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來自臺灣的政治人物談了鄉愁和統一|記者觀察

2020-12-05 直播港澳臺

文/何王子彧

猶記得,在課本上讀完余光中先生的《鄉愁》,的確是感動的,但在那青蔥的學生時代,我對鄉愁二字代入的是家,也許是家鄉清晨的鳥叫,是晌午的蟬鳴,是傍晚的炊煙。

2020年9月20日,福建廈門,第十二屆海峽論壇如約而至。在論壇大會的開頭演出上,同樣的一曲《鄉愁》卻讓我陷進去了。

那天,我幾乎是頓悟,余光中在《鄉愁》中的悲鳴,除了家,還有國。

一曲過後,現場陷入短短幾秒的寂靜,微暗中我聽到了啜泣聲,聽到了紙巾擦拭眼眶的摩挲聲。雷鳴般的掌聲在短暫的沉默後響起,那是瞳孔放大後又重新聚焦,是從夢境回到現實的醒覺,是赤子之心的共鳴,是發自內心「歸來吧」的吶喊。

我真切地意識到,這些天,坐在我對面的那些採訪對象,都是歸家心切的遊子。

坦白說,這次採訪的過程並不容易,小插曲不斷。由於疫情原因,與會嘉賓居住的酒店都被嚴格管控。除了要徵得採訪嘉賓的同意之外,還需要提前與組委會、酒店溝通,根據申請時間來安排指定會議室進行採訪。每隔一個小時就必須要進行消殺工作,確保「零安全隱患」。經過一系列溝通協調工作後,採訪行程終於一一敲定。我以為一直懸著的心會「落下」,但很可惜,並沒有,反而更緊張了。疫情期間,我在網絡上進行過「雲專訪」,但這一次,是面對面的專訪。作為一名經驗並不豐富的新人,最怕空氣突然安靜。

攝像師打了一個OK的手勢,

「您好,我是深圳衛視記者何王子彧。」

「您好。」

採訪以一段稀疏平常的自我介紹開始。

記者何王子彧專訪黎建南

對李勝峰、黎建南的印象 —— 「薄荷感」

眾所周知李勝峰和黎建南,都是島內「名嘴」。在政論節目上總是氣場十足、金句頻出。所以我給自己的心理建設便是做好「抗壓」準備。

第一場專訪是黎建南,大家都喜歡稱他「黎老大」。在會議室等待時,我不停來回踱步。搭檔凱弘一直安慰我,我也笑著回應說不緊張,但不斷攥緊又放開的手還是出賣了我。

會議室的大門被推開,黎老大出現的那一瞬,我甚至覺得他周身被籠罩在一種「柔光」之下。一是因為「啊~他來了,好戲即將上演」,二則可能就是人們常說的氣場吧。只見他戴著口罩,塊頭並不小,透過眼睛便知他帶著笑容,就連他眼角的細紋都透露出一種親切感。

「您好,我是深圳衛視記者何王子彧。」

「您好。」

可能是黎老大的「反差萌」,使得我緊繃的弦逐漸開始放鬆,以一種更加舒服的姿勢開始了採訪。整個過程十分順利,黎老大全力配合我們,回答問題時,也是金句頻出。

在談及此行有多不易時,他說道:「宋楚瑜先生希望我再來海峽論壇的時候,我很爽快地答應了。雖然我回去還要再隔離15天,但就是有這麼一個意義。這個意義就是我們應該要多交流。兩岸多交流可以避免誤解、增進了解、避免誤判,因為誤判可能會造成永遠的遺憾。」

臺灣時事評論員黎建南

新黨副主席李勝峰的穿著與其他嘉賓都不一樣,襯衫搭配小馬甲,衣品現氣質,他處處都透著一種精緻。我印象最深的,其實是他隨身攜帶了紙筆。事後詢問了隨行的鄭委員之後,我才知道李先生在拿到採訪提綱之後,認真做了筆記。聽說他對我們遞上去的採訪問題很感興趣,很樂意多說幾句。

