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駕駛技術將重構汽車行業價值鏈?

2020-11-23 億歐網

文章來源於:網易智能,圖片來自「123rf.com.cn」

「這項技術基本上是這樣……我們有能夠快速做出決策的機器,可以大幅減少交通事故死亡人數,極大地提高我們的交通網絡的效率,並幫助解決導致地球變暖的碳排放問題。」

有趣的是,這一聲明並非出自埃隆馬斯克、扎克伯格或貝佐斯這樣的未來主義者,而是在去年秋天接受《連線》雜誌採訪時,歐巴馬總統有關自動駕駛汽車的評論。過去一年裡,我們看到了許多關於無人駕駛汽車的突破性公告,從福特將自動駕駛負責人的職位提升到CEO的位置,再到特斯拉的調查顯示自動駕駛的事故減少了40%,奧迪開始面向大眾市場銷售「3級」自動駕駛汽車。

然而,無人駕駛汽車的許多問題仍未得到解答。

無人駕駛汽車將如何做出倫理決策,就像「電車難題」那樣?

城市、街道和停車場將如何變化?

數百萬拼車司機或長途卡車司機將會怎樣?

驅動自動駕駛汽車的傳感器是什麼?

我們相信關於自動駕駛汽車的許多問題,不僅將會通過技術創新得到答案,圍繞自動駕駛汽車的新興商業模式也將會解答這些問題。例如,如果監管機構決定對城市內行駛的自動駕駛汽車徵稅,就會有不同的激勵措施,讓車輛保持近距離行駛,以最大限度地增加出行,並將成本降到最低。如果汽車公司決定將汽車直接賣給車隊運營商,而非消費者,他們將會以不同的方式分配營銷和研發資金。對於企業如何在許多技術、商業和社會問題上做出決策,沒有比它們潛在的商業模式和利潤動機更好的指標了。

以下是我們目前自動駕駛汽車的幾個關鍵問題。

自動駕駛汽車的作業系統會是什麼樣子?

當今世界上最大的三家公司都控制著自己的作業系統。為什麼?因為控制作業系統在價值鏈中佔據著非常重要的位置。作業系統提供商在硬體上提供了抽象層,並擁有終端用戶的直接通道(允許他們從任何想要訪問這些終端用戶的人收錢)。

在伺服器、臺式機、筆記本電腦、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的世界裡,蘋果、谷歌和微軟採用獨特的戰略,讓他們可以從作業系統中獲利。

蘋果利用其作業系統在硬體業務上獲得更高的利潤率,谷歌利用其作業系統從其廣告業務中獲得更多收入,而微軟直接為其作業系統和運行的關鍵應用程式收費。

現在,汽車製造商和科技公司都在競相開發能驅動自動駕駛汽車的軟體,但這些公司將如何從他們的軟體中獲利尚不清楚。

特斯拉正在採取跟蘋果類似的方式,建立整合的硬體軟體棧;百度和Udacity等公司正在開發「開源」自動駕駛汽車技術,幫助他們銷售互補產品;而像Mobileye和Uber這樣的公司,似乎正在打造合作夥伴關係,成為汽車製造商的軟體供應商。

很有可能會出現幾種模式,將作業系統層貨幣化,這些模型將對不同公司在研發、營銷、遊說和運營方面的投資產生深遠影響。

如果特斯拉的垂直整合模式勝出,預計將繼續看到華麗的營銷和時髦的車型,因為高價、高利潤率的「硬體」/汽車銷售將是業務的主要驅動力。如果百度的「開源」模式勝出,預計將會看到來自不同製造商的許多低成本汽車,而百度則通過出售其他服務來變現其開源軟體。

其中一些後果是顯而易見的,但也有一些影響不那麼明顯。

例如,運營「封閉」的軟硬體生態系統的公司可能不太可能與他人分享自己的數據,這可能會導致開發自動駕駛汽車的國家立法體系出現困難,因為公眾會擔心自身安全與公平。此外如果一家公司最終在早期領先,但又不願分享自己的數據或算法,那麼它們可能會對監管產生影響,從而讓其他公司難以建立相互競爭的系統。

用戶將如何支付交通費?按服務付費還是自己買車?

