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高擴容5.88萬個學位!將在這8個鎮街新建高中,大大提高了錄取率!

2020-12-05 騰訊網

爸爸媽媽再也不用擔心自己的孩子沒學位讀書啦,《東莞市關於加快公辦中小學建設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給出目標:「推動新建改擴建227所公辦中小學,增加學位33.99萬個,其中義務教育階段學校196所,增加學位28.11萬個,高中階段學校31所,增加學位5.88萬個」。

新建改擴建227 所公辦中小學,增加學位5.88萬個

根據規劃,東莞將新建改擴建公辦高中階段學校31所,增加學位5.88萬個,其中普通高中學位5.18萬個,佔比達88.1%。未來在松山湖、濱海灣、中堂鎮、謝崗鎮、鳳崗鎮等8鎮街(園區)將新建公辦普通高中,在東莞參加中考的本市戶籍學生普通高中錄取率將比2019年提高約5個百分點,達到七成左右。

按照千日攻堅行動,將採取規劃落地新建一批、原校挖潛增容一批、城市更新配建一批、小區配套增加一批、集體物業挖潛一批、閒置物業盤活一批等六大措施,保障項目完成。

至2022年東莞力爭完成學校建設項目126個,增加學位 15.68萬個,其中義務教育階段項目104個,增加學位12.74萬個,高中階段項目 22個,增加學位2.94 萬個,用三年左右時間扭轉學位供給不足的被動局面。其中,教育擴容提質千日攻堅行動期間推動新建公辦中小學校93 所,2022年力爭建成29所,增加學位6.66萬個;推動改擴建公辦中小學校項目134個,2022年力爭完成97個,增加學位9.02萬個。

從具體年度目標來看:

2020年,力爭完成學校建設項目29個,增加義務教育階段學位3.36萬個;

2021年,力爭完成學校建設項目47個,增加學位5.79萬個,其中義務教育階段項目34個,增加學位 4.08萬個,高中階段項目13個,增加學位1.71萬個;

2022年,力爭完成學校建設項目 50個,增加學位6.53萬個,其中義務教育階段項目41個,增加學位5.3萬個,高中階段項目9個,增加學位1.23萬個。

關注一:93所新建學校南城最多分布12所

東莞在教育擴容提質千日攻堅行動期間將推動新建公辦中小學校93所,新建學校在各鎮街的分布情況是怎樣的?東莞又如何在學位的增加中保證教師、教育質量的相應提升?

93所學校各鎮街新建的數量都有所不同,主要是根據各鎮街(園區)現有公辦學位和戶籍人口增長趨勢而規劃的,目前計劃新建公辦中小學最多的是南城街道、東城街道、長安鎮和塘廈鎮,新建學校數量分別是南城街道12所、東城街道8所、長安鎮6所和塘廈鎮6所。

《東莞市關於加快公辦中小學建設的實施意見》提出,盤活用好現有事業編制資源,優先滿足中小學教育需要,重點向承擔教育改革任務學校、新建擴建學校傾斜,並落實教師工資福利待遇相關政策。同時,將通過集團化辦學、結隊幫扶、教師交流等方式提高新建學校的辦學質量。

關注二:松山湖、濱海灣等8鎮街(園區)新建公辦普高

去年中考分數的高漲,引發了不少家長對普通高中學位緊缺的擔憂。那麼此次教育擴容提質千日攻堅行動,對增加公辦普通高中學位有什麼做法?

結合《意見》,東莞市教育局副局長鄧柏松答記者問,其透露此次攻堅行動計劃新建改擴建公辦高中階段學校31所,增加學位5.88萬個,其中普通高中學位5.18萬個,佔比達88.1%。計劃在松山湖、濱海灣、中堂鎮、謝崗鎮、鳳崗鎮等8鎮街(園區)新建公辦普通高中,完善高中布局,三年後東莞中考普高錄取率或達七成。

為保障公辦高中階段教育用地,將建立高中教育用地保障機制。根據戶籍人口千人公辦高中階段學位數40座的標準,核算出各鎮街(園區)應配置公辦高中階段學位數,再折算出各鎮街(園區)應提供的公辦高中階段學校用地面積。

