置。伴隨著語音播報,自動駕駛啟動,車輛自動開啟左轉向燈,行程正式開始。與此同時,車輛語音繼續提醒乘客,「行程中,您可點擊右下角的點讚或不滿,對我的自動駕駛能力進行實時評價」。

記者體驗的時間在下午3時左右,此時道路上行人稀少,往來車輛不多,路況良好。自動駕駛計程車開始平穩地行駛,交通允許時,車輛的車速最高時達到了60公裡/小時,平均下來也有40公裡/小時。在路口遇到紅燈的情況,車輛可以做到提前降速,不會有明顯的頓挫感;車道臨時有外賣小哥忽然插隊亂入時,車輛也能及時做出避讓的反應,與乘坐普通計程車體驗感幾乎無差別。

然而當行駛到一處多車道的路口時,自動駕駛計程車周圍前後左右都有車輛出現時,自動駕駛計程車開始變得「猶豫起來」,該路口需要左轉,但是由於其他車輛出現了併線插隊的搶行行為,自動駕駛車輛在一次緊急制動後,在路中央停了下來,當時車輛橫跨兩個車道,在停車大約3秒之後,安全員介入操作,車輛才開始繼續行駛。

記者了解到,測試期間百度自動駕駛計程車的運營時段為每天10:00到16:00之間,即便是在路況相對較好的亦莊地區,依然避開了「早晚高峰期」。安全員在與記者交談過程中也表示,目前如果是在市區內最擁堵的時段,自動駕駛計程車還難以應付複雜的路況。

體驗當天,北京天氣晴朗,風力小於3級,這無形中給自動駕駛計程車減壓了不少。有業內人士表示,自動駕駛行業大都已經做到了在正常天氣狀況下的自動駕駛,但在大風、霧天、風雨雪等惡劣天氣環境下,自動駕駛能力會被削弱,還存在不少技術難題。

L3級向上L4級未滿 自動駕駛仍需技術突破

經過一番體驗,整體而言百度自動駕駛計程車的體驗感受尚可,但是如果把標準提高到與日常習慣的網約車相比,差距還是非常明顯的。現階段將其作為人們上下班時的代步選擇,顯然還不合適。但從開放實驗的標準來看,這次開放道路測試,也確實能夠為未來百度自動駕駛計程車積累大量應用數據用作分析,對進一步發展自動駕駛技術有幫助。

事實上,這並非自動駕駛測試車首次公開測試,如百度、滴滴、文遠知行等出行企業自動駕駛的步伐一直在推進,近兩年都在內測自動駕駛計程車服務,均是僅在部分城市的固定區域內運營,運營車輛和時間有限,隨車配有安全員。在安全性方面,這些出行企業的自動駕駛技術大同小異,在商業化進程上,目前業內也未能突破技術瓶頸。相比日常生活中的網約車,無論是效率還是便捷性,都還有很長一段距離要走。

今年3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出臺了我國的自動駕駛分級標準,從L1級到L5級。L1級為傳統駕駛;L2級為部分功能自動化,我們常見的自動泊車、ACC自適應巡航等功能,甚至特斯拉的自動駕駛Autopilot也都處於L2級別;L3級別為有條件自動駕駛,L4為高度自動駕駛,最高級別L5可以做到全場景全自動。其中,L3級別屬於條件自動化,車輛在特定環境中可以實現自動加減速和轉向,不需要駕駛者的操作。L4的自動化程度更上一層樓,全程不需要駕駛員,但有限制條件,例如限制車輛車速不能超過一定值,且駕駛區域相對固定,並且一旦發生特殊情況,駕駛員可以切換到手動駕駛。

「當真正去掉安全員、去掉遠程控制,才是真正的自動駕駛,百度現在只能叫智能駕駛。」一位自動駕駛領域相關從業人員這樣告訴記者,目前百度的技術現在還達不到L4級別。「稍高於L3級別,但依然算不上L4級別。」

近年來,自動駕駛被認為是汽車產業發展的下一個風口。根據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統計顯示,2015年到2017年11月,自動駕駛汽車相關領域的投融資事件共193起,金額達1438億美元。但隨著行業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自動駕駛零部件和解決方案供應商的融資總額達162.3億元,2019年該領域融資總額降至107.1億元,同比下降34%。

「發展自動駕駛技術,僅靠汽車製造廠商並不足夠。自動駕駛技術存在三個最難的方面:一是感知,二是決策和規劃,三是跟車體本身相關的硬體。其中主機廠擅長與車相關的東西,但主機廠對於做自動駕駛的感知、決策、規劃缺乏相關人才和機制,而科技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是技術和人才,出行公司則可以提供真正的載客落地與運營平臺。」一位從業者這樣告訴記者。