如今,像寶馬這樣的公司正在對未來交通消費的前景進行一系列的押注。

寶馬還在繼續向消費者銷售汽車,不過,他們也在銷售「交通服務」,消費者可以在這裡租輛自由的汽車,或者打車,或者未來還可以訂購無需司機的汽車。

他們的想法是,人們在不同的時間和地點會想要以不同的方式消費交通工具,因此他們需要一款應用提供所有的選擇。另一方面,像馬自達這樣的公司認為,消費者永遠都會想要開車,他們正在為「熱愛駕駛的核心客戶」建造和銷售汽車。

這兩種觀點不一定相互矛盾,市場的不同部分也會有不同的需求。

然而,交通即服務和「自有汽車」市場的相對規模將在未來發生變化,很可能會有更多的人選擇按需支付交通費,而不是擁有汽車,而這通常是一種未得到充分利用的資產。我們越是傾向於交通即服務的世界,汽車公司未來的運營方式就會越不同。

如今,汽車製造商是整個廣告業最大的消費群體。如果消費者不再購買汽車,只購買優步和Zipcar租車服務,這將極大地改變在汽車廣告上花費的數十億美元。它還將改變整個汽車行業的利潤池。

如果拼車公司能夠將汽車「商品化」,使消費者不再關心他們從A地到B地的汽車類型,他們將能夠在交通運輸行業獲得相當大一部分利潤,並將這些利潤再投資於他們的技術平臺和市場。

如果拼車公司從汽車和卡車製造商那裡獲得越來越多的收入和利潤,這意味著什麼?一個主要的影響是,拼車公司將更有可能投資於自動化來削減成本,而不是專注於僱傭司機(他們會購買汽車),這可能會迅速加速失去駕駛的工作。

另一個重要影響是,隨著拼車公司傾向於從汽車製造商大量購買汽車,以降低成本,汽車經銷商將變得不那麼重要。

誰來生成數據?誰來處理這些數據?誰擁有這些數據?

自動駕駛汽車將會攝取並生成大量的數據。

車輛需要駕駛數據來訓練自己的神經網絡,繪製數據,從而導航道路,避免障礙,監管數據以了解車速限制、停車規定和乘客數據,從而創造出適合每個乘客的個性化旅行體驗。

與此同時,自動駕駛汽車每天將從相機、雷達、雷射雷達、聲納、GPS和其他傳感器中產生TB級數據,這些傳感器可用於進一步改善汽車的駕駛模式、城市交通規劃或拼車公司的路線優化算法。

這種數據輸入和數據排放不僅需要新的基礎設施和軟體,還需要圍繞數據處理、共享和使用的新商業模式。

我們已經看到,許多公司已經建立了合作關係,從而在高清地圖上建立新的數據集,以確保他們能夠獲得操作自動駕駛汽車的關鍵輸入。數據謎題的另一個關鍵部分是利用人工智慧為機器提供訓練數據的公司。在可預見的未來,這些「循環中的人類」系統將是生成高質量訓練數據和反饋迴路的關鍵。

誰擁有數據、誰能訪問數據、誰將處理這些數據,將是未來幾年企業和監管機構面臨的一個關鍵問題。隨著汽車產生和消費越來越多的數據,觀察誰控制數據以及他們如何決定將數據貨幣化,將是至關重要的。

可能會有許多大公司建立在收集和清理數據的基礎上,這些公司如何與汽車領域的其他公司合作,目前正在探索之中。

價值鏈中哪部分會獲得最大的價值?

在傳統的桌面和行動作業系統中,作業系統能夠通過商品化硬體供應商和聚合消費者來獲取價值,這樣其他應用開發者就可以輕鬆地使用易於使用的工具和擁有大量買家的分銷渠道的開發平臺。

在汽車行業,這似乎表明,像優步和Lyft這樣的公司,最有可能成為需求方聚集和供應方商品化的中心。拼車客戶並不太在意他們乘坐的車輛,他們為想要獲得拼車服務的消費者提供了一個聚合點。

Lyft最近宣布,將為汽車製造商建立新的自動駕駛部門和自動駕駛系統,這表明他們認為這是一個重要的機會,然而,這個行業還很年輕,從德爾福這樣的汽車供應商到Alphabet這樣的純科技公司,每個人都想確保自己能從交通價值鏈中分得一杯羹。

這可能會以許多不同的方式發生。或許,特斯拉將能夠開發出一套完整的供應鏈,從零部件到汽車,從而創造出最佳的用戶體驗。或許,福特將找到一種方法,將最高效的駕駛軟體推向市場,讓其他所有製造商都需要獲得許可。為消費者和企業提供更高級別服務的企業,能夠將供需關係放在最有利的位置,這些企業很可能創造出最具價值和利潤的投資池。

在任何情況下,無論誰贏得了這場競賽,都將獲得更多的投資,更多的投資於市場營銷,並繼續以比競爭對手更快的速度創新。這將促使贏家幫助製作自動駕駛汽車上的公共信息,引領行業就稅收政策提出建議,並與地方、州和國家官員緊密合作,重塑城市和社會。

監管機構在開發自動駕駛汽車方面的影響和作用

科技公司與監管機構合作的歷史並不悠久,儘管Airbnb和Uber等公司一直在努力解決這一問題,但汽車製造商比其他任何人都更有聲譽,與政府密切合作,以理解(並可能形成)監管和合規。