整個採訪過程,是一種獨特的「你來我往」。他回答問題的同時也在拋出問題——我意識到自己不可能完全把控節奏,但這一來一去的互動令我欣喜。直覺告訴我,這個人很有故事。

同時,他不斷以「挑戰」為開頭引出觀點。

「不好意思,我挑戰一下」、「不好意思,我再挑戰一下。」

之前看到過這樣一句話,大意是「自己」這個東西是看不見的,只有撞上一些別的東西,反彈回來,才會了解「自己」。而採訪時的我就像是這樣,直接撞上一個又一個點上,反彈,再環顧自己。同時又宛若一塊海綿,不斷地汲取信息點與知識。

聊到「鄉愁」,李勝峰不禁落淚,數次哽咽。他仰頭喝水緩解情緒,禮節性地抱歉。他稱讚道,你們真厲害,把我的情緒都帶動了起來。

我邊笑邊抹眼淚,講述者與傾聽者,都入境了。

他講了一個故事:上個世紀自己感觸最深的一幕是一位臺灣老兵身穿一件T恤,上面寫著「回家」、「想家」,結果卻被人抬走。那句「他只是想要回家、想家而已。」讓我內心久久不能平靜。「父母在,不遠遊」;「少小離家,老大回」,是小時候就被教授的。但依舊有很多人有家不能回,少小離家,老大不能回。

我當時在腦海中背誦:後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裡頭。

隨之談到自己積極推進的臺灣老兵回鄉一事成功落實的時候,他臉上洋溢的自豪感,也讓坐在對面的我倍感欣喜。

他是這麼告訴我的:我們即使不講「民族主義」,就講「人道」,也要讓老兵回家。所以我那個時候就不斷告訴我自己,假如有一天我有能力的話,我一定要為這部分臺灣人爭取這一份權益。當然,不是我一個人在努力,也有很多人參與。可是我把它當做是我的一個使命,我交出來的一張成績單。

一場專訪成了忘年交之間的座談,是兩代人之間的共鳴,是兩岸一家親自然而然的感染力。

新黨副主席李勝峰(左二)、新黨全委會

也許看到這裡,你可能會問出為什麼關鍵詞是「薄荷感」。那是因為和他們交談的過程,給我的感受就像是吃薄荷糖,入口時刺激清涼,隨後便是長時間的回甘、沁人心脾。他們說的每一句話都值得細品,如沐春風。

對吳成典的印象——「晚風習習」

近些年來,我愈發覺得人們對於「數字」變得更加敏感。掛在嘴邊的事情,大多以「數字」的形式被各種「編碼」。我也想列舉幾個數字來供大家「參考」————他,9年連續選舉,終於被選上當民意代表;

他,積極推進「小三通」,而今「小三通」即將20周年;

他,連續12年參加海峽論壇

這些「他」,指的是新黨主席吳成典先生。

而她,27年堅持同一個信念。

這個「她」是新黨。

有別於其他人,和吳成典的採訪定在晚上進行。此行他的行程非常密集,不誇張地說,時間以每半小時為節點。但他還是欣然接受了我們的採訪。見到他時,他正坐在會議室的椅子上,仰頭靠背,閉目養神。當聽到我們的腳步聲時,他立即坐正,帶著笑,熱情地和我們打招呼。不難發現,他的眼中寫滿了疲憊。那一剎那,我甚至有一絲不忍心,不忍心剝奪這樣一位長輩的休息時間。但他給我的感覺卻像是一陣初秋的晚風迎面吹來,與他打交道,是舒服的。

新黨主席吳成典(中)

在等待機器調試時,我們先話了一下家常,親切感再次加深。印象深刻的是當談及為什麼走上政治這條道路,他是這麼說的:「其實我不是對政治有興趣,我是對金門有感情,就跳進來了,傻乎乎地跳進來了。結果選了九年,我第九年才選上。當年住在新竹,我從新竹坐車到臺北,從臺北坐飛機到金門,每個禮拜六禮拜天都這樣做。其實這個過程,如果感情不是很深,怎麼可能會這樣延續下去?所以我第九年選上民意代表的時候,我就特別珍惜,我每一天晚上都在想,我怎麼幫金門人做事情。」

