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摘 要: 針對某市工業園區 5 000 m3 / d 焦化廢水處理出水水質難以穩定達標的問題,首次採用「前端各廠 AO 預處理—後端園區 OAO + Fenton 深度處理」的工藝模式,極大地提高了系統抗衝擊能力,保障工業園區內焦化廠熄焦用水穩定達標。工程調試運行表明,兩級生物處理模式解決了焦化廢水生物系統易衝擊問題,最終出水 COD、NH4+- N、TN 分別降至 20 ~ 30、< 2、< 10 mg /L,去除率分別高達 99% 、98% 、95% 。同時,出水 COD、NH +4 - N、TN、TP、氰化物、硫化物、揮發酚、油類均優於《煉焦化學工業汙染物排放標準》( GB 16171—2012) 直排標準,並達到膜前標準,為焦化廢水零排放奠定了基礎。
關鍵詞: 焦化廢水; 兩級生物處理; 硝化反硝化; 抗衝擊能力
焦化廢水是一種典型的有毒/難降解工業廢水,是煤在高溫乾餾、煤氣淨化和副產品回收和精製過程中產生的,除含有高濃度的氨、氰化物、硫氰化物、氟化物等無機汙染物外,還含有酚類、吡啶、喹啉、多環芳烴( PAHs) 等有機汙染物[1 - 2]。目前,工程中焦化廢水 處 理 工 藝 主 要 有 AO[3]、AO - 接觸氧化、OAO[4]、AOAO[5]等。金濤等[6]通過工程改造表明,採用 AO 工藝處理焦化廢水,COD 和 NH4+- N 去除率分別達到 94. 7% 和 97% 。李歡等[7]採用 AOO 工藝處理焦化廢水,出水 NH4+- N 降至 5 mg /L 以下,COD 及 TN 去除效果較差。因受煤質、爐頂溫度和蒸氨工藝影響,焦化廢水水質水量極不穩定,生化處理易受衝擊,導致熄焦水無法長期穩定達標,大量有毒有害汙染物隨著熄焦過程排放到大氣環境。某焦化工業園區 5 000 m3 / d 汙水集中處理項目,首次提出「前端各廠 AO 預處理—後端園區 OAO + 深度處理」模式,具有較強的抗衝擊負荷能力,徹底解決了工業園區內 5 家焦化廠熄焦水穩定達標問題,為焦化廢水零排放奠定基礎。
1 工程概況
某市工業園區內現有 5 家焦炭生產企業,設計年產焦炭 550 × 104 t,每年排放近 200 × 104 m3 高濃度含酚、含硫氰化物、含氮的焦化廢水。5 家焦化廠生產廢水汙水廠已建成,因水量波動及管理等問題,出水水質無法達到國家相關標準( 見表 1) ,故統一建設園區汙水處理廠。
2 工程設計方案
2. 1 設計水量和水質
工程設計規模為 5 000 m3 / d,主要用於集中處理預處理後的焦化廢水。依據《煉焦化學工業汙染物排放標準》( GB 16171—2012) 直排標準,設計進、出水水質見表 2。
2. 2 工藝流程
採用兩級處理模式,前端各廠預處理後廢水排入園區汙水處理廠進行深度處理,工藝流程如圖 1所示。各焦化廠原水經前端生化預處理,進入園區調節池,經一級好氧處理去除部分 COD 及氨氮,出水進入缺氧池反硝化脫除總氮,由調節池分流部分進入缺氧或投加適量葡萄糖提供反硝化碳源,再經二級好氧進一步脫除殘留汙染物。殘留難生物降解汙染物經原位吸附池和強化 Fenton 氧化池加以去除,為保證熄焦池水質達標,出水最後經活性炭吸附塔後回至各焦化廠熄焦。
2. 3 主要處理單元設計
2. 3. 1 前端各廠預處理系統
利用前端各焦化廠生化 AO 處理系統,主要流程為 調 節 池 ( 2000 m3 ) /AO ( 4000m3 ) /二沉池( 500 m3) ,為園區深度處理做預處理,去除廢水中抑制硝化及反硝化菌屬生長的 SCN- 、酚類、CN -等,提高整個焦化廢水處理系統的抗衝擊能力。
2. 3. 2 園區深度處理系統
① 調節池及事故池
調節池主要對 5 家焦化廠預處理後的廢水進行收集,並調節水質水量。設計尺寸為 40 m × 30 m ×6. 5 m,有效容積為 7 000 m3,鋼筋混凝土結構,共 1座。配有提升泵3 臺( 1 用2 備) ,Q = 300 m3 / h,P =210 kPa,N = 22 kW。另設有事故池 1 座,尺寸為 45m × 37 m × 6. 5 m,有效容積為 1 000 m3。
② 一級好氧池和一級沉澱池
一級好氧池共 2 座,設計尺寸為 35 m × 12 m ×6. 5 m,有效容積為 5 000 m3,鋼筋混凝土結構,推流式運行,水力停留時間為 24 h,配有可提升式矽橡膠膜微孔曝氣管。配羅茨鼓風機,Q = 30 m3 /min,P =6. 5 kPa,N = 45 kW,2 用 1 備。
一級沉澱池 1 座,設計尺寸為 20 m × 4. 1 m,有效容積為 800 m3,表面負荷為 0. 83 m3 /( m2·h) ,配備有中心傳動刮泥機,直徑為 20 m,線速度為 3m /min,減速機功率為 0. 75 kW; 配汙泥回流泵,Q =300 m3 / h,P = 210 kPa,N = 22 kW,1 用 2 備,汙泥回流至好氧首端,回流比為 50% 。
③ 二級缺氧池和二級好氧池
