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駕駛領域迎來全面盈利的歷史奇點時刻

2020-12-03 電子發燒友

自動駕駛領域迎來全面盈利的歷史奇點時刻

深潛insight 發表於 2020-10-15 11:46:39

在美劇西部世界第三季的預告片裡,一輛沒有油門也沒有方向盤的奧迪跑車載著主人公消失在夜色中。奧迪的這一廣告植入在汽車界與科技界中引發熱議,因為這樣的場景在不久的將來就會發生在現實世界中。

無人駕駛計程車正在成為科技巨頭們的下一個戰場。

當前全球Robotaxi(無人駕駛計程車)行業的頭部企業格局已基本形成,國內主要由百度Apollo、小馬智行、AutoX、文遠知行和滴滴等企業領銜,國外主要領頭企業為Waymo、Zoox、Cruise與Aurora等。

美國時間10月8日,谷歌母公司旗下自動駕駛子公司Waymo宣布將在鳳凰城向公眾開放沒有安全員的無人駕駛計程車服務,這也是首次有自動駕駛公司向公眾開放完全無人駕駛計程車。

百度緊隨其後,宣告正式推出自動駕駛計程車服務——10月11日,百度自動駕駛計程車服務在北京全面開放,乘客可免費試乘Apollo GO。

事實上,百度此舉早有「前奏」。9月15日,一輛沒有安全員的無人駕駛計程車載著百度集團副總裁、智能駕駛事業群總經理李震宇和央視記者,在北京首鋼園區內行駛了近700米。

就在同一天,百度CEO李彥宏在「百度世界2020大會」上預測了自動駕駛實現商用化的時間表,「5年後,自動駕駛汽車將進入全面商用階段」,憑藉智能交通體系,能夠提升15%-30%的通行效率。「5年之內,中國一線城市就不再需要限行,10年之後就能解決交通擁堵問題。」

解放交通擁堵問題是出行領域的一個重大命題。「汽車真正的使用時間僅為整個生命周期的5%,其他95%的時間都只是被放在車庫或停車場裡面,Robotaxi可以最大限度的釋放這部分生產力。」一位自動駕駛行業從業者對「深潛insight」說道,在他看來,這就是Robotaxi所肩負的期望和使命。

或許如李彥宏所言,Robotaxi商業化已在眼前,但在技術完備的前提下,還有多久才能實現大規模落地?

1、拿掉安全員

「Waymo終於拿掉了安全員,提供完全無人駕駛的Robotaxi服務,這是自動駕駛領域迎來全面盈利的歷史奇點時刻。」一位自動駕駛行業人士如是說。

根據Waymo的計劃,Waymo One提供的完全無人駕駛服務,將率先在鳳凰城提供服務。

根據Waymo CEO John Krafcik最近的採訪中解釋,鳳凰城測試的Waymo自動駕駛車輛,在試運營著多種模式,除了有帶著安全員的車輛提供服務,以及有一些完全是測試用途的車輛外,從2020年開始,有一些車輛是「僅限於乘客」——也就是把安全員拿掉。

時間往回撥到9月15日,沒有安全員的Apollo GO載著百度集團副總裁李震宇和央視記者行駛了近700米,在這不到一公裡的行程中,百度透露出一個消息:其已成為國內第一家撤掉安全員進行自動駕駛路測的公司。

此前,出於道路安全的考慮,給每一輛無人駕駛測試車配一名安全員是無人駕駛行業的普遍現象。而撤掉安全員,則意味著該自動駕駛公司的技術積累已十分成熟。「拿掉安全員後,自動駕駛車從技術上需要克服的東西可能就沒有太多了。」自動駕駛公司AutoX內部人士李政(化名)對「深潛insight」表示。

在無人駕駛計程車的發展上,國內也並沒有落後太多。

疫情之下,國內自動駕駛行業逆勢而上,在過去的幾個月中發生多起大額融資事件,小馬智行獲得豐田汽車4億美元投資,滴滴宣布旗下自動駕駛公司完成首輪超5億美元融資。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國內外自動駕駛企業融資總金額超過35億美元,同比增長34.1%。

公開信息顯示,滴滴目前在上海的開放測試道路覆蓋了汽車會展中心、辦公區、地鐵站和酒店等核心區域。而AutoX則與高德地圖合作,上海市民通過高德打車即可呼叫一輛AutoX無人車。

