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雙颱風「組團」來襲
「百裡嘉」和「山竹」預計將於未來一周
先後登陸我國華南地區
點擊播放 GIF 1.0M
圖片來源:中央氣象臺官方微博
其中,「百裡嘉」因為生成地距離較近
專家估計主要帶來降雨,不會有太大影響
而「山竹」可謂搶足了眼球
畢竟這麼親切的颱風名字還是少見
不少段子也隨之誕生
比如下面這張「颱風眼」的圖片
中央氣象臺已闢謠表示為PS處理
雖然圖片並非真實,但仍引發了大量網友關注:
「看著很好吃」、「期待山竹的朋友颱風榴槤」
「這樣的颱風眼還真是難得一吃」……
然而,這次颱風可不像它的名字這麼「好吃」
這個在太平洋上醞釀已久的「山竹」
當前強度已接近18級,有望成為年度「風王」
比前幾天導致日本一片狼藉的「飛燕」還兇猛
並且目標明確,直奔我國華南地區
來勢洶洶,預計帶來嚴重影響,不可小覷
點擊播放 GIF 0.8M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日本遭「飛燕」重創
「暴力水果」來襲,
橙色力量早已出動!
為應對即將到來的雙颱風尤其是「山竹」,此前,一股橙色力量已經開始了行動——中國平安旗下平安產險已通過鷹眼系統DRS,排查到近七百個風險標的,並通過郵件、電話、微信、簡訊等方式逐一發送預警指引;其中,針對30個高危區域標的,排風控專家已趕赴現場協助客戶進行防災防損服務,並贈送防汛防臺物資。
此外,針對在建項目,平安產險也已發布百餘條颱風、暴雨風險防範措施,覆蓋房屋、設備、電力、排水、環境保護等直接影響企業生產建設的各個環節。
不僅如此,當前平安產險內部已經做好了5項災前應急部署,全面應對颱風災害可能出現的各種狀況,確保查勘理賠和救援工作能在第一時間開展:
確保報案反應時效:通過大災應對系統,所有案件調度至應災專員平臺,保證人力調配合理有效;
開通快捷理賠通道:對於災害案件,免除氣象證明、事故證明,受損嚴重車輛,與客戶協商全損處理;
提前調度救援資源:做好拖車、修理廠、殘值商等第三方救災資源的儲備,提供免費道路救援等服務;
完善自助服務指引:簡單案件通過電話等方式引導客戶在線自助辦理服務;
高風險地區布防:針對水淹車重災區域,派遣專人現場設置服務點,接收客戶理賠諮詢,並做好後續理賠指引服務。
黑科技+逆風而行平安人,
橙色力量應對颱風經驗豐富!
為什麼平安產險能如此迅速地完成災前應急部署?背後很重要的一點是科技的支撐。此次颱風來襲,鷹眼系統DRS就持續發揮著重大作用。該系統是國內首創的基於空間的數位化風險識別系統,它結合線上線下技術,以實現災害風險評估、預警、防控等多項功能。
平安產險鷹眼系統融合了大數據、LBS(基於位置服務)等創新手段,集成了中國64年的歷史自然災害數據,數據總量超137億。過去幾年內,平安產險已經運用該系統參與數十場颱風預警及防控行動,發送風險預警提示超過數十萬次,也為客戶減少了數億元災害損失。
2017年7月30日,面對颱風「納沙」,平安產險福建分公司利用鷹眼系統DRS,在颱風登陸前72小時完成498個重點風險企業防控預警,在颱風登陸前24小時完成救援人力、車輛、物資總體部署;
2018年6月5日,面對颱風「艾雲尼」,平安產險通過鷹眼系統DRS監測出颱風路徑,篩選出約300家高危企業清單,災前共發布5次災害預警信息……
一次一次的充分部署,還少不了不懼風雨路艱的平安人。每當災害發生,平安產險第一時間成立應急小組,大批平安人勇敢奔赴救援第一線,不管是7*24小時現場查勘,快速到達客戶身邊,十幾分鐘完成理賠幫助客戶及時遠離危險,還是協助消防人員提供救援行動,在災害面前,平安人一直行動著。
大眾出行安全勿忘
平安產險發布9項駕車防臺指引
除了多項災前應急部署之外,平安產險今天也發布了9項駕車出行防颱風指引,含括車輛安全性檢查、雨天駕駛注意事項、事故發生應對方式等等,助力眾車主更好的應對颱風來臨,確保出行平安。
花紋幾乎磨平的輪胎,會發生「水滑」甚至甩尾現象,應及時更換舊輪胎。
雨天行車需注意路面積水程度,一般1/3輪胎以下的水深是比較安全的,最深不要超過輪胎的半徑,如遇難以把握水深的路段,不要冒險開進去。
如果車子涉水熄火,不要再啟動,而應該迅速拍照,打電話給保險公司。
行車遇到積水路面應掛低速擋,避免猛衝,不要中途停車、急轉彎或換擋。
在積水路段遇多車涉水,先看前車能否通過來判斷道路行駛情況,以防前車停滯不前,導致進退兩難。
在車輛受外力損壞時,投保了車損險的車輛應第一時間報案。
在颱風暴雨天氣來臨時,儘量不開車,如果開車,需把車停在安全地帶。
車輛進水後,可及時斷掉電瓶負極線,可降低車輛損壞機率。
如遇道路水淹程度較深時,應及時撤離至安全地點,生命安全永遠第一。
針對颱風組團來襲,尤其是「風王」的到來
國家多個部門都發布了重大預警
火車停運、高鐵票停售、漁船撤離
等等措施也陸續安排中
由此可見此次颱風的影響之大
希望各位也能做好充分準備
颱風期間避免儘量外出
一旦外出需謹記上述防臺指引
把平安放在第一位
#中國平安願與您攜手,共同應對災害#