人生有多少個九年,能夠在失敗中不斷摸索,抓住一點光亮都要堅持前行呢?當回憶起採訪片段時,我腦中來回循環的是他的笑容、擦的蹭亮的皮鞋、以及談及理想時,閃著光的眼睛。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值得一提的是三位嘉賓的專業都不同,黎老大學習法律出身,李勝峰研究心理學,而吳成典則是化工學科博士。他們是謙遜的,他們又是堅毅的。雖然他們有著不同的性格、不同的人生,學習過不同的專業知識,但他們殊途同歸,為兩岸早日實現和平統一而來回奔走。記得在話家常的時候,他們每個人都提及了兩岸「語言習慣」的差異。例如,大陸的計程車司機說「走不了」的意思是「不載客」而不是「前方沒有路」;「位置緊張」不是代指「緊張的情緒」,而是「位置不夠了」,等等。我想,這些文化小差異也是有趣的,值得領略的。就像吳成典所說的,臺灣同胞到大陸來,並不是所謂的「出國」,而是在尋根。兩岸互相往來,感受不同的文化。 「天然獨」也許慢慢就會變成「天然統」。

同源同種的文化帶來的感召力,是潤物細無聲的。

我很慶幸能有這麼好的機會去走進三位長輩的人生經歷,他們的故事對我是有感染力的,相信觀眾們一定會站在我這邊。

都說「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當每一個「小我」促成「大我」,當「你和我」變成「我們」,也許一切都將會不一樣。我期待著,希望你也是。

就以孟子的話為本篇手記畫上句號吧——

「廣土眾民,君子欲之,所樂不存焉;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君子樂之,所性不存焉。君子所性,雖大行不加焉,雖窮居不損焉,分定故也。君子所性,仁義禮智根於心,其生色也睟然,見於面,盎於背,施於四體,四體不言而喻。」