在廣州的南沙區,小馬智行的無人駕駛車隊已組建,但目前僅對員工開放。同樣是在廣州的高新區,另一家國內無人駕駛技術公司文遠知行的Robotaxi車隊也已經向公眾開放運營。

不過,需要強調的是,國內Robotaxi企業的商業化階段並沒有進展到Waymo在鳳凰城「無安全員且收費運營」的程度,目前仍以提供免費的試乘服務為主。從技術層面來講,在限定條件下,自動駕駛公司當下已經可以做到無人駕駛的功能安全性,但距離全速全場景的L5級無人駕駛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開放路測與撤掉安全員不再令人激動。在技術相對成熟的情況下,商業化探索成為自動駕駛企業下一個爭搶的高地,一位自動駕駛行業觀察人士對「深潛insight」表示,「但是,想讓科幻電影中的場景落地並不簡單。」

「造出一輛Robotaxi不難,難的是量產和車隊管理,拿掉安全員只是第一步。」在李政看來,技術只是Robotaxi商業化、規模化的第一步。他認為,目前Robotax仍處於發展萌芽期,自動駕駛企業應該在通過擴大運營規模與豐富測試數據以突破無人駕駛技術的同時,逐步重點關注車隊的單車運營效率並展開調度優化,從而為Robotaxi的大規模商業化落地做好充足準備。

2、商業化前途未卜

在商業化的進程中,成本是第一道難關。

在李政看來,Robotaxi的商業模式想要成功,實現單車盈利是必要前提。「你把這個車和普通計程車比,你既要給安全員付錢,還要承擔車上那麼多傳感器的成本,所以肯定沒辦法盈利,但是如果把安全員去掉,馬上就可以盈利,因為這幾年雷射雷達這樣的傳感器價格已經在下降了。」李政說道。

部分行業觀點顯示,實現Robotaxi商業化的道路非常清晰,但實踐的難度依然存在。

「Robotaxi的價格基本是普通乘用車的兩倍,一般消費者無法承擔,只能賣給運營公司,運營公司拿來跑無人出租可以賺錢收回成本。」AutoX創始人CEO肖健雄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

滴滴自動駕駛公司COO孟醒也曾表示,滴滴自動駕駛的車輛成本在100萬元以上,而要想實現自動駕駛汽車商業化,現階段需要不斷地提高性能,只有性能基本定型後,才能降低成本。

然而,這些目標都需要車企在硬體方面的配合。一位小馬智行內部人士對「深潛insight」表示:「實現自動駕駛無人化與規模化的目標,對車輛統一的設計與軟硬體的配合等都會提出很高的要求,包括車輛控制、供應和電傳感器等軟體系統需要做到全方面冗餘等,這些都需要與車企展開更加深入的合作。」

8月,吉利科技集團旗下出行企業曹操出行宣布與元戎啟行合作,基于吉利旗下高端純電動車型幾何A打造自動駕駛汽車開展自動駕駛運營測試,同月大眾宣布在合肥組建自動駕駛車隊,9月啟動測試,明年1月起在公開道路進行公眾載人試運營。

這兩家企業的加入,打破了以汽車製造商為主導的Robotaxi測試項目在國內市場「零布局」的空白。

但在Robotaxi領域,需要車企去完成的事情還有很多。目前多數自動駕駛公司都是軟體公司,只提供自動駕駛軟體服務,但自動駕駛最終的實現仍需要與具體車型的硬體進行適配。據李政透露,目前的主流汽車廠商中,有能力量產滿足自動駕駛系統運行的車企不到五家。

據「深潛insight」了解,目前,部分自動駕駛系統供應商也會提供自動駕駛硬體設備,但均未到達量產階段。「這些硬體設備設計出來容易,要達到車規級的要求就難了。」一位業內人士說道。

除成本外,政策也是自動駕駛落地的一大難題。據「深潛insight」不完全統計,目前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及長沙等城市已經建立了車聯網路測路段,並為相應企業頒發測試牌照。「雖然很多城市都發了牌照,但是完全落地商用和測試中間還有很多的事情需要摸索,現在政府在這方面非常積極,但未來會怎麼樣大家都不知道。」上述觀察人士表示。

「若沒有政府的支持,單憑企業來談智慧出行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在我個人看來,目前Robotaxi遠未到商業競爭階段,而仍處於各方參與者聯合研發、協力前進的初級探索階段。」上述業內人士對「深潛insight」說道。他強調,商業化應用「急」不得,仍需一步一個腳印。

