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剛接觸機械腕錶的時候都會想,為什麼機械錶的走時精度達不到石英表那麼精準。其實相對石英表來說,機械錶內部結構設計複雜精細,零件採用的材料多樣,當外界環境變化過大,都會對其產生影響。那麼機械手錶的誤差從何而來呢?今天斑點狗小編就來和大家一起深挖這些影響手錶運行的問題!
影響手錶運行的問題——溫度
溫度變化主要會影響到遊絲的剛度和潤滑油,當遊絲的剛度改變,同時也會改變擺輪的慣量,最後導致振動周期和計時精度受到影響。而潤滑油的黏度也會隨溫度,影響傳動效率,從而影響計時精度。目前常用開口雙金屬溫度補償擺輪或採用特殊合金材料製作遊絲以及擺輪,使之在工作溫度範圍(8~38℃)起到一定溫度補償。而潤滑油儘量採用高品質。對於極限溫度的情況要不同處理,如歐米茄的登月表,採用無潤滑或固體潤滑方法。
影響手錶運行的問題——外部因素
我們都知道機械錶手錶有防水、潛水之分,而這些設計都是為了克服來自鐘錶外部工作環境各種因素,如振動、水氣、氣壓、衝擊等等。因此不管是防震設計、防磁設計還是附加保護外殼等,都不是憑空出現。對於更加嚴苛的環境,例如航海,手錶上常採用萬向節,使航海中在顛簸中能保持水平。
影響手錶運行的問題——磁場
相信很多朋友都聽說手錶「受磁」會影響走時,為什麼呢?因為機械錶內部零件基本上都是金屬製作,當磁場非常強的時候,那麼遊絲磁化會發生黏連,嚴重影響走時;但就算遊絲沒有發生黏連,它的彈性也會細微的變化,從而影響走時精度。磁場也可以使遊絲在磁場的作用下變形,產生附加應力。對於此只能增強遊絲材料的防磁性能。
影響手錶運行的問題——摩擦
相信大家都知道「摩擦」的好處和壞處。因此對於機械錶摩擦力也有正負兩方面。好的方面就在於分輪的摩擦轉動、自動表副發條與條盒內壁之間的摩擦以及螺釘的自鎖等運用。不好的方面就是其會導致傳動效率的降低和零件的磨損,從而影響機芯的使用壽命和計時精度。因此需要根據不同的要求情況,採用不同的潤滑油。同時採用寶石做軸承;改善齒輪的齒麵條件、採用鐘錶專用齒形和降低表面粗糙度值(Ra)等也可以改善這個問題。
影響手錶運行的問題——快慢針
快慢針會影響系統的及時性,這些計時誤差隨機性比較大,無法完全補償或抵消。這一種調校走時快慢的便捷機構,因為與遊絲內外夾的間隙以及遊絲在其中的位置會嚴重影響等時性。因此儘量減少快慢針內外夾的間隙(小於遊絲厚度的2倍),或直接使用無卡度遊絲結構。
影響手錶運行的問題——擒縱機構
擒縱機構傳遞動能過程中會產生影響,主要的影響是振動周期增大,導致鐘錶走慢。擺輪遊絲機構只有在自由振蕩的情況下,才能保持穩定振動周期。理論表明上傳遞的過程要接近擺輪平衡點時,影響才能減小。
為了減低這影響,擒縱機構不斷創新發展,如槓桿式擒縱機構工藝性好、易於調整,是目前機械錶的主流結構,或者爪式擒縱機構,能量傳遞過程發生在平衡點附近、傳衝的角度很小,影響自然也就比較小。但不過怎麼改善,能量損耗、傳衝位置、增加自由振蕩範圍(減小傳衝角)這三點始終是擒縱機構追求的目標。
影響手錶運行的問題——擺輪偏重
我們都知道擺輪擺動軸需要間隙,而擺輪偏重問題就是這個間隙運作時產生位置誤差。絕對平衡的擺輪最理想,但是不現實。因此我們不僅需要在手錶零件生產過程中,先對擺輪進行靜平衡,而且還需要在機芯裝配過程中,對擺輪再次進行動平衡調整,可以極大程度地減少位置誤差。「陀飛輪」結構的誕生,目的也是改善擺輪不平衡對鐘錶走時精度的影響。
影響手錶運行的問題——遊絲平衡
一般的擺輪遊絲在工作中的重心始終在軸心附近按複雜規律運動,重心隨擺輪擺幅的變化而變化,在重力作用下,會產生位置誤差。因此可以採用寶璣遊絲,種遊絲機構工作時近似於同心展縮,重心隨擺角而改變小;採用圓柱遊絲或球形遊絲,性能更優越,但工藝很複雜,實際很少應用。
以上就是主要影響機械錶走時精準的主要幾大原因,對此我們可以發現,即使到科技發達的今天,要將這些問題統統解決也是十分困難,所以機械錶走時誤差大小還是得抱有一定的包容。今天斑點狗小編就和大家分享到這裡,喜歡的朋友可以點個讚,加個關,下次小編繼續和大家分享更多有趣(實用)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