並與各鎮街(園區)現已提供公辦高中用地面積對比,用地缺口少於50畝的,可以提供100畝以上公辦高中階段學校教育用地或者繳付補償款;公辦高中用地缺口在50畝以上(含50畝)的鎮街(園區),至少需提供100畝以上公辦高中階段學校教育用地,確因客觀原因難以供地的,須報市政府同意後才可以繳付補償款形式代替供地。

關注三:「閒置廠房」改公辦學校已有成功案例

「小區配套」「閒置廠房」均被列入東莞擴容挖潛增加教育設施舉措,未來在小區配套教育設施方面,東莞有哪些具體的指標和要求?「閒置廠房」變身學校目前東莞是否已經實施或有合適的案例?

鄧柏松說,2018年2月,東莞市已出臺《東莞市新建改建居住區配套教育設施規劃建設管理辦法》(市政府148號令),對於新建、改建居住區項目明確提出配建要求,將建設單位履行的代建義務或所需承擔的相關費用列入規劃條件,並作為出讓條件對外公告,保障教育設施落實。同時,教育設施配套要與新建、改建居住區項目同步設計、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同步交付使用。

《東莞市關於加快公辦中小學建設的實施意見》提出,充分挖掘利用閒置物業實現教育用途。「閒置廠房」改建為公辦學校已經有成功案例,即松山湖橫瀝實驗學校,該校是通過廠房改建而成,佔地面積4.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5.6萬平方米,辦學規模2600人,目前已投入使用。

關注四:參照市重大項目開通「綠色通道」審批

東莞如此大規模進行公辦中小學建設,時間緊任務重,如何完善人力和財力保障?在加快學校建設項目進度上,教育擴容提質千日攻堅行動在項目審批流程上有什麼新的改革措施?

鄧柏松說,為確保學校建設項目順利實施,主要在建設模式和資金投建方面推出改革措施。

在建設模式方面,支持納入教育擴容提質千日攻堅行動的項目可全部適用社會代建制,放寬項目適用社會代建制的投資規模,單個投資規模不足3000萬元的項目,可採用集中打包方式招標委託或從預選庫中挑選社會代建單位,讓社會專業的建設團隊參與學校建設管理,減輕政府部門的工程管理壓力,加快工程建設進度。

在資金投建方面,除保障財政資金優先投入外,允許市鎮兩級政府以租賃、協議合作等方式將非財政資金所建學校辦成公辦學校,鼓勵企業參與配建教育設施,由企業建學校無償交給政府辦學。

另外,在立項和前期經費申請,免去項目建議書審批環節,涉及新增建設用地的項目;在招標和施工方面,項目可申請提前核准勘察、設計、監理等服務類招標,先行開展相關招投標工作,簡化規劃與施工報建階段審批流程,參照市重大項目實施「綠色通道」審批政策,加快審批效率。