「自動駕駛從技術成熟,商業成熟到法規成熟,道阻且長,至少還需要做十年持續投入的計劃,也要做好面對各種困難和挑戰的準備,但方向是明確而堅定的。」滴滴出行創始人兼CEO程維曾表示。

3、市場規模超過萬億

儘管商業化前途未卜,但Robotaxi的商業前景仍被多數人看好。

據麥肯錫公司預測,中國可能是全球最大的自動駕駛市場,到2030年,自動駕駛汽車總銷售額將達2300億美元,基於自動駕駛的出行服務訂單金額將達2600億美元。市場調研機構艾瑞諮詢預計,到2022年L1至L5級別全球自動駕駛滲透率將達到50%以上,2030年全球自動駕駛滲透率則將增加至70%。

與第三方機構相比,來自從業者的觀點更大膽一些。肖健雄曾公開表示,如果把目前中國的網約車市場完全替代掉,那麼Robotaxi將是一個6萬億美元的市場。特斯拉CEO馬斯克則表示一輛Robotaxi每英裡的成本可能不到0.18美元,遠低於UBer的傳統拼車服務的平均成本(每英裡1-2美元)。此外,Robotaxi可將電動汽車的基本效用提高五倍。

即使市場一片藍海,但李政認為未來的Robotaxi市場並不會出現百家爭鳴的局面。「這個行業技術門檻要求比較高,包括資金門檻要求也比較高,所以後入場的玩家很難超越頭部玩家,此外,這個行業不存在網絡效應,它只是一個技術,所以未來行業的競爭還是在技術上。」李政說道。

「6萬億美元的市場,現在因為技術門檻較高,國內參與的廠商並不多,這意味著每家廠商能夠分到足夠多的市場,不存在兼併或者競爭的壓力,」肖健雄表示,「現在就要看,誰能第一個衝破終點,誰率先跨過大規模商業化的起跑線,將會徹底改變格局。」

李政認為,未來兩三年時間,行業的馬太效應會更加突顯出來,資源會向頭部聚集,最終脫穎而出的玩家不會超過5家。

「我其實覺得這一行業跟別的行業很不一樣,這一行業沒有任何商業模式的創新,全靠PK技術,你的技術好,你就活到最後。」李政說道。在他看來,Robotaxi行業是純技術行業,誰的技術最紮實,誰能花最少的錢實現無人駕駛,誰就能成為寡頭。

