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熱基板之厚膜與薄膜製程差異分析

2020-11-22 OFweek維科網

  LED模塊現今大量使用在電子相關產品上,隨著應用範圍擴大以及照明系統的不斷提升,約從1990年開始高功率化的要求急速上升,尤其是以白光高功率型式的需求最大,現在的照明系統上所使用之LED功率已經不只1W、3W、5W甚至到達10W以上,所以散熱基板的散熱效能儼然成為最重要的議題。影響LED散熱的主要因素包含了LED晶粒、晶粒載板、晶片封裝及模塊的材質與設計,而LED及其封裝的材料所累積的熱能多半都是以傳導方式散出,所以LED晶粒基板及LED晶片封裝的設計及材質就成為了主要的關鍵。

  散熱基板對於LED模塊的影響   

   LED從1970年以後開始出現紅光的LED,之後很快的演進到了藍光及綠光,初期的運用多半是在一些標示上,如家電用品上的指示,到了2000年開始,白光高功率LED的出現,讓LED的運用開始進入另一階段,像是戶外大型看版、小型顯示器的背光源等 (如圖一),但隨著高功率的快速演進,預計從2010年之後,車用照明、室內及特殊照明的需求量日增,但是這些高功率的照明設備,其散熱效能的要求也越益嚴苛,因陶瓷基板具有較高的散熱能力與較高的耐熱、氣密性,因此,陶瓷基板為目前高功率LED最常使用的基板材料之一。

 

 

  然而,目前市面上較常見的陶瓷基板多為LTCC或厚膜技術製成的陶瓷散熱基板,此類型產品受網版印刷技術的準備瓶頸,使得其對位精準度上無法配合更高階的焊接,共晶(Eutectic)或覆晶(Flip chip) 封裝方式,而利用薄膜製程技術所開發的陶瓷散熱基板則提供了高對位精準度的產品,以因應封裝技術的發展。

  散熱基板的選擇

  就LED晶粒承載基板的發展上,以承載晶粒而言,傳統PCB的基板材質具有高度商業化的特色,在LED發展初期有著相當的影響力。然而,隨著LED功率的提升,LED基板的散熱能力,便成為其重要的材料特性之一,為此,陶瓷基板逐漸成為高效能LED的主要散熱基板材料(如表一所示),並逐漸被市場接受進而廣泛使用。近年來,除了陶瓷基板本身的材料特性問題須考慮之外,對基板上金屬線路之線寬、線徑、金屬表面平整度與附著力之要求日增,使得以傳統厚膜製程備制的陶瓷基板逐漸不敷使用,因而發展出了薄膜型陶瓷散熱基板,本文將針對陶瓷散熱基板在厚膜與薄膜製程及其產品特性上的差異做出分析。

  表一、各類材料散熱係數

 

  陶瓷散熱基板

  從傳統的PCB(FR4)板,到現在的陶瓷基板,LED不斷往更高功率的需求發展, 現階段陶瓷基板之金屬線路多以厚膜技術成型,然而厚膜印刷的對位精準度使得其無法跟上LED封裝技術之進步,其主要因素為在更高功率LED組件的散熱設計中,使用了共晶以及覆晶兩種封裝技術,這些技術的導入不但可以使用高發光效率的LED晶粒,更可以大幅降低其熱阻值並且讓接合度更加完善,讓整體運作的功率都相對的提升。但是這兩種接合方式的應用都需要擁有精確金屬線路設計的基礎,因此以曝光微影為對位方式的薄膜型陶瓷散熱基板就變成為精準線路設計主流。

  厚膜印刷陶瓷基版

  厚膜製程大多使用網版印刷方式形成線路與圖形,因此,其線路圖形的完整度與線路對位的精確度往往隨著印刷次數增加與網版張力變化而出現明顯的累進差異,此結果將影響後續封裝製程上對位的精準度;再者,隨著組件尺寸不斷縮小,網版印刷的圖形尺寸與解析度亦有其限制,隨著尺寸縮小,網版印刷所呈現之各單元圖形尺寸差異(均勻性)與金屬厚度差異亦將越發明顯。為了線路尺寸能夠不斷縮小與精準度的嚴格要求下,LED散熱基板的生產技術勢必要繼續提升。因而薄膜製程的導入就成為了改善方法之一,然而國內擁有成熟的陶瓷基板薄膜金屬化製程技術的廠家卻屈指可數。為此,以薄膜組件起家的璦司柏電子(ICP),即針對自家開發之薄膜基板與傳統厚膜基板進行其製程與產品特性差異分析(如下表二所示)。

