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軟體定義汽車,「追勢科技」以Tier 0.5角色發力低速自動駕駛全...

2020-12-03 金融界

來源:創業邦

不論是平臺開源共享還是巡航裡程翻番,近年來,自動駕駛一度炒得火熱。該領域一度在Gartner行業熱度排名裡居高不下,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佔據著全球投資的大方向。而時至今日,資本逐漸認識到該領域投資回報的長周期性和不確定性,自動駕駛企業想繼續分羹,就得在殘酷市場洗牌中加倍清醒、真正有的放矢。

處在Gartner曲線從底部上揚的階段,低速自動駕駛漸已成為行業最具痛點、落地最快的場景。而其中,自主泊車在商用落地上可操作性更強,成為近兩年內各大技術廠商發力布局的熱點。

國內自動駕駛技術研發商「追勢科技」承接這一市場需求,成立僅一年時間就已實現量產,獲得業內廣泛關注。

上海追勢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追勢科技)成立於2019年6月,主要研發L2-L4級的低速自動駕駛技術,為車廠、上下遊和生態內的合作夥伴提供軟硬體解決方案。

公司致力於打造集停車場、地圖和自動駕駛汽車為一體的低速自動駕駛生態,給消費者帶來集安全性(Security)、停車場管理平臺(Platform)、自動駕駛汽車(Autonomous)、車場協同(Connectivity)、無線充電(Electrification)為一體的新型停車生態和體驗,重構未來出行方式,而公司英文名字」SPACE「也正取意其中。

從市場定位來看,追勢科技為Tier 0.5供應商,可以為各個合作車廠提供從前期技術研發到後期數據共享的全流程服務。而當前這一賽道上的玩家也不在少數,追勢科技在戰略打法上與其他競品公司區分度值得關注。

追勢科技聯合創始人&COO於萌萌介紹:「當下大家都在談軟體定義汽車,在概念上顛覆了以往的硬體主導,這意味著所有的人員配置、組織架構、交互評估全部要以圍繞軟體來去運作,整個上下遊的供應鏈都會產生變化。」

基於這一趨勢,追勢科技主要在三方面進行布局。

首先,根據客戶對軟硬體充分解耦的新模式需求,追勢科技依託長期技術積累,可在傳感器&控制器、計算軟體及平臺、核心算法、規劃控制等方面為用戶提供核心IP及部分軟體與功能模塊,充分滿足客戶的多樣採購策略;

其次,新勢力造車及傳統車廠數據合作共享、擁有自研IP的需求不斷,在數據共享、中間結果釋放及一些定製化服務上亟需第三方給予輔助,追勢科技為客戶共享感知和地圖資料庫,與客戶共建低速自動駕駛生態;

除此之外,針對仍然需要供應商提供整套方案的客戶,追勢科技可以像傳統Tier 1一樣提供軟硬體一體化的完整系統,利用自身硬體研發和量產配套經驗,為客戶提供車規級、高性價比的解決方案。

當前公司在前兩個方向上已開展多項客戶合作,軟硬體一體化方面預計在2021年初實現硬體量產訂單。

發展低速自動駕駛,就勢必要照顧到場端、地圖和車端等主要方面,而當前行業最難的三個點正是單車智能、高精地圖和智慧停車場。追勢科技作為在泊車領域少有的具備全套量產經驗的團隊,選擇從自主泊車入手,打造集「自主泊車+智慧停車場+智能運營」為一體的低速自動駕駛生態。

公司當前已搭建起兩大產品線:一是L2級的全自動泊車,另一個就是代客泊車。而代客泊車意味著讓汽車按照規定路線自動行駛並完成泊車,屬於自動駕駛的一個分支——自主泊車,解決的是「最後一公裡」的停車問題。

相較於自動泊車技術,實現自主泊車需要更多的傳感器、更複雜的感知、定位、規劃等技術,在一些解決方案中,還需要車聯網、停車場標準化建設及數據的協同互通。

追勢科技在單車智能上利用視覺、超聲波傳感器融合算法,無需雷射雷達,即可快速實現360°環境感知、智能避障、狹窄通道通行、立體停車庫以及輪檔立柱等精準識別。為真正實現快速精確的採圖、製圖,公司自主開發高精地圖技術,目前可達到一小時完成10000㎡、300+停車位的停車場地圖。