二級缺氧池 1 座,主要進行反硝化脫氮,設計尺寸為 20 m × 17 m × 6. 5 m,有效池容為 4 000 m3,停留時間為 20 h,鋼筋混凝土結構,配有水下攪拌器 4套,功率為 7. 5 kW。配有碳源儲罐以及碳源投加計量泵 2 臺( 1 用 1 備) ,向缺氧池投加適量碳源。
二級好氧池 1 座,設計尺寸為 20 m × 13 m ×6. 5 m,有效池容為 3 000 m3,停留時間約 14 h,鋼筋混凝土結構,配有可提升式矽橡膠膜微孔曝氣管,曝氣與一級好氧曝氣由鼓風機房共同提供。
④ 二級沉澱池
二級沉澱池 1 座,設計尺寸為 20 m × 4. 1 m,有效容積為 800 m3,表面負荷為 1. 04 m3 /( m2·h) ,配備有中心傳動刮泥機,直徑為 20 m,線速度為 3m /min,減速機功率為 0. 75 kW; 配汙泥回流泵,Q =300 m3 / h,P = 210 kPa,N = 22 kW,1 用 2 備,汙泥回流至二級缺氧首端,回流比為 100% 。
⑤ 原位吸附池和強化 Fenton 氧化池
原位吸附池主要通過投加適量淨水劑,去除部分 COD 以及 SS,設計尺寸為 4 m × 8 m × 4 m,停留時間為 45 min,鋼筋混凝土結構。配有 4 臺攪拌機,功率為 3 kW; 溶藥池尺寸為 5 m × 4 m × 6 m; 淨水劑儲罐容積為 15 m3,螺杆泵 3 臺,功率為 1. 5 kW,流量為 2 m3 / h,1 用 2 備; 硫酸儲罐容積為 10 m3,計量泵 3 臺( 2 用 1 備) ,流量為 125 L / h。強化 Fenton 氧化池設計尺寸為 4 m × 8 m × 4m,停留時間為 45 min,鋼筋混凝土結構。配 4 臺攪拌機,功率為 3 kW; 溶藥池尺寸為 5 m × 4 m × 6 m;催化劑儲罐容積為 15 m3,螺杆泵 3 臺( 1 用 2 備) ,功率為 1. 5 kW,流量為 2 m3 / h; 雙氧水儲罐容積為10 m3,計量泵 2 臺( 1 用 1 備) ,流量為 125 L / h; 硫酸儲罐容積為 20 m3,計量泵 3 臺( 2 用 1 備) ,流量為 125 L / h; 液鹼儲罐容積為 15 m3,計量泵 3 臺( 2用 1 備) ,流量為 125 L / h。
⑥ 原位吸附和強化 Fenton 氧化沉澱池
原位吸附及強化 Fenton 氧化沉澱池的設計尺寸及參數參照二級沉澱池。
⑦ 可再生活性炭吸附塔
可再生活性炭吸附塔主要強化去除水體中殘留的汙染物,是焦化廢水處理系統最後一道保障。設計塔高為22 m,底面積為10 m2,流速為8 m / h,不鏽鋼結構,共 3 座。進水方式為下進上出,四周進水,防止短流。配有化工泵 4 臺( 2 用 2 備) ,Q = 170
m3 / h,P = 500 kPa,N = 22. 8 kW。
⑧ 汙泥濃縮池
汙泥經濃縮後送往壓濾機房進行脫水處理,包括生化系統剩餘汙泥、原位吸附池和強化 Fenton 氧化池產生的化學汙泥。設計尺寸為 20 m × 5. 9 m,共 1 座,鋼筋混凝土結構。配疊螺式汙泥脫水機及附屬設備,處理量為 20 m3 / h,出泥含水率為 80% ,共 3 臺( 1 用 2 備) 。
3 調試與運行效果
為滿足工業園區內 5 家焦化企業正常生產熄焦用水量,園區需在 1 個月內將處理量由最初的 1 000m3 / d 提升至 5 000 m3 / d。由於前端 5 家企業生化系統對 COD 具有一定去除能力,對氨氮及總氮脫除效果較差,焦化廢水進入園區汙水廠後,COD 去除負荷較低,氨氮及總氮去除負荷較高。調試過程中,園區一級好氧汙泥回流比為 50% ,二級好氧汙泥至缺氧回流比為 100% 。
3. 1 日處理量提升及硝化負荷分配
園區生化段 COD 去除負荷較低,主要受到硝化負荷的限制。針對焦化廢水硝化負荷的工程數據較為缺乏的問題,水量提升前,經批量試驗評價園區一段、二段的汙泥硝化負荷分別為 15. 98、21. 24kgNH 4+ - N / h。調試後,處理量為 4 000 m3 / d 時,一段、二段汙泥硝化負荷分別提升至 35. 33、33. 35kgNH4+- N / h。以試驗數據為基礎,指導工程中硝化負荷的提升,結果見圖 2、3,可見該方法可以快速提升水量以及硝化負荷且保持硝化效果穩定。
3. 2 COD、NH 4+ - N 去除效果
系統對 COD、NH4+ - N 的去除效果分別見圖 4、5。如圖 4 所示,強化 Fenton 出水 COD 已降至 60 ~70 mg /L,去除率達 97% 以上,再經活性炭出水後COD 低至 20 ~ 30 mg /L,去除率高達 99% 。如圖 5所示,園區二段二沉池出水氨氮長期保證在 6 mg /L以下,活性炭出水穩定在 2 mg /L 以下,去除率達98% 。園區汙水廠回水至各焦化廠熄焦用水 COD、NH 4+ - N 可以滿足熄焦池水標準,降低熄焦過程中產生的揮發性有機物,提高焦炭品端 5 家汙水廠遇到多次衝擊,前端響,但園區汙水廠依舊穩定運行。
3. 3 反硝化總氮去除效果
總氮去除效果見圖 6。
硝化調試完成後,水量主要進入一段好氧池,如圖 5 所示,NH 4+ - N 在一段好氧基本降解完成,在二段缺氧池進行反硝化,無需增加硝化液回流管線。生物脫氮過程中,COD ∶ TN = 4 ~ 6 無需外加碳源,但本工程碳源不足,需要投加一定碳源。如圖 6 所示,脫氮穩定後,園區二沉池出水總氮在 30 mg /L 以下,基本穩定在 20 mg /L,最終活性炭出水總氮在 10mg /L 以下,脫氮效率在 95% 以上。
