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訪談:「天問一號」要成功奔向火星,還得闖多少關?

2020-11-24 西部網

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送往太空。天問奔火,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一切順利的話,「天問一號」將在太空中飛行大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星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

7月23日中午,長徵五號火箭搭載著「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在發射升空2000多秒後達到每秒11.2千米的速度,探測器與火箭順利分離。

這是我國火箭迄今為止飛出的最快速度,也是太空飛行器要擺脫地球引力,進入太陽系的最小速度。不過要把探測器成功送入火星軌道,速度達標只是最基本的要求。由於火星和地球都在繞著太陽公轉,速度並不一致,因此,兩顆星球之間的相對位置經常在變動。距離最遠時超過4億公裡,最近時也有5500萬公裡,當地球和火星都繞行到太陽的同一側時,距離相對較近,適合發射火星探測器。今年的7月下旬到8月上旬正是這樣一個最佳窗口期,一旦錯過,只能等2022年才能再有機會。為了保證在這段時間將探測器準確發射入軌道,要做好萬全的準備。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副主任設計師劉秉說:「地球和火星之間的相對位置是實時在變化的,在打靶的時候是打的一個移動靶,差之毫厘,謬之千裡,要求準確度非常高。在以往發射任務中直接向火箭的計算機注入一條軌道參數就可以了,現在是每天都有3條軌道,可以實現連續14天都有發射機會,這樣的話就是42條軌道。」

42條發射軌道,最終的目的都是要把探測器從地球運行的軌道送入火星運行的軌道,選擇的並不是距離最短的路線,而是最節省燃料的路線。火箭把探測器發射送入空中、甩到地火轉移軌道後,地面控制人員不斷調整火星探測器的飛行方向,逐漸靠近火星,並最終到達火星。

劉秉說:「就像兩輛並行運行的車一樣,相當於我們把飛行器從地球這輛車上發射到火星這輛車上,火星探測器具備中途修正,主動調整自己軌道的能力,快到火星這輛車的時候,火星這輛車剛好也出現在了這個位置。」

火星自古就是人類觀察天象時最重要的觀測對象之一,因為與其他星球相比,顏色呈暗紅色,且在空中的位置時常變動,東西方都一度對火星敬而遠之。但隨著天文學的不斷發展,科學家們卻發現,火星並非不可捉摸,在整個太陽系中,火星是與地球環境最相似的行星,也是最有可能有生命存在的行星。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從上世紀60年代起,人類開始了利用太空飛行器實地探索火星的旅程。

1960年,蘇聯發射了人類第一個火星探測器「火星1A號」。

1965年,美國「水手4號」火星探測器第一次傳回火星圖像。

1975年,美國「海盜1號」火星探測器首次成功著陸並展開工作。

1997年,美國「旅居者號」成為首個展開工作的火星車。

2004年,美國「機遇號」火星車登陸火星,工作15年,是執行任務時間最久的火星探測器。

2020年,中國人也踏上了去往火星的旅程。

揭開生命之謎,探究宇宙奧秘,是人類從古至今最大的追求之一。「日月安屬?列星安陳?」2300多年前,屈原在《天問》一詩中就發出過對宇宙萬物探求之問,此次火星探測器也以這首充滿好奇的長詩「天問」來命名。從今年7月發射後,火星探測器將飛行7個月左右時間,在明年2月初到達火星, 屆時探測器與地球間的距離將達到1.9億公裡。這麼遠的距離,信號衰減很大,使得兩邊的信號接收更加困難,同時,通訊會產生10分鐘左右的延時,地面無法實時給探測器的動作發出指令。

在中國天問一號探測器升空之前,世界各國已經進行了40多次火星探測任務。但是在這40多次嘗試中,僅有半數成功。深空探索的難度,可想而知。

此前,各國的火星探測任務一般都採用循序漸進的方法,先環繞探測,再釋放著陸器到火星表面探測。作為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一次探測就計劃完成三大任務,環繞火星飛行、在火星表面著陸以及在火星上進行巡視。一次發射完成多項任務,可以趕超世界其他國家在火星探測上的進度,但技術更複雜、風險也更大,此前也經過了反覆論證和考量。

一次探測要完成三個任務,火星探測器主要也由三部分組成。其中上半部分的鈍頭體為保護罩,著陸器和火星車包裹在保護罩內,帶有噴嘴的下半部分為環繞器。如果能夠成功進入火星衛星軌道,環繞器和著陸器將分離,環繞器留在軌道上進行為期一年的探測任務,著陸器則將在之後挑選合適時機降落至火星表面。