監管機構也應該成為自動駕駛汽車研發和引進的關鍵部分。要讓行業引導監管,讓監管規定行業決定建設什麼,是很難平衡的事,但如果他們能做到這一點,就會在減少交通死亡、降低排放和改善交通方面帶來重大益處。

世界不會在某一天就突然改變,從人類駕駛汽車轉向自動駕駛汽車。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人類驅動的汽車和自動駕駛汽車將共存,這是監管機構需要牢記的事情。

如果在未來3到5年裡,公眾和監管機構有一件事要關注的話,那就是企業計劃如何在自動駕駛汽車上賺錢。商業模式將推動決策制定,這些決策將對未來的交通運輸產生非常重要的影響。

本文經授權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億歐立場。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相關焦點

  • 日產自動駕駛汽車將部署NASA技術 讓人類遠程駕駛自動駕駛汽車
    核心提示:日本汽車製造商日產(Nissan)將部署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研發的技術,利用人類的幫助,遠程駕駛其自動駕駛汽車。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日本汽車製造商日產(Nissan)將部署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研發的技術,利用人類的幫助,遠程駕駛其自動駕駛汽車,該公司承認,真正的L5自動駕駛汽車可能是無法實現的
  • 信息技術:中國自動駕駛產業發展動態|汽車|大數據|自動駕駛|智能網...
    本文從政策、標準、技術、產業等方面介紹國內自動駕駛發展情況,並與國外自動駕駛產業發展進行對比分析,指出我國在自動駕駛產業發展過程中的挑戰,為未來我國自動駕駛產業發展提供參考意見。中國自動駕駛產業發展現狀網際網路和人工智慧技術在汽車行業的快速發展,開啟了全球汽車產業的第四次重大變革。
  • 汽車自動駕駛之雷射雷達行業深度報告
    作為未來自動駕駛核心傳感器的代表,雷射雷達核心技術主要掌握在 Velodyne、 Quanergy、Ibeo 三家國外企業中。美國 Velodyne 成立於 1983 年,其機械式雷射雷達起 步較早,技術領先,同時與谷歌、通用汽車、福特、Uber、百度等全球自動駕駛領軍企業建立了合作關係,佔據了車載雷射雷達大部分的市場份額。
  • 清華蘇州汽車研究院董漢:測試與驗證是自動駕駛落地的必要條件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用戶對汽車智能化的關注度不斷提高,自動駕駛技術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關注。5月24日,上海國際智能網聯汽車技術高峰論壇在上海舉辦,智能網聯汽車領域的專家、從業者們匯集在上海,對智能座艙及自動駕駛技術、車載顯示技術進行了一場深入的分析和討論。
  • 動力電池企業持續創新加快發展 核心價值鏈重構
    10月28日,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在第8屆中國電池新能源產業國際高峰論壇上表示,從今年下半年開始,新能源汽車市場開始呈現高增長的特徵,拉動動力電池產業鏈高增長,行業景氣度提升。,拉動動力電池產業鏈高增長,行業景氣度提升。
  • 戴姆勒將縮減規模 重心轉向電動與自動駕駛汽車
    智能製造網訊 當前,全球汽車產業迎來科技大時代,我國智能汽車、網約車、自動駕駛產業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得到政策、資金等層面的大力支持。2020年11月,自動駕駛行業發展又取得了哪些新成果?發生了哪些新變化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下。
  • 2020,全球自動駕駛汽車硬體和軟體最新技術總結
    本報告覆蓋了自動駕駛汽車所需要的感知、定圖與定位、傳感器融合、機器學習方法、數據收集與處理、路徑規劃、自動駕駛架構、乘客體驗、自動駕駛車輛與外界交互、自動駕駛對汽車部件的挑戰(如功耗、尺寸、重量等)、通訊與連接(車路協同、雲端管理平臺)等技術領域的討論,並且提供相應的各自動駕駛公司的實施案例。
  • 智能駕駛 改變未來 第二屆全球自動駕駛論壇圓滿落幕
    浙江吉利汽車研究院有限公司資深總工程師梅學浙江吉利汽車研究院有限公司資深總工程師梅學:汽車整體銷量增長將放緩,汽車產銷量在未來共享和自動駕駛的背景下甚至可能下降。但長期而言,隨著無人駕駛普及,出行需求將被逐步激發,從而整車需求量逐年回升。
  • 專注以色列自動駕駛汽車業務 英特爾矽谷裁減「數十名」自動駕駛...