堅持to B的商業模式,追勢科技成立僅5個月即獲得知名新勢力造車的前裝量產全自動融合APA項目,該項目已於2020年7月成功交付。與此同時,公司還獲得了國內以及國際車廠客戶的多個L2-L4的前期項目。

據於萌萌透露,追勢科技還正在和一家國際車廠合作開發車場協同的解決方案,共同開掘商用化自動駕駛系統解決方案。

2020年9月北京車展上,追勢科技首次對外展示了其基於地平線徵程3研發、融合APA和自主代客泊車系統的AVP原型,並與地平線籤署戰略合作,雙方合作產品將於2021年量產面世。

與北京車展時隔不久,在2020年廣州車展上,追勢科技聯合Global Tier1 佛吉亞以及地平線聯合展示了量產級的AVP系統實車Demo。

行業浪潮滾滾、後生企業可畏。追勢科技能在如此有限的時間內獲得多方認定,與其創始團隊及企業文化密切相關。

公司創始人&CEO馬光林最早就職於德國德爾福研發中心,是全球最早從事ADAS算法開發的科研人之一,並將自主研發的智能駕駛輔助系統(ADAS)帶入中國汽車行業。當前公司員工30人以上,其中技術研發人員佔比80%,組織效率與團隊凝聚力紮實。

而公司核心團隊曾在德爾福、歐菲、哈曼中國、西門子等多家行業頂尖技術公司任職多年,CTO蔣如意、COO於萌萌及CMO田均長期共事10 多年,一起為徹底解決城市生活中泊車難的問題探討深研。

談及未來發展方向,於萌萌透露:追勢科技接下來將繼續深扎低速自動駕駛,自下往上分三步進階——第一步是要實現L2級的全自動泊車功能(APA),當前業務量也正逐步上升;第二步是做限定場景的代客泊車(AVP);最終打造全場景下,車+場+人融合的低速自動駕駛生態。

2020年10月,追勢科技獲得由雲啟資本領投,北汽產投、張江科投和中南創投基金跟投的數千萬元人民幣Pre-A輪融資。據了解,本輪融資將主要用於提高技術壁壘,繼續保持AVP、HZP和APA的技術領先性;同時繼續研發地圖和智能停車場等方面的核心技術,儘快實現產業化落地和泊車系統量產。

文章插圖源自追勢科技,經授權使用。本文為創業邦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創業邦將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如需轉載或有任何疑問,請聯繫editor@cyzone.cn。