表二 薄膜與厚膜製程產品之差異分析

 

  薄膜製程應用於陶瓷基板

  薄膜技術的導入正可解決上述線路尺寸縮小的製程瓶頸,結合高真空鍍膜技術與黃光微影技術,能將線路圖形尺寸大幅縮小,並且可同時符合精準的線路對位要求,其各單元的圖形尺寸的低差異性(高均勻性)更是傳統網版印刷所不易達到的結果。在高熱導的要求下,目前璦司柏(ICP)的薄膜製程技術已能克服現階段厚膜製程在對位精準度的瓶頸,圖(二)即為薄膜製程之簡易流程圖,在空白陶瓷基板上(氧化鋁/氮化鋁)經過前處理之後,鍍上種子層(sputtering),經過光阻披覆、曝光顯影,再將所需之線路增厚(電鍍/化學鍍),最後經過去膜、蝕刻步驟使線路成形,此製程所備制之產品具有較高的線路精確度與較佳的金屬鍍層表面平整度。圖(三)即為璦司柏薄膜基板產品與傳統厚膜產品的金屬線路光學顯微圖像。可明顯看出厚膜印刷之線路,其表面具有明顯的坑洞且線條的平整度不佳,反觀以薄膜製程製備之金屬線路,不但色澤清晰且線條筆直平整。

  由以上厚/薄膜這些金屬線路上的幾何精準度差異,再加上厚膜線路易因網版張網問題造成數組圖形的累進公差加劇,使得厚膜印刷產品在後續晶片置件上,較容易造成置件偏移或是尋邊異常等困擾。換句話說厚膜印刷產品的對位及線路的精準度不夠精確,使其限制了晶片封裝製程的製程裕度(window)。然而,薄膜製程產品則能大幅改善其現象。

  但從產品成本結構來看,如表二所示薄膜產品的製程設備(黃光微影)與生產環境(無塵或潔淨室)相較於厚膜產品其成本較高,然而薄膜製程的金屬線路多以厚銅材料為主,相較於厚膜印刷之厚銀而言,材料成本卻相對較低,因此,可預期的當利用薄膜製程將陶瓷基板金屬化的產品,日漸達到經濟規模時,其成本將逐漸趨近於厚膜產品。

 

圖二、薄膜製程流程

圖三、厚膜與薄膜線路差異

  氧化鋁陶瓷基板

  上述部分是針對製程不同部份所做的闡述,另一項與散熱息息相關的則是基板材質,LED散熱基板所使用之材質現階段以陶瓷為主,而氧化鋁陶瓷基板應是較易取得且成本較低之材料,是目前運用在組件上的主要材料,然而厚膜技術或薄膜技術在氧化鋁陶瓷基板上製備金屬線路,其金屬線路與基版的接著度或是特性上並無顯著的差異,而兩種製程顯現出最主要的差異則是在線路尺寸縮小的要求下,薄膜製程能提供厚膜技術無法達到的較小線路尺寸與較高的圖形精準度。

  而在更高功率LED應用的前提下,具高導熱係數的氮化鋁(170-230W/mK)將是散熱基板的首選材質,但厚膜印刷之金屬層(如高溫銀膠)多需經過高溫(高於800oC)燒結製程,此高溫燒結製程於大氣環境下執行易導致金屬線路與氮化鋁基板間產生氧化層,進而影響線路與基板之間的附著性;然而,薄膜製程則在300℃以下製程之條件下備制,無氧化物生成與附著性不佳之疑慮,更可兼具線路尺寸與高精準度之優勢。薄膜製程為高功率氮化鋁陶瓷LED散熱基板創造更多應用空間。

