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錶的走時誤差可以說是上百年來,一直困擾制表師們的主要問題。那麼為何這個走時誤差問題至今依舊未能解決呢?相信剛接觸手錶的朋友存在的問題。其實不單單是機械錶存在走時誤差的問題,其實石英表也存在這個走時誤差問題,只是石英表其誤差很小,沒有機械錶表現的那麼明顯。今天就從機械錶的原動力系來看看,造成走時誤差的自身問題,下面就一起和小編來看看吧!
在之前的內容中,和大家介紹過機械錶原動力系統主要作用。作為整塊表的動力來源,其持續、穩定輸出,對走時精準有很大的影響。發條作為原動力系主要組成部分,其自身因素的限制,也是產生影響走時的主要原因。
發條被卷緊之後,其能量轉換的過程,是通過發條產生彈性形變,而這種彈性形變就是一種能量。而發條這個形變產生能量就是發條的恢復力矩(也就是發條力矩)。而發條的力矩差則是指24小時後的力矩與滿條力矩相差值。
這個發條力矩落差,會對擺幅落差造成,而後擺幅落差影響等時差。其實理論上來說,沒有這個力矩落差是最為理想,但是現實中是不可能的。因此發條的力矩落差一般要求小於滿條力矩的20%。
而影響力矩大小的因素,我們可以通過發條力矩的計算公式(M=Ebh3π/6Ln)知道,發條力矩受發條材料的彈性模數、發條的寬度、發條的厚度、發條的變形圈數、發條的長度等有影響。另外我們可以再進一步,計算出發條的效率(即工作力矩÷上條力矩)。這個值也是與影響機械錶走時精度。
一般影響機械錶發條效率的因素,有四個方面。1.發條的材質,早期受到冶金技術限制,發條使用的碳素鋼,如今使用的不鏽鋼。2.發條的形態,早期使用的螺旋形,現在發條都採用「S」形。3.摩擦影響,主要來自於發條圈間摩擦和發條與條盒上、下的摩擦。4.發條外鉤與條盒內壁的固定方式。
因此對於原動力系的要求,首先是對於發條材質必須無磁性、耐腐蝕、高彈性、高疲勞強度。其次是對摩擦力,需要增加發條和條盒內壁的表面粗糙度,另外需要上潤滑油的地方,一般使用的是"莫比斯"8200或D5表油,如果頻率每小時在28800次以上的應該採用二硫化鉬固體潤滑劑。發條外鉤與條盒內壁的固定方式,外端採用「V」式固定。
另外再說一下為何碳鋼螺旋形發條為何被淘汰,除了材質問題,其形狀也是在先天性的嚴重不足。而不鏽鋼材質的S形發條具有反圈,在不增加條盒輪體積和不改變發條寬度,厚度和長度的情況下,可以增加發條的變形圈數。已知發條的變形圈數與發條力矩成正比,因此,S形發條可以獲得較大的工作力矩和較小的力矩落差。
可見,S形發條對於提高手錶的走時精度和穩定性,非常有利。今天鑫諾德小編就和大家一起分享到這裡,喜歡的朋友可以點個讚,加個關,往期有更多有趣好看的內容哦!下次小編繼續和大家分享更多簡單有趣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