dgdb0769

有料,有用,有趣,有愛

相關焦點

  • 東莞2021年計劃新增學位4.68萬個!普高錄取率將提升至60%!
    匯報中,指揮部表示結合東莞未來學位需求實際,謀劃布局2021年攻堅目標任務,經市教育局全面梳理——預計2021年有69所公辦中小學動工建設,總投資92.6億元,全部建成後新增9.58萬個學位;2021年完工的新建改擴建學校45所,總投資42.88億元,新增學位約4.68萬個。
  • 民校為普高擴招貢獻八成學位
    這一數據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眾多家長的焦慮。記者分析發現,擴招的6902個普高學位中,民辦學校佔80%。今年東莞普通高中大幅擴招與多所民辦高中投入使用密切相關,包括東莞市北辰高級中學在內的5所新建民辦高中將於今秋迎來首屆學生。
  • 東莞高中學位將大幅增加,未來五年普高錄取率或達7成
    2020年市政府一號文《東莞市人民政府關于堅持和完善民生保障機制 建設高水平小康社會的實施意見》提出,推動教育擴容提質提質千日攻堅行動。攻堅計劃期間,東莞將推動新建改擴建高中階段學校31所,增加學位5.88萬個。其中到2022年,力爭完成高中階段項目22個,增加學位2.94萬個,用三年左右時間扭轉學位供給不足的被動局面。
  • 深圳高中教育發展情況報告披露:到2022年公辦普高錄取率將提升至53%
    深圳高中學位緊缺問題一直備受坊間關注。12月29日,深圳市六屆人大常委會第四十六次會議審議的《深圳高中教育發展情況的專項工作報告》披露,儘管公辦普高學位近兩年保持高供給,但由於歷史欠帳多等因素,短期內錄取率與其他一線城市仍有明顯差距,爭取到2022年將公辦普高錄取率提升到53%左右。
  • 公辦普高錄取率不足50%,深圳教育局承認公辦高中學位緊缺
    圖源:圖蟲創意上周深圳中考分數線公布,因深圳公辦普通高中錄取率不足50%,「上深圳公辦普高難過考大學」的聲音持續發酵。近日,深圳市教育局回復,承認近年來深圳高中學位增長相對較少,未來幾年將凸顯高中學位緊缺問題,擴大公辦高中學位建設已迫在眉睫。同時深圳市教育局亦表示,目前深圳的高中建設主要存在「落地難」問題。
  • 深圳:力爭到2022年公辦普高錄取率提升至53%
    深圳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深圳目前已超常規推進高中學位建設,公辦普高學位近兩年也保持高供給,但由於歷史欠帳多、學校建設周期長等因素,短期內仍難以滿足市民需求,公辦普高錄取率與其他一線城市仍有明顯差距,爭取到2022年,將公辦普高錄取率提升到53%左右。  深圳市財政局也表示,深圳對高中教育的投入去年是70億元,今年安排了83.8億元。
  • 深圳福田區將新增一所高中,提供1800個學位
    深圳作為一座常住人口超過1300萬的超大型城市,經濟發達,是不少年輕人理想的「夢之都」。但是深圳在基礎教育資源方面卻存在很大的短板,突出表現為高中學位增長的速度已經無法滿足迅速增長的考生人數。
  • 今年江蘇增加普通高中學位超10萬個!網友:別高興太早
    因為很多地區中考的錄取比例比較低,很多地區的普高錄取人數達不到中考的50%,所以很多的學生只能上職中或者輟學。所以提高普高錄取率是很多家長心願。江蘇省在2019年開始不斷的提升普通高中錄取率,今年又有好消息公布。
  • 東莞普高學位緊缺?
    東莞市初中考生升讀普高的比例是不是偏低,導致很多學生沒有高中可讀?市教育局作出了回應:初中畢業生普高錄取率將保持在50%以上。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李直建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石忠情東莞中考普高錄取率處於什麼樣的水平?
  • 普高學位來了!深圳將建「高中城」,三年新增6萬學位
    深圳家長注意啦未來深圳將大力發展教育或建設「高中城」到2022年新改擴建30所公辦普通高中新增學位6萬個增幅超過60%!今年中招過後有關公辦普高錄取率下降的消息引起了市民廣泛關注此外,近幾年在義務教育階段招生方面各區(新區)也面臨著不同程度的學位供給壓力深圳公辦學位建設存在什麼困難?在義務教育階段以及高中學位建設方面未來幾年有何舉措?
  • 深圳普高學位短缺是不容遮蔽的事實-虎嗅網