  結論

  以上我們已將LED散熱基板在兩種不同製程上做出差異分析,以薄膜製程備制陶瓷散熱基板具有較高的設備與技術,需整合材料開發門坎,如曝光、真空沉積、顯影、蒸鍍(Evaporation)、濺鍍(Sputtering)電鍍與無電鍍等技術,以目前的市場規模,薄膜產品的相對成本較高,但是一旦市場規模達到一定程度時,必定會反映在成本結構上,相對的在價格上與厚膜製程的差異將會有大幅度的縮短。

  在高效能、高產品質量要求與高生產架動的高功率LED陶瓷基板的發展趨勢之下,高散熱效果、高精準度之薄膜製程陶瓷基板的選擇,將成為趨勢,以克服目前厚膜製程產品所無法突破的瓶頸。因此,可預期的薄膜陶瓷基板將逐漸應用在高功率LED上,並隨著高功率LED的快速發展而達經濟規模,此時不論高功率LED晶粒、薄膜型陶瓷散熱基板、封裝製程成本等都將大幅降低,進而更加速高功率LED產品的量化。

相關焦點

  • LED散熱基板之厚膜與薄膜工藝差異分析
    但從產品成本結構來看,如表二所示薄膜產品的工藝設備(黃光微影)與生產環境(無塵或潔淨室)相較於厚膜產品其成本較高,然而薄膜工藝的金屬線路多以厚銅材料為主,相較於厚膜印刷之厚銀而言,材料成本卻相對較低,因此,可預期的當利用薄膜工藝將陶瓷基板金屬化的產品,日漸達到經濟規模時,其成本將逐漸趨近於厚膜產品。
  • LED電子領域用陶瓷基板現狀與發展簡要分析
    在電子線路的設計和製造非常需要這些的性能,因此陶瓷被廣泛用於不同厚膜、薄膜或和電路的基板材料,還可以用作絕緣體,在熱性能要求苛刻的電路中做導熱通路以及用來製造各種電子元件。而DBC與DPC則為國內近幾年才開發成熟,且能量產化的專業技術,DBC是利用高溫加熱將Al2O3與Cu板結合,其技術瓶頸在於不易解決Al2O3與Cu板間微氣孔產生之問題,這使得該產品的量產能量與良率受到較大的挑戰,而DPC技術則是利用直接鍍銅技術,將Cu沉積於Al2O3基板之上,其工藝結合材料與薄膜工藝技術,其產品為近年最普遍使用的陶瓷散熱基板。
  • 陶瓷LED晶片基板種類及其特性比較
    4、陶瓷散熱基板之應用  陶瓷散熱基板會因應需求及應用上的不同,外型亦有所差別。另一方面,各種陶瓷基板也可依產品製造方法的不同,作出基本的區分。LTCC散熱基板在LED產品的應用上,大多以大尺寸高功率以及小尺寸低功率產品為主,基本上外觀大多呈現凹杯狀,且依客戶端的需求可製作出有導線架 & 沒有導線架兩種散熱基板,凹杯形狀主要是針對封裝工藝採用較簡易的點膠方式封裝成型所設計,並利用凹杯邊緣作為光線反射的路徑,但LTCC本身即受限於工藝因素,使得產品難以備製成小尺寸,再者,採用了厚膜製作線路,使得線路精準度不足以符合高功率小尺寸的LED
  • 薄膜製程技術突破瓶頸,Oxide TFT高居面板技術主流
    臺日韓面板廠在Oxide TFT技術的研髮腳步愈來愈快,不僅已突破材料與薄膜製程等技術瓶頸,更成功展示Oxide TFT顯示器塬型,為該技術商品化增添強勁動能,並有助其成為新一代顯示器基板的技術主流。   目前薄膜製程方式有兩種,以真空濺鍍(Sputtering)薄膜技術為主,其具備較高電子移動率(》5cm2/V-s),電性表現已超過傳統有機半導體材料與a-Si薄膜(《1cm2/V-s),甚至於與LTPS薄膜相當(10∼100 cm2/V-s);而溶膠/凝膠(Sol-Gel)薄膜技術已從燒結溫度500℃降至200℃以下,因其特殊的製程方式,最終的目標為取代真空製程系統,進而達到無光罩製程
  • 常見LED散熱基板材料介紹