3. 4 最終出水水質
調試完成後,隨機抽取 3 天園區最終出水水質,平均值如表 3 所示。從表 3 中數據可以看出,園區出水水質均遠低於《煉焦化學工業汙染物排放標準》( GB 16171—2012) 直排標準,且滿足工程設計標準。
4 結語
工業園區內焦化廢水「前端各廠預處理—後端園區深度處理」兩級處理出水指標均滿足《煉焦化學工業汙染物排放標準》( GB 16171—2012) ,處理效果穩定良好,奠定了焦化廢水零排放基礎。
參考文獻:
[1] Lim B R,Hu H Y,Fujie K. Biological degradation and chemical oxidation acteristics of coke-oven wastewater[J]. Water,Air,Soil Pollut,2003,146( 1 /4) : 23 - 33.
[2] Gu Qiyuan,Sun Tichang,Wu Gen,et al. Influence of carrier filling ratio on the performance of moving bed biofilm reactor in treating coking wastewater [J].Bioresour Technol,2014,166: 72 - 78.
[3] 劉偉,遊海,姚嫚,等. AO 和 OAO 工藝對焦化廢水處理效果的比較[J]. 燃料與化工,2012,43( 1) : 55 - 56,Liu Wei,You Hai,Yao Man,et al. Comparison of AO and OAO processes on coking effluent treatment effect[J].
Fuel & Chemical Processes,2012,43( 1) : 55 - 56,58( in Chinese) .
[4] 易欣怡,韋朝海,吳超飛,等. O/H/O 生物工藝中焦化廢水含氮化合物的識別與轉化[J]. 環境科學學報,2014,34( 9) : 2190 - 2198.
Yi Xinyi,Wei Chaohai,Wu Chaofei,et al. Identific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nitrogen compounds in coking wastewater during O/H/O biological treatment process[J]. Acta Scientiae Circumstantiae,2014,34 ( 9 ) :2190 - 2198( in Chinese) .
[5] 李媛媛,潘霞霞,鄧留傑,等. A/O1 /H/O2 工藝處理焦化廢水硝化過程的實現及其抑制[J]. 環境工程學報,2010,4( 6) : 1231 - 1237.
Li Yuanyuan,Pan Xiaxia,Deng Liujie,et al. Achievement and inhibition of nitrification in coking wastewater treatment by A/O1 /H/O2 processes[J]. Chines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2010,4 ( 6) : 1231 - 1237( in Chinese) .
[6] 金濤,陳迪勤,馮衛強. 焦化廢水處理工程優化改造及運行[J]. 中國給水排水,2015,31( 16) : 85 - 87.
Jin Tao,Chen Diqin,Feng Weiqiang. Optimized re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of coking wastewater treatment engineering[J]. China Water & Wastewater,2015,31( 16) : 85 - 87( in Chinese) .
[7] 李歡,陶若虹,孫斌,等. 焦化廢水處理工程設計實例及運行效果[J]. 中國給水排水,2018,34 ( 4) : 97 -101.
Li Huan,Tao Ruohong,Sun Bin,et al. Case study on design and operation of a coking wastewater treatment project[J]. China Water & Wastewater,2018,34 ( 4) :97 - 101( in Chinese) .
北極星環保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環保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