劉彤傑:「著陸平臺也叫著陸器,它和火星車加起來是1300公斤,著陸平臺載著火星車要完成進入大氣、減速、下降、落在火星表面上,這是它最大的使命。」

在整個任務中,「天問一號」著陸器登陸火星表面是最讓人期待的環節之一,也是難度最高的任務之一。從地球出發一路奔向火星的途中,探測器將一直處於高速飛行狀態,要想成功著陸,著陸器要穿越火星稀薄的大氣層,將與火星的相對速度從每秒4.8公裡降至零。儘管這個過程只有七八分鐘,因為電磁屏蔽的原因,整個過程全部要靠探測器自主控制完成,因此也被稱為「恐怖7分鐘」。1961年以來,各國共有17次進入火星大氣的探測任務,只有8次成功著陸並順利開展探測工作。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系統副總師賈陽說:「第一個我們關注的點就是近火點的捕獲,這個點是一個機會唯一的點,這個地方出現問題的話,探測器就飛到更遠的深空了,想再回到火星就很難了;第二就是進入火星大氣包括著陸過程,需要探測器根據速度、加速度等等這些情況,包括測量和火星表面之間的距離,做出一系列自主判斷,才能保證探測器安全著陸。」

著陸器若能順利落地,就會變身為火星車開始工作的初始平臺,打開延伸坡道,讓火星車從平臺上走到火星地面,開展為期三個火星月、大約92個地球日的探測工作。

中國自主研製的火星車是此次「天問一號」任務的一大亮點。此前公布的火星車外形和之前登月的玉兔號月球車有些相似,但是因為火星離太陽更遠,太陽能板從兩個增加到了四個,保證火星車有充足的能量。而整個火星車最引人矚目的就是它樹立在前面的桅杆。

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劉彤傑說:「火星車隨著著陸平臺踏上火星的第一步就是要展開桅杆,睜開眼睛,來看火星神奇的面貌。兩個火星車的全景相機能看前面的地形地貌,又能幫助火星車避開障礙,實施前行實時探測,通過多光譜相機,有好幾個譜段來識別前面的礦物質是什麼成分。」

此外,火星車上還配有探測雷達、磁場探測儀和氣象測量儀,屆時可以對火星進行全方位的探測,通過尾部信息傳輸設備與地球溝通,傳回探測到的寶貴資料。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系統副總師賈陽說:「火星車帶了六種設備,這六類設備有的是用來觀察火星的地形地貌,有的是觀察火星表面的巖石、礦物成分,還有的是用來測火星土壤分層情況,還有測量氣溫、氣壓、風向和風速、聲音,我們也很期待能夠在地球上聽到來自於火星的聲音。」

不過,相比月球車在月球上的行走,火星車面臨的將會是更加嚴酷的自然環境。因為大氣稀薄,距離太陽更遠,火星上的平均溫度只有零下63攝氏度,最低可達到零下140攝氏度。火星上還經常發生沙塵暴等極端天氣。如何應對這些情況,不僅關係到火星車是否能正常運轉,也關乎火星車究竟能在火星上工作多久。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系統副總師賈陽說:「火星車有自主的本領,要是判斷出來現在能量已經很缺了,比如挨不過今天晚上,那麼火星車能夠自己滅,等到天氣變好,包括陽光變好,也包括溫度條件變得更好,火星車還能自主醒過來。」

在人類此前成功發射併到達火星的探測器發回來的信息中,我們已經見識到了火星的真實面目。滿目荒蕪,到處是沙土,表面坑窪不平,一些此前成功著陸的火星車也常常遇到走不動的情況。中國火星車設計的速度只有每小時200米,儘量確保它走得更穩一些;另一方面也增加了結構上的設計,來應對可能發生的意外情況。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中國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系統副總師賈陽說:「在行進的過程中,可以調節車體和地面之間的高度。還可以蟹行運動,也就是說橫著走。」

不論是期待還是挑戰都還需要等待近7個月的時間。從地球到月球,再到火星,中國人的深空探索在一步步地走遠。

賈陽說:「選擇著陸點的時候有一個考量,火星表面面積廣袤,別的國家已經去過的,或者將要去的地方儘量避開,探測的過程是人類逐漸深化對火星認識的過程,任重道遠。」

火星是離太陽第四近的行星,和地球距離比較近而且環境最為相似,是人類走出地月系統開展深空探測的首選目標。在國際上以往的探測中,發現了火星曾經有水、甚至現在還存在水的一些證據,所以火星就成為當前國際深空探測的一個熱點。「天問一號」是我國深空探測的首次任務,這次發射只是一個成功的開始。大約7個月後,「天問一號」將迎來後續的重要挑戰!