事實上,完全自動駕駛的實現不僅只有商業意義,還意味著科技變革的深遠影響以及人類勞動力的進一步解放,正如李政所說:「如果誰能先做出全無人駕駛,那麼他就真的是在創造歷史。」
       責任編輯:tzh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自動駕駛會導致AI「奇點」後的失控嗎?
    自動駕駛的終極解決方案是強AI,但有遠見的學者都對此表示強烈的擔憂。 7月4日,李彥宏在百度AI開發者大會上實現了「吹過的牛B」,L4級自動駕駛商用車阿波龍的商業化量產,成為自動駕駛領域最新的重磅新聞。
  • 奇點臨近,百度無人駕駛汽車將與時間賽跑
    奇點臨近的時間有時很遙遠,但有時又未必像我們想像的那樣遙遠。 1894年滑翔機試飛成功的消息讓經營自行車生意的萊特兄弟立志飛行事業,到1903年他們造出依靠自身動力飛行的「飛行者1號」在美國試飛成功,不過9年時間,人類飛向了天空。 如今,無人駕駛汽車領域也正走向奇點臨近的時刻。
  • CES 2021線上啟幕,自動駕駛領域亮點幾何?
    有著半個多世紀歷史的CES於今天正式開幕。與以往不同的是,今年展會的地點由傳統展地拉斯維加斯全面轉移至線上。此次CES將在1月11日-14日期間,以全數位化的方式進行。DeepRoute-Engine是針對L4級自動駕駛深度學習模型研發,該推理引擎實現了比開源深度學習框架平均高6倍的推理速度,可大幅提升自動駕駛的計算效率。讓L4級自動駕駛的感知模塊,可以運行在低成本、低功耗的計算平臺上。根據元戎啟行與曹操出行合作的自動駕駛車型——幾何A的實車測試,元戎啟行的自動駕駛系統,每行駛100公裡只消耗1度電。
  • Uber 自動駕駛這四年
    Kalanick 黯然退場,第一起自動駕駛致命事故,Uber 自動駕駛停擺 9 個月,到收縮戰線,宣布停止開發自動駕駛卡車業務;從風雨飄搖,到重振旗鼓,到 IPO 前 Uber 迎來一個高光時刻:自動駕駛業務獲得豐田、軟銀、電裝 10 億美金的投資,估值達到 72.5 億美金。
  • CES 2021線上啟幕 自動駕駛領域亮點幾何?
    【玩轉新奇好物,來新浪眾測】有著半個多世紀歷史的CES於今天正式開幕。與以往不同的是,今年展會的地點由傳統展地拉斯維加斯全面轉移至線上。此次CES將在1月11日-14日期間,以全數位化的方式進行。作為全球最大的消費類電子產品展會,本次CES將涉及包括自動駕駛等44個科技領域。
  • 2020,自動駕駛下「雲端」
    可以說,自動駕駛的「堆錢」能看成是企業的戰略虧損,但這種虧損需要良好的企業基準面。如百度,儘管其是國內自動駕駛領域的頭部梯隊,但事實是「成立7年來,自動駕駛一直處於不賺錢的狀態。」而在巨頭之外,更多的自動駕駛企業正在尋求短期盈利的可能。如AutoX、元戎啟行、文遠知行等,開始與出行平臺合作推出「RoboTaxi」(自動駕駛計程車),作為自動駕駛可以短期內達到L4級別落地的場景之一,這也是為數不多能「秀肌肉」和講估值故事的時刻。
  • ...自動駕駛計程車服務在北京全面開放;中國成功發射高分十三號衛星
    據該公司執行長埃隆·馬斯克透露,為自動駕駛汽車設計的機器人蛇形充電器的概念仍有可能實現。馬斯克本周在Twitter上證實,自動充電器仍在研發中。當被問及仍未發布的完全自動駕駛(FSD)套件是否能夠自行駕駛特斯拉橫穿美國時,馬斯克表示是的,「前提是我們要做我們的金屬齒輪蛇形自動耦合器」。
  • 自動駕駛的現狀、案例與趨勢
    隨自動駕駛級別提升,晶片算法供應商也有望迎來快速增長。在利好政策、技術進步和市場需求驅動下,我國車聯網產業進入「快車道」,前瞻技術研究院預計到2020年,車聯網市場規模有望突破2000億元,同比+32%。智能駕駛艙成為差異化重點,產業鏈有望迎來快速發展。智能駕駛艙主要構成包括車載信息娛樂系統(主要是前座中控屏)、液晶儀錶盤、後座中控屏、抬頭顯示(HUD)、流媒體後視鏡、語音控制等。
  • 「人工智慧」60年 機器智能臨近「奇點時刻」
    美國作家盧克·多梅爾在《人工智慧》一書中提出「奇點」的概念,奇點指的是機器在智能方面超過人類的那個點。目前,人工智慧在技術和產業兩個方面臨近「奇點時刻」。    第一,信息革命正從技術深化到科學,向智能方向提升,人工智慧正處在科技革命的奇點上。信息革命發端於信息技術革命。
  • 自動駕駛領域頂級會議有哪些?
    自動駕駛領域頂級會議有哪些? 李倩 發表於 2018-06-01 09:42:22 自動駕駛領域頂級會議有哪些?今天我們來盤點一下。
  • 將實現L3自動駕駛/全面電動化 曝Jeep最新計劃
    在不到三年的時間裡,先後導入四款國產Jeep車型,用最新最快的速度將國產車產品組合構建成形,在不同分階滿足不同領域消費者的需求,大大豐富了菲克集團在華產品線。網通社從FCA官方獲悉,今日集團發布了全新的五年商業計劃,在計劃中Jeep將對旗下產品陣營進行拓展,到2022年所有車型都將推出電動版本。
