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大爆炸開始,在幾十億年的時間長河裡,經過各種令人驚奇的巧合,地球擁有了讓人驚嘆的奇蹟——生命,而人類作為地球最偉大的生命,創造了今天璀璨的文明。現在地球氣候溫暖適宜,生命繁盛,可以說地球能從幾次大滅絕中走到今天是非常不容易的。然而,也正是在數億年間,地球經歷了數次生物大滅絕,才有了人類的今天。
奧陶紀時期的伽馬射線暴
在4.5億年前的奧陶紀時期,地球經歷了一場激烈的災禍,當時的地球被一束伽馬射線暴正面擊中。此次事件造成了當時的生物大滅絕,這次生物大滅絕事件讓人回想起來至今都感到後怕。或許,伽馬射線暴如果發生的現在,人類也會覆滅。
伽馬射線就是γ射線,它是原子核退激時所釋放出的一種高能射線,其本質就是一種電磁波。伽馬射線帶有高強度的能量,那麼具體有多少能量呢?打個比方,同樣的電磁波,一個伽馬光子蘊含的能量,比一個太陽發出的可見光光子高出上百萬倍。
伽馬射線暴能量巨大
據科學家推測,當宇宙中的伽馬射線集中爆發就形成了伽馬射線暴。這些射線暴一般產生於宇宙中的一些高能現象,比如中子星、黑洞合併,或者超新星爆發等。這些伽馬射線暴的持續時間在0.1-1000秒之間,在短短的1秒鐘之內,它們所釋放出能量,就可以高達太陽100億年所釋放的能量總和。
可以想像,地球被伽馬射線暴擊中,瞬間釋放如此恐怖的能量,那絕對是一場巨大的災難。奧陶紀時期的伽馬射線暴滅絕了當時地球上85%的生命,這也是地球第一次生物大滅絕事件。
在奧陶紀初期地球氣溫暖和,淺海廣布,適合各種動植物繁殖,各種海生生物空前的繁榮。而在這繁榮的背後卻隱藏著難以想像的災難,在某一天,風和日麗,一束來自6000光年外的伽馬射線暴準確地擊中了地球,於是一場全球性的災難就此拉開了序幕。
伽馬射線暴引發的連鎖反應
此次伽馬射線暴爆發地點離地球遙遠,等射線暴到達地球時,射線暴能量密度已經大大的減小,被削弱的能量對地球上生命造成的傷害也大幅度減小。事實上,此次伽馬射線暴對地球的傷害,其實就是破壞了地球大氣層裡的大部分空氣分子結構,初期表現為臭氧層被大量摧毀。
失去臭氧層保護的地球,來自宇宙的紫外線就可以長驅直入,首當其衝的便是海洋中的浮遊生物大量死亡,緊接著那些位於淺海的珊瑚也難逃一劫。這無疑破壞了整個海洋的生態系統,在此之後不久,其他的海洋生物也因為得不到充足的食物以及合適的棲息地而數量大減。
而最為致命的是在數十年以後,先前被伽馬射線暴破壞的空氣分子,生成了大量的氮氧化合物。大家都知道,這種化合物不僅具有毒性,而且還會遮蔽太陽光直達地球。因為得不到充足的陽光,地球溫度開始急劇下降。在隨後的10多萬年裡,海洋的水溫持續下降到5攝氏度左右,冰川大量形成,全球溫度也越來越低,冰河時期來臨,大量喜暖生物開始大量滅絕。
先是紫外線的致命殺傷,接著嚴重的食物短缺,隨後空氣中有毒氣體充盈,最後急劇下降的溫度,在這一番番的打擊之下,地球上的生物紛紛滅絕。此次伽馬射線暴導致的事件,造成了地球第一次生物大滅絕,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奧陶紀生物大滅絕事件」。
不得不說,地球上的生命能繁衍至今是一種奇蹟,經歷了多次生物大滅絕的地球,數百億計的生物在這個舞臺上粉墨登場,主宰地球不同的時期,書寫了地球壯麗的生物進化畫卷。而至今日,人類繁盛的科技文明,比以往任何時刻都具有不同凡響的意義,但誰又知道下一次生物滅絕會是那一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