業內人士表示,隨著初級輔助駕駛功能的逐步應用,自動駕駛雖然不再遙不可及,但自動駕駛場景想要實現落地至少需要多方面的支撐。目前出現的自動駕駛計程車仍配備安全員,其實只達到了L3/L4水平的自動駕駛。現階段談論商業化仍為時尚早,只有真正在技術上實現突破,自動駕駛才能真正實現落地。

相關焦點

  • 信息技術:中國自動駕駛產業發展動態|汽車|大數據|自動駕駛|智能網...
    目前,無人配送小車因為技術還不能應對各種複雜狀況,仍處於測試研發階段。另外,市場需求還未完全打開,並且無人配送小車車型不同於傳統車型,部分零部件需要專門定製化採購,還未形成成熟的產業鏈。長期來看,無人配送離商業化落地還有一段距離,不過由於電商、外賣在中國的高速發展以及人力成本的快速上漲,中國的無人駕駛配送小車產業未來大有可為。
  • 自動駕駛實現特定場景商業化應用 還需邁過哪些關?
    規劃提出,至2025年,乃至2035年,高度自動駕駛將實現在特定場景下的商業化應用,車用作業系統取得重大技術突破。未來的新能源汽車是什麼樣的?自動駕駛走向商業化還需要邁過哪些關?安全為錨 技術勾連場景創意迭出自動駕駛是未來改變人們出行方式的基礎方向。
  • 信息技術:中國自動駕駛產業發展動態
    目前,無人配送小車因為技術還不能應對各種複雜狀況,仍處於測試研發階段。另外,市場需求還未完全打開,並且無人配送小車車型不同於傳統車型,部分零部件需要專門定製化採購,還未形成成熟的產業鏈。長期來看,無人配送離商業化落地還有一段距離,不過由於電商、外賣在中國的高速發展以及人力成本的快速上漲,中國的無人駕駛配送小車產業未來大有可為。
  • 自動駕駛地圖與定位技術產業
    前言:高精地圖的發展與自動駕駛汽車緊密相關,自從自動駕駛汽車開始上路公開測試以來,高精地圖產業就應勢而生並飛速發展。相對於以往的導航地圖,高精地圖是專為自動駕駛而生的,其服務的對象並非人類駕駛員,而是自動駕駛汽車。對於L3級別以上的自動駕駛汽車而言,高精地圖是必備選項。
  • 中國的自動駕駛到底發展到了什麼程度?
    0I6EETC-電子工程專輯中國的自動駕駛戰略那麼,中國的自動駕駛現在到底發展到了什麼程度?0I6EETC-電子工程專輯中國正努力成為自動駕駛技術開發、測試和部署方面的領導者。中國相信,隨著自動駕駛技術成為汽車行業的主導,自動駕駛將對中國汽車行業產生巨大影響,並增加汽車出口的潛力。
  • 廣州駛入自動駕駛新賽道
    如今,廣州城市的部分路段上,自動駕駛汽車已能與普通車輛並駕齊驅,甚至載客營業。在智能汽車發展前沿地廣州,2020世界智能汽車大會於12月3日—4日舉辦。會上,智能汽車創新應用與商業演進,將成為與會嘉賓討論的議題。此外,大會還將貢獻具有政策性和市場前瞻性的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新模式。
  • 雷射雷達加速自動駕駛汽車發展
    作為人工智慧的重要應用方向之一,近年來自動駕駛汽車的遠距離深度相機雷射雷達作為汽車理解三維空間的主流方案備受認可,不過雷射雷達目前大且貴,這使得該技術的進一步普及充滿挑戰。那麼,如何才能破解這些難題,從而讓雷射雷達更進一步推動汽車與人工智慧之間的結合與發展呢?
  • 為自動駕駛「開天眼」 冬奧會自動駕駛接駁還看百度高精地圖
    除了構建高精地圖,課題組還開發了冬奧複雜氣候下基於多源信息融合的自動駕駛環境感知技術;在冬奧園區構建多模式全天候高精度定位系統;開發針對冬奧多場景通用的自動駕駛導航及智能駕駛決策系統。此外,面向冬奧的自動駕駛場景仿真系統(首鋼園區、延慶奧運小鎮,崇禮賽區),不僅實現在首鋼園區的示範運行,更可以在示範運行前實現在首鋼園區、延慶奧運小鎮、崇禮賽區的自動駕駛場景模擬運行。
  • 雷射雷達廠商開啟自動駕駛激戰
    在自動駕駛行業加速發展的推動下,國內雷射雷達市場的應用落地也進一步提速,北科天繪、禾賽科技(百度投資)、北醒光子、大疆等一批領先的企業,也藉此機會迅速崛起。雷射雷達借勢起航作為實現高級別自動駕駛功能的核心產品,雷射雷達在自動駕駛技術應用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從技術層面來看,能夠感知環境信息的雷射雷達,可以說是智能汽車的「眼睛」。
  • 自動駕駛技術將重構汽車行業價值鏈?
    有趣的是,這一聲明並非出自埃隆馬斯克、扎克伯格或貝佐斯這樣的未來主義者,而是在去年秋天接受《連線》雜誌採訪時,歐巴馬總統有關自動駕駛汽車的評論。過去一年裡,我們看到了許多關於無人駕駛汽車的突破性公告,從福特將自動駕駛負責人的職位提升到CEO的位置,再到特斯拉的調查顯示自動駕駛的事故減少了40%,奧迪開始面向大眾市場銷售「3級」自動駕駛汽車。