    (圖片來源:路透社)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據說為了精簡運營,英特爾在位於帕洛阿爾託(Palo Alto)的矽谷創新中心(Silicon Valley Innovation Center)裁減了「數十名」自動駕駛汽車研發人員。
  • Sanborn推出下一代高精地圖技術 將應用於L4和L5自動駕駛汽車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當地時間8月13日,地圖公司Sanborn宣布推出下一代高精地圖(HD Map)技術 - M-Maps™,而且該技術將應用於L4和L5自動駕駛汽車。
  • 佛羅裡達州法律修改,無人駕駛汽車上路,自動駕駛技術安全嗎
    慄子譯自動駕駛技術出現已經有很久了,但是目前尚未在任何地方有大規模的應用,各大汽車製造商們的自動駕駛測試也都是事故連連,這讓人們對於自動駕駛技術產生了很大的懷疑。這位共和黨政治家籤署了法律為自動駕駛汽車在國家範圍內運營建立了一個明確的法律框架,其中就包括了關於熱議的無人駕駛情況下的規定。技術細節從2019年7月1日開始,汽車製造商和科技公司將被允許在佛羅裡達州道路上試驗無人駕駛或在車內試驗自動駕駛汽車。唯一的問題是,汽車原型需要遵守法律中概述的非常基本的安全和保險條例。
  • 行業標準2018年或出臺 自動駕駛不再紙上談兵
    在新能源汽車之後,自動駕駛已經成為新的熱點。「智能網聯技術的普及將為汽車產品打開價值空間並讓汽車的社會化更進一層。」6月6日,在全球汽車論壇上,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汽車行業分會會長王俠一開場便拋出了這樣的觀點。而作為智能網聯技術的終極目標,自動駕駛將帶給汽車行業怎樣的變革,成為汽車行業討論的熱點。
  • FLIR為Veoneer提供熱感技術 助力L4自動駕駛汽車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菲力爾公司(FLIR Systems, Inc.)宣布,其基於Boson®的熱感技術已被Tier1汽車供應商Veoneer採用,用於L4自動駕駛汽車生產。
  • 信息技術:中國自動駕駛產業發展動態
    本文從政策、標準、技術、產業等方面介紹國內自動駕駛發展情況,並與國外自動駕駛產業發展進行對比分析,指出我國在自動駕駛產業發展過程中的挑戰,為未來我國自動駕駛產業發展提供參考意見。中國自動駕駛產業發展現狀網際網路和人工智慧技術在汽車行業的快速發展,開啟了全球汽車產業的第四次重大變革。
  • 4月下半月熱點事件:地平線將推出高等級自動駕駛晶片;​藍牙技術將實現數百萬輛汽車聯網……
    通用Cruise:只使用純電動自動駕駛汽車 據外媒4月24日報導,通用汽車(GeneralMotors)旗下自動駕駛子公司Cruise是少數幾家在自動駕駛汽車車隊中只使用電動汽車的公司之一。預測指出,2024年藍牙設備年出貨量將增加至62億臺,較2019年增加20億臺。BI Research的研究證實了藍牙技術在汽車行業的巨大潛力。至2024年,藍牙車載設備出貨量將達到1.09億臺,且在87%的新出產車輛中,藍牙將成為標配的無線技術。
  • 乘龍汽車L4級自動駕駛來了!
    在物聯網、大數據、智能AI快速發展的今天,卡車行業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革。9月27日,在東風柳汽造車50周年暨270萬輛下線儀式的當天,乘龍汽車L4級自動駕駛「橫空出世」!80餘名行業媒體及物流行業大客戶參加了這次自動駕駛體驗。
  • 自動駕駛地圖與定位技術產業
    前言:高精地圖的發展與自動駕駛汽車緊密相關,自從自動駕駛汽車開始上路公開測試以來,高精地圖產業就應勢而生並飛速發展。相對於以往的導航地圖,高精地圖是專為自動駕駛而生的,其服務的對象並非人類駕駛員,而是自動駕駛汽車。對於L3級別以上的自動駕駛汽車而言,高精地圖是必備選項。
  • 汽車自動駕駛產業鏈深度報告:晶片及軟體專題
    雲端數據可以真正的為自動駕駛提供有效解決方案,隨著 V2X 通訊的發展和 5G 技術的推進,汽車行業將在未來致力於 ADAS 晶片和車載娛樂信息晶片的 相互融合發展。
  • 用軟體定義汽車,「追勢科技」以Tier 0.5角色發力低速自動駕駛全...
    處在Gartner曲線從底部上揚的階段,低速自動駕駛漸已成為行業最具痛點、落地最快的場景。而其中,自主泊車在商用落地上可操作性更強,成為近兩年內各大技術廠商發力布局的熱點。國內自動駕駛技術研發商「追勢科技」承接這一市場需求,成立僅一年時間就已實現量產,獲得業內廣泛關注。
  • 日產汽車通過仿生學,進行未來自動駕駛技術研究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12月4日訊 提到「自動駕駛」,你會想到什麼?你會否想到一臺無人駕駛的汽車、更安全的旅行、創新或數位化的未來?又或者,是一群遊來遊去的小魚?  在開發未來汽車的過程中,日產汽車的工程師們從多方汲取知識和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