編輯:田珂

相關焦點

  • 焦點訪談:「天問一號」要成功奔向火星,還得闖多少關?
    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送往太空。天問奔火,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一切順利的話,「天問一號」將在太空中飛行大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星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
  • 「天問一號」要成功奔向火星,還得闖多少關?
    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送往太空。天問奔火,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一切順利的話,「天問一號」將在太空中飛行大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星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
  • 「天問一號」要成功奔向火星,還得闖多少關?
    天問奔火,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一切順利的話,「天問一號」將在太空中飛行大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星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劉彤傑:「著陸平臺也叫著陸器,它和火星車加起來是1300公斤,著陸平臺載著火星車要完成進入大氣、減速、下降、落在火星表面上,這是它最大的使命。」在整個任務中,「天問一號」著陸器登陸火星表面是最讓人期待的環節之一,也是難度最高的任務之一。
  • 「天問一號」奔向火星之路怎麼走?中間還得闖幾關?
    中間還得闖幾關?在奔向火星的路途上,接下來,天問一號將經過地火轉移段、火星捕獲段、離軌著陸段、中繼通信段以及科學探測段,還需飛行超過4億公裡,過五關斬六將,預計明年2月份最終抵達火星,開展科學探測任務,如果計劃順利實施,我國將一次性實現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探測「三步走」,完成前無古人的創舉,那麼,天問一號究竟會面臨哪些難點和風險?
  • 天問一號後續還將闖三關,天問一號預計明年5月在火星著陸
    【天問一號後續還將闖三關,天問一號預計明年5月在火星著陸】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新聞發言人劉彤傑介紹,天問一號後續還要再飛將近4個月,此後面臨三道難關。預計將於明年5月份在火星北半球的烏託邦平原著陸。著陸點在古海洋和古陸地交界處,科學家認為該地有很高科學價值。
  • 中國焦點面對面|天問一號還要邁過幾道關?火星探測難在哪?
    來源:國是直通車權威分析10月28日,天問一號探測器順利完成第3次軌道中途修正。在飛向火星的途中,天問一號為何要進行軌道中途修正?火星探測的難點在哪兒?距離成功降落火星,天問一號還要邁過幾道關?
  • 中國焦點面對面:天問一號「探火」還要邁過幾道關?火星探測難在哪兒?
    (中國焦點面對面)天問一號「探火」還要邁過幾道關?火星探測難在哪兒?  中新社北京10月29日電 題:天問一號「探火」還要邁過幾道關?火星探測難在哪兒?  ——專訪中國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劉彤傑  作者 郭超凱  10月28日,天問一號探測器順利完成第3次軌道中途修正。在飛向火星的途中,天問一號為何要進行軌道中途修正?火星探測的難點在哪?距離成功降落火星,天問一號還要邁過幾道關?
  • 中國焦點面對面:天問一號還要邁過幾道關?火星探測難在哪?
    10月28日,天問一號探測器順利完成第3次軌道中途修正。在飛向火星的途中,天問一號為何要進行軌道中途修正?火星探測的難點在哪兒?距離成功降落火星,天問一號還要邁過幾道關? 中國新聞社、「中國的航天」聯合邀請了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新聞發言人劉彤傑接受「中國焦點面對面」專訪,對天問一號任務進行權威解讀。
  • 新知| 預計明年5月著陸火星,天問一號還要再闖幾道關?
    交匯點訊 10月28日,天問一號探測器順利完成第三次軌道中途修正。在飛向火星的途中,天問一號為何要進行軌道中途修正?火星探測的難點在哪兒?距離成功降落火星,天問一號還要再闖幾道關?  近日,江蘇省天文學會科技傳播專家在接受《科技周刊》記者採訪時表示,天問一號將會在當前軌道飛行約4個月後與火星交會。要成功著陸火星並進行探測,天問一號後續至少要經歷三道難關。
  • 中國焦點面對面 | 天問一號還要邁過幾道關?火星探測難在哪?
    10月28日,天問一號探測器順利完成第3次軌道中途修正。在飛向火星的途中,天問一號為何要進行軌道中途修正?火星探測的難點在哪兒?距離成功降落火星,天問一號還要邁過幾道關?中國新聞社、「中國的航天」聯合邀請了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新聞發言人劉彤傑接受「中國焦點面對面」專訪,對天問一號任務進行權威解讀。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新聞發言人:天問一號著陸火星至少還需再闖三關