相關焦點

  • 觀察臺灣政治人物這麼多年,我們也成長了
    別的不談,至少五年市長任內,臺北與上海的雙城論壇,柯文哲從未缺席。這或可成為一個頗具參考價值的觀察指標。並不意外的是,在雙城論壇前夕,同時也是距離2020「大選」只剩半年的時間點,柯文哲對於兩岸關係有了更為清晰和準確的論述。他6月初接受臺灣媒體專訪時表示,當今世界上沒有人認為有兩個中國,所以一個中國不是問題。
  • 她倆,是大陸網友最喜歡的臺灣政治人物
    來源:中國臺灣網前國民黨主席洪秀柱(前右)12日赴大陸訪問。(圖:臺灣「中央社」)「九二共識是什麼,誰能告訴我?」她始終堅持「兩岸同屬一中」,敢於在臺灣那樣複雜的政治環境中喊出「我們未來的目標就是統一」,她多次說出「臺灣若拒絕統一就是死路一條」「兩岸統一之後,臺灣就不怕被人糟蹋侮辱了」,她也曾自嘲「渾身是傷,全身是膽」。這個「政壇小辣椒」,被年輕人親切地叫做「柱柱姐」,這個可愛的稱呼,反應出的,正是年輕人喜歡洪秀柱,洪秀柱也願意幫扶年輕人的感人情結。
  • 鄉愁詩人生前曾怒懟蔡英文:政治不該介入語文教育
    鄉愁詩人生前曾怒懟蔡英文:政治不該介入語文教育 新聞+來源:央視網 2017年12月14日 16:56 A-A+ 多篇作品入選中小學教材,其中最著名的當屬《鄉愁》。  「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  這是《鄉愁》中的開篇一節,這首詩作於1971年,已經20多年沒有回過大陸的余光中思鄉情切,在臺北廈門街的舊居內寫下《鄉愁》這首詩。該作共分四節,每節4句,短短的16行共84個字,情深意切,將渴望祖國統一,與思鄉之愁描寫的淋漓盡致。
  • 臺灣人老培的政治漫畫:對「臺獨」真狠
    ▲老鷹、藍精靈、哥布林和洛克·呆頑(由左到右)是老培用來比喻美國、國民黨、民進黨和一部分臺灣民眾的角色記者:為什麼給自己的網絡主頁取「臺灣之胱泌尿科診所」這個很「惡搞」的名字?老培:我今年36歲,生活在臺北,是臺灣「本省人」。我曾在大葉大學學習美術,現在主業就是進行漫畫創作。
  • 臺媒體人:留給臺灣時間不多了 需趕快跟大陸統一
    臺灣電視節目「夜問打權」主持人黃智賢在微博以及臺媒《中國時報》上發表評論文章。她表示,「臺獨」毫無可能。統一將是必然。但問題是共同統一,還是被統?被統是「以戰逼統」,還是「武統」?而臺灣正處於,機會之窗即將關上的最後時刻。
  • 現在臺灣島內一號政治人物,是他
    在蔡英文執政的第二任期內,島內民眾認為誰是最有潛力的政治人物呢?29日的最新民調顯示,國民黨籍新北市長侯友宜排名第一。本次民調由東森新聞雲民調中心於6月24日至26日進行,以年滿20歲民眾作為調查對象,讓他們在臺灣目前最有知名度以及影響力的35個政治人物名單中選出10個,依據挑選次數進行排名。
  • 臺灣美食界「百曉生」 手繪地圖留鄉愁
    王意馨遊歷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旅途中。她在美國取得環境平面設計碩士後,曾往南美洲一所知名廚師學校深造,結交不少來自世界各地大廚。這令她的旅行與眾不同,不少當地的米其林餐廳大廚揣著口袋名單,帶她在巷陌裡大快朵頤。「我往往吃著吃著,就畫起來了,我想用藝術創作的方式,記錄傳統美食,幫他們留住鄉愁。」
  • 臺灣民調最討厭政治人物,第一名是他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親綠民調機構「臺灣民意基金會」今公布最新民調,在臺灣人最討厭的政治人物,「行政院長」蘇貞昌以15.2%位居第一,馬英九9.9%居第二,臺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遊盈隆認為,蘇貞昌在各大議題幾乎無所不在,樹大招風,當然出現「槍打出頭鳥」的結果。
  • 蘇貞昌「榮登」臺灣最討厭政治人物榜首
    最新民調:最討厭的政治人物蘇貞昌拿下第一。終於有讓人信服的民調了!」親綠機構「臺灣民意基金會」27日公布最新民調,在「臺灣最不受歡迎的政治人物」調查中,由民進黨當局行政機構負責人蘇貞昌拿下第一名,消息傳來,親藍臉書社團「喜大普奔」,紛紛做圖慶祝。
  • 臺灣民調最討厭政治人物:蘇貞昌第一,馬英九第二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灣民意基金會今公布最新民調,在臺灣人最討厭的政治人物,「行政院長」蘇貞昌以15.2%位居第一,馬英九9.9%居第二,臺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遊盈隆認為,蘇貞昌在各大議題幾乎無所不在,樹大招風,當然出現「槍打出頭鳥」的結果。
  • 2019豬年臺灣最慘的政治人物是誰?臺灣網友給出答案
    編輯:星辰如今農曆上的金屬年已經到來了,又到了盤點,從2019年到2020年最具有話題的政治人物的時候了,結合過去一年所發生的大小事件,有網友們評價出了幾個頗具話題的政治人物,其中包括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高雄市長韓國瑜