    2、深圳高度重視高中教育,十二五(2011-2015)規劃新增公辦高中學位2.5萬個完成了(具體多少個,沒有細說,我也沒查到媒體關於十二五高中學位建設規劃是否完成的相關報導)。3、深圳在更加著力的發展職業教育,並開始打通「中職升本科」的通道。那麼,大家看看,和今年的解釋是不是一樣。估計未來幾年,還是這樣的口徑。
  • 明年全市可增加高一學位5000個
    惠州日報訊 (記者林奶花 通訊員袁蘊華 肖樹軍)很多家長和考生關心如何提高普通高中入讀率。日前,市教育局局長袁清山做客《行風熱線面對面》節目時透露,2020年我市將擴大現有公辦普通高中學校招生規模,新增一批民辦高中,預計明年全市可增加高一學位5000多個。
  • 長沙將新增大批高中學位
    今年長沙高中學位增多,今年開始招生的高中包括雅禮實驗中學,長沙市湘軍高級中學和長沙市恆定高級中學等學校。 10月28日,長沙市教育局官宣,未來三年,長沙將又有一批高中投入招生,完全中學將逐年擴大高中規模,不斷滿足家長對於優質高中的需求,提高中考普高錄取率。
  • 東莞中學教學樓重建,將增加200個優質高中學位
    將重建一棟建築面積約1.9萬多平方米的教學樓,並對教學樓前的廣場進行升級改造。該項目預計在明年9月30日完工交付使用。屆時,東莞中學將可增加200個優質高中學位,使該校的學位數增加至2800個。東莞市府辦三級調研員張志雲,東莞教育局、城建局等部門領導,東莞中學領導,以及參建單位代表參加了活動。
  • 深圳將新增6萬個公辦高中學位,深圳家長關心的都在這裡
    3年後,深圳將新增6萬個公辦高中學位!在深圳舉全市之力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重要歷史階段,深圳教育的高質量發展也翻開全新一頁。根據《意見》,深圳將擴大中小學規模,解決義務教育和公辦普通高中學位嚴重不足等問題:到2022年,深圳將新改擴建30所公辦普通高中,新增學位6萬個,增幅超過60%!!!由於深圳是全國最大的移民城市,也是最年輕的城市,雖然近些年經濟發展迅猛,但教育配套等還未完全跟上腳步。
  • 上普高太難了!市人大代表:解決高中學位不足問題迫在眉睫
    據統計,2018年畢業生約3萬人,2019年約3.4萬人,普高錄取率僅為50%左右,預計2020年畢業生人數達3.7萬人,學位缺口比較大。缺口」將會越來越大。 他表示 一方面市內有新建或部分高中擴建的計劃,但建設期限較長,財政投入成本大。 另一方面,普通高中錄取率較低,而中、高職業學校專業設置重複率高,教育質量難以適應市場發展需要,其畢業學生服務社會發展能力亟需加強。
  • 大朗擬新建改擴建12所中小學,將新增公辦學位近1.2萬個
    新遷建、改擴建12所中小學,這是大朗鎮教育擴容提質千日攻堅階段目標。11月27日,大朗發布轄區教育擴容提質最新動態,根據規劃至2025年,大朗將新增公辦學位11870個。
  • 新增學位6.88萬個!家門口就能上好學校!未來5年這個區要大爆發!
    根據《方案》,到2025年  光明區將新增基礎教育學位6.88萬座以上  包括新增公辦義務教育學位4.94萬座>  新增幼兒園學位0.8萬座  新增公辦普通高中學位1.14萬座以上  具體而言,學位建設目標  分為兩個階段實施  第一階段  從2020到2022年
  • 龍崗高中園正式招標,選址公布!3所公辦高中提供8100個學位
    早前報導 深圳未來三年將新增 6萬個公辦普高學位, 4座「高中園」一座就在龍崗! 教育作為深圳最大的民生事項備受市民關注,2019年12月31日,市委教育工委書記、市教育局局長、黨組書記陳秋明就近期系列教育熱點問題接受記者採訪時透露:根據深圳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安排,未來3年全市將新改擴建30所公辦普通高中,新增學位6萬個。 2020年新增公辦義務教育學位4萬個以上。
  • 深圳市政協委員建言高中學位規劃落實
    原標題:讓深圳的孩子們有高中上上好高中   深圳家長高度關注高中學位問題,盼望孩子「有高中上,上好高中」。10月29日,深圳市政協副主席王大平率部分政協委員,就「高質量普及高中教育」開展監督性視察,推動解決學校建設、師資培養等方面的困難,努力讓教師隊伍「安心」教學,辦讓市民「放心」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