    作者:LED照明技術總監 房海明  概   述  在LED產品應用中,通常需要將多個LED組裝在一電路基板上。電路基板除了扮演承載LED模塊結構的角色外,另一方面,隨著LED輸出功率越來越高,基板還必須扮演散熱的角色,以將LED晶體產生的熱傳派出去,因此在材料選擇上必須兼顧結構強度及散熱方面的要求。
  • 【原創】錫膏取代銀膠——工藝製程差異
    【原創】錫膏取代銀膠——工藝製程差異 文章來源自:高工LED
  • 柔性顯示時代,玻璃基板製程、材料種類及實際數據你可有這樣了解過?
    若玻璃基板加熱於成膜溫度,則因因熱收縮效應而產生尺寸減小,薄膜組件因成膜製程和圖案化製程來1回反覆操作,而使機板發生熱收縮,並影響圖案的精密度,也影響到組件的特性。3.中性硼矽酸玻璃:一般指玻璃基板中鹼金屬含有量小於蘇打石灰中的50%,調節其成份並使其成中性化,則可大幅地減少鹼金屬離子的溶出。在TFT製程中,因為金屬或氧化物的薄膜在進行蝕刻工程時,均會使用到不同的酸性和鹼性的溶液,故玻璃基板材需考慮到其對各種蝕刻液的化學藥品耐久性。
  • 攻克OLED製程挑戰,玻璃功不可沒,OLED顯示器質量提升
    LTPS-OLED以異軍突起之姿滿足市場上這些趨勢的需求。 本文將討論LTPS-LCD與LTPS-OLED之間的主要差異,以及LTPS-OLED在製程方面的特殊難處;並介紹康寧第三代高性能顯示玻璃基板Lotus NXT Glass得天獨厚又面面俱到的玻璃屬性,來幫助面板廠商克服當前 LTPS-OLED製程的挑戰。
  • 晶矽電池與薄膜電池差異分析
    本文主要對傳統的多晶矽組件和雙結矽基薄膜組件在光伏電站系統中的差異表現進行分析,並對安裝在同一地區光伏電站中的晶矽組件和雙結矽基薄膜組件的發電數據做了對比。光伏系統的容量是由太陽能電池組件的最大輸出功率之和來表示的。系統的輸出功率取決於輻射照度和太陽能電池單元的溫度。逆變器的作用是將太陽能組件陣列產生的直流電轉換成與電力公司供給的相同電壓和頻率的交流電。
  • 詳解LED封裝技術之陶瓷COB技術
    鑑於絕緣、耐壓、散熱與耐熱等綜合考量,陶瓷基板成為以晶片次黏著技術的重要材料之一。其技術可分為厚膜工藝(Thick film)、低溫共燒工藝(LTCC)與薄膜工藝(DPC)等方式製成。然而,厚膜工藝與低溫共燒工藝,是利用網印技術與高溫工藝燒結,易產生線路粗糙、對位不精準、與收縮比例問題,若針對線路越來越精細的高功率LED產品,或是要求對位準確的共晶或覆晶工藝生產的LED產品而言,厚膜與低溫共燒的陶瓷基板,己逐漸不敷使用。
  • 器件封裝之氮化鋁陶瓷
    Hi 小夥伴們,上一篇我們講了關於散熱的一些應用基材,這一篇我們將重點介紹在光通信行業被廣泛應用的ALN陶瓷,從器件基板,薄膜電路,散熱基板,到陶瓷封裝等等,我們都能隨處可見。ALN的陶瓷基片金屬化方法很多,分為以下幾種厚膜金屬化、薄膜金屬化、直接鍵合銅金屬化、化學鍍金屬化等。
  • 高功率LED的封裝基板有哪些種類?
    此外基板的散熱設計,透過散熱膜片與封裝基板組合,還望延長LED晶片的使用壽命。 金屬系封裝基板的缺點是基材的金屬熱膨脹係數非常大,與低熱膨脹係數陶瓷系晶片元件焊接時情形相似,容易受到熱循環衝擊,如果高功率LED封裝使用氮化鋁時,金屬系封裝基板可能會發生不協調的問題,因此必須設法吸收LED模塊各材料熱膨脹係數差異造成的熱應力,藉此緩和熱應力進而提高封裝基板的可靠性。
  • 丹邦科技擬非公開發行募資17.8億 主投量子碳化合物厚膜產業化項目