  • 最全自動駕駛技術匯總 全面解析Waymo自動駕駛安全報告
    在該份報告中,公司羅列了與各個安全設計要素相關的流程,並闡述上述要素是如何支撐整動駕駛車輛的研發、測試和部署的。只有在確保安全性這一大前提下,完全自動駕駛車輛才會被民眾所接受,這也是Waymo長久以來持續投資安全技術領域並打造相關進程的原因,旨在使民眾相信,公司推出的自動駕駛車輛能夠滿足公眾對於安全交通出行及舒適出行設備的需求。
  • 人工智慧可能帶來的五個奇點
    但是,另外一種觀點則堅持認為,人工智慧不可能鎖死在人類智力水平上,與人類智能水平並駕齊驅的強人工智慧終將到來,這一時刻就是所謂的技術「奇點」。有學者預測,這個奇點時刻應該在21世紀中葉到來。2016年5月7日,美國佛羅裡達州發生自動駕駛汽車撞車事故。美國國家公路安全管理局最終得出調查結果,汽車的自動駕駛模式設計並無明顯缺陷,但對於自動駕駛事故的法律責任如何界定,也沒能給出明確的回答。在2017年7月5日的百度AI開發者大會上,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執行長李彥宏通過視頻直播展示了一段自己乘坐公司研發的無人駕駛汽車的情景,視頻中駕駛座位沒有駕駛員。
  • 信息技術:中國自動駕駛產業發展動態|汽車|大數據|自動駕駛|智能網...
    頻頻出臺的政策表明中國政府高度重視自動駕駛汽車的發展,將其看作汽車產業升級的必備條件。自動駕駛作為引領未來的前沿技術之一,不僅會帶來汽車產業的全面變革,同時會對經濟社會產生深遠影響。(二)各項標準構建工作全面開展,並積極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標準作為自動駕駛汽車產業發展的重要內容,與產業、技術發展起到相互支撐、相互促進的作用。
  • 電車難題:自動駕駛汽車的道德難題
    但是,今天人工智慧領域的發展,卻遇到了這三大定律無法解決的問題。那就是電車難題的升級版——自動駕駛汽車的選擇難題。具體的場景比如這樣,一輛自動駕駛的汽車在路上行駛,這時候突然冒出來一個人橫穿馬路,這時候人工智慧檢測到了這個意外,但是剎車已經來不及了,這時候它就面臨了一個選擇。
  • 15%新上市車型裝載L2級自動駕駛系統 全球汽車產業迎來科技大時代
    目前有15%的新上市車型裝載了L2級自動駕駛系統,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也保持了良好的勢頭。當前,全球汽車產業迎來科技大時代,我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進程走在世界前列,得到政策大力支持。日前,國家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發布《智能網聯汽車技術路線圖2.0》,目標L2、L3級在2025年新車銷量佔比中達到50%,2030年達到70%。
  • 風向標 遊點YOU 與奇點平臺開啟全面戰略合作
    8月11日,區塊鏈行業迎來重大利好消息,遊點YOU•與奇點平臺籤訂全面戰略合作框架,在去年全球遊戲總收入達1201億美元 ,並且以每年約4%的速度增長,眾多大亨巨擘紛紛砸重金投資遊戲產業的大背景下,遊點去中心化共治遊戲分發平臺與奇點去中心化鏈上交易平臺達成全面戰略合作協議,打造中國的最強的區塊鏈+遊戲生態,無疑具有「風向標」式的重大意義。
  • 補貼後不到20萬 奇點is6隻是為了賠本賺吆喝?
    不過在一眾網際網路造車的大軍中,奇點給筆者的感覺卻有些不同。既不像蔚來那麼高調,但又比遊俠多了一份踏實。通過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來好好了解一下奇點汽車到底是什麼鬼?筆者與奇點汽車緣起今年的上海車展,在上海車展期間奇點汽車發布了旗下首款車型is6的預覽版,在與奇點市場部門工作人員溝通後得知,新車將在年底會有少部分量產車下線,明年第一季度正式上市。
  • 雷射雷達廠商開啟自動駕駛激戰
    投稿來源:蛇眼財經近年來國內自動駕駛行業爆發的勢頭愈加明顯,L2、L3級別的自動駕駛功能商業化加速落地,L4級別自動駕駛功能也進入了試運行階段。在此背景下,自動駕駛行業的上遊產業鏈如雷射雷達也開始蓬勃發展。
  • 沈海寅:奇點汽車實現軟硬體一體化
    奇點汽車CEO沈海寅作為新興智能汽車品牌的代表受邀出席了本次論壇,並與其他嘉賓圍繞「汽車智能化與自動駕駛」的議題展開了討論。智能汽車:軟體定義硬體,帶來全新體驗和服務隨著網際網路科技與汽車產業的不斷融合,智能汽車儼然成為了行業新的風向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