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科學家最新理論解釋,超大質量恆星碰撞釋放的伽馬射線暴可導致地球物種滅絕 |
【搜狐科學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幾十年以來,科學家們一直猜測宇宙中某種類型的強大爆炸,可導致地球物種大量滅亡。目前,兩位荷蘭天文學家表示,真實的「罪魁禍首」是兩顆恆星傾斜碰撞在一起,更重要的是,這樣的宇宙交通事故僅發生於小型矮星系,從而降低了我們銀河系鄰近出現此類事件的概率。
伽馬射線暴可以致使地球物種大量滅亡,這是一種高能量輻射,較長時間的伽馬射線暴僅持續幾秒或幾分鐘,依據最廣泛被認可的理論,這是由於快速旋轉恆星在黑洞中崩潰暴露出內核結構造成的,因為恆星的異常旋轉、物質流以光速噴射至太空,將釋放巨大的放射線閃光。
僅不足1分鐘,伽馬射線暴能夠釋放超出太陽100億年生命歷程中釋放的能量,鄰近太空區域產生的爆炸暗示會導致地球上大量物種滅絕,從而使人們擔憂未來將出現新的地球物種滅絕事件。
科學家當前還不是完全清楚一顆恆星內核如何以危險的速度旋轉,伴隨著年齡的增長,恆星的旋轉速度將逐漸緩慢,因此一些外界影響必定會促使恆星內核旋轉速度更快。此外,旋轉的巨恆星存在於宇宙之中,包括:銀河系的旋臂結構。但是目前為止長期的伽馬射線暴唯一記錄僅存在於弱小的矮星系。
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的愛德華-範德赫維爾和萊頓天文臺的西蒙-茲瓦特認為他們的解釋將揭曉地球歷史上的物種大滅絕事件,矮星系中兩顆超大質量恆星誕生之後失去外層物質彼此碰撞在一起,產生的「煙火」——伽馬射線暴,導致地球物種大滅絕。(卡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