    丹邦科技認為,與現有普通石墨散熱膜相比,量子碳化合物厚膜具有高取向性、高密度的特點,導熱效率超過同等厚度複合膜產品的20%~30%。同時,量子碳化合物厚膜還兼具儲熱功能,可實現均勻散熱,解決局部過熱的問題。
  • LED矩陣「基板」問題:從PCB到玻璃基板的升級大幕在2020年拉開
    同時,Mini COG作為一種以玻璃為基板的技術方案,已經是「第二代」產品:早期玻璃基板製程採用傳統的貼片工藝,需要藉助金屬遮罩工藝,不僅成本高且加劇不良率風險。Mini COG則基於新型晶片轉移貼片和封裝技術在保持玻璃基板散熱性好、成本優、亮度高等優點同時,更具有效率高,一致性好的無損工藝優勢。
  • 技術筆記之功率電阻的散熱設計
    打開APP 技術筆記之功率電阻的散熱設計 發表於 2019-09-24 19:32:09        TO/SOT封裝的功率電阻已經被廣泛的使用於汽車電子
  • 導熱納米複合薄膜:一種更好的電子設備散熱材料
    導熱納米複合薄膜:一種更好的電子設備散熱材料由中科院合肥物理研究所固體物理研究所田興有教授和張憲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開發了具有優異柔韌性和電絕緣性的高導熱聚醯亞胺薄膜(Composites Part B: Engineering: &34;誘導的氮化碳納米片朝向具有高柔韌性和電絕緣性的高導熱
  • 玻璃基板:LED顯示的下一個焦點
    同時,Mini COG作為一種以玻璃為基板的技術方案,已經是「第二代」產品:早期玻璃基板製程採用傳統的貼片工藝,需要藉助金屬遮罩工藝,不僅成本高且加劇不良率風險。Mini COG則基於新型晶片轉移貼片和封裝技術在保持玻璃基板散熱性好、成本優、亮度高等優點同時,更具有效率高,一致性好的無損工藝優勢。
  • DPC陶瓷基板的技術及應用-VCSEL雷射器
    隨著工藝、材料技術改進,VCSEL器件在功耗、製造成本、集成、散熱等領域的優勢開始顯現,逐漸應用於工業加熱、環境監測、醫療設備等商業級應用以及3D感知等消費級應用。VCSEL的散熱差問題。VCSEL的結構是垂直結構,DPC陶瓷電路板具有獨特的高解析度、高平整度及高可靠垂直互聯等技術優勢更適用於其垂直共晶焊接,消除了LTCC、HTCC等厚膜基板尺寸精度不高,線路粗擦等缺陷。
  • LED倒裝技術及工藝流程分析
    所謂薄膜倒裝LED,就是將薄膜LED與倒裝LED的概念結合起來。  在將LED倒裝在基板上後,採用雷射剝離(Laser lift-off)技術將藍寶石襯底剝離掉,然後在暴露的N型GaN層上用光刻技術做表面粗化。  如圖2所示,這種薄膜結構的LED可以有效地增加出光效率。但相對來說,這種結構工藝比較複雜,成本會相對較高。
  • 晶品新材料:叫板封裝市場 陶瓷基板憑什麼後來居上?
    而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陶瓷基板生產國,日本約佔據全球50%左右份額。   據高工產研LED研究所(GGII)調研數據顯示,我國正成為世界電子元件的生產大國和出口大國,而片式陶瓷基板需求正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增長。隨著國際電子信息產品製造業加速向中國轉移,下遊企業出於相關採購和運輸成本的考慮,勢必會加大本地化採購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