相關焦點

  • MIT 萬字論文解析:「好用」的自動輔助駕駛背後,是犧牲了「安全」嗎?
    保守來看,可能我們與真正意義上的自動駕駛汽車,還隔著幾十年的距離。在此之前,人機共駕可能會成為一種常態,人類不僅要參與到實際駕駛中,同時還要扮演「監察員」的角色,牢牢盯著人工智慧系統的運行。但正是這樣的「常態」,卻一直是自動駕駛行業的「沼澤地帶」。
  • 軟體定義汽車丨產業重新分工和洗牌期將加速到來?
    我們還有另外一個拳頭產品就是我們收購了芬蘭的一家工具鏈做UAUE的公司,我相信現在還不是全球所有廠商都在用,但是所有的高端品牌都在用,這家公司做通信圖像處理,大家叫得出名字的高端品牌應該都是用我們的工具鏈做的開發。軟體定義汽車是一個階段性的概念,最近幾年,大家都在發力軟體。
  • 軟體定義汽車 Tier1/Tier 2/Tier 3的概念還適用嗎
    在「軟體定義汽車與供應商的抉擇」主題圓桌環節,在安波福亞太區工程總監王忻的主持下,維寧爾中國區總裁白彬毅,佛吉亞歌樂電子中國總裁楊衛華,中科創達執行總裁武文光,東軟睿馳汽車技術(瀋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睿馳達新能源汽車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邢志剛等嘉賓展開了熱烈討論。
  • AI主動服務,車載微信,從UNI-T身上看長安如何用軟體定義汽車
    作者:陳曦從網際網路巨頭們涉足汽車產業開始,「軟體定義汽車」便成了行業中最時髦也最前沿的一個方向。去年,世界上最大的汽車製造商大眾,組建了一個名為「Digital Car&Service」的軟體部門,其CEO赫伯特·迪思更是公開表示,自己正在領導著一家「軟體驅動的公司」。
  • 「無人駕駛」:採埃孚宣布建立全球軟體中心:軟體定義汽車
    (第347期)文丨船尾汽車主機廠ADAS研發人員汽車無人駕駛領域重點事件共計8條 建議閱讀 2分鐘01採埃孚宣布建立全球軟體中心「軟體定義汽車」大潮下,車企和零部件供應商都在加速轉型,作為其中的一員,採埃孚近日宣布其已為軟體、功能和智能系統中的全新挑戰做好了準備,並通過在明年成立全球軟體中心來積極拓展大量的開發流程解決方案
  • 科技巨頭跨界造車:軟體定義汽車成不可阻擋的趨勢
    造車新勢力市值不斷攀升,科技巨頭「跨界」造車,汽車工業從未像今天這般面臨新的變革,智能汽車越來越受到資本的熱捧。不同於過去以車輛和零部件等硬體為主要收入的傳統汽車行業,軟體在智能汽車中的價值量正不斷提升,甚至為汽車行業的生產模式和商業模式帶來了根本性的顛覆。多位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的業內人士認為,未來軟體服務將成為車企之間差異化的競爭力,「軟體定義汽車」正在成為不可阻擋的趨勢。
  • 「小車看百度,大車看深蘭」,自動駕駛公交駛向千億藍海市場
    【新智元導讀】隨著5G網絡的普及,智能汽車的時代已經到來!在自動駕駛小車賽道,百度、特斯拉等已經領跑行業,那麼,智能時代的公交車應該是什麼樣的?「小車看百度,大車看深蘭」。深蘭科技推出的熊貓智能公交給出了答案,不僅實現了AI智能駕駛,還有手脈支付、無人零售等功能,改變了人們對公交的傳統認知。還有什麼能比自動駕駛更熱?
  • 汽車自動駕駛產業鏈深度報告:晶片及軟體專題
    中控系統主要由作業系統(OS)、軟體服 務和 ADAS 系統主導的軟體所組成。L4 自動駕駛是未來智能汽車的必然趨勢, 更多圍繞乘客的角度去進行 HMI 設計,隨著 5G 和車聯網技術的發展,智能、 便利、人性化體驗,正在重新定義未來汽車人機互動新模式。3D 儀錶盤、 AR-HUD 和媒體後視鏡都將為駕駛員提供更便捷和更安全的駕駛信息顯示。
  • 鎂佳科技莊莉:軟體定義汽車,中國為什麼會與眾不同
    「軟體定義汽車」成為了所有汽車品牌亟待突破的命題,而這一次,中國品牌有了同一起跑線出發,甚至有可能彎道超車的機會。從目前的表現來看,中國的路況也將成為輔助駕駛正逐步向自動駕駛迭代的最好試煉場。在莊莉看來,軟體定義的未來汽車行業趨勢,中國在面對挑戰的同時,也將擁有巨大機遇。
  • 「自我介紹一下,IM 智己」
    CES 2021 期間,去年誕生的智己汽車發布了純電動汽車品牌——IM 智己。IM 是品牌 Slogan「Intelligence in Motion」的簡寫。同時發布的還有「智能純電轎車」與「智能純電 SUV」概念車,轎車量產版今年底上市,明年交付;SUV 也是 2022 年交付。