  • 北大「學霸」陳玉珍:普查臺灣政治人物論文
    對此,國民黨「學霸立委」陳玉珍,更贊成全面普查政治人物的論文,給大家警惕。另一名同黨「立委」林為洲則說,談到學位,他很有感。不過,多年過去了,他認為「從工作中學習,比學位重要,這是我後來的心得。」擁有臺灣大學、北京大學、日本九州大學、美國哈佛大學等名校學位的陳玉珍表示,社會上有「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想法,導致很多政治人物「洗學歷」,只是在職專班學生以職場表現取勝,可檢討有無撰寫學術論文的必要性。
  • 蔡英文親信「全家腐」,學者痛批:臺灣政治人物是一群騙子集合體
    臺灣太平洋流通公司前董事長李恒隆為搶回SOGO經營權行賄蘇震清,金額高達2000萬元(新臺幣,下同)。蘇震清的親信還發手機信息給李恒隆公然索賄,囂張行徑讓人嘆為觀止。雖然臺電方面一再辯解「符合程序、公平合理」,不少島內網友直言,「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不要相信政治人物的口號蘇嘉全「全家腐」,國民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林為洲諷刺說,一下子是蘇嘉全外甥出問題,一下子是侄子,一下又是女婿,這麼剛好都是蘇家的人,所以蘇嘉全辭職剛好而已。
  • 臺灣老牌政客大勢已去 非典型政治人物崛起
    「九合一」選舉落幕,國民兩黨政治版圖大洗牌,緊接而來的是2020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兩黨黨內初選2019年初就要登場,可預期的是臺灣將進入合縱連橫的新時代。臺灣民調機構近期對島內政治人物進行聲望調查,韓國瑜和柯文哲分別拿下第一和第二,由此可知,臺灣選民已偏向喜歡新鮮面孔、去政黨化的政治人物。全臺22縣市,國民黨狂贏15席,民進黨只有6席。各方都說,這是「討厭民進黨」贏,最近兩項民調證實了這一說法。一是臺灣《美麗島電子報》選後所做調查,民進黨好感度只有23.4%,國民黨也只有36.9%。
  • 強化政治人物的自我敏感度是一種責任
    社論說,這種事情若發生在一般家庭還無所謂,但是做為動見觀瞻的政治人物,特別是像陳水扁與馬英九這樣的人物,就不能等閒視之,不能因為「家裡的事都是太太在決定」而推說不知細節。在與權力同行的同時,政治人物必須了解到一件事情,那就是他沒有什麼「家務事」,因為他已經是一個「公共化」的人。
  • 誰是臺灣人最討厭的政治人物?蔡英文、韓國瑜的排名來了!
    誰是臺灣島內最讓人討厭的政治人物?綠營民調機構「臺灣民意基金會」10月27日公布最新民調顯示,臺灣人最討厭的政治人物,臺「行政院長」蘇貞昌有15.2%、馬英九9.9%、前高雄市長韓國瑜7.7%,接著是蔡英文7.3%、臺北市長柯文哲3.5%,國民黨立委吳斯懷2.2%。
  • 洪秀柱談「維持現狀」:維持大陸給好處但我們不談統一,可能嗎?
    是維持大陸給臺灣好處,但是我們不談統一,可能嗎? 據香港中評社3日報導,洪秀柱接受中評社專訪,談及她此前到大陸訪問時的感受。在談到大陸對臺的政策有無改變時,她說,大陸對臺政策有其一長期方針;此行感覺是和平統一、和平發展的概念沒有什麼變化。 洪秀柱指出,民進黨當局所作所為,都在加強兩岸對立與仇恨、「反中」的情節,蔡英文當局的操弄與美國火中取慄的作法,兩岸關係當然緊張。
  • 臺灣名嘴正妹朱珍瑤廈大讀研 笑談從選美到助選從政
    曾參加過十餘項海內外選美大賽並有不俗成績的臺灣「選美皇后」朱珍瑤,如今就是廈大臺研院政治所的碩士研究生。  事實上,她曾以自己的「美力」幫馬英九、郝龍斌助選,還是新鮮出爐的國民黨黨代表。人物名片  朱珍瑤臺灣「選美皇后」,近年來獨闖臺灣政壇。
  • 儒風鄉情丨臺灣遠東科技大學校長王元仁的「鄉愁」:相見更會想念
    屆時,來自國內外工商界、科技界、教育界、文旅界、醫衛界、金融界、社團及僑界企業家和創業者等約1000名嘉賓,以及2000餘名「十強」產業相關專家學者、企業家代表齊聚泉城共商發展大計。敘鄉情、話發展、報桑梓,閃電新聞客戶端推出「儒風鄉情」系列報導,講述有理想、有作為的天下儒商走進山東、融入山東、助力山東的故事。本期推出《儒風鄉情丨臺灣遠東科技大學校長王元仁的「鄉愁」:相見更會想念》。
  • ...也表明祖國統一是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反分裂、護發展、促統一——大陸學者談紀念《反分裂國家法》實施15周年   記者李寒芳、查文曄   《團結報》2020-06-02      據新華社報導 多位大陸學者接受記者採訪表示,《反分裂國家法》實施15年來,對遏制臺獨分裂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