    視頻:【中國焦點面對面】天問一號「探火」還要邁過幾道關?火星探測難在哪兒? ——專訪中國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劉彤傑 來源:中國新聞網中新社北京10月29日電 北京時間10月28日22時,天問一號探測器8臺25N發動機同時點火工作,順利完成第三次軌道中途修正。
  • 中國焦點面對面:天問一號還要邁過幾道關?火星探測難在哪?
    10月28日,天問一號探測器順利完成第3次軌道中途修正。在飛向火星的途中,天問一號為何要進行軌道中途修正?火星探測的難點在哪兒?距離成功降落火星,天問一號還要邁過幾道關?中國新聞社、「中國的航天」聯合邀請了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新聞發言人劉彤傑接受「中國焦點面對面」專訪,對天問一號任務進行權威解讀。
  • 天問一號著陸火星至少還需再闖三關
    中新社北京10月29日電 (郭超凱李京澤)北京時間10月28日22時,天問一號探測器8臺25N發動機同時點火工作,順利完成第三次軌道中途修正。中國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新聞發言人劉彤傑近日在接受中新社「中國焦點面對面」專訪時表示,在完成第三次軌道中途修正後,天問一號將會在當前軌道飛行約4個月後與火星交會。
  • 天問一號還要邁過幾道關?火星探測難在哪?
    10月28日,天問一號探測器順利完成第3次軌道中途修正。在飛向火星的途中,天問一號為何要進行軌道中途修正?火星探測的難點在哪兒?距離成功降落火星,天問一號還要邁過幾道關? 中國新聞社、「中國的航天」聯合邀請了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新聞發言人劉彤傑接受「中國焦點面對面」專訪,對天問一號任務進行權威解讀。
  • 「天問一號」火星之行飛行200多天將要闖四道關
    23日中午12點41分左右,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並成功入軌。隨著「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入軌,我國行星探測邁出關鍵重要的第一步。不過,「天問一號」的闖關之旅才剛剛開始。它要自己跟大家說說,它的火星徵程:第一關:抓住發射「窗口期」 開啟「地火轉移」大家好,我是「天問一號」。發射成功只是我闖過的第一關。
  • 「天問一號」火星之行Vlog曝光:飛行200多天將要闖四道關
    △央視財經《第一時間》欄目視頻「天問一號」將要闖過四關△央視財經《第一時間》欄目視頻隨著「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入軌,我國行星探測邁出關鍵重要的第一步。不過,「天問一號」的闖關之旅才剛剛開始。它要自己跟大家說說,它的火星徵程:第一關:抓住發射「窗口期」 開啟「地火轉移」大家好,我是「天問一號」。發射成功只是我闖過的第一關。在此要感謝長徵五號火箭,它的速度讓我成為我國航天任務中首個脫離地球引力場的探測器。
  • 天問一號後續至少要闖三關,預計明年5月著陸火星
    昨天,天問一號順利完成第三次軌道中途修正,繼續向火星進發。中國新聞社邀請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新聞發言人、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劉彤傑,對大家一直關注的天問一號任務進行權威解讀。這兩種偏差如果日積月累起來,就會在空間上或時間上偏離和火星交匯點,為了避免與火星「擦肩而過」,需要進行軌道中途修正。截至目前,天問一號已順利完成三次軌道中途修正和一次深空機動。此後還將會有1-2次中途修正。
  • 天問一號後續至少要闖三關,預計明年5月著陸火星
    昨天,天問一號順利完成第三次軌道中途修正,繼續向火星進發。中國新聞社邀請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新聞發言人、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劉彤傑,對大家一直關注的天問一號任務進行權威解讀。這兩種偏差如果日積月累起來,就會在空間上或時間上偏離和火星交匯點,為了避免與火星「擦肩而過」,需要進行軌道中途修正。截至目前,天問一號已順利完成三次軌道中途修正和一次深空機動。此後還將會有1-2次中途修正。
  • 中國焦點面對面:天問一號「探火」還要邁過幾道關?火星探測難在...
    10月28日,天問一號探測器順利完成第3次軌道中途修正。在飛向火星的途中,天問一號為何要進行軌道中途修正?火星探測的難點在哪?距離成功降落火星,天問一號還要邁過幾道關? 中國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新聞發言人劉彤傑近日接受中新社「中國焦點面對面」專訪,對天問一號任務進行權威解讀。 中新社記者:10月28日天問一號順利完成了第3次軌道中途修正,能否給我們解釋一下什麼是軌道中途修正?在飛向火星的途中,為什麼要進行軌道中途修正?
  • 天問一號後續至少還要闖三關,預計明年5月著陸火星
    這兩種偏差如果日積月累起來,就會在空間上或時間上偏離和火星交匯點,為了避免與火星「擦肩而過」,需要進行軌道中途修正 。截至目前,天問一號已順利完成三次軌道中途修正和一次深空機動。此後還將會有1-2次中途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