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們好呀,前一段時間有很多的小夥伴再問我們,立馬要畢業了,是選擇考研呢還是面向社會提早就業呢。
其實每一個考研人在決定考研的時候,都會有這樣的困惑,都會猶豫到底要不要考研,也有很多人會疑惑考研有沒有用?再花費幾年的時間在學校裡到底值不值得?上岸君今天我想換個角度,用大數據來告訴你們一些事實。
2021屆畢升升人數預計909萬人,而13.5%的本科生選擇了畢業後讀研
通過這個數據我們不難看出,在應屆畢業生裡面考研且上岸的人數大約在25萬左右,而2021年預計招生人數在80萬,所以就有300多萬的往屆生或者出入社會的人士來選擇考研。
教育部將推送畢業生到艱苦邊遠地區等就業
是選擇繼續去到更好的一線城市讀研,以後面向更好的生活,還是選擇去邊遠地區就業,相信同學們都是能選出來的,一個好的城市能帶給你的實在是太多太多。
從自身出發,抓住三個核心問題
人這一輩子,真正讀書的機會是很少的,特別是現在的社會,看上去誰都可以讀書,但真正能用來讀真正的書的時間是很少很少的,精力有時候更是有限。如果你現在還處於大一和大二期間,當然在考慮這個問題的時候就不用過於焦慮,等到你考研還有好幾年,這段時間可以多讀書鞏固知識,也可以積極參見實踐活動來豐富自己,平時關注考研信息掌握整體情況,有備無患。那麼對於臨近考研的學生來說或者是辭職考研的同學們來說,就要想好自己的實際情況了。如果都想清楚了,就不要猶豫,一個字,衝!
一定要考研的幾個專業
醫學:選擇繼續深造,實有幾分無奈醫學生考研比例最高,跨考比例最低,這樣看來讀醫學的小夥伴對本專業很是死心塌地嘛?事實真是如此嗎?一般來講,報考研究生主要有兩種情況:對本學科的認可,想繼續深造對本科學歷的就業選擇不滿意,覺得再讀的話工作機會更好而醫學生考研大多屬於第二種情況。據學醫的同學說,「基本所有的三甲醫院都是非博士不要(除非有本地戶口),但是相應的社區醫院招聘則條件會低很多。如果只是想去個社區診所或者藥店,可能本科學位就足夠。可苦讀了這麼多年,誰甘心呢?」
金融專業
金融類專業從高考到考研都是大熱門,社會需求多,就業機會廣,每年從普通高等院校畢業的學生是數不勝數,本科生就業形勢不容樂觀。
一方面每年畢業生數量龐大,就業市場供大於求,本科學歷幾乎沒有優勢。另一方面本科學的知識根本不足以應付就業的需要,直接就業的話,在證券公司裡一般都是跑腿的。但目前高端金融人才偏偏數量又不多,核心主流的大券商和基金公司招人要求的更是好多就是碩士學歷及以上。
工商管理專業
工商管理這個專業聽起來就是一個為管理者開設的專業,很多人覺得學了這個專業以後當個管理層也是不錯的。到了學校之後才發現這個專業就是商科所有專業的知識都學一點,但其實基本上多而不精,感覺啥也沒學透。
因此看似可以選擇很多的專業,但真正對口的卻不多,導致自己根本沒有核心競爭力。去做市場調研競爭不過市場營銷專業的人,當會計又不能比得過會計專業的人,所以就業難度偏高,場面十分尷尬。所以工商管理專業要想有好的就業,最好考研,提高就業的起點。
環境工程專業
環境工程專業主要是為社會培養具備城市和現代工業環境保護方面的水、氣、聲、固體廢物汙染防治、環境規劃、資源保護、環境影響評價等方面基礎知識,能在相關部門、企業和科研單位從事規劃、設計、管理和研究開發工作的高級應用型人才。
如今國家十分重視環保,但許多地方和企業對環保的重視力度還不夠,他們不太願意花大代價聘請專業環保技術人員,這導致很多該專業本科生就業時出現「高不成低不就」的情況,要麼選擇環保領域待遇較低的工作,要麼不從事與環保領域有關的工作。為了讓自己更具就業競爭力,大量環境工程專業畢業生選擇了考研。也確實,該專業研究生待遇明顯好過本科生。
法學專業
目前我國本科階段,有490餘所高校開設有法學專業,每年的法學本科畢業生超過10萬人。本科階段學的都是基本法律,大而雜,很多高校都沒有深入地剖析,研究生階段才會細分精學。
法學畢業的同學,相當一部分都想進律所,但目前很多律所的發展模式越來越精細化,對於某一方面專業知識的要求很高,這種要求不是僅僅通過司法考試所能保證的。還有實際上,初級律師的收入不高,工作很辛苦,升職通道也沒有那麼順暢,所以想要在律師這個崗位做好,研究生的學歷還是比較重要的。
更關鍵的是,研究生在讀的這幾年,可以爭取到更好的實習機會,跟著更好的律師學習,對於想要從事這方面工作的同學而言實在是性價比頗高的選擇。比如像騰訊研究院這樣的頂級機構,只有研究生才能獲得相應的實習資格,本科生根本很難踏入門檻。
寫了這麼多,同學們心中想必都有答案了吧,是繼續選擇考研還是出入社會工作,上岸君認為這是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情,最後,希望所有看過這篇文章的的同學,都能考取自己心中的那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