  • 管理、路線、水平大不同——從兩份路測報告看中美自動駕駛發展
    雖然只是兩個地區的自動駕駛測試報告,但從這兩份報告中,能看出中美兩國在自動駕駛道路測試管理思路、技術路線和發展水平的差異。近年來,在谷歌、特斯拉所熱衷的單車智能之外,中國已經走出了一條以車路協同來實現自動駕駛技術方案儘快落地的另一條道路,從目前的發展情況來看,後者,說不定會走得更快。
  • 中科雲圖:給行業級無人機裝上「大腦」,讓其自動駕駛|創業
    圖片來源:pixabay無人機自動駕駛和汽車自動駕駛不一樣?「無人機剛形成行業,還沒有形成產業。總體來說,其缺乏標準化,局勢較混亂。」提及無人機發展現狀,中科雲圖總經理潘屹峰直言不諱。說起無人機,我們似乎很容易被大疆一百多億美元的估值給「蒙蔽」——認為這個行業已經比較成熟。
  • 自動駕駛未來5年發展有了「導航」
    交通運輸部今天在解讀《關於促進道路交通自動駕駛技術發展和應用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時提出,這是面向未來5年研究提出的工作目標和任務。此前,11部門聯合印發的《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提出了2025年的一系列戰略願景。《指導意見》的出臺,意味著實現這些戰略願景有了具體的「導航」。
  • 自動駕駛技術研發不可逾越的鴻溝:「電車難題」
    (原標題:自動駕駛技術研發不可逾越的鴻溝:「電車難題」)
  • 自動駕駛的現狀、案例與趨勢
    根據美國交通部網站,2020年1月,美國交通部發布《自動駕駛車輛4.0》(簡稱AV4.0計劃),該計劃提出保護安全、促進創新和統一監管政策的技術原則,並匯總了38個聯邦部門、獨立機構、委員會和總統行政辦公室在推動自動駕駛發展方面的努力,以確保美國在自動駕駛技術領域的領先地位。我們認為AV1.0到AV4.0的升級過程體現美國愈發重視自動駕駛技術,並著力推動自動駕駛汽車產業化進程。
  • 中國自動駕駛發展報告2020(上): 感知篇——浪潮已至
    發展自動駕駛不僅可極大改善交通安全和堵塞問題,還可促進汽車產業轉型升級,助推經濟發展。據麥肯錫預測,到2025年智能汽車預估的潛在經濟影響最高達1.9萬億美元。相比普通汽車,自動駕駛汽車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更加安全。
  • 自動駕駛五大核心技術包括哪些呢?
    致力於為用戶提供安全、舒適、智能、高效駕駛感受的自動駕駛,離不開相應技術的支持。其中,V2X無線通信技術則能夠將「人-車-路-網-雲」等交通參與要素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不僅可以支撐車輛獲得比單車感知更多信息,促進自動駕駛等技術的研發、轉化、應用,還有利於支撐構建一個智慧的交通體系,促使汽車和交通服務朝著新模式業態方向發展。
  • 最全自動駕駛技術匯總 全面解析Waymo自動駕駛安全報告
    上述各領域都需結合各種測試方法,旨在驗證完全自動駕駛車輛的安全性。行為安全性指車輛在道路上的行駛決策和行為。自動駕駛車輛也需要遵守交通規則,必須在各種駕駛情境(不論是該情景是預期內還是預期外的)為用戶提供導航,確保駕駛安全性。
  • 自動駕駛計程車:發展到了哪一步?
    Robotaxis(自動駕駛計程車)一直在不斷進步,它到底發展到哪一步了?ibVednc我注意到最近在美國發布的兩條非常重要的消息。Waymo公司透露,從上周開始,幾乎所有在鳳凰城地區行駛的Robotaxi都將撤掉安全駕駛員。
  • 日產自動駕駛汽車將部署NASA技術 讓人類遠程駕駛自動駕駛汽車
    核心提示:日本汽車製造商日產(Nissan)將部署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研發的技術,利用人類的幫助,遠程駕駛其自動駕駛汽車。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日本汽車製造商日產(Nissan)將部署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研發的技術,利用人類的幫助,遠程駕駛其自動駕駛汽車,該公司承認,真正的L5自動駕駛汽車可能是無法實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