  • 汽車自動駕駛產業鏈深度報告:晶片及軟體專題|智能座艙|軟體定義...
    中控系統主要由作業系統(OS)、軟體服 務和 ADAS 系統主導的軟體所組成。L4 自動駕駛是未來智能汽車的必然趨勢, 更多圍繞乘客的角度去進行 HMI 設計,隨著 5G 和車聯網技術的發展,智能、 便利、人性化體驗,正在重新定義未來汽車人機互動新模式。3D 儀錶盤、 AR-HUD 和媒體後視鏡都將為駕駛員提供更便捷和更安全的駕駛信息顯示。
  • 自動駕駛的另一個突圍方向
    有人問他為什麼離開谷歌,Thrun說自己有個更大的願景,那就是「讓教育變得更民主,讓受教育這件事通過網絡觸達每個人。」Udacity 從2012年上線開始,提供基礎的編程和高新技術相關的課程。早在2016年,Udacity 就與 MBRDNA 合作開發了無人駕駛汽車工程師納米學位課程,目標是為行業培養需求緊俏的自動駕駛工程師,以堅固行業人才基礎。
  • 為什麼說 CCF-GAIR 智能駕駛專場不容錯過?我們梳理了這些亮點 |...
    DriveCore 便是針對自動駕駛複雜性和多元性帶來的挑戰而設計的。為此,強調科技屬性的偉世通提出了一個「自動駕駛的樂高理念」。這種「樂高理念」能給整個自動駕駛行業帶來什麼樣的啟發?供應商在面對當前車聯網和自動駕駛轉型革命大潮中,將扮演怎樣的角色?11:25 - 12:15 圓桌 1:為什麼說自動駕駛晶片是 AI 晶片中的珠穆朗瑪峰?
  • 大眾要發力的「第四維空間」究竟是什麼?
    從浪漫主義的自動駕駛技術風潮刮來,到「電氣革命」引發的轉型焦慮,汽車廠商越來越意識到移動出行的重要性。就連最保守的日企也開始轉變,豐田章男為了追上變革的腳步,甚至不惜拋棄業績不錯的頑固勢力高層。今年也是新造車初顯實力的一年,新老勢力同臺也讓今年的北京車展看點滿滿。
  • 軟體定義汽車時代 傳統汽車如何突圍?
    比如特斯拉訂閱模式的自動駕駛選裝包、OTA升級選裝包、高級車聯網服務。2019年,特斯拉軟體銷售收入佔總收入的比例為3%,國信證券研究報告認為,到2025年,該比例將提升至14%。一邊是未來可見的軟體投入成本,一邊是充滿想像的軟體銷售收入,好比軟體應用豐富智慧型手機打敗只能打電話發簡訊的功能手機,軟體將改變汽車產業的盈利模式,重新定義汽車。
  • 特斯拉又「革命」了,馬斯克開始重新定義電池
    「加速世界向可持續能源的轉變」作為特斯拉的使命,這句話也成為了特斯拉解釋一切的「原理」。從用戶到企業高管,似乎一切的戰略、策略、決策都能用這句話解釋。小到最近在中國區推動的針對燃油車牌潛在車主的貸款補貼政策,大到特斯拉的專利開放,甚至是今天公布的電池技術研發路徑,都可以看做是在擴大電動汽車競爭力,加速取代燃油車。
  • 長安睿騁2000公裡「自駕遊」抵京,自動駕駛到底有多智能?
    4月17日,長安自動駕駛汽車抵達北京,在北京分公司完成了收官儀式。此時距離4月12日兩輛車從重慶出發已經過去5日,行駛總路程達到了2000公裡。
  • ...墓園,滴滴稱是誤會;蘋果租賃矽谷大型倉庫或用於自動駕駛汽車研發
    據悉,蘋果的這筆交易將讓矽谷的倉庫空置率從 1.5% 下降到 0.7%。據開發者 Joey McCarthy 介紹,McCarthy Creeekside 的用途是工業、研發和製造。由於蘋果大部分生產工作都在海外進行,該倉庫可能會用於研發。目前還不清楚蘋果將開發什麼,不過自動駕駛汽車平臺是可能性之一。
  • 自動駕駛領域迎來全面盈利的歷史奇點時刻
    「5年之內,中國一線城市就不再需要限行,10年之後就能解決交通擁堵問題。」 解放交通擁堵問題是出行領域的一個重大命題。「汽車真正的使用時間僅為整個生命周期的5%,其他95%的時間都只是被放在車庫或停車場裡面,Robotaxi可以最大限度的釋放這部分生產力。」一位自動駕駛行業從業者對「深潛insight」說道,在他看來,這就是Robotaxi所肩負的期望和使命。
  • 香港科技大學教授劉明乾貨分享:低速無人駕駛落地有哪些技術要素和...
    港科大EMBA中英雙語課程以雲課堂,參觀實驗室,專題報告,知識轉移四部曲的方式開展了「走進科大實驗室」系列活動,邀請到首屈一指的科研教授,與大家一起分享世界級的科研成果,一起感受科技的力量,以及其蘊含的巨大商機。疫情期間「無人配送」的爆發,把無人駕駛物流車引領至鎂光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